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存储数据线功能的移动存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93126发布日期:2022-01-29 11:5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存储数据线功能的移动存储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数据储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有存储数据线功能的移动存储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银盘因其小巧而方便携带、存储容量大、使用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人的信息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它可以方便地拷贝各种信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3.但现有的移动存储设备存在连接数据线分离式的较多,这种设置有时会存在数据传输线丢失造成无法使用的情况出现,且单独携带连接线较为不便需要通过包装盒进行统一包装,使用起来较为不便,现有的移动设备在进行使用时存在放置位置不稳定,从而影响连接的稳定性,在传输数据时会导致断开连接的情况出现,且如果没有多余桌面放置移动设备时无法进行合理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设有存储数据线功能的移动存储设备。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设有存储数据线功能的移动存储设备,包括存储设备本体,所述存储设备本体的顶部靠近中心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有数据线本体和usb插头,所述凹槽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开设有第一盲孔,所述usb插头的后端插接在第一盲孔的内腔,所述存储设备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内腔设有调节机构,所述防护罩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相邻的所述轴承的内腔共同贯穿有齿杆,所述齿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转盘。
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若干个固定块,若干个所述固定块分别固定连接在相邻的防护罩的内腔顶部与底部处,且若干个所述固定块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第一穿孔,位于顶部的处相邻的第一穿孔的内腔共同贯穿有第一齿条杆,位于底部相邻的第一穿孔内腔共同贯穿有第二齿条杆,且相邻的第二齿条杆和第一齿条杆之间共同与齿杆之间相互啮合设置,所述固定块的与第二齿条杆的横截面均为l形设置,且相邻的第一齿条杆与第二齿条杆远离存储设备本体中心处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接杆。
8.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杆的外侧边缘套设有活动套管,所述活动套管靠近存储设备本体中心处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相邻的所述连接杆靠近存储设备本体中心处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块,所述连接杆靠近活动套管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的内腔插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插接在盲孔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活动套管靠近连接杆的一侧处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推动杆远离盲孔内腔的一端贯穿相邻的第二穿孔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靠近推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
两个所述第二弹簧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在活动套管的内腔侧壁上,所述连接板远离推动杆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块。
9.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第二齿条杆靠近右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弹线,所述第一齿条杆与第二齿条杆的底部远离存储设备本体中心处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弹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挂钩,且所述挂钩贯穿相邻的套环内腔。
10.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杆的底部与靠近存储设备本体的一侧处均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块插接在相邻的卡接槽的内腔,所述卡接槽的内腔靠近插接杆中心处的一侧开设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三穿孔的内腔插接有伸缩杆,所述插接杆靠近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腔有两个活动块,所述伸缩杆靠近插接杆中心处的一端均与相邻的活动块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活动块与通孔的内腔侧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所述通孔的内腔插接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动块,所述按压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且所述按压杆的外侧边缘靠近按压块处套设有第三弹簧。
12.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固定块以存储设备本体的中心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通过各部件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该设备具有设备在放置时稳定性高,且能够与计算机机箱进行卡接的效果,避免了设备在使用时无法放置的情况出现。
1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17.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施例的右视图;
19.图4为本实施例的部件按压杆和推动块的局部展示图;
20.图5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21.图中:1、存储设备本体;2、第一齿条杆;3、套环;4、转盘;5、第二齿条杆;6、齿杆;7、夹持块;8、弹线;9、固定块;10、数据线本体;11、防护罩;12、usb插头;13、活动套管;14、插接杆;15、活动块;16、第一弹簧;17、伸缩杆;18、卡接块;19、连接板;20、推动杆;21、限位块;22、连接杆;23、第二弹簧;24、按压杆;25、推动块;26、第三弹簧;27、按压块;28、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
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设有存储数据线功能的移动存储设备,包括存储设备本体1,存储设备本体1的顶部靠近中心处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腔有数据线本体10和usb插头12,凹槽的内腔靠近后侧处开设有第一盲孔,usb插头12的后端插接在第一盲孔的内腔,存储设备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11,防护罩11的内腔设有调节机构28,调节机构28包括若干个固定块9,若干个固定块9以存储设备本体1的中心为对称轴呈左右对称设置,若干个固定块9分别固定连接在相邻的防护罩11的内腔顶部与底部处,且若干个固定块9靠近中心处均开设有第一穿孔,位于顶部的处相邻的第一穿孔的内腔共同贯穿有第一齿条杆2,位于底部相邻的第一穿孔内腔共同贯穿有第二齿条杆5,相邻的第二齿条杆5靠近右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弹线8,第一齿条杆2与第二齿条杆5的底部远离存储设备本体1中心处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套环3,弹线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挂钩,且挂钩贯穿相邻的套环3内腔,且相邻的第二齿条杆5和第一齿条杆2之间共同与齿杆6之间相互啮合设置,固定块9的与第二齿条杆5的横截面均为l形设置,且相邻的第一齿条杆2与第二齿条杆5远离存储设备本体1中心处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接杆14,插接杆14的外侧边缘套设有活动套管13,活动套管13靠近存储设备本体1中心处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2,相邻的连接杆22靠近存储设备本体1中心处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块7,连接杆22靠近活动套管13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盲孔,第二盲孔的内腔插接有推动杆20,推动杆20插接在盲孔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1,活动套管13靠近连接杆22的一侧处开设有第二穿孔,推动杆20远离盲孔内腔的一端贯穿相邻的第二穿孔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9,连接板19靠近推动杆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23,两个第二弹簧23远离连接板19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在活动套管13的内腔侧壁上,连接板19远离推动杆20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接块18,插接杆14的底部与靠近存储设备本体1的一侧处均开设有卡接槽,卡接块18插接在相邻的卡接槽的内腔,卡接槽的内腔靠近插接杆14中心处的一侧开设有第三穿孔,第三穿孔的内腔插接有伸缩杆17,插接杆14靠近中心处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腔有两个活动块15,相邻的活动块15与通孔的内腔侧壁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16,通孔的内腔插接有按压杆24,按压杆24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推动块25,按压杆2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27,且按压杆24的外侧边缘靠近按压块27处套设有第三弹簧26,伸缩杆17靠近插接杆14中心处的一端均与相邻的活动块15固定连接,防护罩11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相邻的轴承的内腔共同贯穿有齿杆6,齿杆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转盘4。
26.工作原理:通过手动旋转转盘4,通过转盘4的旋转带动齿杆6进行旋转,通过齿杆6的旋转带动相邻的第一齿条杆2和第二齿条杆5进行左右移动,通过第一齿条杆2和第二齿条杆5的移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杆22和夹持块7对机箱进行夹持,使得设备能够卡接在计算机机箱侧面,在放置在平面上进行使用时,可通过手动按压按压块27.通过按压块27被按压后推动按压杆24向底端处运动,且联动推动块25一同向底部运动,当推动块25与相邻的活动块15之间相互接触时,通过推动块25的梯形设置推动两个活动块15向底部和右侧
处近移动,此时伸缩杆17推动相邻的卡接块18,通过将卡接块18推出卡接口内腔时,手动旋转插接杆14,通过旋转使得对卡接块18插接的卡接口进行调节,并达到时连接杆22处置与地面或朝向存储设备本体1的一侧,当垂直与地面时能够对设备进行支撑,当朝向存储设备本体1时配合调节齿杆6对机箱进行夹持。
27.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