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9895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播放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接收无线信号具有多种播放模式的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常见的头戴式耳机尺寸较大,大多数不能折叠,外出携带不方便;少部分可以折叠的方式复杂,即便是折叠后依然比较占据空间。
[0003]另外,目前的头戴式耳机只适合播放较小的音量,当想要将耳机作为音箱使用播放声音的时候,音频播放设备会出现较大的失真,影响产品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出门携带方便且具有多种声音播放的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包括固定梁、安装在所述固定梁两端的发声体,所述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梁与所述发声体之间用于收纳所述发声体的连接部;
[0006]所述发声体包括:
[0007]设置在外壳内用于播放音频的第一发声部及第二发声部;
[0008]驱动所述第一发声部或所述第二发声部发声的电路部分;
[0009]控制所述电路部分的触发开关;
[0010]所述连接部包括:
[0011 ]第一旋转杆,定位于所述固定梁,并绕所述固定梁上下旋转;
[0012]第二旋转杆,定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并绕所述第一旋转杆左右旋转;
[0013]当所述第一旋转杆绕所述固定梁向上转动到最大角度时,两个发声体接触,所述触发开关被触发,播放音频的所述第一发声部与所述第二发生部切换。
[0014]其中,所述电路部分包括:控制处理模块、触发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连接的音频输入模块、音箱播放模块及耳机播放模块;所述触发切换模块与所述音频播放模块及所述耳机播放模块连接;所述触发切换模块与所述触发开关连接;所述耳机播放模块与所述第一发声部连接,所述音箱播放模块与第二发声部连接。
[0015]其中,所述发声体内设置有磁铁,两个发声体在接触时,所述磁铁彼此吸合;至少一个所述发生体内设置有所述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包括磁耦合开关。
[0016]其中,所述发声体内设置有电极片,两个发声体在接触时,所述电极片导通;至少一个所述发声体内设置有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包括用于检测电参数的检测单元。
[0017]其中,所述第一发声部为耳机,所述第二发声部为音箱;所述音箱设置在所述发声体外侧,所述耳机设置在所述发声体内侧。
[0018]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杆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定梁内的横向设置的固定杆、与所述固定杆垂直设置的旋转内杆;所述旋转内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旋转杆包括:套接在所述旋转内杆外围并绕所述旋转内杆转动的旋转套环、从所述旋转套环上延伸出的弧形支架、水平设置在弧形支架下顶点上的固定支点;所述旋转套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第二旋转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杆转动的最大角度。
[0019]其中,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旋转套环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弹性销钉的固定孔;所述弹性销定穿过所述固定孔卡在所述弹性槽内,防止所述第一旋转杆与所述第二旋转杆脱落。
[0020]其中,所述发声体绕所述连接部上下旋转,旋转的角度不大于30度。
[0021]其中,所述固定梁包括:头戴梁、设置在头戴梁下方的软性包材以及位于所述头戴梁两侧可上下滑动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前板与后板,所述后板的下方设置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在所述容纳孔内转动。
[0022]其中,所述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接收蓝牙信号或音频输入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多路音频信号发送至耳机播放模块及音箱播放模块;所述触发切换模块根据触发开关的触发信号切换音频播放;所述音频输入信号来自于所述音频输入模块输入;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包括CSR8635型号芯片,所述音箱播放模块包括HT6809/6808型号芯片,所述耳机播放模块包括PAM8908型号芯片。
[0023]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可以通过折叠的方式达到尺寸缩小便于携带的目的;发声体上设置作为耳机及音箱播放的声音播放结构,所述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在折叠后作为便携式音箱播放声音,解决了同一个音频播放结构播放声音时音质的失真现象。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25]附图中,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不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声体拆分结构图;
[0028]图3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化状态示意图;
[00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旋转杆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位置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路部分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处理模块电路原理图;
[0035]图12为本实用新型音频输入模块电路原理图;
[0036]图13为本实用新型音箱播放模块电路原理图;
[0037]图14为本实用新型耳机播放模块电路原理图。
[0038]附图标号说明:
[0039]100、固定梁;11、头戴梁;13、软性包材;15、安装部;151、前板;153、后板;154、容纳孔;200、发声体;21、第一发声部;23、第二发声部;25、电路部分;27、触发开关;29、磁铁;300、连接部;31、第一旋转杆;311、固定杆;313、旋转内杆;315、第一限位结构;317、环形槽;33、第二旋转杆;331、旋转套环;333、弧形支架;335、第二限位结构;337、固定孔;339、固定支点;35、弹性销钉;41、控制处理模块;42、触发切换模块;43、音频输入模块;44、音频播放模块;45、耳机播放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0041]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包括:固定梁100、安装在所述固定梁100两端的发声体200、位于所述固定梁100与所述发声体200之间用于收纳所述发声体的连接部300。
[004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梁100包括:头戴梁11、设置在头戴梁11下方的软性包材13以及位于所述头戴梁11两侧可上下滑动安装部15。其中,所述头戴梁11为弹性钢片,当该音频播放设备佩戴在人体头部,或者通过折叠作为音箱设备使用时提供弹力,达到固定的作用。所述软性包材13作为折叠后便携时的提手,或者在佩戴在头部时起到支撑的作用,可以使使用者更加的舒适。使用者在佩戴上该音频播放设备后可以通过滑动安装部15的方式来调整固定梁的尺寸,达到佩戴舒适的目的。
[0043]请参阅图2,所述发声体200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用于播放音频的第一发声部21及第二发声部23、驱动所述第一发声部21或所述第二发声部23发声的电路部分25、控制所述电路部分25的触发开关27;
[0044]所述连接部300包括:第一旋转杆31、第二旋转杆33。
[0045]所述第一旋转杆31定位于所述固定梁,并绕所述固定梁上下旋转;
[0046]所述第二旋转杆33定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并绕所述第一旋转杆31左右旋转。
[0047]如图4,当所述第一旋转杆绕所述固定梁向上转动到最大角度时,两个发声体接触,所述触发开关被触发,播放音频的所述第一发声部与所述第二发生部切换。
[0048]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发声体上均安装有第一发声部及第二发声部,其中第一发声部与第二发声部针对相同的音频信号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及频率是有差别的,通过控制具体是第一发声体发声还是第二发声体发声从而达到声音播放效果的切换,从而适应用户的多种需求。
[0049]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发声部为耳机,所述第二发声部为音箱;所述音箱设置在所述发声体外侧,所述耳机设置在所述发声体内侧。当该音频播放设备作为头戴式耳机使用时,触发开关不被触发,由第一发声部发声,此时音量较小;当该音频播放设备折叠后,触发开关被触发,该音频播放设备作为音箱使用,由第二发声部发声,此时音量较大。通过第一发声部或者第二发声部的切换可以使该音频播放设备有不同的工作模式,解决了用单一发声体作为音箱及耳机发声时音色的失真问题。
[0050]如图3,图4或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可以折叠,折叠的过程是:第二旋转杆绕23所述第一旋转杆21旋转,从而将发声体旋转至与固定梁相同的平面内,然后所述第二旋转杆23再绕固定梁上下旋转,使发声体收纳在固定梁的下方空间内。折叠后的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的尺寸变小,使用者可以手握固定梁,提着该音频播放设备,方便携带。
[0051]如图6,所述安装部包括:前板151与后板153,所述后板153的下方设置有容纳孔154,所述容纳孔154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旋转杆31,所述第一旋转杆31在所述容纳孔154内转动。
[0052]其中,所述容纳孔154横向设置,所述第一旋转杆31定位在所述容纳孔154内后,只能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上下旋转,不能其他方向旋转。
[0053]如图7,所述第一旋转杆31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定梁内的横向设置的固定杆311、与所述固定杆311垂直设置的旋转内杆313;所述旋转内杆31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315;所述第二旋转杆33包括:套接在所述旋转内杆313外围并绕所述旋转内杆313转动的旋转套环331、从所述旋转套环331上延伸出的弧形支架333、水平设置在弧形支架333下顶点上的固定支点339;同时参阅图8,所述旋转套环33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335;所述第一限位结构315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335用于限定所述第二旋转杆33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杆31转动的最大角度。
[0054]请参阅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旋转杆与所述第二旋转杆套接在一起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315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335之间具有一定的旋转空间,与旋转空间相对的圆弧不大于四分之一圆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旋转杆相对于第二旋转杆的转动角度不大于90度。
[0055]其中,如图7,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环形槽317,所述旋转套环331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弹性销钉35的固定孔337;所述弹性销钉35穿过所述固定孔337卡在所述环形槽317内,防止所述第一旋转杆31与所述第二旋转杆33脱落。该固定方式便于第一旋转杆31与第二旋转杆33的拆卸。
[0056]其中,所述发声体绕所述连接部上下旋转,旋转的角度不大于30度。
[005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体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角度的微调,可以使本音频播放设备作为耳机佩戴时,根据使用者的感受和使用者头部尺寸佩戴在耳朵上进行微调,适用不同的使用者。
[0058]如图2所示,所述发声体200内设置有磁铁29,两个发声体200在接触时,所述磁铁29彼此吸合;至少一个所述发生体内设置有所述触发开关27,所述触发开关27包括磁耦合开关。
[0059]触发开关27的触发还包括其他方式,例如在所述发声体内设置有电极片,两个发声体在接触时,所述电极片导通;至少一个所述发声体内设置有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包括用于检测电参数的检测单元,检测单元输出电信号至电路部分。
[0060]在本实施方式中,触发开关的触发方式是在本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折叠后才被触发,此时该音频播放设备作为音箱使用。在实际的使用中,可以在折叠后的发声体相接触的位置设置增加摩擦的摩擦结构,例如橡胶垫。该摩擦结构最好是与发声体相切的平面,该平面相对于弧形接触点固定更加牢固。其中,由于所述固定梁是具有弹性的,当两个发声体接触时,可以被加紧在固定梁下方。
[0061]请参阅图10,所述电路部分包括:控制处理模块41、触发切换模块42、分别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41连接的音频输入模块43、音箱播放模块44及耳机播放模块45;所述触发切换模块42与所述音箱播放模块44及所述耳机播放模块45连接;所述触发切换模块42与所述触发开关连接;所述耳机播放模块45与所述第一发声部连接,所述音箱播放模块44与第二发声部连接。所述控制处理模块41用于接收蓝牙信号或音频输入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多路音频信号发送至耳机播放模块45及音箱播放模块44;所述触发切换模块42根据触发开关的触发信号切换音频播放;所述音频输入信号来自于所述音频输入模块43输入。
[0062]其中所述音频输入模块43为包括咪头的模拟声音输入设备,输入的模拟音频在所述控制处理模块41内转换为数字音频,并将其发送至音箱播放模块44及耳机播放模块45。
[0063]下面对电路部分各个模块的电路结构原理进行介绍,在介绍之前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字母标识相同的端子是相连接的,例如图10中主控芯片的第18/19引脚的标号为XTAL-OUT,那么该引脚与图中左上角具有XI晶振芯片的XTAL-OUT引脚是相连的,之所以在图示中没有连接在一起,仅仅是因为电路图的大小限制,对功能及结构上并没有影响。
[0064]如图11,图11为所述控制处理模块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其中包括数据处理控制主芯片CSR8635型号芯片,该主控芯片主要包括的功能有:支持蓝牙无线音频输出,支持模拟音频输入,同时输出双声道音频信号。如图中所示,MIC_P/MIC_N分别与音频输入模块连接,接收来自于咪头的模拟音频信号;所述SPKR_P/SPKR_N*音频输出信号,连接至音箱播放模块及耳机播放模块;XTAL-OUT/XTAL-1N模块为连接晶振为芯片提供工作频率;芯片的第12引脚上连接的电路部分功能为蓝牙接收,主要用于接收蓝牙信号;VBAT引脚为电源引脚,为本芯片提供工作电压。
[0065]如图12所示,所述音频输入模块包括MIC-DIP-2P型号的咪头,该咪头用于采集模拟声音信号,并将模拟声音信号经过MIC_P/MIC_N输入至控制处理模块中,具体的是接入CSR8635芯片的67、68引脚。
[0066]如图13所示,所述音箱播放模块包括主控芯片HT6809/6808型号芯片,该芯片对接入的信号进行变换,同时实现功率放大后输出至外部音箱;其中图中SP+/SP-为外接音箱的输入端口;该SP+/SP-为两个,分别对应与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两个第二发声部。其中,MUTEl引脚MUTE引脚为触发开关的两个引脚,作为主控芯片HT6809的工作控制信号。
[0067]如图14所示,所述耳机播放模块包括PAM8908型号芯片,该芯片的音频输入端子为SPKL-N/SPKL-P及SPKR-N/SPKR-P,该两对引脚分别输入左声道的两个信号及右声道的两个信号,在输入今PAM8908芯片后,该芯片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输出左声道信号至L引脚,输出右声道信号至R引脚,其中L引脚及R引脚分别连接至本实用新型第一发声部的左耳机及右耳机。本耳机播放模块中,MUTE及MUTEI与音响播放模块的MUTE及MUTEI相同,也同样是作为主控芯片PAM8908的工作控制信号。
[0068]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包括固定梁、安装在所述固定梁两端的发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梁与所述发声体之间的连接部; 所述发声体包括: 设置在外壳内用于播放音频的第一发声部及第二发声部; 驱动所述第一发声部或所述第二发声部发声的电路部分; 控制所述电路部分的触发开关; 所述连接部包括: 第一旋转杆,定位于所述固定梁,并绕所述固定梁上下旋转; 第二旋转杆,定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并绕所述第一旋转杆左右旋转; 当所述第一旋转杆绕所述固定梁向上转动到最大角度时,两个发声体接触,所述触发开关被触发,播放音频的所述第一发声部与所述第二发生部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部分包括:控制处理模块、触发切换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连接的音频输入模块、音箱播放模块及耳机播放模块;所述触发切换模块与所述音频播放模块及所述耳机播放模块连接;所述触发切换模块与所述触发开关连接;所述耳机播放模块与所述第一发声部连接,所述音箱播放模块与第二发声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体内设置有磁铁,两个发声体在接触时,所述磁铁彼此吸合;至少一个所述发生体内设置有所述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包括磁耦合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体内设置有电极片,两个发声体在接触时,所述电极片导通;至少一个所述发声体内设置有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包括用于检测电参数的检测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声部为耳机,所述第二发声部为音箱;所述音箱设置在所述发声体外侧,所述耳机设置在所述发声体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杆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定梁内的横向设置的固定杆、与所述固定杆垂直设置的旋转内杆;所述旋转内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旋转杆包括:套接在所述旋转内杆外围并绕所述旋转内杆转动的旋转套环、从所述旋转套环上延伸出的弧形支架、水平设置在弧形支架下顶点上的固定支点;所述旋转套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第二旋转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杆转动的最大角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旋转套环上设置有用于穿过弹性销钉的固定孔;所述弹性销定穿过所述固定孔卡在所述弹性槽内,防止所述第一旋转杆与所述第二旋转杆脱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体绕所述连接部上下旋转,旋转的角度不大于30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梁包括:头戴梁、设置在头戴梁下方的软性包材以及位于所述头戴梁两侧可上下滑动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前板与后板,所述后板的下方设置有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在所述容纳孔内转动。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接收蓝牙信号或音频输入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多路音频信号发送至耳机播放模块及音箱播放模块;所述触发切换模块根据触发开关的触发信号切换音频播放;所述音频输入信号来自于所述音频输入模块的输入;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包括CSR8635型号芯片,所述音箱播放模块包括HT6809/6808型号芯片,所述耳机播放模块包括PAM8908型号芯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音频播放设备,包括固定梁、安装在所述固定梁两端的发声体,位于所述固定梁与所述发声体之间用于收纳所述发声体的连接部;所述发声体包括:第一发声部及第二发声部;驱动所述第一发声部或所述第二发声部发声的电路部分;控制所述电路部分的触发开关;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旋转杆,绕所述固定梁上下旋转;第二旋转杆,绕所述第一旋转杆左右旋转;当所述第一旋转杆绕所述固定梁向上转动到最大角度时,播放音频的所述第一发声部与所述第二发生部切换。发声体上设置有耳机及音箱,该音频播放设备在折叠后作为便携式音箱播放声音,解决了用同一个音频播放设备播放声音时音质的失真现象。
【IPC分类】G11C7/16
【公开号】CN205384874
【申请号】CN201620040240
【发明人】马宝玉
【申请人】马宝玉
【公开日】2016年7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