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接口的固态硬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5357发布日期:2020-05-22 21:09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接口的固态硬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接口的固态硬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接口的固态硬盘。



背景技术:

固态硬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因为台湾英语里把固体电容称之为solid而得名,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

目前有很多笔记本都配备了雷电3接口,比如macbook、air/pro、新款华为matebookpro、thinkpadx11carbon2018、lgram系列等等,雷电3接口可以像usb接口一样传输数据,其带宽高达40gb/s,usb3.0(5gb/s)的8倍,usb3.1(10gb/s)的4倍,雷电3也是目前传输速度最快的usb接口,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在今年初开放了雷,电3协议规范,从此以后,无论是pc设备、平板设备,还是任何形式的外接扩展设备,都将无需向英特尔缴纳高昂的抵权费;

因此,要保留原有的固态硬盘接口,更需要一种带有雷电3接口的固态硬盘来提高传输速度,并且要方便携带,还要对硬盘接口进行保护,防止折断损坏等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接口的固态硬盘,不但提高了传输速度,而且携带方便,便于移动,还对硬盘的接口进行了保护,防止硬盘接口意外损坏,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接口的固态硬盘,包括壳体、主体单元、滑动单元和卡接单元;

壳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两个通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电路板;

主体单元:所述主体单元安装在电路板的顶面;

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的滑块设有两个,两个滑块分别固定在电路板的底面两侧;

卡接单元:所述卡接单元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电路板的前后两侧面中间。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单元包含雷电3接口、雷电3接口芯片、闪存控制器、主控芯片、闪存芯片、sata接口芯片和sata接口,所述雷电3接口和sata接口分别焊接在电路板的左右两端,且雷电3接口和sata接口分别与壳体左右两端的两个通口配合使用,所述雷电3接口芯片、闪存控制器、主控芯片、闪存芯片和sata接口芯片焊接在电路板的顶面,所述雷电3接口的输出端通过电路与雷电3接口芯片的输入端连通,所述sata接口的出端通过电路与sata接口芯片输入端连通,所述雷电3接口芯片和sata接口芯片的输出端通过电路与主控芯片的输入端连通,所述主控芯片的输出端通过电路与闪存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电路连通,所述闪存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电路与闪存芯片的输入端连通,sata接口为保留的原有接口,不影响硬盘的使用,提供的雷电3接口可以像usb接口一样传输数据,其带宽高达40gb/s,是usb3.0(5gb/s)的8倍,usb3.1(10gb/s)的4倍,提高了传输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单元包含滑槽、滑块和手动杆,所述壳体内部底面左右向设置有两个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手动杆固定在电路板的侧面,所述手动杆穿过壳体侧面的通槽,且手动杆的侧面与壳体侧面的通槽滑动连接,滑动单元保证了电路板在外壳体内部滑动,使用时滑出,这种方式对硬盘的接口进行了保护,防止接口因剐蹭等情况折断。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单元包含滑道、球形孔、球头套杆、弹簧和定位杆,所述壳体的内部侧面设有滑道,所述球形孔设有三个,且均匀分布在滑道的中间,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固定在电路板的侧面中间,所述定位杆另一端与球头套杆中间的滑孔滑动连接,所述球头套杆与电路板之间的定位杆的侧面套有弹簧,所述球头套杆的球头端与球形孔配合使用,所述球头套杆的球头端与滑道滑动连接,卡接单元的作用主要是起卡接固定的作用,使用时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还包括钥匙扣,所述钥匙扣固定在壳体的侧面,钥匙扣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吊挂硬盘,防止硬盘丢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双接口的固态硬盘,具有以下好处:

1、本双接口的固态硬盘,通过提供的提供的雷电3接口可以像usb接口一样传输数据,其带宽高达40gb/s,是usb3.0(5gb/s)的8倍,usb3.1(10gb/s)的4倍,提高了传输速度;

2、本双接口的固态硬盘,通过提供的滑动单元保证了电路板在外壳体(1)内部滑动,使用时滑出,这种方式对硬盘的接口进行了保护,防止接口因剐蹭等情况折断;

3、本双接口的固态硬盘,不但提高了传输速度,而且携带方便,便于移动,还对硬盘的接口进行了保护,防止硬盘接口意外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单元和卡接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主体单元、21雷电3接口、22雷电3接口芯片、23闪存控制器、24主控芯片、25闪存芯片、26sata接口芯片、27sata接口、3滑动单元、31滑槽、32滑块、33手动杆、4卡接单元、41滑道、42球形孔、43球头套杆、44弹簧、45定位杆、5钥匙扣、6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接口的固态硬盘,包括壳体1、主体单元2、滑动单元3和卡接单元4;

壳体1: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两个通口,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电路板6,还包括钥匙扣5,所述钥匙扣5固定在壳体1的侧面,钥匙扣5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吊挂硬盘,防止硬盘丢失;

主体单元2:所述主体单元2安装在电路板6的顶面,所述主体单元2包含雷电3接口21、雷电3接口芯片22、闪存控制器23、主控芯片24、闪存芯片25、sata接口芯片26和sata接口27,所述雷电3接口21和sata接口27分别焊接在电路板6的左右两端,且雷电3接口21和sata接口27分别与壳体1左右两端的两个通口配合使用,所述雷电3接口芯片22、闪存控制器23、主控芯片24、闪存芯片25和sata接口芯片26焊接在电路板6的顶面,所述雷电3接口21的输出端通过电路与雷电3接口芯片22的输入端连通,所述sata接口27的出端通过电路与sata接口芯片26输入端连通,所述雷电3接口芯片22和sata接口芯片26的输出端通过电路与主控芯片24的输入端连通,所述主控芯片24的输出端通过电路与闪存控制器23的输入端通过电路连通,所述闪存控制器23的输出端通过电路与闪存芯片25的输入端连通,sata接口27为保留的原有接口,不影响硬盘的使用,提供的雷电3接口22可以像usb接口一样传输数据,其带宽高达40gb/s,是usb3.0(5gb/s)的8倍,usb3.1(10gb/s)的4倍,提高了传输速度;

滑动单元3:所述滑动单元3的滑块32设有两个,两个滑块32分别固定在电路板6的底面两侧,所述滑动单元3包含滑槽31、滑块32和手动杆33,所述壳体1内部底面左右向设置有两个滑槽31,所述滑块32与滑槽31滑动连接,所述手动杆33固定在电路板6的侧面,所述手动杆33穿过壳体1侧面的通槽,且手动杆33的侧面与壳体1侧面的通槽滑动连接,滑动单元3保证了电路板6在外壳体1内部滑动,使用时滑出,这种方式对硬盘的接口进行了保护,防止接口因剐蹭等情况折断;

卡接单元4:所述卡接单元4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电路板6的前后两侧面中间,所述卡接单元4包含滑道41、球形孔42、球头套杆43、弹簧44和定位杆45,所述壳体1的内部侧面设有滑道41,所述球形孔42设有三个,且均匀分布在滑道41的中间,所述定位杆45的一端固定在电路板6的侧面中间,所述定位杆另一端与球头套杆43中间的滑孔滑动连接,所述球头套杆43与电路板6之间的定位杆45的侧面套有弹簧44,所述球头套杆43的球头端与球形孔42配合使用,所述球头套杆43的球头端与滑道41滑动连接,卡接单元4的作用主要是起卡接固定的作用,使用时更加方便。

在使用时:首先壳体1侧面的钥匙扣5可以用来栓挂绳,防止固态硬盘丢失,当不使用时,卡接单元4的球头套杆43的球头端在中间的球形孔42的内部卡接,固态硬盘的两端的接口在壳体1的内部,当需要使用时,用手指手推动手动杆33,使手动杆33在壳体1侧面的通槽内滑动,然后手动杆33带动电路板6进行运动,同时固定在电路板6底面的两个滑块32在壳体1的内部底面的滑槽内滑动,同时卡接单元4的球头套杆43从中间的球形孔42的内部滑出,此时球头套杆43的中间滑孔在定位杆45的侧面滑动,然后弹簧44被压缩,之后球头套杆43从中间的球形孔42内滑出,且在滑槽41内滑动,然后分别滑动到另外两个球形孔42的内部时,电路板6两端的雷电3接口21或者sata接口从壳体1内部伸出,然后将接口插入到电脑接口,电脑将文件转化为电信号从雷电3接口21或者sata接口27输入,之后进入到雷电3接口芯片或sata接口芯片进行转化,然后输入到主控芯片24,之后经过闪存控制器23经过转化快速存入到闪存芯片25的内部,储存完成,sata接口27为保留的原有接口,不影响硬盘的使用,提供的雷电3接口22可以像usb接口一样传输数据,其带宽高达40gb/s,是usb3.0(5gb/s)的8倍,usb3.1(10gb/s)的4倍,提高了传输速度,本双接口的固态硬盘,不但提高了传输速度,而且携带方便,便于移动,还对硬盘的接口进行了保护,防止硬盘接口意外损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