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硬盘的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2153发布日期:2020-05-29 13:06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硬盘的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移动硬盘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硬盘的保护套。



背景技术:

移动硬盘以高速、大容量、轻巧便捷等优点赢得许多用户的青睐,而更大的优点还在于其存储数据的安全可靠性。这类硬盘与笔记本电脑硬盘的结构类似,多采用硅氧盘片。这是一种比铝、磁更为坚固耐用的盘片材质,并且具有更大的存储量和更好的可靠性,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移动硬盘在通电使用过程中容易不小心摔坏受到撞击,有损伤的风险。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移动硬盘的保护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硬盘的保护套。

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硬盘的保护套,包括:上壳组件,其包括第一保护外壳和第一固定内壳,所述第一固定内壳紧固于所述第一保护外壳内部,以形成移动硬盘的上部保护腔;以及与所述上壳组件可拆卸连接的下壳组件,其包括第二保护外壳、第二固定内壳和支撑件,所述第二固定内壳紧固于所述第二保护外壳内部,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内壳内部以围设形成移动硬盘的下部保护腔;其中,当所述上壳组件与所述下壳组件合体时,所述上壳组件与所述下壳组件共同围设形成一使得所述上部保护腔和所述下部保护腔与外界连通的连接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外壳的侧面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固定内壳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处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保护外壳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配合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固定内壳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口相配合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凸台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第二通孔;其中,所述连接口由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构成。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内壳内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内壳通过卡扣连接,其中,所述支撑件顶部成型有卡钩部,所述第一固定内壳的内侧面成型有与所述卡钩部相配合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内壳上还成型有便于所述卡钩部卡入所述卡槽的导向槽;其中,所述导向槽位于所述卡槽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外壳的底部边沿向内侧延伸设有包边,所述第一固定内壳的底端面上成型有用于容置所述包边的环形槽m。

优选的,所述包边的底端面上成型有环形密封圈,当所述上壳组件与所述下壳组件合体时,所述密封圈夹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内壳与所述第二固定内壳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内壳和所述第二固定内壳均设有防震垫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内壳内部边缘设有圆柱形的第三凸台,所述支撑件成型有供所述第三凸台穿设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凸台上成型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同轴孔;其中,所述支撑件为内部中空且上、下两端面为敞口的框架。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内壳内部边缘还设有第二凸起,所述支撑件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卡设的缺口;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二凸起卡设于所述支撑件的内侧边缘,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凸起卡设于所述支撑件的外侧边缘。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外壳和所述第二保护外壳采用液体硅橡胶制成,所述第一固定内壳和所述第二固定内壳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支撑件为塑料材质。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硬盘的保护套,其通过上壳组件和下壳组件对移动硬盘起到保护作用,上壳组件和下壳组件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安装使用,下壳组件的支撑件起到支撑作用;上壳组件和下壳组件均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有效的提高了保护套的强度和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的等轴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上壳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下壳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上壳组件的仰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上壳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第一固定内壳的仰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组件;11、第一保护外壳;111、第一开口;112、凹槽;113、第一凸起;114、包边;115、密封圈;12、第一固定内壳;121、第二开口;122、卡槽;123、导向槽;2、下壳组件;21、支撑件;211、第一通孔;212、缺口;213、卡钩部;22、第二固定内壳;221、第三凸台;222、第一凸台;223、第一通孔;224、第二凸起;23、第二保护外壳;231、第二凸台;232、第二通孔;3、防震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申请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申请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申请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硬盘的保护套,包括:上壳组件1,其包括第一保护外壳11和第一固定内壳12,第一固定内壳12紧固于第一保护外壳11内部,以形成移动硬盘的上部保护腔,以及与上壳组件1可拆卸连接的下壳组件2,其包括第二保护外壳23、第二固定内壳22和支撑件21,第二固定内壳22紧固于第二保护外壳23内部,支撑件21设置于第二固定内壳22内部以围设形成移动硬盘的下部保护腔;其中,当上壳组件1与下壳组件2合体时,上壳组件1与下壳组件2共同围设形成一使得上部保护腔和下部保护腔与外界连通的连接口。

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通过上壳组件和下壳组件对移动硬盘起到保护作用,上壳组件和下壳组件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安装使用,下壳组件的支撑件起到支撑作用;上壳组件和下壳组件均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有效的提高了保护套的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第一保护外壳11的侧面设有第一开口111,第一固定内壳12对应于第一开口111位置处设有第二开口121;第二保护外壳23设有与第一开口111相配合的第一凸台222,第二固定内壳22设有与第二开口121相配合的第二凸台231;第一凸台222开设有第一通孔223,第二凸台231开设有与第一通孔223相对应第二通孔232;其中,连接口由第一通孔223和第二通孔232构成,连接口设置于上壳组件1和下壳组件2之间,便于连接线插入。

进一步,支撑件21可拆卸设置于第二固定内壳22内部,支撑件21与第一固定内壳12通过卡扣连接,其中,支撑件21顶部成型有卡钩部213,第一固定内壳12的内侧面成型有与卡钩部213相配合的卡槽122。

进一步,第一固定内壳12上还成型有便于卡钩部213卡入卡槽122的导向槽123;其中,导向槽123位于卡槽122的正下方,通过卡钩部213和卡槽122的卡扣连接,方便使用,便于拆卸。

进一步,第一保护外壳11的底部边沿向内侧延伸设有包边114,第一固定内壳12的底端面上成型有用于容置包边114的环形槽m,对移动硬盘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包边114的底端面上成型有环形密封圈115,当上壳组件1与下壳组件2合体时,密封圈115夹设于第一固定内壳12与第二固定内壳22之间,使得第一固定内壳12和第二固定内壳22起到密封作用。

进一步,第一固定内壳12和第二固定内壳22均设有防震垫块3,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

进一步,第二固定内壳22内部边缘设有圆柱形的第三凸台221,支撑件21成型有供第三凸台221穿设的第三通孔211,第三凸台221上成型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同轴孔,凸台的设置和硬盘的部件配合设置;其中,支撑件21为内部中空且上、下两端面为敞口的框架。

进一步,第二固定内壳22内部边缘还设有第二凸起224,支撑件21上成型有与第二凸起224相卡设的缺口212;其中,一部分第二凸起224卡设于支撑件21的内侧边缘,另一部分第二凸起224卡设于支撑件21的外侧边缘,凸起的设置和硬盘的部件配合设置。

进一步,第一保护外壳11和第二保护外壳23采用液体硅橡胶制成,第一固定内壳12和第二固定内壳2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支撑件21为塑料材质。液体硅橡胶起到缓冲作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一固定内壳12和第二固定内壳22起到提高结构强度和刚度的作用,有效改善了保护效果。

进一步,第一保护外壳11上表面和第二保护外壳23下表面均设有第一凸起113,第一保护外壳11和第二保护外壳23的侧面设有凹槽112,第一凸起113和凹槽112一方面有效增大了保护套外表面的摩擦,另一方面使得保护套显得更为美观大方。

使用时,将移动硬盘放入由上壳组件1和下壳组件2所形成的保护腔内,该保护腔由上部保护腔和下部保护腔组成,连接口可使得连接线一端的接插端伸入保护腔内以实现与移动硬盘连接。

尽管本申请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申请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申请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