光盘装置,信息记录方法和信息再现方法

文档序号:678218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装置,信息记录方法和信息再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以及信息再现方法,并且例 如可合适地应用于在光盘上记录全息图并且再现全息图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用激光束照射诸如CD (压缩盘)、DVD (数字通用光盘) 和蓝光光盘(注册商标,被称为"BD")的光盘并且读取反射光来再现 信息的已知光盘装置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在已知光盘装置中,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光盘并且改变光盘 的局部反射系数来执行信息记录。关于光盘,在对应光盘上形成的光斑的尺寸基本由人/NA (X:光 束波长,NA:数值孔径)给定,并且已知分辨率也与该值成比例。 例如,Y.Kasami, Y.Kuroda, Y.Seo, O.Kawakubo, S.Takagawa, M.Ono andM.Yamada, Jpn. J. Appl. Phys., 39, 756 ( 2000)(非专利文献 1)公开了可在直径为120mm的光盘上记录大约25GB的数据的BD 的细节。光盘上记录了各种内容例如音乐内容和图象内容或者各种信息 例如计算机的各种数据。具体的,由于当前因高分辨率图象或高质量声音导致信息量增加而要求一个光盘内记录的内容量增加,所以要求 光盘具有比以前更大的容量。为此,提出了在一个光盘内通过使记录层重叠来增加一个光盘的i己录容量的才支术(,J:i口,参考I. Ichimura et al., Technical Digest of ISOM,04, pp52, Oct. 11-15, 2005, Jeju Korea (非专利文献2 ))。 另一方面,还提出使用全息图的光盘装置作为在光盘上记录信息 的技术(例如,参考R.R.McLeod et al., "Micro holographic multilayer optical disc datastorage", Appl. Opt., Vol.44, 2005, pp3197(非专 利文献3))。例如,如图l所示,光盘装置1配置成使来自光学头7的光束会 聚到光盘8内,光盘8由其折射系数随照射光的强度改变而改变的光 聚合物形成,并且通过使用设置在光盘8的底面侧(图1内的下侧) 的反射单元9使来自反方向的光束再次会聚在相同聚焦位置。光盘装置l使激光器2发出光束,该光束是激光,通过使用声光 调制器3调制光波,并且使用准直透镜4将调制后的光波转换成平行 光。然后,光束透射通过偏振光束分离器5,被四分之一波片6从线 性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然后入射在光学头7上。光学头7配置成能够记录和再现信息。光学头7使用反射镜7A 反射光束并且利用物镜7B会聚光束,以便将光束照射在被主轴电动 机(未示出)旋转的光盘8上。此时,光束会聚在光盘8内,并且被设置在光盘8的底面侧的反 射单元9反射,从而光束从光盘8的底面侧会聚在光盘8的相同焦点 上。另外,反射单元9配置成包含会聚透镜9A、光闸(shutter) 9B、 会聚透镜9C和反射镜9D。结果,如图2A所示,在光束的聚焦位置生成驻波,并且形成记 录标记RM,该记录标记RM是全息图,具有小的光斑尺寸,并且其样,记录标记RM ^U己录为信息。当光盘装置1在光盘8内记录多个记录标记RM时,光盘装置1 可通过旋转光盘8并沿具有同心圓或螺旋形状的轨道布置每个记录标 记RM形成一个标记记录层,并且可通过调节光束的聚焦位置使得多 个标记记录层重叠来记录每个记录标记RM。因此,光盘8具有其中包含多个标记记录层的多层结构。例如, 如图2B所示,在光盘8内,记录标记RM之间的距离(标记间距) pl为1.5nm,轨道之间的距离(轨道间距)p2为2nm,并且层之间 的距离p3为22.5nm。另外,在从记录标记RM记录在其上的光盘8再现信息的情况 下,光盘装置1闭合反射单元9的光闸9B,从而不会从光盘8的背 面侧照射光束。此时,光盘装置1使得光学头7将光束照射在光盘8内的记录标 记RM上,并且使得从记录标记RM生成的再现光束入射在光学头7 上。再现光束被四分之一波片6从圆偏振光转换成线性偏振光,并且 被偏振光束分离器5反射。然后,再现光束被会聚透镜10会聚,且 通过针孔板11照射在光电检测器12上。此时,光盘装置1使用光电检测器12检测再现光束的光量,并 且基于检测结果再现信息。发明内容但是,在具有上述配置的光盘装置的情况下,需要高度精确地控 制在旋转和振动的光盘8的其中记录信息的部分上形成的两种光束的 焦点。因此,光盘装置l的配置变复杂。此外,近年来,不仅需要增加光盘8上记录的信息量,还需要通 过提高记录速度或再现速度缩短记录和再现所需的时间。在此情况下,考虑在光盘装置1内提高光盘8的旋转速度或缩短 记录标记RM的记录时间。但是,在光盘装置1的情况下,从光盘8的强度、主轴电动机的 性能或偏差的角度看旋转速度的增加受到限制。另外,由于当形成记 录标记RM时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要花费时间,所以记录速度或再现速 度的上限被自然设定。为此,在光盘装置l中,难以缩短记录或再现所需的时间。因此,鉴于上述情况,希望提供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将信息记录在光盘上以及从光盘再现信息的光盘装置、信息记录方法和信息 再现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通 过基于将被记录的信息在盘状容积式记录介质上照射预定光而在多个标记层内记录记录标记,该光盘装置包含用于沿第一光束的光轴 的方向调节第一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的第一 焦点位置调节部件;用于沿第二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二光束在容 积式记录介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的第二焦点位置调节部件;聚焦控 制部件,该聚焦控制部件用于控制第一焦点位置调节部件和第二焦点 位置调节部件,以便通过相同物镜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聚焦在容积 式记录介质内的不同标记层的相互对应的位置上;以及记录控制部 件,该记录控制部件用于通过在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对应于将被记录 的信息的状态下照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在各个焦点的位置形成记 录才示^己。因此,由于当记录信息时,关联信息可作为记录标记被第一和第 二光束记录在不同标记层的相互对应的位置,所以在再现时,可从不 同标记层的相互对应的位置同时读取关联信息。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记录方法, 该方法通过基于将被记录的信息在盘状容积式记录介质上照射预定 光而在多个标记层内记录记录标记,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通过沿第 一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一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聚焦的焦点 的位置并且沿第二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二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 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执行聚焦控制以使通过相同物镜的第一光束 和第二光束聚焦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的不同标记层的相互对应的位 置上;并且通过在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对应于将被记录的信息的状态 下照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执行记录控制以便在各个焦点位置处形 ^^己^才示i己。因此,由于当记录信息时,关联信息可作为记录标记被第一和第 二光束记录在不同标记层的相互对应的位置,所以在再现时,可从不同标记层的相互对应的位置同时读取关联信息。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盘装置,该光 盘装置通过在其中多个标记层内记录有记录标记的盘状容积式记录介质上照射预定光来再现信息,该光盘装置包含用于沿第一光束的 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一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的 第一焦点位置调节部件;用于沿第二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二光束 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的第二焦点位置调节部件;聚 焦控制部件,该聚焦控制部件用于通过控制第一焦点位置调节部件和 第二焦点位置调节部件以使通过相同物镜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聚 焦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的不同标记层的相互对应的位置上,而基于不 同标记层的记录标记生成第一和第二再现光束;用于检测第一和第二 再现光束的第一和第二检测部件;以及用于通过统一第一和第二检测 部件的检测结果而生成再现信号的再现信号生成部件。因此,由于当再现信息时,可从不同标记层同时检测第一和笫二 再现光束,所以可通过统一两个检测结果提高从光盘读取信息的速 度。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再现方法, 该信息再现方法通过在其中多个标记层内记录有记录标记的盘状容 积式记录介质上照射预定光来再现信息,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通过 沿第一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一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聚焦的 焦点的位置并且沿第二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二光束在容积式记 录介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执行聚焦控制以便使得通过相同物镜的 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聚焦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的不同标记层的相互 对应的位置上,并且基于不同标记层的记录标记生成第一和第二再现 光束;检测第一和第二再现光束;以及通过统一第一和第二再现光束 的检测结果生成再现信号。因此,由于当再现信息时,可从不同标记层同时检测第一和第二 再现光束,所以可通过统一两个检测结果提高从光盘读取信息的速 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当记录信息时,关联信息可作为记录 标记被第 一和第二光束记录在不同标记层的相互对应的位置,所以在 再现时,可从不同标记层的相互对应的位置同时读取关联信息。结果, 可实现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光盘内记录的全息图再现信息的 光盘装置和信息记录方法。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当再现信息时可同时检测到第 一和第二再现光束,所以可通过统一两个检测结果来提高从光盘读取信息的速度。结果,可实现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光盘内记录的 全息图再现信息的光盘装置和信息记录方法。


图1示意性地示出已知的驻波记录式光盘装置;图2A至2C示意性地示出全息图形成模式;图3A至3C示意性地示出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原理;图4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内的光盘的配置;图5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内的光盘的内部配置;图6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配置;图7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实施例内的光拾取器的配置;图8示意性地示出光电检测器内的检测区域的配置;图9A和9B示意性地示出针孔执行的光束选择;图10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光拾取器的配置;图11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实施例内的蓝光光束的光路(1);图12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实施例内的蓝光光束的光路(2);图13示出在镜象记录时的标记记录层的配置;图14示意性地示出第三和第四实施例内的光盘的内部配置;图15示意性地示出第三实施例内的光拾取器的配置;图16示意性地示出第三实施例内的蓝光光束的光路(1);图17示意性地示出第三实施例内的蓝光光束的光路(2);图18示意性地示出第三实施例内的蓝光光束的光路(3);图19示意性地示出第四实施例内的光拾取器的配置;图20示意性地示出第四实施例内的蓝光光束的光路(1);图21示意性地示出第四实施例内的蓝光光束的光路(2);图22示意性地示出第四实施例内的蓝光光束的光路(3);并且图23A和23B示出其它实施例内的信息记录和再现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1)使用全息图记录和再现信息的原理下文将在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的特定配置之前说明 记录和再现信息的原理。在图3A内,记录介质M的形状基本为长方体,并且使用如下 的光聚合物形成,该光聚合物例如与波长为405nm的蓝光光束起反 应,并且其折射系数随照射光的强度改变而改变。作为事先的格式处理,通过从附图内的上部和下部将蓝光光束 Lbl和Lb2照射在整个记录介质M上而在记录介质M上均匀地形成 全息图,每个蓝光光束的波长为405nm。当例如波长为405nm的蓝光光束Lbl照射在记录介质M上从而 该蓝光光束Lbl会聚时,全息图被蓝光光束Lbl破坏,并且如图3B 所示地形成作为其中全息图被破坏的部分的记录标记RM。结果,如图3C所示,当具有与在设定格式时的波长相同的波长 的蓝光光束Lbl照射在记录介质M的其中没有形成记录标记RM的 部分上时,由于全息图的特性,从蓝光光束Lbl照射在其上的对应部 分生成再现光束Lb3。另一方面,由于在其中记录了记录标记RM的部分内全息图祐: 破坏,所以即使蓝光光束Lbl照射在其上,在其中记录了记录标记 RM的部分内也没有示出如全息图的特性。结果,在记录了记录标记 RM的部分内没有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3。然后,例如,通过将在二进制系统内表示信息的值"0"和"1"分别指配给"无记录标记RM (即,全息图未被破坏),,和"存在记录标记 RM (即,全息图被完全破坏)",可将信息记录在记录介质M上或 者从记录介质M再现信息。因此,在使用全息图记录和再现信息时,通过预先执行格式设定 整体上形成全息图,并且在信息的记录和再现情况下都使用一种光束 例如蓝光光束Lbl。(2)第一实施例 (2-1)光盘的配置接下来,将说明本实施例内的用作信息记录介质的光盘100。如 图4的轮廓图所示,象已知的CD、 DVD和BD—样,光盘100配置 成其整体形状为圆盘形,直径为大约120mm。此外,如图5的截面图所示,光盘IOO具有记录层101,在该记 录层101的中部记录信息,并且该记录层101配置成衬底102和103 从记录层101的两个表面将记录层101夹在中间。衬底102和103由诸如聚碳酸酯或玻璃的材料形成。衬底102 和103中的每一个配置成使得一个表面上的入射光以高透射率朝相对 表面透射。另外,由于每个衬底102和103具有预定强度,所以衬底 102和103还用于保护记录层101。另外,当假设记录层IOI位于中心时,光盘100在厚度方向上具 有几乎对称的结构。另外,还考虑尽可能地抑制由于老化等等而发生 的整体翘曲或变形。另外,可在衬底102和103的表面上执行非反射 性涂覆处理以便防止发生不必要的反射。类似于光盘8 (见图1)和记录介质M (见图3A至3C ),记录 层IOI由这样的光聚合物形成,即该光聚合物的折射系数随照射光的 强度改变而改变,并且与波长为405nm的蓝光光束起反应。实际上,光盘100配置成在记录和再现信息时蓝光光束Lbl被 物镜OL会聚和照射(稍后将详细说明)。此时,在记录层101内,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附近的全息 图被破坏,并且形成记录标记RM,从而增加在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附近的光强度。另外,光盘100在记录层101和衬底102之间的界面上具有半透 反射膜104,该膜用作半透反射层。半透反射膜104例如是介电多层 并且具有波长选择性,这使得波长为405nm的蓝光光束Lbl和Lb2 以及蓝光再现光束Lb3可透射通过,并且反射波长为660nm的红光 光束Lrl。此外,半透反射膜104形成用于跟踪伺服的导向槽。具体地,半 透反射膜104形成具有与正常BD-R (可记录)光盘等相同的岸台 (land)和沟槽( groove)的螺旋轨道。为轨道内的特定"i己录单元添 加具有一连串数字的地址,从而可基于地址指定用于记录或再现信息 的轨道。另外,可在半透反射膜104 (即记录层101和衬底102之间的界 面)上形成凹坑而不是导向槽,或者形成导向槽和凹坑的组合,从而 可使用光束识别地址。当从衬底102侧照射红光光束Lrl时,半透反射膜104朝衬底 102侧反射红光光束Lrl。此时反射的光束下文被称为红光反射光束 Lr2。假设红光反射光束Lr2用于预定物镜OL的位置控制(即,聚焦 控制和循迹控制),以便将被物镜OL会聚的红光光束Lrl的焦点Fr 匹配到例如在光盘装置内被作为目标的轨道(下文被成为目标轨道)。 下文,光盘100的面向衬底102的表面被称为表面IOOA。实际上,当在光盘100上记录信息时,如图5所示,红光光束 Lrl被已被完成位置控制的物镜OL会聚,并且聚焦在半透反射膜104 的目标轨道上。另外,与红光光束Lrl共用光轴Lx并且被物镜OL会聚的蓝光 光束Lbl透射通过衬底102和半透反射膜104,并且聚焦于记录层101 内的对应于目标轨道的底侧(即,衬底103侧)的位置。此时,当物 镜OL被设定为基准时,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被定位在共用光轴 Lx上的比焦点Fr更远的位置处。结果,在光盘100内,在记录层101内的对应于目标轨道的底侧 的焦点Fbl的位置处记录相对较小的记录标记RM (下文^皮称为第一 记录标记RM1)。此时,在记录层101内,其中蓝光光束Lbl的强度达到预定值 或更高的部分的直方图被破坏,该蓝光光束Lbl是会聚光,从而形成 i己录标记RM。因此,如图3B所示,记录标记RM为沿上下方向长 的椭圆形。另夕卜,记录标记RM的直径RMr大约为l.Onm,而其高度RMh 为大约9.7nm。此外,光盘IO(H殳计成记录层101的厚度tl (-0.3mm)远大于 记录标记RM的高度RMh。因此,光盘100可执行多层记录,这是 通过如图2B所示在光盘100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多个标记记录层、通 过改变在记录层101内的距半透反射膜104的距离(下文^:称为深度) 的同时记录该记录标记RM而获得的。在此情况下,可通过调节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内的蓝光光束 Lbl的焦点Fbl的深度来改变记录标记RM的深度。例如,如果考虑 到记录标记RM之间的干扰,将标记记录层之间的距离p3设定为大 约15nm,则光盘100可在记录层101内形成大约20个标记记录层。 此外,除了被设定为大约15fim之外,在考虑到记录标记RM之间的 干扰的情况下,距离p3还可被^没定为其它值。此外,如图5所示,光盘100配置成当记录信息时,与红光光束 Lrl和蓝光光束Lbl共用光轴Lx并且,皮物镜OL会聚的蓝光光束Lb2 透射通过衬底102和半透反射膜104,并且聚焦于记录层101内的与 目标轨道的背侧(即,衬底103侧)相对应的位置。此时,当物镜 OL被设定为基准时,蓝光光束Lb2的焦点Fb2位于共用光轴Lx上 的比焦点Frl和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更远的位置。结果,在光盘100内,在焦点Fb2的位置处记录相对较小的记 录标记RM (下文4皮称为第二记录标记RM2 ),该位置是记录层101 内的对应于在目标轨道的底侧处的目标深度(下文还被称为第二目标深度)的位置(下文,被称为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此时,在记 录层101内,其中蓝光光束Lb2的强度达到预定值或更高的部分的直 方图被破坏,该蓝光光束Lb2是会聚光,从而以与蓝光光束Lbl的 情况相同的方式形成第二记录标记RM2。因此,光盘100配置成当记录信息时,通过使用红光光束Lrl 进行位置控制,使用蓝光光束Lbl和Lb2进行信息记录,第一记录 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 4皮同时记录在记录层101内的焦点 Fbl和Fb2的位置处,即第一 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 PS2,这些位置位于半透反射膜104内的目标轨道的底侧,并且对应 于第 一 目标深度和第二目标深度。此外,在光盘100内,当再现信息时,以与记录信息的情况相同 的方式,控制物镜OL的位置以使物镜OL会聚的红光光束Lrl聚焦 在半透反射膜104的目标轨道上。在此情况下,光盘100配置成使得,已经通过衬底102和半透反 射膜104的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通过相同物镜OL被定位在记录 层101内的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处。这里,在第一记录标记RM1没有被记录在第一目标标记位置 PS1处的情况下,在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处示出如全息图的特性, 这是因为在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处没有破坏而是余留了全息图。为 此,从记录层101的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3。蓝光再现光束Lb3的光学特性与在格式设定时照射的蓝光光束 Lb2相同,并且在沿与蓝光光束Lb2相同的方向(即,从记录层101 朝衬底102侧)发散的同时传播。另 一方面,在当第 一记录标记RM1被记录在笫 一 目标标记位置 PS1处的情况下,在第一记录标记RM1处没有示出如全息图的特性。 为此,没有从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3。此外,光盘100配置成使得如图5所示,当再现信息时,以与执 行记录时相同的方式使用光学元件(未示出)调节蓝光光束Lb2的焦 点Fb2,并且蓝光光束Lb2聚焦于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的记录标记RM2。这里,在第二记录标记RM2没有被记录在第二目标标记位置 PS2处的情况下,在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示出如全息图的特性, 这是因为在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没有破坏而是余留了全息图。为 此,从记录层101的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4。 蓝光再现光束Lb4以与蓝光再现光束Lb3相同的方式在从记录层101 内侧朝衬底102侧发散的同时传播。另一方面,在第二记录标记RM2被记录在第二目标标记位置 PS2处的情况下,第二记录标记RM2没有示出如全息图的特性。为 此,没有从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4。因此,光盘100配置成,当再现记录的信息时,通过使两个蓝光 光束Lbl和Lb2在记录层101内的焦点Fbl和Fb2形成在不同的第 一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1和PS2处,才艮据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 二记录标记RM2在第一 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 处的存在情况分别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3和蓝光再现光束Lb4。 (2-2)光盘装置的配置接下来,将说明对应于上述光盘100的光盘装置20。如图6所 示,光盘装置20配置成使用控制单元21进行整体控制。控制单元21配置成包含作为主要部分的CPU (中央处理单元; 未示出)。另外,控制单元21配置成通过从ROM (只读存储器;未 示出)读取诸如基本程序和信息记录程序的各种程序并且将读取的程 序加载到RAM(随机存取存储器;未示出)中,来执行诸如信息记 录处理或信息再现处理的各种处理。例如,当在光盘IOO被加载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1从外部设备 (未示出)接收到信息记录命令、记录信息和记录地址信息时,控制 单元21将驱动命令和记录地址信息提供给驱动控制单元22,并且将 记录信息提供给信号处理单元23。另外,记录地址信息是指示给予光 盘100的记录层101或半透反射膜104的地址中的记录信息将被记录 在其中的地址的信息。响应于驱动命令,驱动控制单元22通过控制主轴电动才几24的驱 动使光盘100以预定的转速旋转,并且通过控制螺紋电动机25的驱 动使光拾取器26沿移动轴25A和25B移动到一个位置,该位置沿光 盘100的直径方向(即,内周方向或外周方向)对应于该记录地址信 息。信号处理单元23通过对被供给的记录信息执行诸如预定的编码 处理或调制处理的各种信号处理来生成记录信号,然后将记录信息提 供给光拾取器26。光拾取器26通过基于驱动控制单元22的控制执行聚焦控制和循 迹控制将光束的照射位置匹配到轨道(下文被称为目标轨道)上,该 轨道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或半透反射膜104内的记录地址信息示 出,从而记录对应于来自信号处理单元23 (下文将详细说明)的记录 信号的i己录标记RM。另外,例如,当控制单元21从外部设备(未示出)接收到信号 再现命令和指示对应记录信息的地址的再现地址信息时,控制单元21 向驱动控制单元22提供驱动命令,并且向信号处理单元23提供再现 处理命令。驱动控制单元22以与记录信息的情况相同的方式,通过控制主 轴电动机24的驱动使光盘100以预定的转速旋转,并且通过控制螺 紋电动机25的驱动将光拾取器26移动到对应于再现地址信息的位 置。光拾取器26通过基于驱动控制单元22的控制执行聚焦控制和循 迹控制将光束的照射位置匹配到轨道(即,目标轨道)上,该轨道用 光盘100的记录层101或半透反射膜104内的再现地址信息示出,并 且照射预定量的光束。此时,光拾取器26配置成检测从光盘100内 的记录层101的记录标记RM生成的再现光束,并且向信号处理单元 23 (下文将详细说明)提供对应于光量的检测信号。信号处理单元23通过对被供给的检测信号执行诸如预定解调处 理和解码处理的各种信号处理来生成再现信息,然后将该再现信息提供给控制单元21。然后,控制单元21将再现信息传输给外部设备(未 示出)。因此,光盘装置20配置成通过使控制单元21控制光拾取器26, 将信息记录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的目标轨道上或者从目标轨道再 现信息。(2-3)光拾取器的配置接下来,将说明光拾取器26的配置。如图7内示意性示出的, 光拾取器26设置有多个光学元件,并且配置成主要包含位置控制光 学系统30和信息光学系统50。(2-3-1)位置控制光学系统的配置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配置成将红光光束Lrl照射到光盘100的 表面IOOA上,并且接收在红光光束Lrl被从光盘IOO反射时得到的 红光反射光束Lr2。参照图7,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的激光二极管31配置成能够发 射波长为大约660nm的红色激光束。实际上,激光二极管31基于控 制单元21 (见图6)的控制发射预定量的红光光束Lrl,该光束Lrl 是发散光,并且使发出的红光光束Lrl入射到准直透镜32上。另外, 红光光束Lrl例如是S偏振光。准直透镜32将红光光束Lrl从发散光转换成平行光,并且使转 换后的红光光束Lrl入射到非偏振光束分离器33的表面33B上。非 偏振光束分离器33以大约50%的比率从半透反射表面33S反射红光 光束Lrl,从而使红光光束Lrl从表面33A出射然后入射到二向色棱 镜34上。二向色棱镜34的半透反射表面34S具有随光束的波长而改变的 透射率和反射率,即具有波长选择性。半透反射表面34S以大约100% 的比率透射波长为大约660nm的红光光束,并且以大约100%的比率 反射波长为450nm的蓝光光束。因此,二向色棱镜34使红光光束Lrl 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34S,从而使得红光光束Lrl入射到偏振光束 分离器35的表面35C上。偏振光束分离器35配置成使得,例如根据光束的偏振方向光束 被从半透反射表面35S反射或者透射通过,从而p偏振光分量被从半 透反射表面35S反射,而s偏振光分量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35S。 实际上,偏振光束分离器35使得作为s偏振光的红光光束Lrl透射 通过半透反射表面35S,从表面35A出射,然后入射到物镜36上。物镜36会聚红光光束Lrl,并且朝光盘100的表面100A照射红 光光束Lrl。此时,红光光束Lrl透射通过衬底102,然后从半透反 射膜104反射,从而形成如图5所示沿与红光光束Lrl相反的方向传 播的红光反射光束Lr2。然后,红光反射光束Lr2被物镜36转换成平行光束,依次透射 通过偏振光束分离器35和二向色棱镜34,然后入射到非偏振光束分 离器33的表面33A上。非偏振光束分离器33通过使红光反射光束Lr2以大约50%的比 率从中透射通过,而使红光反射光束Lr2从表面33C出射并入射到会 聚透镜37上。会聚透镜37使红光反射光束Lr2会聚,柱透镜38提 供像散,然后红光反射光束Lr2照射在光电检测器39上。但是,在光盘装置20中,由于在旋转光盘100内可能出现所谓 的表面偏差等等,所以目标轨道相对于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的相对 位置可改变。因此,为了在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内使红光光束Lrl的焦点Fr (见图5)遵循目标轨道,必须沿聚焦方向和循迹方向移动焦点Fr, 该聚焦方向是接近光盘100的方向或远离光盘100的方向,该條迹方 向是朝向光盘100的内周側和外周側的方向。因此,物镜36配置成能够被双轴致动器36A沿聚焦方向和循迹 方向的两个轴向方向驱动。此外,在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 (见图8)中,各种光学元件的光 学位置等等被调节为使得,当红光光束Lrl被物镜36会聚然后照射 在光盘100的半透反射膜104上时的聚焦状态被反映为当红光反射光 束Lr2被会聚透镜37会聚然后照射在光电检测器39上时的聚焦状态。如图8所示,光电检测器39在红色反射光束Lr2照射在其上的 表面上具有净皮分成矩阵形状的四个检测区39A、 39B、 39C和39D。 另外,箭头al指示的方向(附图中的纵向)对应于当红光光束Lrl 照射在半透反射膜104上时轨道的行进方向。光电检测器39从检测区39A、 39B、 39C和39D检测红色反射 光束Lr2的一部分,根据检测到的光量生成检测信号SDAr、 SDBr、 SDCr和SDDr,并且将检测信号SDAr、 SDBr、 SDCr和SDDr传输 给信号处理单元23 (见图6 )。信号处理单元23配置成通过使用所谓的像散法执行聚焦控制, 基于下式1计算聚焦误差信号SFEr,并且将聚焦误差信号SFEr提供 给驱动控制单元22。SFEr= ( SDAr+SDCr ) - ( SDBr+SDDr ) (1)聚焦误差信号SFEr指示红光光束Lrl的焦点Fr与光盘100的 半透反射膜104之间的偏差量(即,距离)的大小。另外,信号处理单元23配置成通过使用所谓的推挽法执行循迹 控制,基于下式2计算循迹误差信号STEr,并且将循迹误差信号STEr 提供给驱动控制单元22。STEr- ( SDAr+SDDr ) - ( SDBr+SDCr ) ( 2 )循迹误差信号STEr指示红光光束Lrl的焦点Fr与光盘100的 半透反射膜104内的目标轨道之间的偏差量(即,距离)的大小。驱动控制单元22执行对物镜36的反馈控制(即,聚焦控制), 以使通过基于聚焦误差信号SFEr生成聚焦驱动信号SFDr,并且将聚 焦驱动信号SFDr提供给双轴致动器36A,来使红光光束Lrl聚焦在 光盘100的半透反射膜104上。另外,驱动控制单元22执行对物镜36的反馈控制(即,循迹控 制),以使通过基于循迹误差信号STEr生成循迹驱动信号STDr, 并且将循迹驱动信号STDr提供给双轴致动器36A,来使红光光束Lrl 聚焦在光盘100的半透反射膜104的目标轨道上。因此,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配置成将红光光束Lrl照射在光盘100的半透反射膜104上,并且将对红光反射光束Lr2的接收结果提 供给信号处理单元23,该红光反射光束Lr2是红光光束Lrl的反射 光。然后,驱动控制单元22配置成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 控制,以便红光光束Lrl聚焦在半透反射膜104的目标轨道上。 (2-3-2)信息光学系统的配置信息光学系统50 (见图7)配置成将蓝光光束Lbl和Lb2照射 在光盘100的表面100A上,并且接收在光盘100内生成的蓝光再现 光束Lb3和Lb4。(2-3-2-1 )蓝光光束的光路(1)信息光学系统50的激光二极管51配置成能够发射波长为大约 405nm的蓝光激光束。实际上,激光二极管51基于控制单元21 (见 图6)的控制发射作为发散光的蓝光光束Lbl,并且使发出的蓝光光 束Lbl入射在准直透镜52上。另外,蓝光光束Lbl例如是p-偏振光。准直透镜52将蓝光光束Lbl从发散光转换成平行光,并且使转 换后的蓝光光束Lbl入射在非偏振光束分离器54的表面54D上。非 偏振光束分离器54使蓝光光束Lbl以预定比率(例如,大约50%) 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54S,从表面54B出射,然后入射在液晶面板 57上。液晶面板57校正由光盘100的倾斜导致的蓝光光束Lbl的球差 或慧差,并且使校正后的蓝光光束Lbl入射在中继透镜58上。中继透镜58使用可移动透镜59将蓝光光束Lbl从平行光转换 成会聚光,使用固定透镜60再次将在会聚之后已经变为发散光的蓝 光光束Lbl转换成会聚光,并且使蓝光光束Lbl入射在偏振光束分 离器35的表面35D上。可移动透镜59利用致动器59A沿蓝光光束Lbl的光轴的方向移 动。实际上,中继透镜58可通过基于控制单元21 (见图6)的控制 使用致动器59A移动可移动透镜59,来改变从固定透镜60出射的蓝 光光束Lbl的会聚状态。实际上,偏振光束分离器35使作为s-偏振光的蓝光光束Lb2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35S,然后入射在物镜36上。物镜36会聚蓝光 光束Lbl并且朝向光盘100的表面100A照射蓝光光束Lbl。另外, 对于蓝光光束Lbl,物镜36用作根据其与中继透镜58之间的关系(例 如,光程)具有0.5的数值孔径(NA)的会聚透镜。此时,如图5所示,蓝光光束Lbl透射通过衬底102和半透反 射膜104,然后聚焦在记录层101内。这里,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 的位置由当蓝光光束Lbl被从中继透镜58的固定透镜60出射时的会 聚状态决定。即,焦点Fbl根据可移动透镜59的位置移动到记录层 101内的朝向表面100A的一侧或相对侧。具体地,信息光学系统50设计成使得可移动透镜59的移动距离 和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的移动距离几乎相互成比例。例如,信息 光学系统50设计成使得,若可移动透镜50移动lnm,则蓝光光束 Lbl的焦点Fbl移动30nm。实际上,信息光学系统50配置成通过使得控制单元21(见图6) 控制可移动透镜59的位置,来调节蓝光光束Lbl在光盘100的记录 层IOI内的焦点Fbl (见图5)的深度dl (即,距半透反射膜104的 距离)。因此,信息光学系统50配置成进行调节,以便通过控制中继透 镜58内的可移动透镜59的位置,使得从非偏振光束分离器54的表 面54A出射的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位于光盘100的记录层101 内的预期焦深d。此外,在下文的说明中,蓝光光束Lbl遵循的光路 被称为蓝光光路l。(2-3-2)蓝光光束的光路(2)类似于激光二极管51,激光二极管71配置成能够发射波长为大 约405nm的蓝光激光束。实际上,激光二极管71基于控制单元21(见 图6)的控制发射作为发散光的蓝光光束Lb2,并且使发出的蓝光光 束Lb2入射在准直透镜72上。准直透镜72将蓝光光束Lb2从发散光转换成平行光,并且使转 换后的蓝光光束Lb2入射在半波片73上。半波片73使蓝光光束Lb2的偏振方向旋转预定角度,从而蓝光光束Lb2例如从p-偏振光转换成 s-偏振光,然后入射到非偏振光束分离器74的表面74D上。非偏振光束分离器74使蓝光光束Lb2以预定比率(例如,大约 50% )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74S,从表面74B出射,然后入射到液 晶面板75上。液晶面板75校正由光盘100的倾斜导致的蓝光光束 Lb2的球差或慧差,并且使校正后的蓝光光束Lb2入射在中继透镜 76上。中继透镜76使用可移动透镜77将蓝光光束Lb2从平行光转换 成会聚光,使用固定透镜78再次将在会聚之后已经变为发散光的蓝 光光束Lb2转换成会聚光,并且使蓝光光束Lb2入射在二向色棱镜 34的表面34D上。这里,可移动透镜77利用致动器77A沿蓝光光束Lbl的光轴的 方向移动。实际上,中继透镜76可通过基于控制单元21 (见图6) 的控制使用致动器77A移动可移动透镜77,来改变从固定透镜78出 射的蓝光光束Lb2的会聚状态。二向色棱镜34使蓝光光束Lb2从半透反射表面34S反射,从表 面34A出射,然后入射到偏振光束分离器35的表面35C上。偏振光 束分离器35使作为s-偏振光的蓝光光束Lb2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 35S,然后入射到物镜36上。物镜36会聚蓝光光束Lb2并且朝向光盘100的表面100A照射 蓝光光束Lb2。另外,对于蓝光光束Lb2,以与蓝光光束Lbl的情况 相同的方式,物镜36用作根据其与中继透镜58之间的关系(例如, 光程)而具有0.5的数值孔径(NA)的会聚透镜。此时,如图5所示,蓝光光束Lb2透射通过衬底102和半透反 射膜104,然后聚焦在记录层101内。这里,蓝光光束Lb2的焦点Fb2 的位置由当蓝光光束Lb2被从中继透镜76的固定透镜78出射时的会 聚状态决定。即,焦点Fb2根据可移动透镜77的位置移动到记录层 101内的朝向表面100A的一侧或相对侧。具体地,信息光学系统50设计成使得以与蓝光光束Lbl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可移动透镜77的移动距离和蓝光光束Lb2的焦点Fb2 的移动距离几乎相互成比例。例如,信息光学系统50设计成使得,若可移动透镜77移动lmm,则蓝光光束Lb2的焦点Fb2移动30nm。实际上,信息光学系统50配置成通过使得控制单元21(见图6) 控制可移动透镜77的位置,来调节蓝光光束Lb2在光盘100的记录 层101内的焦点Fb2(见图5)的深度d2。另外,中继透镜58和76配置成不仅可移动透镜59和77被控制单元21独立地调节,而且可移动透镜59和77被控制单元21相互关 联地调节。因此,信息光学系统50配置成进行调节,以便通过控制中继透 镜76内的可移动透镜77的位置,使得从激光二极管71出射的蓝光 光束Lb2的焦点Fb2位于光盘100的记录层101内的预期焦深d2。 此外,在下文的说明中,蓝光光束Lb2遵循的光路被称为蓝光光路2。 (2-3-2-3)蓝光光束的光路(3)如上所述,当照射蓝光光束Lbl时,如果在记录层101内的焦点Fbl的位置(即,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 )处没有记录第一记录标记RM1,则由于示出如全息图的特性,所以光盘100 (见图5)生成 蓝光再现光束Lb3。此时,蓝光再现光束Lb3例如变为与蓝光光束 Lbl相同的s-偏振光。蓝光再现光束Lb3被物镜36转换成平行光,然后入射在非偏振 光束分离器35的表面35A上,以便沿相反方向遵循图7内所示的蓝光光束Lbl的蓝光光路1。非偏振光束分离器35使得作为s-偏振光 束的蓝光再现光束Lb3从半透反射表面35S反射,然后从表面35D入射在中继透镜58上。中继透镜58使得蓝光再现光束Lb3依次通过固定透镜60和可 移动透镜59入射到非偏振光束分离器54的表面54A上。非偏振光束分离器54使得蓝光再现光束Lb3的作为s-偏振光的一部分从半透反 射表面54S反射,然后从表面54C出射以便入射到会聚透镜61上。会聚透镜61使蓝光再现光束Lb3会聚,并且将蓝光再现光束Lb3通过针孔板62照射在光电检测器63上,在针孔板62中设置有 具有预定直径的孔62H。光电检测器63配置成检测蓝光再现光束Lb3 的光量,根据检测到的光量生成检测信号SD1,并且将生成的检测信 号SD1提供给信号处理单元23(见图6)(下文将详细说明)。此外, 在下文的说明中,蓝光再现光束Lb3遵循的光路被称为蓝光光路3。 (2-3-2-4)蓝光光束的光路(4)另外,如上所述,当蓝光光束Lb2照射时,如果以与蓝光光束 Lbl相同的方式在记录层101内的焦点Fb2的位置(即,第二目标标 记位置PS2 )处没有记录第二记录标记RM2,则由于示出如全息图的 特性,所以光盘100 (见图5)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4。此时,蓝光 再现光束Lb4例如变为与蓝光光束Lb2相同的p-偏振光。蓝光再现光束Lb4被物镜36转换成平行光,然后入射在非偏振 光束分离器35的表面35A上,以便沿相反方向遵循图7内所示的蓝 光光束Lb2的蓝光光路2。非偏振光束分离器35使得作为p-偏振光 束的蓝光再现光束Lb4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35S,从表面35C出射, 然后入射到二向色棱镜34的表面34A上。二向色棱镜34使得蓝光再现光束Lb4被从半透反射表面34S反 射,从表面34D出射,然后入射到中继透镜76上。中继透镜76使蓝 光再现光束Lb4依次通过固定透镜78、可移动透镜77和液晶面板75 入射在非偏振光束分离器74的表面74B上。非偏振光束分离器74使蓝光再现光束Lb4以预定的比率(例如, 大约50% )反射,从表面74C出射,然后入射到会聚透镜81上。会 聚透镜81使蓝光再现光束Lb4会聚,并且将蓝光再现光束Lb4通过 针孔板82照射在光电检测器83上,在针孔板82中设置有具有预定 直径的孔82H。光电检测器83配置成检测蓝光再现光束Lb4的光量,根据检测 到的光量生成检测信号SD2,并且将生成的检测信号SD2提供给信号 处理单元23(见图6)(下文将详细说明)。此外,在下文的说明中, 蓝光再现光束Lb4遵循的光路被称为蓝光光路4。(2-4)信息记录和再现 接下来,将说明其中光盘装置20在光盘100上记录信息的情况 和其中光盘装置20从光盘100再现信息的情况。 (2-4-1)信息记录如上所述,在光盘100上记录信息的情况下,当光盘装置20的 控制单元21 (见图6)从外部设备(未示出)接收到信息记录命令、 记录信息和记录地址信息时,控制单元21向驱动控制单元22提供驱 动命令和记录地址信息,并且向信号处理单元23提供记录信息。此时,驱动控制单元22通过利用光拾取器26的位置控制光学系 统30使红光光束Lrl从光盘100的表面100A照射,并且基于对红光 反射光束Lr2 (其为红光光束Lrl的反射光)的检测结果执行对物镜 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即,位置控制),使得红光光束Lrl的焦 点Fr遵循对应于记录地址信息的目标轨道。另外,控制单元21通过调节中继透镜58内的可移动透镜59的 位置来调节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的深度dl (见图5),以便焦 点Fbl位于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处。类似地,控制单元21通过调节中继透镜76内的可移动透镜77 的位置来调节蓝光光束Lb2的焦点Fb2的深度d2 (见图5),以便 焦点Fb2位于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另外,信息光学系统50使蓝光光束Lbl和Lb2从光盘100的表 面100A侧照射。此时,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和蓝光光束Lb2 的焦点Fb2被位置受控的物镜36会聚以便位于第一目标标记位置 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这两个位置分别位于目标轨道的底 侧。结果,光拾取器26可分别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内的第一目 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形成第一记录标记RM1 和第二记录标记RM2。另外,信息处理单元23通过预定的数据分割处理将记录信息分 成第 一分割记录信息和第二分割记录信息,生成形成每个分割记录信息的对应于二进制数据(即,值"0"或"1")的记录信号,并且分别将 记录信号提供给激光二极管51和71 。即,当第一分割记录信息是值"O"时激光二极管51不发射蓝光光 束Lbl,但是当第一分割记录信息是值"l"时激光二极管51发射蓝光 光束Lbl。类似地,当第二分割记录信息是值"O,,时激光二极管71不 发射蓝光光束Lb2,但是当第二分割记录信息是值"l"时激光二极管 71发射蓝光光束Lb2。因此,当第一分割记录信息是值"O"时,光盘装置20可使得在光 盘100的记录层101内的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处存在全息图,而不 会执行任何记录,并且当第一分割记录信息是值"l"时光盘装置20可 记录第一记录标记RM1。同时,当第二分割记录信息是值"O"时,光 盘装置20可使得在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存在全息图,而不会执 行任何记录,并且当第二分割记录信息是值"l"时光盘装置20可记录 第二记录标记RM2。另外,控制单元21配置成将信息划分成两个记录标记层,并且 将分割信息记录在例如光盘100的TOC (内容表)内(下文,被称为 分区记录),并且将与标记记录层的对应性有关的信息记录为管理信 息。因此,光盘装置20配置成能够在与光盘100的记录层101内的 目标轨道相对应的两个位置(即,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 标记位置PS2)处,同时记录相互独立的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 记录标记RM2作为通过划分记录信息获得的两种分割记录信息。 (2-4-2)信息再现在从光盘100再现信息的情况下,光盘装置20的控制单元21(见 图6 )使得光拾取器26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从光盘100的表面100A 侧照射红光光束Lrl,并且使得驱动控制单元22基于对红光反射光束 Lr2的检测结果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即,位置控 制),该红光反射光束Lr2是红光光束Lrl的反射光。另外,控制单元21使得信息光学系统50 (见图7)将蓝光光束Lbl照射在光盘100上。此时,由于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被位置 受控的物镜36会聚,所以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被定位在目标轨 道的底侧。另外,如图5所示,控制单元21通过调节中继透镜58内的可移 动透镜59的位置来调节焦点Fbl的深度dl。结果,使得蓝光光束Lbl 的焦点Fbl匹配到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l。在此情况下,当第一记录标记RM1没有记录在第一目标标记位 置PSl处时,记录层101的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l用作全息图,因此 朝表面100A —侧生成被称为再现光的蓝光再现光束Lb3。另一方面,当第一记录标记RM1记录在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l 处时,记录层101的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l由于第一记录标记RM1 的存在而不用作全息图,因此不从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l生成蓝光再 现光束Lb3。另 一方面,控制单元21可通过使用信号处理单元23控制激光二 极管51将蓝光光束Lbl的光量设定为低于记录时光量的预定光量, 来防止错误地除去第 一记录标记RM1 ,并且精确地检测第 一记录标记 RM1是否存在。另外,控制单元21使得信息光学系统50不仅将蓝光光束Lbl 而且还将蓝光光束Lb2照射到光盘100上。此时,类似于蓝光光束 Lbl的焦点Fbl,蓝光光束Lb2的焦点Fb2被位置受控的物镜36会 聚,因此蓝光光Lb2的焦点Fb2被定位在目标轨道的底侧。另外,如图5所示,控制单元21通过独立地调节中继透镜76 内的可移动透镜77的位置和中继透镜58内的可移动透镜59的位置, 将焦点Fb2的深度d2调节为与焦点Fbl的深度dl不同的第二目标 深度。结果,使得蓝光光束Lb2的焦点Fb2匹配到第二目标标记位置 PS2。因此,类似于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的情况,如果第二记录标 记RM2没有被记录,则从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朝表面100A —侧 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4,并且如果第二记录标记RM2被记录,则不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4。
另外,控制单元21可通过以与激光二极管51类似的方式使用信 号处理单元23控制激光二极管71将蓝光光束Lb2的光量设定为低于 记录时光量的预定光量,来防止错误地除去第二记录标记RM2,并且 精确地检测第二记录标记RM2是否存在。
即,信息光学系统50可通过同时照射蓝光光束Lbl和Lb2以在 不同的第一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1和PS2处形成焦点Fbl和Fb2, 来根据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的存在情况同时从光 盘100的记录层101内的第一 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 PS2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
此时,信息光学系统50的物镜36在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 混合的状态下将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转换成平行光,然后使转 换后的平行光入射在非偏振光束分离器35的表面35A上。非偏振光 束分离器35的半透反射膜35S在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混合的状 态下反射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的一部分,以使蓝光再现光束Lb3 和Lb4的该部分从表面35D出射,然后通过蓝光光路3入射到会聚 透镜61上。
会聚透镜61会聚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这里,如图9A所 示,由于狭缝62设置成使得蓝光再现光束Lb3的焦点位于孔62H内, 所以狭缝62允许蓝光再现光束Lb3从中透射以便照射在光电检测器 63上。
另一方面,狭缝62不允许蓝光再现光束Lb4中焦点没有形成在 孔62H内的大部分透过,因此,蓝光再现光束Lb4实际上没有照射 在光电检测器63上。
结果,光电检测器63可检测蓝光再现光束Lb3的光量,根据检 测的光量生成检测信号SD1,并且将生成的检测信号SD1提供给信号 处理单元23 (见图6)。
另外,非偏振光束分离器35的半透反射膜35S (见图13)使得 在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混合的同时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的一部分可从中透射,从表面35C出射,然后逸过蓝光光路4入射到会 聚透镜81上。
会聚透镜81会聚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这里,如图9B所 示,由于狭缝82设置成使得蓝光再现光束Lb4的焦点位于孔82H内, 所以狭缝82允许蓝光再现光束Lb4从中透射以便照射在光电检测器 83上。
另一方面,狭缝82不允许蓝光再现光束Lb3中焦点没有形成在 孔82H内的大部分透过。因此,与狭缝62不同,蓝光再现光束Lb3 实际上没有照射在光电检测器83上。
结果,光电检测器83可检测蓝光再现光束Lb4的光量,根据检 测到的光量生成检测信号SD2,并且将生成的检测信号SD2提供给信 号处理单元23 (见图6)。
此外,在光盘装置20内,当第一记录标记RM1或第二记录标 记RM2被记录在第一 目标标记位置PS1或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 时,没有从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或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生成蓝光 再现光束Lb3或Lb4。因此,信息光学系统50生成指示没有接收到 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的检测信号SD1或SD2。
然后,信号处理单元22基于检测信号SD1和SD2识别蓝光再现 光束Lb3或Lb4是否已被检测为值"0"或"1",并且基于识别结果生 成再现信息。
因此,光盘装置20可才艮据第一记录标记RM1或第二记录标记 RM2是否^皮记录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内的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 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而独立地识别值"1,,和"0"中的哪一个值 被记录为信息。
因此,在第一记录标记RM1或第二记录标记RM2没有被记录 的情况下,光拾取器26配置成能够通过将作为所谓基准光的蓝光光 束Lbl和Lb2聚焦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内的第一目标标记位置 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通 过使用每个光电检测器63和83检测通过每个蓝光光路3和4的每个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的光量,并且生成检测信号SD1和SD2。 此后,信号处理单元23通过对检测信号SD1和SD2执行诸如上
述的解调处理或解码处理的各种信号处理来生成再现信息,然后将该
再现信息提供给控制单元21。
控制单元21通过首先参考光盘100的TOC内记录的管理信息
等等,来识别关于是否执行分区记录的信息以及关于标记记录层的对
应性的信息。
当在光盘10上执行分区记录时,控制单元21通过预定的信息统 一化处理将两种再现信息统一成一个再现信息,然后将该再现信息传 输给外部设备(未示出)。结果,在光盘装置20内,仅通过使用蓝 光再现光束Lb3和Lb4以正常再现速度执行再现就可获得表面上双 倍的再现速度。
另外,光盘装置20可配置成例如通过控制液晶面板75阻挡蓝光 光束Lb2和蓝光再现光束Lb4而仅基于由蓝光光束Lbl和蓝光再现 光束Lb3获得的一种再现信息来实现信息的再现。 (2-5 )操作和效果
在上述配置中,在当信息被记录在光盘100上时和当信息被从光 盘100再现时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20中 的控制单元21 (见图6)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以 便利用光拾取器26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使红光光束Lrl的焦点 Fr形成在光盘100的半透反射膜104 (见图5 )内的目标轨道上。
另外,在光盘100上记录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1通过使用 蓝光光束Lbl和Lb2,通过控制中继透镜58和76的可移动透镜59 和77的位置,以1更分别在不同的第一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1和PS2 处形成蓝光光束Lbl和Lb2的焦点Fbl和Fb2 (见图5),而在光盘 100的记录层101内独立地形成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 画2。
另一方面,在从光盘100再现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1独立 地控制中继透镜58和76的可移动透镜59和77的位置,以便两个蓝光光束Lbl和Lb2的焦点Fbl和Fb2分别形成在不同的第一和第二 目标标记位置PS1和PS2处(见图5 ),并且如果第一记录标记RM1 和第二记录标记RM2未被记录,则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 并使用光电检测器63和83检测生成的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
因此,在信息记录和再现这两种情况下,光盘装置20的控制单 元21可在对应于光盘100的目标轨道并且具有不同深度的两个目标 标记位置处同时记录相互独立的两个记录标记,并且从两个目标标记 位置获得相互独立的两种再现信号。
此时,在信息记录时,控制单元21将记录信息分成第一分割记 录信息和第二分割记录信息,并且分别在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 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记录分割的第一和第二记录信息,在信息再现 时,控制单元21统一分别从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 位置PS2获得的检测信号SD1和SD2,并且生成对应于两倍再现速 度的一个再现信号,从而能够获得表面上双倍的记录速度和双倍的再 现速度。
结果,即使例如由于在记录层101内形成记录标记RM需要预 定时间,或者由于光盘100的物理强度或在高速旋转时的表面变形使 得光盘100的转速存在上限,而不可避免地设定信息记录速度和再现 速度的上限,光盘装置20仍可通过一起使用两种蓝光光束Lbl和Lb2 将表面上的记录速度和再现速度加倍。
此时,光盘装置20的控制单元21可通过在光盘100的TOC内 记录指示分割记录信息^皮记录在其中的标记记录层的对应关系的管 理信息,并且通过在再现时参考记录的管理信息,正确地统一两种再 现信号,从而可再现原始记录信息。
此外,即使在信息没有被分割的情况下记录信息,控制单元21 读取最初被从蓝光光束Lbl读取的信息,同时通过使用来自具有高的 被稍后读取的可能性的其它标记记录层的蓝光光束Lb2获得检测信 号SD2,并且将检测信号SD2存储在内置RAM等内以便用作所谓的 预读高速緩存。根据上述配置,当通过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 以便利用光拾取器26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使红光光束Lrl的焦点 Fr形成在光盘100的半透反射膜104内的目标轨道上,而在光盘100 上记录信息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20的控制单元 21分割记录信息,基于该分割记录信息使得蓝光光束Lbl和Lb2的 焦点Fbl和Fb2形成在不同的第一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1和PS2 处,并且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 另外,当从光盘100再现信息时,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20的 控制单元21使得两个蓝光光束Lbl和Lb2的焦点Fbl和Fb2分别形 成在不同的第一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1和PS2处,并且统一基于蓝 光再现光束Lb3和Lb4获得的再现信号,该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 是才艮据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的存在情况生成的。 因此,在记录和再现信息这两种情况下,可提高记录速度和再现速度。(3)第二实施例(3-1)光盘的配置 在第二实施例中,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将信息记录在光 盘100 (见图4和5 )上并且从光盘100再现记录的信息,因此将省 略对其的说明。(3-2)光盘装置的配置接下来,将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装置120。光盘装置120 的配置对应于图6内所示的光盘装置20。光盘装置120与光盘装置 20的不同之处在于提供了对应于控制单元21的控制单元121和对应 于光拾取器26的光拾取器126,但是其它配置与光盘装置20类似。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内的控制单元21,控制单元121配置成包含 CPU (未示出)作为主要部分。另外,控制单元121配置成通过从 ROM (未示出)读取诸如基本程序和信息记录程序的各种程序,并 且将读取的程序加载到RAM(未示出)内,来执行诸如信息记录处 理或信息再现处理的各种处理。结果,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20,光盘装置120配置成通过使得控制单元121控制光拾取器126,在光盘100的记录层 101内的目标轨道上记录信息,或者从该目标轨道再现信息。(3-1)光拾取器的配置 接下来,图10内示意性地示出了光拾取器126的配置,其中与 图7内所示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用相同标号指示。类似于光拾取器26, 光拾取器126设置有多个光学元件,并且配置成主要包含位置控制光 学系统30和信息光学系统90。(3-3-1)位置控制光学系统的配置第二实施例中的光拾取器126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的配置与 第一实施例内的光拾取器26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相同,并且将省 去对其的说明。(3-3-2)信息光学系统的配置另一方面,第二实施例内的信息光学系统90与第一实施例内的 信息光学系统50 (见图7)有很大不同,其中没有提供激光二极管51 和准直透镜52,而是将从激光二极管71发射的一个蓝光光束分成了 两个蓝光光束Lbl和Lb2,第二实施例内的信息光学系统90的其它 配置与第一实施例内的信息光学系统50相似。即,在信息光学系统90中,激光二极管71配置成能够发射波长 为大约405nm的蓝光激光束。实际上,激光二极管71基于控制单元 121的控制(见图6)发射作为发散光的蓝光光束LbO,并且使发出 的蓝光光束LbO入射在准直透镜72上。另外,蓝光光束LbO例如是 p-偏振光。准直透镜72将蓝光光束LbO从发散光转换成平行光,并且使转 换后的蓝光光束LbO入射在半波片73上。半波片73用于通过旋转蓝 光光束LO的偏振方向,而使蓝光光束LbO例如在p-偏振光分量的百 分比为大约50%且s-偏振光分量的百分比为大约50%的条件下入射 在偏振光束分离器91的表面91D上。偏振光束分离器91配置成使光束以随着光束的偏振方向改变而 改变的比率从半透反射表面91S反射或者透射通过。例如,半透反射表面91S反射几乎全部对应于p-偏振光的光束,并且透射几乎全部对 应于s-偏振光的光束。实际上,如对应于图10的图11所示,偏振光束分离器91使得 蓝光光束Lb0的p-偏振光分量从半透反射表面91S反射,从而获得 蓝光光束Lbl,使得蓝光光束Lbl从表面91A照射在反射镜92上并 然后被反射,然后使得蓝光光束Lbl入射到非偏振光束分离器54的 表面54D上。此后,信息光学系统90可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的蓝光光路1相同 的蓝光光路,通过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内的第一 目标标记位置PS1 处形成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M,而形成第一记录标记RM1。另外,如对应于图10的图12内所示,偏振光束分离器91使得 蓝光光束Lb0的s-偏振分量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91S,从而获得蓝 光光束Lb2,然后使蓝光光束Lb2从表面91B入射到非偏振光束分离 器74的表面74D上。此后,信息光学系统90可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的蓝光光路2相同 的蓝光光路,通过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内的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 处形成蓝光光束Lb2的焦点Fb2,而形成第二记录标记RM2。此外,信息光学系统90还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分别 通过蓝光光路3和蓝光光路4使得光电检测器63和83检测蓝光再现 光束Lb3和Lb4,从而生成检测信号SD1和SD2。 (3-4)信息的记录和再现接下来,将说明其中光盘装置120在光盘100上记录信息的情况, 和其中光盘装置120从光盘100再现信息的情况。 (3-4-1 )信息记录如上所述,在光盘100上记录信息的情况下,当光盘装置120 的控制单元121 (见图6)从外部设备(未示出)接收到信息记录命 令、记录信息和记录地址信息时,控制单元121向驱动控制单元22 提供驱动命令和记录地址信息,并且向信号处理单元23提供记录信 每此时,驱动控制单元22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 (即,位置控制),以便利用光拾取器26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使 红光光束Lrl遵循对应于记录地址信息的目标轨道。另外,控制单元121可通过调节中继透镜58和76内的可移动透 镜59和77的位置,分别使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和蓝光光束Lb2 的焦点Fb2形成在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 处,这两个位置都位于目标轨道的底侧。结果,光拾取器126可分别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内的第一目 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形成第一记录标记RM1 和第二记录标记RM2。这里,由于第二实施例中的光拾取器126通过分割从一个激光二 极管71发出的蓝光光束LbO生成蓝光光束Lbl和Lb2,所以不同于 第一实施例中的光拾取器26,难以独立地控制蓝光光束Lbl和Lb2 的光量等等。为此,信号处理单元23配置成在不分割记录信息的情况下通过 使用记录信息生成记录信号,并且将生成的记录信号提供给激光二极 管71。结果,光盘装置120可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上形成相同信息, 以4更与分别在第一 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形成 的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重叠。这里,如图13所示,例如,当光盘装置120在光盘IOO上记录 信息时,可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内形成标记记录层。另外,为了便于说明,10个标记记录层从靠近半透反射膜104 一侧开始依次被称为第一主层YS1,第二主层YS2,…,第五主层 YS5,和第一镜像层YR1,第二镜像层YR2,…,和第五镜像层YR5。实际上,光盘装置120的控制单元121使得第一主层YS1和第 一镜像层YRl,第二主层YS2和第二镜像层YR2,…,第五主层YS5 和第五镜像层YR5相互对应。即,控制单元121配置成在相互对应 的主层YS和镜像层YR上记录相同信息,即执行所谓的镜像记录。因此,当记录信息是值"0"时,光盘装置120可使得在光盘100 的记录层101内的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存在全息图,而不会执行任何记录,并且当记录信息是值"r,时,光盘装置120可分别在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 PS2处记录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位置RM2。在此情况下,控制单元121例如在光盘100的TOC (内容表) 内记录关于是否执行镜像记录的信息和关于标记记录层的对应性的 信息作为管理信息。因此,光盘装置120的控制单元121配置成能够在光盘100的记 录层101内的对应于目标轨道的两个位置(即,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 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同时记录指示相同信息的第一记录标 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另外,光盘装置120的控制单元121还可通过控制液晶面板75 以便阻挡蓝光光束Lb2使得蓝光光束Lb2不照射在光盘100上,而 仅在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处记录第一记录标记RM1,而不执行镜 像记录。(3-4-2)信息再现在从光盘100再现信息的情况下,以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 置20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光盘装置120的控制单元121 (见图6)执 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即,位置控制)以使红光光束 Lrl遵循目标轨道,并且照射蓝光光束Lbl和Lb2,以使蓝光光束 Lbl的焦点Fbl和蓝光光束Lb2的焦点Fb2分别形成在不同的第一 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1和PS2处。因此,根椐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的存在情 况,控制单元121可分别从光盘100的i己录层101内的第一目标标记 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同时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3和 Lb4。此时,在信息光学系统90内,可以与第一实施例内的信息光学 系统50相同的方式,选择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并且通过针孔板62和82 (见图9A和9B )的操作生成检测信号SD1和SD2。然后,信号处理单元22基于检测信号SD1和SD2识别蓝光再现 光束Lb3或Lb4是否已被检测为值"0"或"1",基于识别结果生成两 种再现信息,并且将生成的再现信息提供给控制单元121。控制单元121首先基于光盘100的TOC内记录的管理信息,检 查应用镜像记录还是应用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分区记录。在当已经在光盘100上执行镜像记录时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21 通过在相互对应的主层YS和镜像层YR内形成蓝光光束Lbl和Lb2 的焦点Fbl和Fb2而分别生成检测信号SD1和SD2,通过预定比较 和校正处理比较两种再现信息,必要时通过执行预定的误差校正处理 等等生成最终再现信息,并且将生成的最终再现信息传输给外部设备 (未示出)。在此情况下,光盘装置20内的再现速度是正常再现速 度。另一方面,在当已经在光盘100上执行分区记录时的情况下,控 制单元121通过在相互对应的标记记录层内形成蓝光光束Lbl和Lb2 的焦点Fbl和Fb2而分别生成检测信号SD1和SD2,以与第一实施 例相同的方式使用预定的信息统一化处理将两种再现信息统一成一 个再现信息,然后将统一的再现信息传输给外部设备(未示出)。结 果,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20,在光盘装置120内,仅通 过使用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以正常再现速度执行再现,就可获 得表面上双倍的再现速度。因此,光盘装置120的控制单元121配置成检测根据第一记录标 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的存在情况生成的蓝光再现光束Lb3 和Lb4,从而通过照射蓝光光束Lbl和Lb2,以便分别在第一目标标 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形成蓝光光束Lbl和Lb2的 焦点Fbl和Fb2,而生成检测信号SD1和SD2,并基于生成的检测信 号SD1和SD2输出最终再现信息。另外,光盘装置120可配置成例如通过控制液晶面板75阻挡蓝 光光束Lb2和蓝光再现光束Lb4而仅基于由蓝光光束Lbl和蓝光再现光束Lb3获得的一种再现信息来实现信息的再现。 (3-5)操作和效果在上迷配置中,在当信息被记录在光盘100上时和当信息被从光 盘100再现时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装置120中 的控制单元121 (见图6)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以 便利用光拾取器126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使红光光束Lrl的焦点 Fr形成在光盘100的半透反射膜104 (见图5 )内的目标轨道上。另外,在光盘100上记录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21通过使用 分割蓝光光束Lb0得到的蓝光光束Lbl和Lb2,通过控制中继透镜 58和76的可移动透镜59和77的位置,以Y吏蓝光光束Lbl和Lb2的 焦点Fbl和Fb2分别形成在不同的主层YS和镜像层YR内(见图5), 而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内形成指示相同4言息的第一记录标记RM1 和第二记录标记RM2。另一方面,在从其中已经执行了镜像记录的光盘100再现信息的 情况下,控制单元121检测根据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 RM2的存在情况生成的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从而通过控制中 继透镜58和76的可移动透镜59和77的位置以使两个蓝光光束Lbl 和Lb2的焦点Fbl和Fb2分别形成在相互对应的主层YS和镜像层 YR内,来生成检测信号SD1和SD2,并且通过预定的比较和校正处 理生成最终的再现信息。因此,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当从光盘100再现信息时,光盘装置 120的控制单元121可从对应于光盘100的目标轨道且具有不同深度 的两个目标标记位置获得相互独立的两种再现信号。另一方面,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当在光盘100上记录信息时,光 盘装置120的控制单元121可在主层YS和镜像层YR内的对应于光 盘100的目标轨道且具有不同深度的两个目标位置处记录指示相同信 息的i己录标记RM。因此,控制单元121可通过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内使用相互 对应的主层YS和镜像层YR,来执行镜像记录,这增加了信息的冗余度。结果,可提高再现信息的质量。即,即使由于例如主层YS或镜像层YR内的全息图(即, 一种 格式状态)、记录标记RM等等由于特定原因被破坏或者在光盘100 内存在缺陷,使得检测信号SD1和SD2指示异常再现信息,控制单 元121仍具有很高的可能性通过比较和校正处理来校正异常再现信息 以校正信息。此时,控制单元121可通过在记录信息时在光盘100的TOC等 等内记录指示对应标记记录层的对应性关系的管理信息,并且通过在 再现时参考记录的管理信息,使得两种再现信号正确地相互对应,从 而可获得原始记录信息。此外,在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信息被分割且记录在光盘100上的情 况下,控制单元121可通过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地获取两种再现信息并 且统一这两种再现信息,来实现两倍再现速度。此外,即使当在信息没有被分割的情况下记录信息时,类似于第 一实施例,控制单元121还可读取将最初被从蓝光光束Lbl读取的信 息,同时通过使用来自具有很高的被稍后读取的可能性的其它标记记 录层的蓝光光束Lb2获得检测信号SD2,并且将检测信号SD2存储 在内置RAM等内以便用作所谓的预读高速緩存。根据上述配置,当通过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以 使在光盘100的半透反射膜104内的目标轨道上形成红光光束Lrl的 焦点Fr,而在光盘100上记录信息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装置 120的控制单元121执行镜像记录,以便在主层YS和镜像层YR内 的距目标轨道的深度不同的两个目标标记位置处形成指示相同信息 的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另外,当再现信息时,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装置120的控制单元121检测根据第一记录标 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的存在情况生成的蓝光再现光束Lb3 和Lb4,从而通过4吏蓝光光束Lbl和Lb2的焦点Fbl和Fb2形成在 相互对应的主层YS和镜像层YR内来分别生成检测信号SD1和SD2, 并且然后通过预定的比较和校正处理生成最终再现信息。结果,可提高再现信息的质量。另外,在记录信息在记录信息被分割的状态下被 记录的情况下,可提高再现速度。(4)第三实施例 (4-1)光盘的配置在第三实施例中,信息被记录在光盘200上并且从光盘200再现, 而不是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光盘100上操作。光盘200的外部配置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内的光盘100(见图6 ) 相同,但是光盘200的内部配置与光盘100部分地不同。即,如图14所示,其中与图5内所示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用相 同标号指示,并且光盘200具有半透反射膜204而不是第一和第二实 施例内的半透反射膜104。半透反射膜204类似于半透反射膜104形成有螺旋轨道,但是, 不同于半透反射膜104,半透反射膜204由以预定比率(例如,大约 10% )反射蓝光光束Lb并且透射剩余部分(例如,大约90% )的材 料形成。在上述配置中,光盘200配置成使得当记录信息时,与光盘IOO 相比,蓝光光束Lbl和Lb2的一部分在半透反射膜204内的透射率 减小,但是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 ^皮蓝光光束Lbl 和Lb2以基本相似的方式记录。另外,类似于光盘IOO,当再现信息时,光盘200配置成使得当 蓝光光束Lbl和Lb2的焦点Fbl和Fb2分别形成在第一目标标记位 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时,如果没有在第一 目标标记位置 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形成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 标^己RM2,则生成蓝光光束Lb3和Lb4。此时,光盘200配置成使得与光盘100相比,蓝光再现光束Lb3 和Lb4的一部分在半透反射膜204内的透射率减小,但是蓝光再现光 束Lb3和Lb4作为发散光从表面200A侧发射出。因此,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内的光盘100,光盘200配置成使得在 记录信息和再现信息这两种情况下,蓝光光束都可用于位置控制和信(4-2)光盘装置的配置接下来将说明对应于上述光盘200的光盘装置220。光盘装置220 与图6内所示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20的不同之处在于,设 置有控制单元221而不是控制单元21,并且设置有光拾取器226而不 是光拾取器26,但是光盘装置220的其它配置与光盘装置20相似。类似于控制单元21,控制单元221配置成包含CPU (未示出) 作为主要部分。另外,控制单元221配置成通过从ROM (未示出) 读取诸如基本程序和信息记录程序的各种程序并且将读取的程序加 载到RAM (未示出)上,来执行诸如信息记录处理或信息再现处理 的各种处理。另外,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20,光盘装置220配 置成通过使得控制单元221控制光拾取器226,而在光盘200的记录 层101内的与目标轨道相对应的位置处记录信息,或者从对应于目标 轨道的位置再现信息。(4-3)光拾取器的配置接下来将说明光拾取器226的配置。如图15所示,其中与图7 内所示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用相同标号指示,光拾取器226具有偏振 光束分离器231和光电检测器239,而不具有光拾取器26内的一部分 光学元件,例如激光二极管31或光电检测器39。即,与光拾取器26相比,光拾取器226不具有位置控制光学系 统30。相反,光拾取器226具有使用蓝光光束执行聚焦控制或循迹控 制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230 (见图16),并且具有对应于信息光学系 统50的信息光学系统250 (见图17)。 (4-3-1)位置控制光学系统的配置在对应于图15的图16内,激光二极管71基于控制单元221的 控制发射作为发散光的蓝光光束LbO,并且使得发出的蓝光光束LbO 入射在准直透镜72上。准直透镜72将蓝光光束LbO从发散光转换成 平行光,并且使得转换后的蓝光光束LbO入射在半波片53上。半波片53使蓝光光束LbO的偏振方向旋转预定角度,从而使得 例如p-偏振光分量的百分比为大约50%且s-偏振光分量的百分比为 大约50%。然后,蓝光光束LbO入射在偏振光束分离器231的表面 231D上。偏振光束分离器231配置成使光束根据其偏振方向,从半透反射 表面231S反射或者透射通过。例如,半透反射表面231S反射几乎全 部对应于s-偏振光的光束,并且透射几乎全部对应于p-偏振光的光束。实际上,偏振光束分离器231从半透反射表面231S反射蓝光光 束LbO的s-偏振光分量,从而生成蓝光光束Lbll,从表面231C出射 蓝光光束Lbll,并且使得出射的蓝光光束Lbll入射在偏振光束分离 器232上。类似于偏振光束分离器231,偏振光束分离器232配置成从半透 反射表面232S反射几乎全部对应于s-偏振光的光束,并且使几乎全 部对应于p-偏振光的光束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232S。因此,偏振 光束分离器232使得蓝光光束Lbll从半透反射表面232S反射,从表 面231B出射然后从反射镜233反射,然后入射在非偏振光束分离器 234的表面234C上。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4使得蓝光光束Lb11以预定比率(例如, 20%)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234S,从表面234A出射,然后入射在 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5的表面235C上。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5使得 蓝光光束Lbll以预定比率(例如,大约50%)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 面235S,从表面235A出射,然后入射在四分之一波片236上。四分之一波片用于在线性偏振光和圆偏振光之间转换光束。在此 情况下,四分之一波片236将蓝光光束Lbll从s-偏振光转换成左圆 偏振光,并且使得转换后的蓝光光束Lbll入射在物镜36上。以与第 一实施例内的红光光束Lrl相同的方式,物镜36会聚蓝 光光束Lbll并且朝光盘200的表面200A照射蓝光光束Lbll。此时, 如图14所示,蓝光光束Lbll透射通过衬底102,然后以预定比率(例 如,大约10%)从半透反射膜204反射,从而变为沿与蓝光光束Lbll相反的方向传播的蓝光光束Lbl2。此时,由于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 被反转,所以蓝光光束Lb2相对于作为左圆偏振光的蓝光光束Lbll 变为右圆偏振光。然后,蓝光光束Lbl2被物镜36转换成平行光,然后入射在四 分之一波片236上。四分之一波片236将蓝光光束Lbl2从右圓偏振 光转换成线性偏振光,其是p-偏振光,然后使得转换后的蓝光光束 Lbl2入射在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5的表面235A上。此后,蓝光光束Lbl2接着透射通过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5和非 偏振光束分离器234,被反射镜233反射,然后入射在偏振光束分离 器232的表面232B上。偏振光束分离器232使得作为p-偏振光的蓝光光束Lbl2透射通 过,从表面232D出射,然后入射在会聚透镜237上。。会聚透镜237 使得蓝光光束Lbl2会聚,柱透镜238提供像散,然后蓝光光束Lb12 照射在光电检测器239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内的光电检测器39,光电检测器239的检测 区(未示出)被分成四个区域。另外,类似于光电检测器39,光电检 测器239生成四种检测信号SDAc、 SDBc、 SDCc和SDDc,并且将检 测信号SDAc、 SDBc、 SDCc和SDDe传输给信号处理单元23 (见图 6)。然后,信号处理单元23生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聚焦误差信号 SFEc和循迹误差信号STEc,并且将聚焦误差信号SFEc和循迹误差 信号STEc提供给驱动控制单元22。驱动控制单元22基于聚焦误差信号SFEc执行对物镜36的反馈 控制(即,聚焦控制),以使蓝光光束Lbll聚焦于光盘200的半透 反射膜204上。另外,驱动控制单元22基于循迹误差信号STEr执行对物镜36 的反馈控制(即,循迹控制),以使蓝光光束Lbll聚焦于光盘200 的半透反射膜204内的目标轨道上。因此,位置控制光学系统230配置成使用蓝光光束Lbll而不是第一实施例内的红光光束Lrl,将蓝光光束Lbll照射在光盘200的 半透反射膜204上,并且将对作为蓝光光束Lbll的反射光的蓝光光 束Lbl2的接收结果提供给信号处理单元23。然后,驱动控制单元22 配置成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以使蓝光光束Lbll聚 焦在半透反射膜204的目标轨道上。 (4-3-2)信息光学系统的配置如对应于图15的图17内所示,第二实施例内的信息光学系统 250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内的信息光学系统50 (见图7)相对应。 (4-3-2-1)蓝光光束的光路(1)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激光二极管51配置成能够发射波长为大约 405nm的蓝光激光束。实际上,激光二极管51基于控制单元221 (见 图6)的控制发射作为发散光的蓝光光束Lbl,并且使出射的蓝光光 束Lbl入射在准直透镜52上。另外,蓝光光束Lbl例如是s-偏振光。准直透镜52将蓝光光束Lbl从发散光转换成平行光,并且使转 换后的蓝光光束Lbl入射在偏振光束分离器254上。偏振光束分离器 254配置成根据光束的偏振方向使光束从半透反射表面254S反射或 者透射通过。例如,偏振光束分离器254反射几乎全部对应于p-偏振 光的光束,并且透射几乎全部对应于s-偏振光的光束。实际上,偏振光束分离器254使得作为p-偏振光的蓝光光束Lbl 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254S,从表面254B出射,然后入射在液晶面 板57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液晶面板57校正由光盘100的倾斜导 致的蓝光光束Lbl的球差或慧差,并且使校正后的蓝光光束Lbl入 射在中继透镜58上。类似于第 一实施例,中继透镜58使用可移动透镜59将蓝光光束 Lbl从平行光转换成会聚光,使用固定透镜60再次将在会聚之后已 经变为发散光的蓝光光束Lbl转换成会聚光,并且使蓝光光束Lbl 入射在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5的表面235D上。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5使得蓝光光束Lbl以预定比率(例如, 大约50% )从半透反射表面235S反射,然后入射在四分之一波片236上。四分之一波片236将作为s-偏振光的蓝光光束Lbl转换成左圆偏 振光,并且使转换后的蓝光光束Lbl入射在物镜36上。物镜36将蓝 光光束Lbl会聚,并且使蓝光光束Lbl朝光盘100的表面100A照射。 此时,如图14所示,蓝光光束Lbl透射通过衬底102和半透反 射膜204,并且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形成在记录层101内的与可 移动透镜59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即,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处。 此外,在下文说明中,蓝光光束Lbl遵循的光路被称为蓝光光路l。 (4-3-2-2)蓝光光束的光路(2)另一方面,偏振光束分离器231使得从激光二极管71发射的蓝 光光束Lb0的p-偏振光分量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231S,从而生成 蓝光光束Lb2,该蓝光光束Lb2从表面231B出射,然后入射在偏振 光束分离器274的表面274D上。类似于偏振光束分离器254,偏振光束分离器274使得作为p-偏振光的蓝光光束Lb2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274S,从表面274B出 射,然后入射在液晶面板75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液晶面板75校正由光盘100的倾斜导致的 蓝光光束Lb2的球差或慧差,并且使校正后的蓝光光束Lb2入射在 中继透镜76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继透镜76使用可移动透镜77将蓝光光束 Lb2从平行光转换成会聚光,使用固定透镜78再次将在会聚之后已 经变为发散光的蓝光光束Lb2转换成会聚光,并且使蓝光光束Lb2 入射在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4的表面234D上。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4使得蓝光光束Lb2以预定比率(例如, 大约50%)从半透反射表面234S反射,从表面234A出射,然后入 射在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5的表面235C上。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5 使得蓝光光束Lb2以预定比率(例如,大约50%)透射通过半透反 射表面235S,然后入射在四分之一波片236上。四分之一波片236将作为p-偏振光的蓝光光束Lb2转换成右圓 偏振光,并且使转换后的蓝光光束Lb2入射在物镜36上。物镜36将蓝光光束Lb2会聚,并且使蓝光光束Lb2朝光盘100的表面100A照射。此时,如图14所示,蓝光光束Lb2透射通过衬底102和半透反 射膜204,并且蓝光光束Lb2的焦点Fb2形成在记录层101内的与可 移动透镜77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即,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 此外,在下文说明中,蓝光光束Lb2遵循的光路被称为蓝光光路2。 (4-3-2-3)蓝光光束的光路(3)如上所述,当照射蓝光光束Lbl时,如果在记录层101内的焦 点Fbl的位置(即,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处没有记录第一记录标 记RM1,则由于示出如全息图的特性,所以光盘200 (见图14)生成 蓝光再现光束Lb3。此时,蓝光再现光束Lb3例如变为与蓝光光束 Lbl相反的右圆偏振光。蓝光再现光束Lb3 #皮四分之一波片236从右圓偏振光转换成p-偏振光(见图17),沿相反方向遵循蓝光光路l传播,并且入射在非 偏振光束分离器235的表面235A上。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5使得蓝 光再现光束Lb3以预定比率(例如,大约50% )从半透反射表面235S 反射,然后入射在中继透镜58上。中继透镜58使得蓝光再现光束Lb3依次通过固定透镜60和可 移动透镜59,然后通过液晶面板57入射到偏振光束分离器254的表 面254B上。偏振光束分离器254使得作为p-偏振光的蓝光再现光束 Lb3从半透反射表面254S反射,从表面254C出射,然后入射到会聚 透镜61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会聚透镜61使蓝光再现光束Lb3会聚,并 且将蓝光再现光束Lb3通过针孔板62照射在光电检测器63上,在针 孔板62中设置有具有预定直径的孔62H。光电检测器63检测蓝光再 现光束Lb3的光量,根据检测到的光量生成检测信号SD1,并且将生 成的检测信号SD1提供给信号处理单元23 (见图6)。此外,在下文 的说明中,蓝光再现光束Lb3遵循的光路被称为蓝光光路3。 (4-3-2-4)蓝光光束的光路(4)另外,类似于蓝光光束LM,当照射蓝光光束Lb2时,如果在 记录层101内的焦点Fb2的位置(即,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没 有记录第二记录标记RM2,则由于示出如全息图的特性,所以光盘 200 (见图14)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4。此时,蓝光再现光束Lb4例 如变为与蓝光光束Lb2相反的左圆偏振光。蓝光再现光束Lb4被四分之一波片236从左圓偏振光转换成s-偏振光(见图18),沿相反方向遵循蓝光光路2传播,并且入射在非 偏振光束分离器235的表面235A上。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5使得蓝 光光束Lb4以预定比率(例如,大约50%)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 235S,从表面235C出射,然后入射在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4的表面 234A上。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4使得蓝光再现光束Lb4以预定比率 (例如,大约80%)从半透反射表面234S反射,然后入射在中继透 镜76上。中继透镜76使蓝光再现光束Lb4依次透射通过固定透镜78和 可移动透镜77,然后通过液晶面板75入射在偏振光束分离器274的 表面274B上。偏振光束分离器274使得作为s-偏振光的蓝光再现光 束Lb4从半透反射表面274S反射,从表面274C出射,然后入射在 会聚透镜81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会聚透镜81使蓝光再现光束Lb4会聚,并 且将蓝光再现光束Lb4通过针孔板82照射在光电检测器83上,在针 孔板82中设置有具有预定直径的孔82H。光电检测器83检测蓝光再 现光束Lb4的光量,根据检测到的光量生成检测信号SD2,并且将生 成的检测信号SD2提供给信号处理单元23 (见图6)。此外,在下文 的说明中,蓝光再现光束Lb4遵循的光路被称为蓝光光路4。 (4-4)信息记录和再现接下来,将说明其中光盘装置220在光盘200上记录信息的情况 和其中光盘装置220从光盘200再现信息的情况。 (4-4-1 )信息记录当在光盘200上记录信息时,光盘装置220的控制单元221在通过使用蓝光光束Lbll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的状态 下,将蓝光光束Lbl和Lb2照射在光盘200上,并且分别在第一目 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形成蓝光光束Lbl和Lb2 的焦点Fbl和Fb2,第一 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 都位于目标轨道的底侧。结果,光盘装置220可分别在光盘100的记 录层101内的第一 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形成 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这里,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信息处理单元23通过预定的数据分 割处理将记录信息分成第 一分割记录信息和第二分割记录信息,生成 形成每个分割记录信息的对应于二进制数据(即,值"0"或"1")的记 录信号,并且分别将记录信号提供给激光二极管51和71。因此,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光盘装置220配置成能够在光盘200 的记录层101内的对应于目标轨道的两个位置(即,第一目标标记位 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同时记录作为通过划分记录信 息得到的两种分割记录信息的相互独立的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 记录标记RM2。(4-4-2)信息再现当从光盘200再现信息时,光盘装置220的控制单元221 (见图 6)以与信息记录相同的方式,使用蓝光光束Lbll执行对物镜36的 聚焦和循迹控制(即,位置控制)。这里,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内的信息光学系统50,信息光学系统 250 (见图17和18 )可通过同时照射蓝光光束Lbl和Lb2以便在不 同的第一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处形成焦点Fbl和Fb2,而才艮据第一记 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的存在情况同时从光盘200的记录 层101内的第 一 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生成蓝光 再现光束Lb3和Lb4。另外,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信息光学系统250利用光电检测器 63和83检测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的光量,根据检测到的光量生 成检测信号SD1和SD2,并将生成的信号SD1和SD2提供给信号处理单元23 (见图6)。因此,在第一记录标记RM1或第二记录标记RM2没有被记录 的情况下,光拾取器226配置成能够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 通过使用每个光电检测器63和83检测通过每个蓝光光路3和4的每 个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的光量,并且通过将作为所谓基准光的 蓝光光束Lbl和Lb2聚焦在光盘100的记录层101中的第一目标标 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而生成检测信号SD1和SD2。因此,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光盘装置220可根据第一记录标记 RM1或第二记录标记RM2是否4皮记录在光盘220的记录层101内的 第一 目标标记位置PS1或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而独立地识别值 "1,,和"0,,中的哪个值被记录为信息。另外,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当在光盘200上执行分区记录时,控 制单元221通过预定的信息统一化处理将两种再现信息统一成一个再 现信息,然后将再现信息传输给外部设备(未示出)。结果,类似于 第一实施例,在光盘装置220内,仅通过使用蓝光再现光束Lb3和 Lb4以正常再现速度执行再现就可获得表面上两倍的再现速度。 (4-5)操作和效果在上述配置中,在当信息被记录在光盘200上时和当信息被从光 盘200再现时的情况下,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盘装置220中的控制单 元221 (见图6)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以便利用光 拾取器226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230 (见图16)使蓝光光束Lbll的 焦点Fbll形成在光盘200的半透反射膜204 (见图14 )内的目标轨 道上。另外,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当在光盘200上记录信息时,控制单 元221通过使用致动器59A和77A互补地控制中继透镜58和76的 可移动透镜59和77的位置,以便分别在不同的第一和第二目标标记 位置PS1和PS2处形成两个蓝光光束Lbl和Lb2的焦点Fbl和Fb2 (见图14),而在光盘200的记录层101内独立地形成第一记录标记 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另一方面,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即使在从光盘200再现信息的情 况下,控制单元221独立地控制中继透镜58和76的可移动透镜59 和77的位置,以使两个蓝光光束Lbl和Lb2的焦点Fbl和Fb2分别 形成在不同的目标标记位置处(见图14),并且如果第一记录标记 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未被记录,则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3和 Lb4,并使用光电检测器63和83检测生成的蓝光再现光束Lb3和 Lb4。因此,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记录和再现信息的情况下,光盘装 置220的控制单元221可在对应于光盘200的目标轨道并且具有不同 深度的两个目标标记位置处同时记录相互独立的两个记录标记,并且 从这两个目标标记位置获得相互独立的两种再现信息。此时,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记录信息时,控制单元221将记录 信息分成第 一分割记录信息和第二分割记录信息,并且将分割的第一 和第二记录信息分别记录在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 位置PS2处,在再现信息时,控制单元21统一分别从第一目标标记 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获得的检测信息SD1和SD2,并 且生成对应于两倍再现速度的一个再现信号,从而能够获得表面上双 倍的记录速度和双倍的再现速度。具体地,在光盘装置220的光拾取器226 (见图15)内,与第一 实施例内的光拾取器26 (见图7)相比可除去红色激光二极管31等。 结果,由于可使得光拾取器26的配置简单,故而由于重量减小而可 以提高在光拾取器226的循迹方向移动时的响应,并且由于减少元件 而可以降低成本。根据上述配置,当通过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 以便利用光拾取器226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230使蓝光光束Lbll的 焦点Fbll形成在光盘200的半透反射膜204内的目标轨道上,在光 盘200上记录信息时,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盘装置220的控制单元221 分割记录信息,基于分割的记录信息在不同的第 一和第二目标标记位 置PS1和PS2处形成蓝光光束Lbl和Lb2的焦点Fbl和Fb2,并且形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另外,当 从光盘200再现信息时,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盘装置220的控制单元 221使得两个蓝光光束Lbl和Lb2的焦点Fbl和Fb2分别形成在不 同的第一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1和PS2处,并且统一基于蓝光再现 光束Lb3和Lb4获得的再现信号,该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是才艮 据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的存在情况而生成的。因 此,在记录和再现信息这两种情况下,可提高记录速度和再现速度。(5)第四实施例(5-1)光盘的配置在第四实施例中,以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信息被记录在光 盘200 (见图4和14)上,并且记录信息被从光盘100再现,因此将 省去对其的说明。(5-2)光盘装置的配置接下来,将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盘装置320。光盘装置320 的配置对应于图6内所示的光盘装置20。光盘装置320与光盘装置 20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对应于控制单元21的控制单元321,和 对应于光拾取器26的光拾取器326,但是光盘装置220的其它配置与 光盘装置20相似。类似于第三实施例内的控制单元221,控制单元321配置成包含 CPU (未示出)作为主要部分。另外,控制单元321配置成通过从 ROM (未示出)读取诸如基本程序和信息记录程序的各种程序,并 且将读取的程序加载到RAM (未示出)上,来执行诸如信息记录处 理和信息再现处理的各种处理。结果,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20,光盘装置320配 置成通过使得控制单元321控制光拾取器326,而在光盘200的记录 层101内的目标轨道上记录信息,或者从该目标轨道再现信息。 (5-3)光拾取器的配置接下来,图19内示意性示出光拾取器326的配置,其中与图15 内所示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用相同标号指示。类似于光拾取器226,光拾取器326设置有多个光学元件,并且配置成主要包含位置控制光 学系统330 (见图20)和信息光学系统350 (见图21和22)。 (5-3-1)位置控制光学系统的配置在对应于图19的图20内,第四实施例内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 330与第三实施例内的光拾取器226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230的不同 之处在于,设置有非偏振光束分离器331而不是偏振光束分离器231 和232,但是其它配置与位置控制光学系统230相同。即,类似于第三实施例,激光二极管71基于控制单元321 (见 图6)的控制发射作为发散光的蓝光光束LbO,并且使得发出的蓝光 光束LbO入射在准直透镜72上。准直透镜72将蓝光光束LbO从发 散光转换成平行光,并且使得转换后的蓝光光束LbO入射在半波片 53上。半波片53使蓝光光束LbO的偏振方向旋转预定角度,从而使得 例如p-偏振光分量的百分比为大约50%且s-偏振光分量的百分比为 大约50%。然后,蓝光光束LbO入射在非偏振光束分离器331的表 面331D上。非偏振光束分离器331使得蓝光光束LbO的一部分(例如,大 约10% )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331S从而生成蓝光光束Lbll,该蓝 光光束LbU从表面331B出射,被反射镜233反射,然后入射在非偏 振光束分离器234的表面234C上。然后,类似于第三实施例内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230,位置控制 光学系统330使蓝光光束Lbll朝光盘200的表面200A照射。此时, 如图14所示,蓝光光束Lbll透射通过衬底102,并且以预定比率(例 如,大约10。/。)从半透反射膜204反射,从而变为沿与蓝光光束Lbll 相反的方向传播的蓝光光束Lbl2。蓝光光束Lbl2被物镜36转换成平行光,然后入射在四分之一 波片236上。四分之一波片236将蓝光光束Lbl2从圆偏振光转换成 线性偏振光,然后使得转换后的蓝光光束Lbl2入射在非偏振光束分 离器235的表面235A上。此后,蓝光光束Lbl2依次透射通过非偏振光束分离器235和非 偏振光束分离器234,被反射镜233反射,然后入射在非偏振光束分 离器331的表面331B上。非偏振光束分离器331使得蓝光光束Lb12以预定比率(例如, 大约80% )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331S,从表面331C出射,然后入 射在会聚透镜237上。会聚透镜237使得蓝光光束LM2会聚,柱透 镜238提供像散,然后蓝光光束Lbl2照射在光电检测器239上。类似于第三实施例,光电检测器239生成四种检测信号SDAc、 SDBc、 SDCc和SDDc,并且将检测信号SDAc、 SDBc、 SDCc和SDDc 传输给信号处理单元23 (见图6)。然后,信号处理单元23生成与 第三实施例中相同的聚焦误差信号SFEc和循迹误差信号STEc。驱动 控制单元22配置成基于聚焦误差信号SFEc和循迹误差信号STEc, 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以使蓝光光束Lbll聚焦在半 透反射膜204的目标轨道上。(5-3-2)信息光学系统的配置另一方面,第四实施例内的信息光学系统350与第三实施例内的 信息光学系统250 (见图17和18)的很大不同之处在于,没有设置 激光二极管51和准直透镜52,并且将从激光二极管71发射的一个蓝 光光束LbO分成两个蓝光光束Lbl和Lb2,但是第四实施例内的信息 光学系统350的其它配置与第三实施例内的信息光学系统250相似。即,如对应于图19的图21所示,在信息光学系统350中,非偏 振光束分离器331使得从激光二极管71发射的蓝光光束LbO (其中 p-偏振光与s-偏振光的比率被调节为大约50% )以预定比率(例如, 大约80%)从半透反射表面331S反射,从表面331A出射,然后入 射在偏振光束分离器332的表面332C上。偏振光束分离器332使得蓝光光束LbO的s-偏振光分量透射通 过半透反射表面332S从而生成蓝光光束Lbl,该蓝光光束Lbl从表 面332A出射,被反射镜92反射,然后入射在偏振光束分离器254的 表面254D上。此后,信息光学系统350可通过与第三实施例的信息光学系统 250中相同的蓝光光路1,在光盘200的记录层101内的第一目标标 记位置PS1处形成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从而形成第一记录标记 RM1。另外,如对应于图19的图22内所示,偏振光束分离器332使得 蓝光光束Lb0的p-偏振光分量透射通过半透反射表面332S从而获得 蓝光光束Lb2,然后使蓝光光束Lb2从表面332B入射在偏振光束分 离器274的表面274D上。此后,信息光学系统350可通过与第三实施例的信息光学系统 250中相同的蓝光光路2,在光盘200的记录层101内的第二目标标 记位置PS2处形成蓝光光束Lb2的焦点Fb2,从而形成第二记录标记 RM2。此外,信息光学系统350还可通过使得光电检测器63和83检测 以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分别通过蓝光光路3和蓝光光路4的蓝光 再现光束Lb3和Lb4,来生成检测信号SD1和SD2。 (5-4)信息的记录和再现接下来,将说明其中光盘装置320在光盘200上记录信息的情况 和其中光盘装置320从光盘200再现信息的情况。 (4-4-1 )信息记录在光盘200上记录信息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当光盘装置320 的控制单元321 (见图6)从外部设备(未示出)接收到信息记录命 令、记录信息和记录地址信息时,控制单元321向驱动控制单元22 提供驱动命令和记录地址信息,并且向信息处理单元23提供记录信 自此时,驱动控制单元22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 (即,位置控制),以便利用光拾取器326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30, 使得蓝光光束Lbll遵循对应于记录地址信息的目标轨道。另外,控制单元321可通过调节中继透镜58和76内的可移动透 镜59和77的位置,使得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和蓝光光束Lb2的焦点Fb2分别形成在第一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 PS2处,这两个目标标记位置都位于目标轨道的底侧。这里,类似于第二实施例,控制单元321配置成执行用于将相同 信息记录在相互对应的主层YS和镜像层YR内的镜像记录(见图13 )。在此情况下,类似于第二实施例内的光拾取器126,光拾取器326 可分别在光盘200的记录层101内的第一 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 标标记位置PS2处形成指示相同信息的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 录标记RM2。(5-4-2)信息的再现另一方面,在从光盘200再现信息的情况下,以与第三实施例内 的光盘装置220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光盘装置320的控制单元321(见 图6 )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即,位置控制)以使蓝 光光束Lbll遵循对应于记录地址信息的目标轨道,并且使得蓝光光 束Lbl和Lb2照射成,蓝光光束Lbl的焦点Fbl和蓝光光束Lb2的 焦点Fb2 (见图14)分别形成在不同的第一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1 和PS2处。因此,控制单元321 4艮据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 RM2的存在情况,分别从光盘100的记录层101内的第一目标标记位 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同时生成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类似于第二实施例,当在光盘200上执行镜像记录时,控制单元 321通过分别在相互对应的主层YS和镜〗象层YR内形成蓝光光束Lbl 和Lb2的焦点Fbl和Fb2来生成检测信号SD1和SD2,通过预定的 比较和校正处理比较两种再现信息,必要时通过执行预定误差校正处 理等等生成最终再现信息,并且将生成的最终再现信息传输给外部设 备(未示出)。在此情况下,光盘装置320内的再现速度是正常再现速度o另一方面,在当已经在光盘200上执行分区记录时的情况下,控 制单元321通过分别在相互对应的标记记录层内形成蓝光光束Lbl和 Lb2的焦点Fbl和Fb2来生成检测信号SD1和SD2,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通过预定的信息统一化处理将两种再现信息统一成一 个再现信息,然后将统一的再现信息传输给外部设备(未示出)。结果,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装置20,在光盘装置320内,仅通 过使用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以正常再现速度执行再现,就可获 得表面上双倍的再现速度。因此,光盘装置320的控制单元321配置成检测根据第一记录标 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的存在情况生成的蓝光再现光束Lb3 和Lb4,从而通过利用光拾取器326使蓝光光束Lbl和Lb2照射成分 别在第一 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处形成蓝光光束 Lbl和Lb2的焦点Fbl和Fb2来生成检测信号SD1和SD2,并基于 生成的检测信号SD1和SD2输出最终再现信息。 (4-5)操作和效果在上述配置中,在当信息被记录在光盘200上时和当信息被从光 盘200再现时的情况下,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盘装置320中的控制单 元321 (见图6)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以便利用光 拾取器326的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30 (见图16)使蓝光光束Lbll的 焦点Fbll形成在光盘200的半透反射膜204 (见图14 )内的目标轨 道上。另外,类似于第二实施例,当在光盘200上记录信息时,控制单 元321通过使用分割蓝光光束LO得到的蓝光光束Lbl和Lb2,通过 控制中继透镜58和76的可移动透镜59和77的位置以使蓝光光束 Lbl和Lb2的焦点Fbl和Fb2分别形成在不同的主层YS和镜像层 YR内(见图5),而在光盘200的记录层101内形成指示相同信息 的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另一方面,类似于第二实施例,即使在从其中已执行镜像记录的 光盘200再现信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21检测根据第一记录标记 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的存在情况生成的蓝光再现光束Lb3和 Lb4,从而通过控制中继透镜58和76的可移动透镜59和77的位置 以^^两个蓝光光束Lbl和Lb2的焦点Fbl和Fb2分别形成在相互对应的主层YS和镜像层YR内,来生成检测信号SD1和SD2,并且通 过预定的比较和校正处理生成最终再现信息。因此,类似于第三实施例,当从光盘200再现信息时,光盘装置 320的控制单元321可从对应于光盘200的目标轨道并且具有不同深 度的两个目标标记位置处获得相互独立的两种再现信号。另一方面,类似于第二实施例,当在光盘200上记录信息时,光 盘装置320的控制单元321可在对应于光盘200的目标轨道并且具有 不同深度的主层YS和镜像层YR内的两个目标标记位置处,记录指 示相同信息的记录标记RM。因此,控制单元321可通过在光盘200的记录层101内使用相互 对应的主层YS和镜像层YR来执行镜像记录,这增加了信息的冗余 度。结果,可提高再现信息的质量。具体地,在光盘装置320的光拾取器326(见图19)内,与第二 实施例内的光拾取器126 (见图10)相比可除去红光激光二极管31 等等。因此,类似于第三实施例,可使得光拾取器326的配置简单。 结果,由于重量减少故而可提高在光拾取器326的在跟踪方向移动时 的响应,并且由于减少部件故而可降低成本。根据上述配置,当通过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和循迹控制以 便使蓝光光束Lbll的焦点Fbll形成在光盘200的半透反射膜204 内的目标轨道上而在光盘200上记录信息时,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盘 装置320的控制单元321执行镜像记录,以便在距目标轨道具有不同 深度的主层YS和镜像层YR内的两个目标标记位置处形成指示相同 信息的第一记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另外,当再现信息 时,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盘装置320的控制单元321检测根据第一记 录标记RM1和第二记录标记RM2的存在情况生成的蓝光再现光束 Lb3和Lb4,从而通过分别在相互对应的主层YS和镜像层YR内形 成蓝光光束Lbl和Lb2的焦点Fbl和Fb2来生成检测信号SD1和 SD2,并且通过预定的比较和校正处理生成最终再现信息。结果,可 提高再现信息的质量。另外,在记录信息在记录信息被分割的状态下被记录的情况下,可提高再现速度。(6)其它实施例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其中通过预先在光盘 100和2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作为格式的全息图,并且通过记录记录 标记RM破坏全息图来执行信息记录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 于上述情况。例如,可使用能够使用一个光束执行记录标记RM的记 录和再现并且在记录层内相互重叠地形成多个标记记录层的各种光 盘,例如这样的光盘,该光盘能够通过将光束会聚在由具有均勾折射 系数的光聚合物形成的记录层上以使折射系数或反射率如图23A内 所示地改变来形成记录标记RM,并且能够基于如图23B内所示的光 束的折射系数或反射率的改变检测记录标记RM是否存在。在此情况下,优选地,根据光盘的类型、记录方法等等合适地调 节照射在光盘上的光束的光量或照射时间。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其中通过两种蓝 光光路生成两个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并且统一此时获得的两种 再现信号从而生成具有两倍再现速度的一个再现信号。但是,本发明 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例如,可通过提供三个或四个或更多个蓝光光路,并且统一可通过生成三个或四个或更多个蓝光再现光束获得的三 个或四个或更多个再现信号,来实现三倍或四倍或更高倍的再现速 度。在此情况下,优选地,在每个蓝光光路内设置中继透镜,以便照 射在光盘100或200上的蓝光光束Lb的焦点Fb可被调节为形成在不 同的位置(深度)处,并且通过就设置在光电检测器之前的针孔板检 测仅希望的蓝光再现光束的光量。此外,在上述第二至第四实施例中,说明了其中执行用于在多个 标记记录层上同时记录相同信息的镜像记录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 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例如,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内提供三个或更 多个蓝光光路并且为每个光路的每个蓝光光束记录不同信息的情况 中,可使得所谓的RAID (廉价盘冗余阵列)2-5内的每个硬盘驱动器对应于每个标记记录层,并且同时记录的信息的一部分可4皮记录为奇 偶校验。此外,在上述第二至第四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如下的情况,即在其中执行镜像记录,通过使用蓝光光束Lbl和Lb2这两种光束在 再现时从第一 目标标记位置PS1和第二目标标记位置PS2同时生成蓝 光再现光束Lb3和Lb4,并且执行实时比较和校正处理,以便以正常 再现速度生成再现信号。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例如, 在提高信息再现准确性而不是再现速度的情况下,可从主层YS和镜 像层YR依次读取信息,然后在具有其中仅可照射一种蓝光光束Lbl 的配置的光盘装置内执行比较和校正处理。此外,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其中波长为大约 660nm的红光光束被用作用于执行对物镜36的位置控制的光束(被 称为位置控制光束),和波长为大约405nm的蓝光光束被用作用于形 成记录标记RM的光束(被称为记录光束)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 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位置控制光束和记录光束可具有任意的波长。在此情况下,具有根据波长反射位置控制光束并且根据波长透射 记录光束的特性的材料优选地用作半透反射膜104。另外,记录层101 优选地由与记录光束的波长起反应的材料形成。此外,在上述第三和笫四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其中波长为大约 405nm的蓝光光束被用作位置控制光束和记录光束中的每一个的情 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位置控制光束和记录光束中 的每一个可具有任意的波长。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其中使用中继透 镜58和76调节光盘100或200内的目标标记位置的深度(即,距半 透反射膜104或204的距离)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 情况。例如,可通过移动单个会聚透镜改变目标标记位置的深度,或 者可通过执行对物镜36的聚焦控制来改变目标标记位置的深度。即, 可使用其它技术来改变目标标记位置的深度。此外,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其中红光光束Lrl和蓝光光束Lbl的光轴一致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 述情况。例如,红光光束Lrl和蓝光光束Lbl的光轴可相互倾斜预定 角度,从而当从光盘100的表面100A查看时目标轨道和目标标记位 置特意相互不一致(即,有偏差)。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在位置控制光学 系统30、 90、 230和330内使用像散方法生成聚焦误差信号的情况。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还可通过使用其它方法,例如刀 口测量法或Foucault方法,生成聚焦误差信号。另外,在位置控制光学系统30、 90、 230和330内生成循迹误差 信号并不局限于推挽方法。例如,还可使用其它方法,例如三光束方 法或差分推挽方法,生成循迹误差信号。在此情况下,优选地,根据生成误差信号的方法提供光学元件, 例如衍射光栅,而不是柱透镜38和238。另外,对于光电检测器39 和239,优选地根据生成误差信号的方法以分区模式划分检测区域。 另外,信号处理单元23优选地根据生成误差信号的方法通过执行计 算处理生成误差信号。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其中使用液晶面 板57或75校正由光盘100的倾斜导致的蓝光光束Lbl和Lb2以及 蓝光再现光束Lb3和Lb4的球差或者慧差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 不局限于上述情况。由光盘100的倾斜导致的球差或慧差还可使用例 如中继透镜的其它类型的光学元件来校正。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其中光盘100 和200的直径被设定为120mm,记录层101的厚度tl被设定为大约 0,3mm,并且衬底102和103的厚度t2和t3被设定为大约0.6mm的 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还可设定其它值。在此情 况下,优选地在考虑记录层101及衬底102和103的厚度以及每种材 料的折射系数的情况下将光学元件的光学特性或布置设定为,使得蓝 光光束Lbl和Lb2的焦点形成目标标记位置处。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如下的情况,即其中作为第一焦点位置调节部分的中继透镜58和控制单元21、作为第二焦点位 置调节部分的中继透镜76和控制单元21,以及作为聚焦控制部分和 记录控制部分的控制单元21形成作为光盘装置的光盘装置20。但是,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光盘装置还可配置成包含具有其它类型 的电路配置的第一焦点位置调节部分、第二焦点位置调节部分以及聚 焦控制部分和记录控制部分。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如下的情况,即其中作为第 一焦点位置调节部分的中继透镜58和控制单元21、作为第二焦点位 置调节部分的中继透镜76和控制单元21,作为聚焦控制部分的控制 单元21,作为第一和第二检测部分的光电检测器63和83,以及作为 再现信号生成部分的信号处理单元23和控制单元21形成作为光盘装 置的光盘装置20。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光盘装置还可 配置成包含具有其它类型的电路配置的第一焦点位置调节部分、第二 焦点位置调节部分、聚焦控制部分、第一和第二检测部分以及再现信 号生成部分。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在光盘上记录/从光盘再现诸如图象数据或音 乐数据的各种数据的光盘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相当物的范围内, 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实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通过基于将被记录的信息向盘状容积式记录介质上照射预定光而在多个标记层内记录记录标记,该光盘装置包含用于沿第一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一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的第一焦点位置调节部件;用于沿第二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二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的第二焦点位置调节部件;聚焦控制部件,该聚焦控制部件用于控制第一焦点位置调节部件和第二焦点位置调节部件,以使通过相同物镜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聚焦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的不同标记层的相互对应的位置上;以及记录控制部件,该记录控制部件用于通过在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对应于将被记录的信息的状态下照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而在各个焦点的位置处形成记录标记。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记录控制部件通过以 预定单位分割将被记录的信息并且使该分割信息匹配到所述第 一 光 束和第二光束,来形成记录标记。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记录控制部件通过使 该将被记录的信息重叠地匹配到所述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而形成记 录标记。
4. 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还包括 物镜控制部件,该物镜控制部件用于在预定的第三光束的光轴与第一光束的光轴一致的状态下通过物镜使该第三光束照射在所述容 积式记录介质上,并且基于来自所述容积式记录介质内设置的定位层 的返回光来控制物镜的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定位层形成有指示记 录标记的记录位置的轨道,并且所述物镜控制部件基于返回光识别该 轨道然后控制物镜的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光束的波长与所 述第一和第二光束不同,并且所述定位层通过使用其波长选择性透射 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束而反射所述第三光束。
7. 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光束的波长与所 述第一和第二光束相同,并且所述定位层通过调节其透射率以预定的 比率透射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束,并且以另一预定比率反射波长与所述 第一和第二光束相同的第三光束。
8. 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容积式记录介质预先 形成有均勻的全息图,并且当使用第一或第二光束记录信息时,所述记录控制部件通过 局部破坏全息图来形成记录标记。
9. 根据权利要求l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容积式记录介质均匀 地具有预定反射率,并且当使用第 一或第二光束记录信息时,所述记录控制部件通过局部 改变所述容积式记录介质以改变反射率来形成记录标记。
10. 根据权利要求l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容积式记录介质均匀 地具有预定折射系数,并且当使用第一或第二光束记录信息时,所述记录控制部件通过局部 改变所述容积式记录介质以改变折射系数来形成记录标记。
11. 一种信息记录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将被记录的信息向盘状 容积式记录介质上照射预定光以在多个标记层内记录记录标记,该方 法包含以下步骤通过沿第一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一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质 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并沿第二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二光束在容 积式记录介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来执行聚焦控制以使通过相同物 镜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聚焦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的不同标记层的 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并且通过在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对应于将被记录的信息的状态下照 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来执行记录控制以便在各个焦点位置处形成记录标记。
12. —种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通过向多个标记层内记录有记录 标记的盘状容积式记录介质上照射预定光来再现信息,该光盘装置包 含用于沿第一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一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的第一焦点位置调节部件;用于沿第二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二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质 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的第二焦点位置调节部件;聚焦控制部件,该聚焦控制部件用于通过控制第一焦点位置调节 部件和第二焦点位置调节部件以使通过相同物镜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聚焦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的不同标记层的相互对应的位置上,而 基于不同标记层的记录标记生成第一和第二再现光束;用于检测第一和第二再现光束的第一和第二检测部件;以及 用于通过统一第一和第二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而生成再现信号 的再现信号生成部件。
13. 根据权利要求12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容积式记录介质配置成当信息被记录为记录标记时,信息被 以预定记录单位分割,并且在分割信息被分配给不同标记层的相互对 应的位置的状态下利用第一和第二光束而^皮记录,并且所述再现信号生成部件通过统一所述第一和第二检测部件的检 测结果而生成与分割之前的信息相当的再现信号。
14. 根据权利要求12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容积式记录介质配置成当记录标记被记录时,相同信息被第一和第二光束记录在不同标记层的相互对应的位置处,并且所述再现信号生成部件通过对所述第一和第二检测部件的检测 结果执行预定的误差校正处理来生成再现信号。
15. 根据权利要求12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检测部 件使得由第一和第二再现光束混合的混合再现光会聚,并且通过使用 设置在第一或第二再现光束的焦点位置处的针孔来选择性地检测第一和第二再现光束之一。
16. 根据权利要求12的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还包括 物镜控制部件,该物镜控制部件用于在预定的第三光束的光轴与第一光束的光轴一致的状态下通过物镜使该第三光束照射在所述容 积式记录介质上,并且基于来自所述容积式记录介质内设置的定位层 的返回光来控制物镜的位置。
17. 根据权利要求16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定位层形成有指示 记录标记的记录位置的轨道,并且所述物镜控制部件基于返回光识别该轨道,然后控制物镜的位置。
18. 根据权利要求16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光束的波长与 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束不同,并且所述定位层通过利用其波长选择性来 透射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束而反射所述第三光束。
19. 根据权利要求16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光束的波长与 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束相同,并且所述定位层通过调节其透射率以预定 的比率透射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束,并且以另 一预定比率反射波长与所 述第一和第二光束相同的第三光束。
20. 根据权利要求12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容积式记录介质预 先形成有均匀的全息图,然后该全息图被局部破坏,从而形成记录标 记,并且当所述第一和第二再现光束未被检测到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检测 部件检测到记录有记录标记。
21. 根据权利要求12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容积式记录介质均 匀地具有预定反射率,并且通过局部地改变所述容积式记录介质以改 变反射率来形成记录标记,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第一和第二再现光束随反射率 改变而改变。
22. 根据权利要求12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容积式记录介质的 记录层均匀地具有预定折射系数,并且通过局部地改变所述容积式记录介质以改变折射系数来形成记录标记,以及所述第 一和第二检测部件检测到随折射系数改变而改变的第一 和第二再现光束。
23. —种信息再现方法,该信息再现方法通过向多个标记层内记 录有记录标记的盘状容积式记录介质上照射预定光来再现信息,该方 法包含以下步骤通过沿第一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一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质 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并沿第二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二光束在容 积式记录介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来执行聚焦控制以便使得通过相 同物镜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聚焦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的、不同标记 层的相互对应的位置上,并且基于不同标记层的记录标记生成第一和 第二再现光束;检测第一和第二再现光束;以及通过统一对第一和第二再现光束的检测结果来生成再现信号。
24. —种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通过基于将被记录的信息在盘状 容积式记录介质上照射预定光而在多个标记层内记录记录标记,该光 盘装置包含配置成沿第一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一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 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的第一焦点位置调节单元;配置成沿第二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二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 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的第二焦点位置调节单元;聚焦控制单元,该聚焦控制单元配置成控制第一焦点位置调节单 元和第二焦点位置调节单元,以便使通过相同物镜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聚焦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的不同标记层的相互对应的位置上;以 及记录控制单元,该记录控制单元配置成通过在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对应于将被记录的信息的状态下照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而在各 个焦点的位置处形成记录标记。
25. —种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通过在其中多个标记层内记录有记录标记的盘状容积式记录介质上照射预定光来再现信息,该光盘装置包含配置成沿第一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一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的第一焦点位置调节单元;配置成沿第二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二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的第二焦点位置调节单元;聚焦控制单元,该聚焦控制单元配置成通过控制第一焦点位置调节单元和第二焦点位置调节单元以使通过相同物镜的第一光束和第 二光束聚焦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的不同标记层的相互对应的位置上, 而基于不同标记层的记录标记生成第一和第二再现光束;配置成检测第一和第二再现光束的第一和第二检测单元;以及 配置成通过统一第一和第二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生成再现信 号的再现信号生成单元。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通过基于将被记录的信息在盘状容积式记录介质上照射预定光而在多个标记层内记录记录标记。该光盘装置包含用于沿第一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一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的第一焦点位置调节部件;用于沿第二光束的光轴的方向调节第二光束在容积式记录介质内聚焦的焦点的位置的第二焦点位置调节部件;用于控制第一焦点位置调节部件和第二焦点位置调节部件的聚焦控制部件;以及用于在各个焦点的位置处形成记录标记的记录控制部件。
文档编号G11B7/0065GK101276606SQ20081008799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30日
发明者堀笼俊宏, 林邦彦, 藤田五郎, 齐藤公博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