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硬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0247发布日期:2020-04-07 21:1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移动硬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硬盘。



背景技术:

移动硬盘以其存储的数据容量大、便携性,受到广大工作人员的青睐。

但移动硬盘在与电脑等电子设备连接时由于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移动硬盘自身很容易产生大量的热,一部分热量可自然散发到空气中,另一部分热量无法短时间散发,使得移动硬盘的温度增加,当增加到一定温度且持续一段时间时,对移动硬盘中的电元器件会造成损坏且有自燃的可能,也不利于使用的安全性。

因此,如何较好地散去移动硬盘在使用时产生的热量便成了要解决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硬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硬盘,包括吹风部与主体部,所述吹风部与主体部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第一电连接部,所述吹风部上设置有可与第一电连接部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外壳,在第一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孔及散热孔,所述吹风部包括第二外壳,在第二外壳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孔及出风孔。

优选地,所述吹风部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第二外壳中,所述风扇与第二电连接部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磁性部,所述吹风部包括第二磁性部,所述第一磁性部固定设置在第一外壳的内部且靠近第二外壳,所述第二磁性部固定设置在第二外壳的内部且靠近第一外壳。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壳靠近第二外壳的内部与第二外壳靠近第一外壳的内部两者中的一者固定设置有磁性部,另一者固定设置有可被磁性部磁性吸附的磁吸部。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电路板、存储部及接口,所述电路板分别与存储部、接口及第一电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存储部设置在第一外壳中,所述接口设置在外壳中并显露在外壳表面。

优选地,所述接口的型号为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或micro-usb接口。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电路板、存储部、连接线及接头,所述电路板分别与存储部、连接线及第一电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线与接头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存储部设置在第一外壳中,所述连接线一端设置在第一外壳中,另一端伸出于第一外壳并与接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二电连接部两者之一为弹性探针,另一者为导电触点。

优选地,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两者之一上设置有凸起,在另一者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凸起的形状、大小与凹槽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在凸起与凹槽两者之一开设有与第一电连接部形状、大小相适配的第一通孔,在另一者上开设有与第二电连接部形状、大小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从第二通孔中露出,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显露在第一通孔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硬盘具有如下优点:

(1)、移动硬盘的吹风部可对具备数据传输功能主体部进行吹风,通过产生的风以加速主体部的散热,有利于将主体部的温度维持在较为安全的温度,也有利于增加主体部的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

(2)、吹风部和主体部通过第一磁性部与第二磁性部磁性吸附连接,连接效果好,且不用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外表设置连接部位,有利于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外观完整性,且连接效果好,可做到随时连接、随时分离,方便、快捷。

(3)、吹风部和主体部通过磁性部与磁吸部磁性吸附连接,连接连接效果好,且不用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外表设置连接部位,有利于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外观完整性,且连接效果好,可做到随时连接、随时分离,方便、快捷。

(4)、接口显露在外壳表面,使得移动硬盘通过外接数据线直接与电脑连接,不用担心数据线设置在移动硬盘上会出现的剐蹭损坏,有利于增加移动硬盘的使用寿命。

(5)、接头通过连接线与电脑直接连接,相当于自带数据线,省去需要寻找数据线的麻烦,便于移动硬盘的连接。

(6)、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二电连接部在电性连接的同时凹槽与凸起配合插接连接,增加了吹风部与主体部之间连接的稳固程度,有利于加固连接,不易松散。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硬盘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硬盘的吹风部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硬盘的吹风部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硬盘的主体部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硬盘的主体部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硬盘的主体部一变形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移动硬盘;11、主体部;12、吹风部;111、第一电连接部;121、第二电连接部;112、第一外壳;122、第二外壳;123、风扇;113、第一进风孔;114、散热孔;124、第二进风孔;125、出风孔;115、第一磁性部;126、第二磁性部;116、第一容置位;127、第二容置位;117、电路板;118、存储部;119、接口;120、凹槽;1201、第一通孔;128、凸起;129、第二通孔;

21、主体部;211、连接线;212、接头;213、电路板;214、存储部;215、第一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a和图1b,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硬盘10,包括吹风部12与主体部11,吹风部12与主体部11可拆卸式连接,主体部11包括第一电连接部111,吹风部12包括第二电连接部121,主体部11与吹风部12还通过第一电连接部111与第二电连接部121实现电性连接,主体部11用于与电脑连接以获取电源及数据传输,吹风部12用于产生风并吹至主体部11中以加快主体部11的散热。有利于将主体部11的温度维持在较为安全的温度,也有利于增加主体部11的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

请一并参阅图2a、图1a和图1b,主体部11包括第一外壳112,吹风部12包括第二外壳122与设置在第二外壳122内的风扇123,风扇123与第二电连接部121电性连接,在第一外壳112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孔113及散热孔114,所述第一进风孔113设置在第一外壳112的一侧,散热孔114设置在外壳的另一侧或另两侧,在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孔114设置在外壳的另两侧,散热孔114既用于主体部11自身的散热也充当从第一进风口通进的风的出口端,完成风的流通,以便风顺利带走主体部11中的热量加速主体部11的散热。在第二外壳122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孔124及出风孔125,所述风扇123在启动时从第二进风孔124吸入空气以产生风并从出风孔125将产生的风排出。当主体部11与吹风部12可拆卸式连接在一起时,第一外壳112的第一进风孔113与第二外壳122的出风孔125相对以使风进入至主体部11中。可以理解,在吹风部12未与主体部11连接时,第一进风孔113也可作散热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孔113、散热孔114、第二进风孔124及出风孔125均包括若干小孔,小孔的设置既可满足风的进出,也可以阻挡定体型的小虫、物体的进入,降低内部元器件被干扰、损坏的风险。

可以理解,第一进风孔113、散热孔114、第二进风孔124及出风孔125也可均包括一个大孔,便于风无遮挡、无损耗地进出,有利于提升散热效率;第一进风孔113、第二进风孔124及出风孔125也可均包括一个大孔,散热孔114包括若干小孔,风可无遮挡无损耗地从吹风部12流至主体部11,且散热孔114包括若干小孔,形成进口大、出口小的格局,风会更长时间停留在主体部11中携带更多的热量,利于增加主体部11内的电元器件散热的效果。

请参与图2b与图3,所述主体部11包括第一磁性部115,所述吹风部12包括第二磁性部126,在第一外壳112的内部且靠近第二外壳1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置位116,所述第一磁性部115固定于第一容置位116,在第二外壳122的内部且靠近第一外壳1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置位127,第二磁性部126固定于第二容置位127,当吹风部12靠近主体部11时,第二磁性部126与第一磁性部115磁性吸附连接实现吹风部12与主体部11的可拆卸式连接,不用在第一外壳112与第二外壳122外表设置连接部位,有利于第一外壳112与第二外壳122的外观完整性,且连接效果好,可做到随时连接、随时分离,方便、快捷。优选地,所述第一磁性部115与第二磁性部126为磁铁、磁石、磁钢或其他具有磁性的材料。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电连接部111与第二电连接部121两者之一为弹性探针,另一者为导电触点,当主体部11与吹风部12磁性吸附连接时,弹性探针与导电触点电性导通实现吹风部12的吹风。

可以理解,主体部与吹风部也可以不包括第一磁性部与第二磁性部,主体部的第一外壳靠近第二外壳的内部与吹风部的第二外壳靠近第一外壳的内部两者之一上固定设置有磁性部,另一者上固定设置有可被磁性部磁性吸附的磁吸部,当吹风部靠近主体部时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通过磁性部与磁吸部磁性吸附连接实现可拆卸式连接。优选地,磁性部为磁铁、磁石、磁钢或其他具有磁性的材料,磁吸部为铁、钴、镍或其合金。

可以理解,主体部与吹风部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可拆卸式连接,如主体部与吹风部两者之一包括有子母扣的a面,另一者包括子母扣的b面,通过a面与b面实现粘接;如主体部与吹风部两者中至少有一种包括3m胶层,主体部与吹风部通过3m胶层实现粘胶连接等,包括但不限于此,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请参阅图4,主体部11还包括电路板117、存储部118及接口119,电路板117分别与存储部118、接口119及第一电连接部111电性连接,接口119用于主体部11通过外接数据线与电脑连接以进行的数据传输及从电脑处取电,存储部118用于数据的存储,第一电连接部111用于从与接口119连接的电路板117处取电以在与第二电连接部121电性连接后给出风部供电。电路板117与存储部118固定设置在第一外壳112中,接口119设置在外壳中并显露在外壳表面。接口119的设置在方便与电脑连接的同时不会突出于第一外壳112,可有效减少与外界物体的剐蹭,有利于增加移动硬盘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接口119的型号为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或micro-usb接口,具有较佳的适配性,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1a和图1b,在第一外壳112与第二外壳122两者之一上设置有凸起128,在另一者上设置有凹槽120,凸起128的大小、形状与凹槽120的大小、形状相匹配,在凸起128与凹槽120两者之一上开设有与第一电连接部111形状大小相适配的第一通孔1201,另一者上开设有与第二电连接部121形状大小相适配的第二通孔129,第二电连接部121从第二通孔129中露出,第一电连接部111显露在第一通孔1201中,当主体部11与出风部可拆卸式连接在一起时,凸起128与凹槽120插接连接且第一电连接部111与第二电连接部121电性接触。凸起128与凹槽120的设置,增加了吹风部12与主体部11之间连接的稳固程度,有利于加固连接,不易松散。在本实用新型中,凹槽120开设在第一外壳112上,第一通孔1201开设在凹槽120中,凸起128设置在第二外壳122上,第二通孔129开设在凸起128中,如此设置主体部11的第一外壳112没有结构突出,可减少外界对主体部11的剐蹭以及突出处对外界如人手的剐蹭,增加了主体部11的便利性。可以理解,凹槽120也可开设在第二外壳122上,凸起128也可设置在第一外壳112上,具体可根据实际设置。

请参阅图5,作为一种变形,主体部21不设置有接口,即不通过接口与外界数据线连接后再与电脑连接,主体部21还包括连接线211及接头212,所述电路板213分别与存储部214、连接线211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线211一端设置在第一外壳215中,另一端伸出于第一外壳215并与接头212固定连接,此时主体部21通过位于第一外壳215外部的接头212直接与电脑电性连接,相当于自带数据线,省去需要寻找数据线的麻烦,便于主体部21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