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态硬盘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3812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固态硬盘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存储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固态硬盘外壳。
背景技术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以其启动快、读取延误小、写入速度快、无噪音、发热量低等诸多优点逐渐取代普通硬盘而被广泛应用。现有的固态硬盘外壳其内部存储空间一般只能兼容一种规格的PCB板,这样各种型号的固态硬盘外壳之间不能相互转化兼容,在实际生产销售中,当某种型号的固态硬盘外壳出现库存积压时,无法快速转化成其他型号的固态硬盘外壳进行销售,影响资金的流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兼容性强的固态硬盘外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固态硬盘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及下壳,所述上壳及下壳连接后内部具有可容纳PCB板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可分别安装至少两个不同大小PCB板的固定组件。具体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以及可分别与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配合使用的共用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所述共用固定组件配合用于安装一 PCB板,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与所述共用固定组件配合用于安装另一 PCB板。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及所述共用固定组件均包括两个固定柱。优选地,各所述固定柱均为压铆于所述下壳的底壁上的螺柱。具体地,所述下壳的底壁四周设有边框,其中一组相对的边框上均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上壳的顶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对应的第二螺孔。进一步地,所述上壳设有所述第二螺孔的两相对边沿均向下弯折形成法兰壁,所述法兰壁分别扣合于所述下壳一相对的边框上。进一步地,所述下壳另一组相对的边框上均设有卡扣,所述上壳的顶壁对应位置处设有可供所述卡扣卡合之卡槽。进一步地,所述下壳另一组相对的边框上以及下壳的底壁上还设有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孔。进一步地,所述上壳的顶壁表面设有一用于贴放标示纸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与下壳连接后整体的厚度为7mm。本实用新型中,容纳腔内设置的固定组件可兼容至少两个不同大小的PCB板,这样,增强了固态硬盘外壳的通用性,使其应用更灵活、更广泛,避免受兼容性的影响而限制其销售及使用。


[0015]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态硬盘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I中A处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安装一 PCB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安装另一 PCB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这样的场景来发明的,现有的固态硬盘的外壳兼容性差,其内部存储空间一般只能安装一种PCB板,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各种型号的固态硬盘外壳之间不能相互转化兼容,当某种型号的固态硬盘外壳出现库存积压时,无法转化成其他型号的固态硬盘外壳进行快速销售。基于这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态硬盘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及下壳,所述上壳及下壳连接后内部具有可容纳PCB板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可分别安装至少两个不同大小PCB板的固定组件。这样,利用容纳腔内的固定组件,可兼容至少两个不同大小的PCB板,这样,增强了固态硬盘外壳的通用性,使其应用更灵活、更广泛,避免受兼容性的影响而限制其销售及使用,有效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一步详述。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态硬盘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100及下壳200,上壳100及下壳200连接后内部具有可容纳PCB板的容纳腔(图中未示出),容纳腔内设有可分别用于安装至少两个不同大小PCB板的固定组件。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用于安装两个不同大小的PCB板,为了便于说明,此处将小PCB板命名为第一 PCB板300,将大PCB板命名为第二 PCB板400。如图2所示,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组件500、第二固定组件600以及可分别与第一固定组件500、第二固定组件600配合使用的共用固定组件700 ;第一固定组件500与共用固定组件700配合用于安装第一 PCB板300,第二固定组件600与共用固定组件700配合用于安装第二 PCB板400。第一固定组件500、第二固定组件600及共用固定组件700均包括两个固定柱。优选地,各上述的固定柱均为压铆于下壳200的底壁上的螺柱。本实施例中,上壳100与下壳200均采用钣金冲压而成,这种冲压制造,工艺简单,较采用CNC数控加工方式,成本大大降低。在下壳200冲压成型后,将螺柱铆紧于下壳200的底壁上,与下壳200形成一整体。这种压铆螺柱的工艺简单,易于实现,且成型的定位结构坚固,保证后序安装固定的可靠性。相应地,第一 PCB板300及第二 PCB板400上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各固定柱相配合的安装孔(图中未标号),便于第一 PCB板300、第二 PCB板400的安装固定。如图2、图5、图6所示,第一固定组件500、第二固定组件600及共用固定组件700中的固定柱结构相同,只是对应不同尺寸的PCB板设置的位置不同。本实施例中,下壳200的底壁呈长方形状,第一 PCB板300沿底壁的一边沿设置,第一 PCB板300的长度约为底壁长度的三分之一;第二 PCB板400亦沿底壁的同一边沿设置,第二 PCB板400的长度与底壁长度相近。故本实施例中,位于底壁一边沿的两个固定柱为共用的,其即可用于固定第一PCB板300的一端。当更换PCB板后,其也可用于固定第二 PCB板400的一端。采用这种共用结构,减少了固定柱的数量,节省了内部空间,对容纳腔的内部布局也进行合理的规范。请再参照图2和图3,下壳200的底壁四周边沿设有边框210,其中一组相对的边框210上均设有连接片220,连接片220上设有第一螺孔221,上壳100的顶壁边沿上设有与第一螺孔221对应的第二螺孔110。通过于对应的第一螺孔221及第二螺孔110内旋入紧固件如螺钉800即可将上壳100与下壳200连接起来。本实施例中,共用的固定柱所在的底壁边沿处设有一第一缺口 230,相应的边框 210也设有第二缺口 211,此两缺口用于放置固态硬盘的数据接口,使固态硬盘驱动器内的PCB板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上壳100设有第二螺孔110的两相对边沿均向下弯折形成法兰壁120,法兰壁120分别扣合于下壳200 —相对的边框210上,这样上壳100可与下壳200连接时可更好的配合、限位,且具有防呆作用。进一步地,如图I、图4所不,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为了使上壳100与下壳200在装配时更好的定位,本实施例中,下壳200另一组相对的边框210上均设有卡扣212,上壳100的顶壁对应位置处设有可供卡扣卡合之卡槽130。如图2、图5、图6中所示,下壳200另一组相对的边框210上分别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孔213,下壳200的底壁上设有四个第二连接孔240。第一连接孔213及第二连接孔240用于下壳200与外部设备连接。进一步地,图I、图3中所示,上壳100的顶壁表面还设有一凹槽140,此凹槽140用于贴放标示纸,便于宣传,也更美观。需要说明的是,凹槽140可省略,直接将标示纸贴于上壳100的顶壁上。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壳100与下壳200连接后形成的外壳整体的厚度为7mm。此厚度小,可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超薄设备中。请再参照图5,为本实施例中第一 PCB板300安装于固态硬盘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安装时,将第一 PCB板300对应放置于下壳200的底壁上,使第一 PCB板300上的安装孔与第一固定组件500的固定柱及共用固定组件700的固定柱对应贯穿,拧入螺钉800,即完成第一 PCB板300的固定,最后将上壳100与下壳200扣合,保证下壳200的卡扣与上壳100的卡槽对应卡合,将上壳100的第二螺孔110与下壳200连接片220的第一螺孔221通过螺钉800锁紧固定即可。请再参照图6,为本实施例中第二 PCB板400安装于固态硬盘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安装时,将第一 PCB板300对应放置于下壳200的底壁上,使第二 PCB板400上的安装孔分别与第二固定组件600的固定柱及共用固定组件700的固定柱对应贯穿,拧入螺钉800,即完成第二 PCB板400的固定,最后将上壳100与下壳200扣合,保证下壳200的卡扣与上壳100的卡槽对应卡合,将上壳100的第二螺孔110与下壳200连接片220的第一螺孔221通过螺钉800锁紧固定即可。这样,本实施例提供的固态硬盘外壳可兼容两种不同大小的PCB板,增强了固态硬盘外壳的通用性,使其应用更灵活、更广泛,避免受兼容性的影响而限制其销售及使用。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固态硬盘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及下壳,所述上壳及下壳连接后内部具有可容纳PCB板的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可分别安装至少两个不同大小PCB板的固定组件。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固态硬盘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以及可分别与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配合使用的共用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所述共用固定组件配合用于安装一 PCB板,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与所述共用固定组件配合用于安装另一 PCB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态硬盘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及所述共用固定组件均包括两个固定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态硬盘外壳,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柱均为压铆于所述下壳的底壁上的螺柱。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固态硬盘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的底壁四周设有边框,其中一组相对的边框上均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上壳的顶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对应的第二螺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固态硬盘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设有所述第二螺孔的两相对边沿均向下弯折形成法兰壁,所述法兰壁分别扣合于所述下壳一相对的边框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固态硬盘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另一组相对的边框上均设有卡扣,所述上壳的顶壁对应位置处设有可供所述卡扣卡合之卡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固态硬盘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另一组相对的边框上以及下壳的底壁上还设有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孔。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固态硬盘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顶壁表面设有一用于贴放标示纸的凹槽。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固态硬盘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与下壳连接后整体的厚度为7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存储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固态硬盘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及下壳,所述上壳及下壳连接后内部具有可容纳PCB板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可分别安装至少两个不同大小PCB板的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中,容纳腔内设置的固定组件可兼容至少两个不同大小的PCB板,这样,增强了固态硬盘外壳的通用性,使其应用更灵活、更广泛,避免受兼容性的影响而限制其销售及使用。
文档编号G11B33/12GK202404904SQ20112048157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张黎斌, 钟日铭, 黄实峰 申请人:深圳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