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765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被旋转支持在盒壳内部的内转子、和用于根据内转子的旋转而打开和关闭在盒壳内形成的开口的闸门机构的盘合jicl。
背景技术
:近年,可旋转地容纳盘状记录介质如光盘、^兹光盘和》兹盘的盘盒,皮广泛使用。通常,盘盒能够记录和/或再生音乐信号、;视频信号和程序等信息信号。作为这样的能够记录信息信号的盘状记录介质,公知的例如有可写入的一次写入光盘和可以重复写入的可擦写光盘。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盘盒,包括通过重叠一对外壳形成的盒壳;在盒壳内形成盘容纳室的内转子;旋转地容纳在盘容纳室的光盘;以及一对根据内转子的旋转、打开和关闭为盒壳设置的开口部的闸门构^牛。在上述现有的盘盒中,这对闸门构件包括与形成在内转子的平面部上的支持孔装配的轴部。通过将这些轴部装配在支持孔内,能够进4亍围绕各旋转轴的旋转。此外,盒壳的开口部通过这对闸门构件旋转至相互靠近的方向而关闭,而该开口部通过这对闸门构件旋转至相互离开的方向而打开。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1-332057号
发明内容然而,在上述现有的盘盒中,例如,当受到落下冲击时,会担心闸门构件的轴部脱出内转子的支持孔。当内转子和闸门构件的才妄合作用不能如上所述地维持时,将不能对闸门构件进行所需要的旋转控制,因此,盘盒变得不能再使用了。另一方面,存在一种对装配在内转子的支持孔中的闸门构件的轴部的顶端进行热铆接(heatcaulking)以确保内转子和闸门构件的4妾合的方法。由于轴部的顶端通过热劲卩4妄形成有檐部,用于防止轴部与支持孔分离,因此内转子和闸门构件之间的接合力能够增强。然而,在轴部的顶端通过热铆*接形成的檐部4艮难i兌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根据盘盒受到的沖击的大小,檐部可能会被损坏,因此闸门构件会与内转子发生分离。在这种情况下,盘盒的可靠性被大大削弱。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C供一种对于落下冲击具有高耐用性的盘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盒,其包括盘状记录介质、盒壳、内转子、闸门和緩沖机构。盘盒可旋转地容纳盘状记录介质,形成有用于露出盘状记录介质的一部分的第一开口。内转子4皮可旋转地支持在盒壳内部,且包括形成有与第一开口乂于应的第二开口的主表面部。根据内转子的旋转,闸门可以在第一开口关闭的关闭位置和第一开口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緩沖机构在内转子的主表面部上形成,包括可旋转地支持闸门的旋转轴,以及支持旋转轴且能够相对于主表面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支持部。在盒壳中,由于緩沖机构,相对于内转子而旋转支持闸门的旋转轴相对于内转子而被弹性支持。因此,当发生下落冲击时,能够It解施力。到内寿争子和闸门之间的结合部上的压力,并防止闸门与内转子发生分离。因此,能够增强闸门的打开/关闭机构相对于下落冲击的耐用性,并提高盘盒的可靠性。弹性支持部可以与内转子的主表面部一体形成。在这种情形下,弹性支持部能够通过在内转子的主表面部形成的狭缝从主表面部分开。利用这种结构,将容易在主表面部上形成弹性支持部。也可以根据狭缝形成的方式对弹性支持部施加所需的弹力。》走转轴可以与弹性支持部在其顶端一体;t也形成。因此,由于改善了闸门相对于内转子的弹性形变性能,所以能够有效吸收作用在旋转轴上的冲击。盘盒还可以包括形成在旋转轴的顶端的第一接合部和形成在闸门上、并与第一接合部相接合的第二接合部。在弹性支持部的弹性变形等于或者大于预定量的情况下,第二接合部与第一接合部分离。弹性支持部的等于或者大于预定量的弹性变形量能够设置为超过弹性支持部在盒壳内的最大变形量。因此,在内转子和闸门并入在盒壳内后,可以恒定地维持第一4妾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之间的接合关系。第二接合部可以形成在旋转轴插入的孔的内圓周部上。因此,在弹性支持部的弹性变形等于或者大于预定量的状态下,第二接合部可以与第一接合部接合或取消与第一接合部的接合。闸门可以由一对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的闸门构件构成,其中在第一4立置,这对闸门构件通过相互靠近而构成关闭位置,而在第二位置,这对闸门构件通过相互离开而构成打开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緩沖才几构相应于这对闸门构件而一体地形成在主表面部上。因此,由于防止了闸门构件从内转子分离,所以能够增强闸门打开/关闭机构相对于落下冲击的耐用性,并提高盘盒的可靠性。盘盒还可以包括接合机构。接合机构设置在盒壳和闸门之间,并当闸门处于关闭位置时维持盒壳与闸门之间的接合状态。因此,由于在发生落下冲击时,闸门相对于盒壳的相对运动受到限制,所以能够减小施加到闸门的旋转轴上的压力,于是能够防止闸门与内转子发生分离。此外,能够增强闸门打开/关闭机构相对于落下沖击的耐用性,并提高盘盒的可靠性。当闸门从关闭位置移向打开位置时,接合机构能够取消盒壳和闸门之间的接合状态。因此,没有必要设置用于取消盒壳和闸门之间的接合的专用机构,且可以通过闸门的正常转动操作执行相对于盒壳的接合或者相对于盒壳的接合取消。接合机构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包括接合突起和接合槽。接合突起形成在闸门上,且具有与闸门的旋转方向相对应的弧形。接合槽形成在第一开口的边缘部,并且具有能够容纳接合突起的弧形。此外,接合突起设置在闸门相对于内转子的旋转中心的附近。内转子可以包4舌圆环形的周壁部和结合部。周壁部形成在主表面部的一个表面上。结合部^f立于周壁部的一部分中第二开口形成的部分。结合部包括以第一宽度形成在主表面部侧的第一端面和以小于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形成在主表面部侧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面。此外,盒壳包括引导槽。引导槽与结合部在第二端面侧滑动接合,且引导内转子相对于盒壳进行转动。通过如此增大结合部在第一端面侧的形成宽度,能够增强结合部的机械强度。因此,能够增强结合部相对于落下冲击的耐用性,并"R高盒的可靠性。此外,结合部与形成在盒壳的内表面上的引导槽以及周壁部进行滑动接合,从而引导其相对于盒壳的转动操作。通过结合部与引导槽在第二端面侧的接合,不需改变引导槽的底部的槽宽就可以实现本发明。在该情况下,引导槽的侧壁的内表面能够形成为与结合部的截面形状相对应的锥形或曲面。亏1导槽可以具有与结合部的外表面结构相对应的内表面结构。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结合部包括外周面和内周面,外周面和内周面的至少一个形成为4,形或曲面。因jt匕,第一端面能够以比第二端面更宽的宽度形成。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盘盒,其包括盘状记录介质;盒壳,可4t转地容纳盘状记录介质,并形成有露出盘状记录介质的一部分的第一开口;内转子,被可旋转地支持在盒壳内,其包括与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闸门,能够才艮据内转子的旋转,在第一开口关闭的关闭位置和第一开口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緩沖机构,在闸门的主表面上形成,其包括相对于内转子可旋转地支持闸门的旋转轴、以及支持旋转轴且能够相对于主表面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支持部。使用该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有效防止闸门与内转子发生分离,因此能够增强相对于落下沖击的耐用性,且提高盘盒的可靠性。图1是从上壳侧观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盘盒的透视图2是盘盒的分解透—见图3是从下壳侧观看盘盒的透视图4是构成盘盒的上壳的内表面侧的平面图5是构成盘盒的下壳的内表面侧的平面图6是构成盘盒的内转子的透视图7是盘盒的截面图8是示出了内转子转到下壳的开口关闭的方向的状态的平面图9是示出了内转子转到下壳的开口打开的方向的状态的平面图10是构成盘盒的闸门的一对闸门构件的透3图;图11是内转子的开口由闸门打开的状态的透^L图;图12是内转子的开口由闸门关闭的状态的透一见图;图13是盒壳内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该平面图示出了盒壳的第一开口关闭的状态;图14是盒壳内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该平面图示出了盒壳的第一开口打开的状态;图15是用于说明在内转子上形成的闸门的旋转中心部的图,其中,(A)是平面图,(B)是截面图16是用于说明在闸门上形成的旋转中心部的图,其中,(A)是平面图,(B)是截面图17是用于说明将闸门装配到内转子上的操作的主要部分的工序的截面图18是用于说明将闸门装配到内转子上的操作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19是在闸门的旋转中心部的附近形成的接合突起的透视图20是在盘盒的内表面上形成的、与4妄合突起4妄合的接合槽的透—见图21是示出了接合突起和接合槽之间的接合状态的截面图;图22是与盒壳的引导槽相接合的内转子的结合部的截面以及图23是内转子的结合部的另一个结构实例的截面图。符号说明13光盘5a,5b闸门构<牛7下壳23第一开口41a结合部49a,49b支#^由(^走寿争寿由)55狭缝57第一4妄合部59接合突起2盒壳4内转子6上壳7a,7b半壳体41环部(周壁部)42第二开口50a,50b專由孑L56弹性支持部58第二接合部60接合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图3均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整个盘盒。具体地,图1是盘盒的从上部壳侧观看的透视图,图2是盘盒的分解透一见图,图3是盘盒的乂人下部壳侧7见看的透—见图。该实施方式的盘盒l被构造成在盒壳2中可旋转地收纳光盘3。具体地,盘盒1在盒壳2内包含光盘3、内转子(中间壳)4及一对闸门构件5a和5b。如图2所示,光盘3包括在其中心部的与记录/再生装置侧的盘片旋转驱动机构相接合的中心孔3a。各种盘状记录介质可以光盘3为示例。作为盘状"i己录介质,可例举预先i己录了如作为音频信息的音乐信号、作为视频信号的图像信号、以及音乐信号等各种信息信号的只再生光盘。除此之外,作为盘状记录介质,可以例举只可以写入一次信息信号的一次写入光盘和能够重复写入信息的可擦写光盘。应该注意作为盘4犬i己录介质,除了上述的光盘3,还可以例举光磁盘和磁盘。关于光盘3,波长为约400nm的光束可以用于记录和/或再生信息,ft值孔径比用于CD或DVD的物4竟的lt值孔径大的物4竟可以用于光学拾取物镜。因此,静态图像数据、运动图像数据、旋律数据、经过计算才几处理的处理数据等能够以比CD或DVD的情况下更高的密度进行记录。如图3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盘盒1在盒壳2的底面上乂人前侧到后侧形成有用于记录和/或再生的第一开口23。当盘盒1安装至记录/再生装置的安装部的时候,第一开口23通过暴露光盘3的信号记录面的一部分,而冲丸^H吏用两个光学4合取器进4于的关于光盘3的记录或再生,并且第一开口234吏光学4合取器,人前侧和后侧进入盒壳2。因此,能够实现记录或读出信息信号的速度的提高。盒壳2由上壳6和分为两部分且与上壳6^妄合的下壳7(7a,7b)构成。图4是示出了上壳6的内部结构的底视图,图5是示出了下壳7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构成盒壳2的上表面的上壳6通过注射成型诸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和聚碳酸酯的热塑性树脂材料而形成。如图4所示,上壳6形成为,在整体基本上为矩形的主表面中,相对于记录/再生装置的插入端侧的前部大致形成弧形。此外,在上壳6中,构成盒壳2的侧表面的外周壁8沿着主表面的外周边缘部形成。此外,在外周壁8的内周侧,形成构成用于可旋转地容纳光盘3的光盘容纳部的近圓环状的内周壁11。内周壁11和内转子4一起构成了容纳光盘3的光盘容纳部的侧壁。在内周壁11的外周侧,形成竖直壁10以包围内周壁11。基本上为圆环状的引导槽13在内周壁11和竖直壁10之间形成。内转子4与引导槽13可旋转地接合。此外,在上壳6的拐角部的附近,形成用于与下壳7连^l妻的多个定位销14。在各定位销14的中心部形成有用于螺紋连4妄的螺紋孔。另一方面,下壳7包括通过将下壳7分为两部分而得到的半壳体7a和7b,如图2、图3和图5所示。通过与上壳6合拢,半壳体7a和7b构成了盒壳2的底面。应该注意,在下文中,半壳体7a和7b也共同i也指下壳7。与上述的上壳6类似,下壳7通过注射成型诸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和聚碳酸酯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半壳体7a和7b的前侧大致形成为弧形以与上壳6前侧的近似f瓜形相一致。在半壳体7a和7b中,构成盒壳2的侧表面的外周壁21沿着主表面的外周边缘形成。此外,近似弧形的拐角壁24形成在下壳7的各拐角部。当半壳体7a和7b与上壳6合拢时,拐角壁24^皮构造成位于上壳6的内周壁11的外侧。因此,能够有效防止外部物质进入光盘容纳部内。在下壳7上突出形成与上述上壳6的定位销14分别相配的近圆柱形定位凹部22。在各定位凹部22的底面部形成有螺4丁插入的通孔。通过^f吏上壳6侧的外周壁8与构成下壳7的半壳体7a和7b的外周壁21合拢,并将上壳6侧的定位销14装配到下壳7侧的定位凹部22,并经由定位凹部22的通孔而在定4立销14的各螺孔内柠入螺钉,上壳6和下壳7的半壳体7a和7b结合。因此,构成了盒壳2。盒壳2在其底面上,在构成下壳7的半壳体7a和7b之间,形成有用于记录和/或再生的第一开口23,记录/再生设备的第一和第二光学拾取器、以及构成记录/再生设备的盘片旋转驱动机构的盘片台(disktable)进入该第一开口。第一开口23由记录/再生i殳备侧的第一光学拾取器从盒壳2的前侧进入的开口23a、记录/再生设备侧的第二光学拾取器从盒壳2的后侧进入的开口23b、以及设置在盒壳2的底面的大致中心部的在开口23a和开口23b之间的用于盘片旋转驱动的开口23c构成。具体地,开口23a和开口23b要形成为足够大以使记录/再生设备的第一和第二光学拾取器能够进入盒壳2,且用于旋转驱动的开口23c要形成为足够大以使构成记录/再生设备的盘片旋转驱动机构的盘片台能够进入盒壳2。此外,如图2所示,盒壳2与构成下壳7的半壳体7a的前侧的拐角部处的锁构件26连4妄。当内转子4和下文将要描述的这对闸门构件5a和5b处于盒壳2的第一开口23关闭的关闭位置时,锁构件26锁住内转子4的转动。具体地iJ^,锁构件26包括与在构成下部壳7的半壳体7a的前侧的拐角部形成的支持轴25可旋转地接合的轴孔27;以及从轴孔27向内转子4侧伸长的锁片29。如图2和图5所示,在操作片28的顶端设置了从在盒壳2的—个侧表面部上形成的锁开口28b露出的操作突起28a。此外,在锁片29的顶端i殳置了与内转子4的环部41滑动4妄触的锁突起29a。偏置构件30如扭绕弹簧也连接到与上述的锁构件26相连4妄的支持轴25。偏置构件30的一个臂被锁至外周壁21,另一个臂被锁至锁构件26。因此,锁突起29a旋转地偏向内转子4侧与内转子4的第二接合槽45接合(图6)。然后,通过按压操作片28的操作突起28a,锁构件26对抗偏置构件30的偏向力而沿锁片29远离内转子4的环部41的方向移动,于是取消了锁突起29a和第二接合槽45之间的4妄合状态。ot匕夕卜,如图3所示,在盒壳2的一个侧表面部上,/人前侧到后侧形成用于防止盘盒1错误插入到记录/再生设备的引导槽31。在引导槽31的底面部,乂人前侧起顺序地形成/人其露出上述的锁构件26的操作突起28a的锁开口28b、以及从其露出内转子4的外周部的一部分的專争子开口28c。如图2所示,在下壳7的内表面上,以近圆^i形突出i也形成分别与后述的在闸门构件5a和5b上被设置为长孔的引导孔53接合的引导销32。导栓32根据内转子4的转动沿着引导孔53移动,从而使闸门构件5a和5b分别绕着轴孔50a和50b转动。如图3所示,在盒壳2的由下壳7构成的底面上,设置有在安装到记录/再生设备时用于定位的多个位置确定孔33a和33b。其中一个位置确定孔33a是正圆形,它作为定位孔,而另外一个位置确定孑L33b是椭圓形,它作为才交准孔。此夕卜,在前侧和底面开口的凹部34i殳置在盒壳2的前侧的一个拐角处,因此作为具有基本上相同外形、但是不同记录格式的盘盒的识别部。当然也可以通过在插入到记录/再生设备时,使凹部34与引导销接合,而使凹部34作为插入引导槽或定位槽。接下来,将描述内转子4的结构。图6是内转子4的从底面侧观看的透一见图。此外,图7是盘盒1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内转子4通过注射成型诸如聚曱醛(POM)的热塑性树脂材料而形成。在内转子4的主表面部4a上,光盘3方文置成面向信号记录面3a。如图7所示,当主表面部4a位于盒主体2内时,上壳6的内周壁ll和内转子4的主表面部4a构成了光盘容纳部15(图7)。如图6所示,内转子4形成为大致圆形,且在其外周边》彖部形成有与上述的上壳6的引导槽13相接合的近圆环状的环部(周壁部)41。通过环部41与上壳6的引导槽13^妾合,内转子4净皮可S走转地支持在盒壳2内。如图6所示,内转子4形成有与下壳7上形成的第一开口23的尺寸基本相同的第二开口42。在环部41中i殳置第二开口42的区域构成为结合部41a。结合部41a包括位于内转子4的主表面部4a侧的第一端面和位于主表面部4a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面。结合部41a与引导槽13在第二端面侧相接合。图22(A)是与引导槽13相接合的结合部41a的截面图。图22(B)是作为比较例示出的现有结构的结合部141a的类似的截面图。现有的结合部141a形成为,在图中的上表面(第一端面)和下表面(第二端面)具有相同的宽度,且内外周上的侧表面141s与上壳6的主表面垂直形成。另一方面,图中该实施方式中的结合部41a形成为上表面(第一端面)比下表面(第二端面)宽。具体;也i兌,结合部41a的外周侧的侧表面41sl是锥型,内周侧的侧表面41s2是竖直的。由于下表面的形成宽度(第二形成宽度)与现有的结合部141a的下表面的形成宽度相等,所以结合部41a的截面面积比具有现有结构的结合部141a的截面面积大。因此,该实施方式的结合部41a比现有结构的结合部141a具有更大的机械强度,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该实施方式能够增强相对于落下冲击的耐用性。此外,由于增大了结合部41a的截面面积,因此增强了结合部41a的成型性。因此,内转子4能够以所需要的形成4青度而成型。此外,由于结合部41a的下表面的形成宽度与现有的结合部141a的下表面的宽度相同,因此不需改变引导槽13的底部的槽宽,就能形成上壳6。因此,由于没有必要加宽内周壁11和竖直壁10之间的形成间距,因此可以防止上壳6的强度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引导槽13的截面形状与结合部41a的截面形状对应。在图22(A)的实例中,外周侧的竖直壁10的内周面是4,面。因此,结合部41a能够稳定保持在引导槽13内。图23是结合部41a和引导槽13的形状的修改例的截面图。图23(A)示出了结合部41a的内外周的侧表面41sl和41s2形成为倒锥面(切去下部)的示例,图23(B)示出了结合部41a的外周侧的侧表面41sl形成为曲面的示例。在任一'1f况中,结合部41a的上表面侧的形成宽度大于下表面侧。此外,引导槽13的侧壁面才艮据结合部41a的截面形状而形成为锥形或曲面。应该注意结合部41a的高度尺寸小于引导槽13的深度尺寸,以使不妨碍光学冲合耳又器进入第一开口23的通道。图8是示出了内转子4转到下壳7的开口23关闭方向的状态的平面图,图9是示出了内转子4转到下壳7的开口23打开方向的状态的平面图。在环部41的外周面,形成用于转动内转子4的齿專仑部43。如图8所示,齿轮部43跨过当内转子4处于下壳7的第一开口23的关闭位置的时候它从上述的转子开口28c的前侧露出的位置、以及当内转子4处于图9所示的下壳7的第一开口23打开的打开位置的时候它从上述的转子开口28c的后侧露出的位置之间的区域形成。如图6所示,与构成记录/再生设备侧的闸门打开才几构的闸门打开构件的第一接合突起相接合的第一接合槽44在齿轮部的一侧形成,与闸门打开构件的第二接合突起相接合的第二接合槽45在齿轮部43的另一侧形成。这些接合槽44和45与齿轮部43—起从转子开口28c露出。当盘盒1装载到记录/再生设备的时候,第一接合槽44首先与闸门打开构件的第一接合突起接合。当后述的间门构件5a和5b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二接合槽45与锁构件26的锁突起29a接合,当闸门构件5a和5b处于第一和第二开口23和42的打开位置时,第二接合槽45与闸门打开构件的第二接合突起接合。此外,在环部41的外周面上,一对用于限定内转子4的旋转量的旋转限制突起46a和46b以预定间隙突出形成。另一方面,下壳7a和7b分别形成有一对与旋转限制突起46a和46b相接触的限47a禾口47b。如图9所示,通过内4争子4寿争到第一开口23打开的方向并且旋转限制突起46a和限制部47a相接触,内转子4的进一步旋转受到限制。如图9所示,当内转子4在此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时,内转子4处于第一开口23的打开位置,内转子4的第二开口42实际上与第一开口23相一致。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通过内转子4转到第一开口23关闭的方向并且旋转限制突起46b和限制突起47b相接触的位置,内转子4的进一步旋转受到限制。当内转子4在此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的时候,内转子4处于第一开口23的关闭位置,且第二开口42相对于第一开口23倾杀牛最大。此夕卜,如图6所示,在内转子4上,分别可旋转地支持这对闸门构件5a和5b的一对支持轴49a和49b突出地形成在主表面部4a与环部41突出侧相反侧的表面上。这对支持轴49a和49b配置在相对于内转子4的中心部点对称的位置,即,配置成具有180。的相位差。如图10~图12所示,与内寿争子4相连4妻的用于打开和关闭上述的第二开口42的这对闸门构件5a和5b相互对称,并可旋转地连牙妻到内转子4的这对支持轴49a和49b,同时具有180。的相位差。应该注意,这对闸门构件5a和5b共同的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标记,并省略了对其的描述。以下,将参考图10~图12详细描述这对闸门构件5a和5b。图10是这对闸门构件5a和5b的透视图,图11是示出了内转子4的开口42由闸门构件5a和5b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2是示出了内转子4的开口42由闸门构件5a和5b关闭的状态的透^L图。才艮据本发明,闸门构件5a和5b构成了"闸门"。闸门构件5a和5b与上述的内转子4一样,通过注射成型诸如聚曱醛(POM)的热塑性树脂材料而形成。闸门构件5a和5b形成为大致半圆形平板,其基端部分别形成有与内转子4的支持轴49a和49b可旋转地4妄合的寿由孑L50a禾口50b。此夕卜,在作为这对闸门构件5a和5b合拢的表面的弦线部分,形成了从中心部向基端部延伸的第一接合片51和从中心部向顶端延伸的第二接合片52。其中,第一接合片51的下壳7侧是斜面,第二接合片52的上壳6侧是斜面。如图11和图12所示,通过这对闸门构件5a和5b分别绕着内转子4的支持轴49a和49b在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闸门构件5a的第一4妄合片51和闸门构件5b的第二4妄合片52相互4妾合,闸门构件5b的第一4妾合片51和闸门构件5a的第二4妄合片52相互4妾合。此外,在闸门构件5a和5b上,形成分别与在下壳7的内表面上突出形成的一对引导销32接合的引导孔53。引导孔53以预定长度形成,同时从弦线部分的中部分别向轴孑L50a和50b延伸,以<吏闸门构^牛5a和5b在第二开口42的关闭4立置和打开4立置之间專争动。图13和图14示出了内转子4的4t转与闸门构件5a和5b的打开/关闭4乘作之间的关系。这里,图13示出了闸门构件5a和5b的关闭位置,图14示出了闸门构件5a和5b的打开位置。当盘盒1没有4吏用时,内转子4与闸门构件5a和5b处于图13所示的位置。具体地i兌,内转子4的转动受到与第二4妄合槽45相接合的锁构件26的锁片29的限制,闸门构件5a和5b置于关闭位置/人而关闭下壳的第一开口23。另一方面,当盘盒1装载到记录/再生设备时,记录/再生设备侧的闸门打开构件4耍压锁构件26的才乘作片28,并耳又消锁片29和第二接合槽45之间的接合,之后与内转子4的第一接合槽44接合。然后,闸门打开构件随着盘盒1相对于记录/再生设备的前进操作,与内转子4的齿4仑部434妾合,且内转子4如图13所示顺时针》走转。由于内转子4的转动,由支持轴49a和49b支持的闸门构件5a和5b也相7于于盒壳而移动。这时,通过下壳7(半壳体7a和7b)的引导销32与闸门构件5a和5b的引导孔53的接合操作,闸门构件5a和5b分别绕着支持轴49a和49b转动。闸门构件5a和5b的转动量与内转子4的转动量对应,在内转子4转到第一开口23和第二开口42实际一致的4立置的时刻,闸门构件5a和5b转到第一开口23完全打开的位置。应该注意,当从记录/再生设备取出盘盒1时,执行与上述相反的才喿作。具体地i兌,通过在图14中内转子4逆时针旋转,闸门构件5a和5b相只于于盒壳移动,第一开口23如图13所示由闸门构<牛5a和5b关闭。此外,通过锁构件26的锁片29与内转子4的第二接合槽45接合,内转子4的转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如图IO所示,各闸门构件5a和5b在第一接合片5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突起54。当闸门构件5a和5b通过第一和第二接合片51和52接合时,突起54形成在容纳在光盘容纳部15中的光盘3的中心处的内周部(非信号记录区)的对向位置。因此,即使闸门构件5a和5b在盘盒l(其处于盒壳2的第一开口23被闸门构件5a和5b关闭的状态下)没有^皮-使用的时4美由于作用在闸门构件5a和5b上的外力而发生变形时,通过4吏突起54与光盘3的内周部接触,也能够防止光盘3的信号记录面和闸门构件5a和5bNS才妄角虫。应该注意,在^f吏用处于第一开口23打开的4犬态下的盘盒1的时候,闸门构件5a和5b的突起54分别容纳在形成在内转子4的第二开口42的周边缘的缺口部48a和48b。因此,闸门构件5a和5b能够合适地移向打开位置。除了上述的结构外,如图2所示,如上构成的盘盒1在上壳6的内表面的近中心部设置有压板(clampingplate)61。压板61佳_光盘3保持在构成记录/再生设备的盘片旋转驱动部的盘片台上,并通过连3妻环61a连4妄到上壳6。具体i也i兌,例如,.压板61通过净皮夹在连4矣环61a和上壳6的内表面的近中心部之间,同时^夸连4妄环61a焊接在上壳6的内表面的近中心部而连4妄。然后,通过中心孔3b与盘片台接合并且将光盘3夹在盘片台和压板61之间,光盘3在光盘容纳部2a内可以S走寿争。应该注意,^!寻下壳7的半壳体7a和7b固定到上壳6的方法也不局限于上述的螺接法(screwmethod),也可以使用粘合剂、超声焊接等将上壳6和下壳7的半壳体7a和7b—体地4妄合。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盘盒1在盒壳2的后侧的一个拐角部处设置有用于防止光盘3上记录的信息信号被误删的误删防止机构70。误删防止机构70包括在可记录位置和不可i己录^f立置之间移动的4卜片构4牛(tabmember)73、用于容纳补片构件73的补片容纳部72(图4)、用于4企测可记录状态和不可记录状态之一的检测孔74(图3)、用于操作补片构件73的操作孔75(图4)等。接下来,将描述应用到该实施方式的盘盒l的防撞增强才几构。(緩沖机构)该实施方式的盘盒1包括用于弹性减弱作用在内转子4与闸门构件5a和5b之间的结合部上的冲击的緩沖机构。图15(A)是示出了内转子4上形成支持轴49a的部分的平面图。图15(B)是沿着图15(A)中的(B)-(B)线截取的截面图。此外,图16(A)是示出了闸门构件5a上形成轴孔50a的部分的平面图,16(B)是沿着图16(A)中的(B)-(B)线截取的截面图。应该注意,在以下的描述中,虽然描述了支持轴49a和轴孔50a的结构,但是支#4由49b和砵由孑L50bA具有同才羊的纟吉才勾。的旋转轴。支持轴49a经由弹性支持部56—体地形成在内转子4的主表面部4a上。如图15(A)所示,弹性支持部56净皮形成在主表面部4a上的狭缝(凹槽)55从主表面部4a分开。具有图示形状的弹性支持部56具有臂状的外形,且能够相对于主表面部4a发生弹性变形。支持轴49a在弹性支持部56的顶端形成。此外,如图15(B)所示,第一接合部57形成在支持轴49a的侧周部。第一接合部57形成为在内转子4的第二开口42侧开口的凹才曹。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第二"l妾合部58形成在安装在支持轴4a上的闸门冲勾4牛5a的4由孑L50a内。第二^妾合部58形成在4由孑L50a的内周部上,具体地说,形成为从轴孔50a的底部向内突出的突起。如图17所示,第二接合部58被构成为能够与形成在支持轴49a上的第一4妾合部57^妻合。图17(A)和17(B)是示出了使第二接合部58与第一接合部57装配的实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18是图17(A)的过程中的闸门构件5a和内转子4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在弹性支持部56相对于主表面部4a的弹性变形等于或者大于预定量并且闸门构件5a相对于内转子4的主表面部4a倾杀牛的状态下,第二4妄合部58与第一4妄合部574妻合,以在支持轴49a的底部下面滑动。接合后,弹性支持部56依靠回弹力回复到与主表面部4a几乎相同的平面,在第一和第二接合部57和58之间的接合部被主表面部4a包围。因it匕,在容纳到盒壳2内后,在盒壳2内部,由于内转子4和闸门构件5a之间的位置关系不是图18中所示的状态,因此能够积极地防止闸门构件5a与内转子4分离。这样,完成了闸门构件5a与内转子4的装配。由于闸门构件5b的装配方法与上述相同,因此省略了对其的描述。盘盒1的緩沖冲几构的结构如上所述。因为支持轴49a和49b由于緩冲机构而相对于内转子4的主表面部4a被弹性支持,所以在其受到落下冲击时,可以减弱施加到内转子4与闸门构件5a和5b之间的结合部上的应力,并防止闸门构件5a和5b与内转子4分离。因此,」提高了闸门打开/关闭一几构相对于落下冲击的耐用性,并改善了盘盒1的可靠性。此外,弹性支持部56与内转子4的主表面部4a—体地形成,且通过形成在主表面部4a上的狭缝55而从主表面部4a分开。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容易在主表面部4a上形成弹性支持部56。根据狭缝55形成的方式,还可以赋予弹性支持部56的需要的弹力。此外,由于各支持轴49a和49b—体地形成在弹性支持部56的顶端,所以改善了闸门构件5a和5b相对于内转子4的弹性变形性能,且能够有效地吸收作用在支持轴49a和49b上的冲击。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在弹性支持部56的弹性变形等于或者大于预定量并且闸门构件5a和5b相对于内转子4的主表面部4a倾斜的状态下,第二接合部58与第一接合部57分离。通过将弹性支持部56的等于或者大于预定量的弹性变形量设置为超过盒壳2内的弹性支持部56的最大变形量,在盒壳2内并入内转子4和闸门构件5a和5b后,能够恒定地维持第一接合部57和第二接合部58之间的4妄合关系。(接合机构)接下来,该实施方式的盘盒1包括设置在盒壳2与闸门构件5a和5b之间的接合机构,当闸门构件5a和5b位于关闭位置时,其维持盒壳2与闸门构件5a和5b之间的接合状态。图19是闸门构件5a的主要部分的透一见图。在作为闸门构件5a的旋转中心的轴孔50a的附近,形成向内转子4侧的对向侧突出的接合突起59。此外,接合突起59也形成在闸门构件5b的旋转中心的附近(图14)。接合突起59沿着闸门构件5a的转动轨道以弧形形成,且在下壳7的第一开口23关闭的关闭位置与形成在下壳7(半壳体7a和7b)上的接合槽60接合。如图5所示,在开口23的边缘部,接合槽60呈弧形形成,并且容纳转到关闭位置的闸门构件5a和5b的接合突起59。图20是形成在半壳体7a上的接合槽60的透视图。图21是示出了接合突起59和接合槽60之间的接合状态的截面图。肋部(rib)60a形成在接合槽60的内周侧的边缘部,且肋部60a从接合槽60的底部的高度设置为与接合突起59的高度相同。此外,锥部60b形成在下壳7的第一开口23和接合槽60之间。因此,当闸门构件5a和5b转到关闭位置时,接合突起59更容易进入接合槽60。盘盒1的4妄合4几构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4妄合4几构,当闸门构件5a和5b处于第一开口23关闭的关闭位置时,能够保持盒壳2与闸门构件5a和5b之间的接合状态。因此,当发生落下沖击时,由于闸门构件5a和5b相对于盒壳2的相对运动受到限制,因此能够减小作用到枢轴支持闸门构件5a和5b的支持轴49a和49b上的应力,并能够防止闸门构件5a和5b与内转子4分离。此外,能够增强闸门打开/关闭机构相对于落下冲击的耐用性,并改善盘盒1的可靠性。此外,因为接合突起59分别形成在支持轴49a和49b的附近,所以能够停止支持轴49a和49b附近的落下沖击,并能在落下冲击时有效4呆护支持轴49a和49b。因为4妻合槽60在下壳7的第一开口23的边纟彖部局部形成,所以在闸门构件5a和5b从关闭位置移到打开位置时,能够取消盒壳2与闸门构件5a和5b之间的4妄合状态。因此,没有必要设置专用机构来取消盒壳2与闸门构件5a和5b之间的接合,可以通过闸门构件5a和5b的正常的旋转操作来执行对于盒壳2的接合及对于盒壳2的接合的取消。此外,通过与上述的緩冲机构的操作相结合,能够在落下冲击使有效保护支持轴49a和49b,于是进一步提高闸门打开/关闭机构的可靠性。此夕卜,通过支持轴49a和49b与轴孑L50a和50b之间的接合结构,可以积极地防止闸门构件5a和5b从内转子4分离。至此,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背离本发明的要旨,当然可以增加各种4奮改。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描述了第一开口23从前侧到后侧3争越盒壳2而形成的盘盒1的实例。可选地,本发明也能应用到第一开口乂人盒壳2的中心部到后侧而形成的盘盒中。此外,已描述了旋转轴(支持轴49a和49b)和弹性支持部56作为緩冲机构而构造在内转子4的主表面部4a上的实例,其中緩50b的旋转轴。然而,旋转轴和弹性支持部也可以改为构造在闸门构4牛50a和50b的主表面部侧。这种情况也具有相同的承文果。此夕卜,例如,作为緩冲才几构,也可以在内转子的主表面部和旋转轴之间设置由橡胶等制成的弹性板,以代替弹性支持部56。另一方面,已描述了接合突起59设置在闸门构件50a和50b侧及接合槽60设置在下壳7侧,作为使闸门构件50a和50b与盒壳2在闸门构件50a和50b的关闭位置相接合的接合机构的实例。然而,接合突起可改为设置在下壳侧,接合槽可改为设置在闸门构件侧。此外,接合机构不限于形成在支持轴49a和49b的附近的实例,也可以形成在其他部分,或者下壳和盒壳的4妄合部还可以设置在除支#^由49a禾口49b的附&《夕卜的其4也吾卩^。权利要求1.一种盘盒,包括盘状记录介质;盒壳,可旋转地容纳所述盘状记录介质,并且形成有露出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一部分的第一开口;内转子,被可旋转地支持于所述盒壳内,并且包括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的主表面部;闸门,其可根据所述内转子的转动,在所述第一开口关闭的关闭位置和所述第一开口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缓冲机构,形成在所述内转子的主表面部上,其包括可旋转地支持所述闸门的旋转轴、以及支持所述旋转轴并能相对于所述主表面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支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其中,所述弹性支持部与所述主表面部一体地形成,并通过在所述主表面部上形成的狭缝从所述主表面部分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盒,其中,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弹性支持部在所述弹性支持部的顶端一体i也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盒,还包括形成在所述-走转轴上的第一4妄合部;以及形成在所述闸门上并与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的第二接合部,其中,在所述弹性支持部发生的弹性变形等于或者大于预定量的状态下,所述第二4妾合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盒,其中,所述第二4妄合部形成在所述4t转轴插入的孔的内周部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其中,所述闸门由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寿争的一对闸门构件构成,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这对闸门构件通过相互靠近而构成所述关闭位置,而在所述第二位置,这对闸门构件通过相互离开而构成所述打开4立置,以及其中,所述纟爰冲才几构对应于这对闸门构ff而成对地形成在所述主表面部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盒,还包括形成在所述^走转轴上的第一^妄合部;以及形成在所述闸门上并与所述第一接合部"l妄合的第二4妄合部,其中,在所述弹性支持部的弹性变形量等于或者大于预定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4妾合部与所述第一4妄合部分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盒,其中,所述弹性支持部与所述主表面部一体地形成,并通过在所述主表面部上形成的狭缝/人所述主表面部分开。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盒,其中,在所述闸门构件相对于所述内转子的所述主表面部倾斜的状态下,所述第二4妄合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分离。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还包括,4妄合才几构,设置在所述盒壳和所述闸门之间,并在所述闸门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维持所述盒壳与所述闸门之间的接合状态。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盒,其中,所述接合才几构在所述闸门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到所述打开位置时,取消所述盒壳和所述闸门之间的接合状态。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盒,其中,所述接合才几构包括与所述闸门的旋转方向对应地形成在所述闸门上的弧状接合突起,以及在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纟彖部形成且能够容纳所述^妾合突起的弧状接合槽。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盘盒,其中,所述4矣合突起置在所述闸门相对于所述内转子的旋转中心的附近。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其中,所述内转子包括圆环形周壁部,形成在所述主表面部的一个表面上,第二开口,形成在所述主表面部上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形一犬相^"应的形^1犬,以及结合部,^立于所述周壁部的一部分中所述第二开口形成的部分,并且包4舌在所述主表面部侧以第一宽度形成的第一端面、以及在所述主表面部侧的相反侧以比所述第一宽度小的第二宽度形成的第二端面,以及其中,所述盒壳包括与所述结合部在第二端面侧进行滑动接合、并引导所述内转子相对于所述盒壳的转动的引导槽。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盒,的内表面结构。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盘盒,其中,所述结合部包4舌外周面和内周面,以及其中,在所述外周面和所述内周面中至少一个是锥形的。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盘盒,其中,所述结合部包4舌外周面和内周面,以及,其中,在所述外周面和所述内周面中至少一个形成为曲面。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盒,其中,所述引导槽形成为圓环形,以与所述周壁部和所述内转子的所述结合部接合。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盒,其中,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在所述主表面部在其直径方向的整个区域上。20.—种盘盒,包括盘状ii录介质;盒壳,可旋转地容纳所述盘状记录介质,并且形成有露出所述盘状记录介质的一部分的第一开口;内转子,净皮可旋转地支持于在所述盒壳内,并且包4舌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闸门,其可才艮据所述内转子的转动,在所述第一开口关闭的关闭位置和所述第一开口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纟爰沖才几构,形成在所述闸门的主表面上,其包^"相对于所述内转子可旋转地支持所述闸门的旋转轴、以及支持所述旋转轴并能相对于所述主表面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支持部。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对于落下冲击具有高耐用性的盘盒。根据本发明的盘盒包括盘状记录介质;可旋转地容纳盘状记录介质并形成有露出盘状记录介质的一部分的第一开口的盒壳;被可旋转地支持在盒壳内并包括形成有与第一开口对应的第二开口的主表面部的内转子;根据内转子的转动而在第一开口关闭的关闭位置和第一开口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闸门构件;以及在内转子的主表面部上形成的缓冲机构,其包括可旋转地支持闸门构件的旋转轴和分别支持旋转轴并能相对于主表面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支持部。文档编号G11B23/03GK101681659SQ200980000275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申请日期2009年1月29日优先权日2008年2月22日发明者小林大树,渡边勋,阿部康之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