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调谐振子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133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调谐振子天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电监测技术领域。
现有无线电监测和测向领域所使用的天线,是将无线电频谱分成几段,按频率段做成相适应长度的天线振子。在无线电监测和测向工作中,经常需要换频段监测频率的使用情况。现有的测向天线,以中心全向振子天线(参考天线)为轴,呈圆环形均匀分布着八元偶极子天线阵,分三套长度不同的天线振子,分别工作在三个频段,供接收机放大和解调。三段振子的长度分别为480毫米、200毫米、100毫米。它们谐振的频率段分别是80-200MHZ、200-400MHZ、400-750MHZ。使用时,则需要人工更换九组共十七根天线振子,才能换频段监测。换天线的任务,人力操作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电动调谐振子天线,解决以往依靠人力更换天线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天线重点描述的是由人工按动开关给出指令,更换天线振子的任务由机电装置去完成的技术。或者用计算机编程的方法,例如当计算机键盘输入的频率值百兆位数是4或2时给出调换天线振子的指令,完成调换工作。为了使用方便,设计成可连续在三段频率内进行调谐,也可在两段频率范围内,以较小步长进行连续调谐。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是,以解决天线振子的拉长和缩短为核心,采用动力驱动,并且能对其进行控制和监视。
为了有利于理解和叙述方便,首先引出附图,再结合附图描述几种实施例,然后导出总体技术方案。


图1本实用新型立体图;图2金属片嵌套式振子,螺旋杆调谐的机构;
图3金属片卷收式振子,滑轮拉线调谐的机构;图4金属管嵌套式振子,尼龙齿条调谐的机构;图5金属管嵌套式振子,螺旋杆调谐的机构;图6金属拉簧式振子,滑轮拉线调谐的机构;图7集中驱动调谐执行机构;图8分别驱动调谐执行机构;图9集中控制机构立体图;图10;集中驱动调谐机构立体图;图11驱动调谐控制电路图;图12终端监视控制电路图。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分别进行叙述一、金属片嵌套式振子,螺旋杆调谐机构。
如图2所示,天线振子8为金属片嵌套式结构。在天线驱动盒10的上下两例,对称安装的绝缘套筒1和1′相同,剖开绝缘管1有天线振子8、调谐螺旋杆2、滑动螺旋母12、抗扭曲槽11,确保天线振子8延槽上下做直线运动等机构。A1到A10是电触点在电路图11、12中A1与B1、A2与B2、A3与B3、A4与B4、A5与B5、A6与B6、A7与B7、A8与B8、A9与B9、A10与B10、A11与B11通过静插板18的连线相互联通。
工作原理是电动机7,一是驱动螺旋杆2,可以调谐天线振子8,做上下直线运动,当电机7转动时,上下振子同时增长,同时缩短。二是驱动步长控制,电机7轴上齿轮16,驱动减速齿轮17,带动小螺旋杆5慢速旋转,推动滑臂4在小螺旋杆5上做直线运动。当需要停止调谐天线振子8时,滑臂4刚好压动微动开关6″,切断电动机7的电源,驱动停止。在调谐振子到最长点和最短点处,设一拨动换电极开关55的连杆,在返回驱动之前,压动微动开关6′或6″,同时,拨动换电极开关55,达到转换电机7电源正负极性,使下次调谐振子8时,电机7向返回方向转动的目的。
工作过程如下当天线振子8处于最长点(480毫米)处时,可监测到80-200兆赫兹的电磁波。这时,电路图11中的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与触点3处于断开状态,触点2与触点1接通。电机7停、图12中发光二极管81亮、换电极开关55转换成回调(与原来电极相反)方式。
若要监测到200-400兆赫的电磁波,是下调方式,应将振子8的长度调到中间点(200毫米)处的位置,需要按动图12的开关W,按动W并保持3秒钟,图12中的按扭W接通,等于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与触点3接通,电机7经齿轮17和小螺旋杆5驱动滑臂4脱离微动开关6′,图12中的发光二极管81熄灭,电机7开始自动调谐天线振子8并向中间点(200毫米)处移动。当天线振子达到200毫米长度时,驱动电机7的轴上齿轮16经变速齿轮17和它轴上的小螺旋杆5驱动的滑臂4做直线运动,刚好压动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见图11使它与触点3断开与触点1接通。这时,电机7停、图12中发光二极管82亮、调谐天线振子的驱动被暂时停止。
尚若要监测400-750兆赫兹的电磁波时,也是下调方式,则需要将天线振子7调谐到最短点(100毫米)处。需要按动电路图12中的开关W,当按动开关W并保持3秒钟后,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与触点3被接通,电机7轴上齿轮16经变速齿轮17和小螺旋杆5驱动滑臂4脱离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见图11活动触点2与触点3接通与触点1断开,发光二极管82熄灭、电机7开始自动调谐天线振子8并向最短点(100毫米)处移动。当天线振子达到100毫米长度时,驱动电机7的轴上齿轮16经变速齿轮17和它轴上的小螺旋杆5驱动的滑臂4做直线运动,刚好压动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见图11使活动触点2与触点3断开与触点1接通,同时,拨动换电极开关55,转换成回调(与原来电极相反)方式。这时,电机7停、图12中发光二极管83亮、调谐天线振子的驱动被暂时停止。
当再监测200-400兆赫兹电磁波时,是上调方式,需将天线振子8再调回到中间点(即振子8长度200毫米)处,那麽再按动电路图12中开关W并保持3秒钟,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与触点3接通,电机7经齿轮机构驱动的滑臂4脱离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活动触点2与触点3接通与触点1断开,发光二极管83熄灭,又开始调谐天线振子8向增长方向驱动,当达到200毫米长度时,滑臂4刚好压动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见图11使它与触点3断开,与触点1接通,发光二极管82亮、电机7停、调谐天线振子8的驱动被暂时停止。应该强调指出的是,滑臂4在到达中间点(200毫米)处的位置时,不驱动换电极开关55。
如果再监测80-200兆赫兹的电磁波,是上调方式,需将天线振子8再调整到最高点(480毫米)处,再按动图12的开关W,按动W并保持3秒钟,电路图11中的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与触点3接通,电机7经齿轮17和小螺旋杆5的推动,滑臂4脱离微动开关6″,发光二极管82熄灭,电机7开始自动调谐天线振子7并向最高点(480毫米)处移动。当天线振子达到480毫米处时,驱动电机7的轴上齿轮16经变速齿轮17和它轴上的小螺旋杆5推动的滑臂4做直线运动,刚好压动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见图11使活动触点2与触点3断开和触点1接通,同时,拨动换电极开关55,转换成回调(与原来电极相反)方式。这时,电机7停、图12中发光二极管81亮、调谐天线振子8的驱动被暂时停止。
若再要监测200-400兆赫兹频段的电磁波,则重复上述工作过程中描述的第一个下调方式。
图2中的可即插即用功能的静插板18可嵌入天线驱动盒上的动插槽14,动插槽的下端为入口处。天线驱动盒上的动插板19的双电极触点A1-2、A3-4、A5-6、A7-8、A9-10,分别与静插板18的电极对应,并由静插板18上的电极连线连接到图12的B1-11接线端口。动插板与静插板插合后,电路就会导通。静插板18上的5对电极分别有导线接出,除A5-6连接到高频电缆给接收设备传输信号外,其它各触点依次由导线连接到终端监视控制电路板在图12的B1-2、B3-4、B7-8、B9-10。图2上的各数字名称1和1′绝缘筒、2绝缘螺旋杆、4滑臂、5小螺旋管、6′6″6微动开关、7电机、8天线振子、10天线驱动盒、11绝缘筒内对称防扭曲槽、12滑动螺母、13天线振子射频信号接点、14活动插板槽、16电机轴上齿轮、17减速齿轮、18静插板、19活动插板、20天线防水冒、22静插板上的电触点、23天线和控制线出口、24静插板支撑架、55换电极开关、A1-2微动开关引线接点、A3-4微动开关和终端按扭W引线接点、A5-6天线射频引线接点、A7-8控制和信号接点、A9-10直流供电接点。本调谐机构,可适用于调谐金属片嵌套式、金属片收卷式、螺旋拉簧式、金属管嵌套式、尼龙齿条传动式天线等。
二、金属片卷收式振子,滑轮线调谐的机构。
如图3所示,天线振子8为金属片卷收式结构,在收集盒18内,由薄钢片卷曲成圆环,产生回绕内应力,可将金属片振子8收集到盒内。在天线驱动盒10的上下两侧,对称安装的绝缘套筒1和1′两者相同,剖开绝缘管1有天线振子8、调谐拉线2、顶端固定滑轮3、导向滑轮15、天线驱动盒10内设有调谐滑轮12,由电机驱动滑轮和拉线,当滑轮12转动时,上下振子应同时增长或同时缩短,上下一起同时调整振子长短。驱动中的控制与前述一中的金属片嵌套式振子,螺旋杆式调谐机构里的过程一致。即插即用的原理也相同,这里不再描述。图3中的编号名称4滑臂、5螺旋杆、6微动开关、7电机、9驱动连杆、11防扭曲槽、14活动插板槽、16电机轴上齿轮、19活动插板、20防雨冒、55换电极开关、A1-2微动开关引线点、A3-4微动开关引线点、A5-6天线射频引线点、A7-8信号和控制引线点、A9-10直流电源引线点。
三、金属管嵌套式振子,尼龙齿条调谐的机构。
如图4所示,天线振子8采用金属管嵌套,尼龙齿条推拉的结构,基本构成是绝缘四楞槽21(和21′相同)内有尼龙齿条2和2′,绝缘四楞槽21在尼龙齿条进槽端设一防扭曲卡3和3′它可防止尼龙齿条扭曲。当天线振子8缩回时,绝缘四楞槽21可存放多余的尼龙齿条。在天线振子8的金属管内中心杆的底端连接尼龙齿条2或2′,使之能够带动天线振子8做直线推拉运动,当齿轮12转动时,上下振子应同时增长或同时缩短。以能同时调整天线振子8的长短。调谐部分由蜗杆16蜗轮17带动一个减速齿轮6完成推拉尼龙齿条2和2′的功能,这里由电机进行驱动。电机的控制可见图9另外进行描述。图4中其它编号名称1天线绝缘筒、7电机、10天线驱动盒、13天线射频引线点、14活动插槽、15尼龙齿条通道墙、20防雨水冒、A1-2射频引出线点、A9-10电机电源引线点。
四、金属管嵌套式振子,螺旋杆调谐的机构。
如图5所示,天线振子8采用金属管嵌套,螺旋杆调谐的结构,基本构成是外绝缘筒99内套有金属管嵌套式振子8,在金属管内穿有绝缘螺旋杆22,当螺旋杆22被电机7通过蜗杆36、蜗轮37旋转驱动时螺旋杆22同时旋转,在螺旋杆22的调谐下滑动螺母23能在螺旋杆22上随螺纹直线移动,为防止滑动螺母23也随螺旋杆22一同旋转,在绝缘筒1的内两侧对称设有与绝缘筒平行的槽21,滑动螺母23只能在槽内做直线移动。全向天线的即插即用方式与众不同,采用内锁机构用钩头锁紧具有防雨水功能。电机的控制通过即插即用的天线驱动盒10底部的动插板19上设有一对电触点9和9′,在天线驱动盒10与静插板18插牢时,锁钩机构33、34将卡住天线驱动盒内侧的斜坡,同时动插板19上的一对电机引线触点9和9′与静插板18上的触点5,5′导通。这对电触点9和9′经引线与图11中的A4和A8电气接通。控制部分在图8的集中控制里另外描述。图5编号名称29天线振子电触点、49射频信号传导簧片、99绝缘筒。
五、金属拉簧式振子,滑轮线调谐机构。
如图6所示,天线振子8采用金属拉簧形式,由滑轮12和拉线2调谐的结构。在天线驱动盒10的上下设有绝缘筒。上下两绝缘筒内部构造一致,剖视上绝缘筒1可见,顶端设有一个固定滑轮3,拉线2的一端固定在金属拉簧的顶端,可上下直线运动。驱动盒10的内部,设有一个蜗杆17蜗轮16调谐的滑轮12,上下两天线振子的拉线2分别缠绕在滑轮12上,当滑轮12转动时,上下振子应同时增长或同时缩短。当需要调整频段时,拉线2分别提拉振子8,当需要回调时,蜗杆蜗轮反转,拉线2放回金属拉簧。驱动力采用拉线从一个集中驱动控制机构里见图10通过双尼龙管传导引入图6中即插即用的静插板18上的滑轮驱动凸杆34。当天线驱动盒内的动插板19插入静插板18后,静插板18上的滑轮驱动凸杆34即插入动插板19的凹槽4内,凸杆和凹槽表面相互设有凸凹的棱角吻合在一起,可驱动蜗杆蜗轮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控制原理另外一起描述。图6的编号名称5,5′天线射频接线点对、14天线盒上动插槽、22射频接引出线点对、23驱动拉线、32引线尼龙导管、34调谐凸杆、42滑轮。
六、集中驱动调谐执行机构。
如图7所示,集中驱动调谐控制机构的构成是在每个天线驱动盒10内,只安装驱动齿轮或蜗杆蜗轮,均无驱动电机和控制机构。驱动机构可见图10。由一个集中驱动滑轮组59的装置,借助图8控制部分的动力,驱动调谐天线振子。见图9在电机7驱动减速齿轮67经传导由齿轮68传给齿轮69后驱动减速齿轮70完成驱动滑轮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工作。图10驱动力的输出口在oo′,pp′,cc′,dd′,ee′,ff′,hh′,ll′,rr′并由较长的拉线穿入双尼龙管,分别导入到九个天线单元的静插板18上的天线调谐可旋转凹凸槽的装置完成。控制调谐的工作由图9的控制机构完成,详细控制原理请见对图9的描述。图7的编号名称1绝缘筒、2调谐螺旋杆、3滑动螺母、4凸槽、5,5′射频引出线点对、6,6′天线射频引线点对、8天线振子、9振子接线点、10天线驱动盒、14天线盒活动插槽、15天线射频引出簧片、16齿轮、17减速齿轮、18静插板、19天线盒动插板、20防雨水冒、21防扭曲槽、22调谐拉线、23引线尼龙双管、28螺旋杆、33滑动螺旋母、34调谐凸杆、35天线水平支杆、37防扭曲槽、42滑轮、44滑轮、47凹槽滑轮、48静插板、49,59钩头锁紧机构、53拉线、54天线射频触点、56天线射频引出簧片、57减速齿轮、58引线双尼龙管、99中心全向天线。
七、分别驱动调谐集中控制机构。
如图8所示,在每个天线驱动盒单元内,安装一个电机7,分别调谐各自的天线振子。其中,中心的全向天线的即插即用方式与周边天线单元的不同,设置的内锁机构有钩头锁紧具有防雨水功能。控制部分独立出来,由一套控制机构完成对十个天线单元电机的控制。为便于理解,现参照立体图9对机械控制器加以描述。本控制机构也可以装置在天线驱动盒内使用。
集中控制机构的工作原理是见图9所示,该机电装置,一是,分段驱动控制,电动机7经变速齿轮67带动螺旋杆41驱动大滑臂45可在微动开关6′、6″、6之间平行移动,完成压动三点微动开关6′或6″或6、拨动换电极开关55等动作。应特别提出的是,九个天线振子的调谐,是在大滑臂45平移时间内同时进行。二是,连续驱动控制。电机38为慢速电机,它带动步长控制螺旋杆51慢速旋转,推动小滑臂11在步长控制螺旋杆51上做直线移动。小滑臂11上设有图11中的微动开关6″(图11、12与图9中的立体电路开关、机构一一对应)。当大滑臂45刚好压动微动开关6″,切断电动机7的电源,驱动停止。若需要连续调谐天线,只要在终端按动电路图12中的W1相当于给电机38加电,小滑臂11继续向前移动,大滑臂跟着小滑臂上的微动开关6″继续向前移动。终端监视微动开关6″的位置,就能知道天线振子的长度,由在小滑臂上携带的钕铁硼长条永磁体装置吸合安装在干簧管集成板上的干簧继电器来完成,信号经一组步长位置信号线,在图11的WK口输出,在图12的LD口输入,通过发光二极管显示。只要大滑臂45移动,所有的天线驱动盒内电机都在随它移动而转动,那麽天线振子也在移动,达到调谐天线振子的目的。因为,所有电机都并联在A4、A8接点又与三只微动开关组成串联回路。直到终端不按W1,大滑臂45压动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为止,它们方能停止转动。当然,调到尽头是需要返回调谐天线振子的,所以,在调谐振子到最长点和最短点处时,在对应图9的控制机构里,设一拨动换电极开关58的连杆,在返回调谐驱动之前,已拨动换电极开关58,达到使电机7的正负极电源极性(与原电极相反)转换的目的,这样才能使下次调谐振子8时,电机7向相反方向转动,才能使天线振子8向返回方向移动,也就回调所有的天线振子。
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8所示,当各天线振子处于最长点(480毫米)处时,可监测到80-200兆赫兹的电磁波。这时处在一个稳定状态,在立体图9中可见到微动开关6′被连杆58和大滑臂45压住,也就是电路图11中的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与触点3处于断开状态,触点2与触点1接通。图12的发光二极管81导通亮、电机7断电停转、换电极开关55转换成回调(与原来电极相反)方式。
若要监测到200-400兆赫的电磁波,是下调方式,应将各天线振子的长度调到中间点(200毫米)处的位置,需要按动图12的开关W,按动W并保持3秒钟,图12中的按扭W接通,等于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与触点3接通,立体图9的电机7经减速齿轮67驱动大滑臂45脱离微动开关6′,见图11使活动触点2与触点1断开回到与触点3接通的稳定状态,图12的发光二极管81熄灭、电机7转动、图8中天线驱动盒10内的所有电机,开始自动调谐各自的天线振子,向各自的中间点(200毫米)处移动。当各天线振子达到200毫米长度时,也是驱动电机7驱动变速齿轮67和与它同轴旋转的大螺旋杆41推动的大滑臂45直线运动刚好压动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见图11使活动触点2与触点3断开与触点1接通。这时,电机7停、各天线驱动盒10内驱动电机停、发光二极管82亮,各调谐天线振子的驱动被暂时停止。由此不难看出,电机7虽然不在天线驱动盒10内调谐,但是,它与天线驱动盒内的驱动电机息息相关,遥相呼应。
尚若要监测400-750兆赫兹的电磁波时,也是下调方式,则需要将天线振子7调谐到最短点(100毫米)处。需要按动电路图12中的开关W,当按动开关W并保持3秒钟,等于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与触点3被接通,见图9中电机7轴上齿轮驱动变速齿轮67带动螺旋杆41推动大滑臂45脱离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图11中6″的活动触点2与触点3接通与触点1断开,发光二极管82熄灭、电机7开始转动、各个天线驱动盒内的驱动电机工作自动调谐各自的天线振子8并向最短点(100毫米)处移动。当天线振子达到100毫米长度时,图9中驱动电机7的轴上齿轮经变速齿轮67带动它轴上的螺旋杆41驱动大滑臂45的直线移动,刚好压动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见图11使活动触点2与触点3断开与触点1接通,同时,拨动换电极开关55,转换成回调(与原来电极相反)方式。这时,发光二极管83亮、电机7停、各个天线驱动盒内电机停,调谐天线振子的驱动被暂时停止。
当需要再监测200-400兆赫兹电磁波时,是上调方式,需将天线振子8再调回到中间点(即振子8长度200毫米)处,需再按动电路图12中开关W并保持3秒钟,等于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与触点3接通,电机7经齿轮、螺杆机构驱动的大滑臂45脱离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图11中活动触点2与触点3接通与触点1断开,发光二极管83熄灭、电机7旋转、各个天线驱动盒10内电机又开始调谐天线振子8向增长方向驱动,当达到200毫米长度时,大滑臂45刚好压动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使它与触点3断开,与触点1接通,发光二极管82亮、电机7停、各天线驱动盒10内电机调谐天线振子的驱动被暂时停止。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大滑臂45在到达中间点(200毫米)处的位置在压动微动开关6″时,从不驱动和转换换电极开关55。当然,如果需要的话再设置一个机关转换也不迟,但至少现在不是。
如果再监测80-200兆赫兹的电磁波,是上调方式,需将天线振子8再调整到最高点(480毫米)处,再按动图12的开关W并保持3秒钟,等于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与触点3接通,图9中的电机7经齿轮67带动螺旋杆41推动大滑臂45脱离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见图11活动触点2与触点3接通与触点1断开,图12发光二极管82熄灭、图9电机7开始旋转、其它各天线驱动盒10内的电机自动调谐各自的天线振子并向最高点(480毫米)处移动。当天线振子达到480毫米处时,见图9驱动电机7的轴上齿轮经变速齿轮67带动螺旋杆41推动大滑臂45的直线移动,刚好压动微动开关6′的活动触点2,见图11使活动触点2与触点3断开和触点1接通,同时,拨动换电极开关55,见图9转换成回调(与原来电极相反)方式。这时,发光二极管81亮、电机7停、其它各个天线驱动盒10内电机调谐天线振子的驱动被暂时停止。
若再要监测200-400兆赫兹频段的电磁波,则重复上述工作过程中第一个描述的下调方式。
本调谐机构,可适用于调谐金属片嵌套式振子、金属片卷收式振子、螺旋拉簧式振子、金属管嵌套式振子、尼龙齿条传动式天线等。
图8编号名称1绝缘筒、2调谐螺旋杆、3射频接点、5,5′静插板电源引线点、6,6′天线射频引线点对、7电机、8天线振子、9振子接线点、10天线驱动盒、11防扭曲槽、12滑动螺母、14天线盒活动插槽、16齿轮、17蜗轮、18静插板、19天线盒动插板、20防雨水冒、21防扭曲槽、22射频引出线点对、23滑动螺旋母、28螺旋杆、33,34钩头锁紧机构、35天线水平支杆、36,49射频引出簧片、37蜗轮、39动插板、99中心全向天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所示,由支架100,一根中心全向天线振子和八单元偶极子天线振子呈环布均匀排列的天线阵,中心全向天线振子,为金属管嵌套式振子,或者金属拉簧式振子,环布天线振子为金属片嵌套式振子,或者金属片卷收式振子,或者金属管嵌套式振子,或者金属拉簧式振子天线振子的调谐机构分别有螺旋杆、滑轮拉线、尼龙齿条。其驱动方式是电机直接,或者带动齿轮组及蜗杆蜗轮驱动调谐机构。其控制方式又分为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分散控制的天线驱动盒内都设有滑臂开关和触点,集中控制有拉绳传导驱动各天线振子和引电导线到各天线振子内的电机来驱动天线振子两重形式。终端显示部分为发光二极管,与按扭开关装在终端控制盒内。
如图2所示,天线驱动盒10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一个绝缘套筒1和1′,两绝缘套筒对称布置,内部结构相同,包括有金属片嵌套式振子8、螺旋杆2和螺母12组成的调谐机构,在天线驱动盒内安装有电机7,变速齿轮组16、17,小螺旋管5和螺母滑臂4三组微动开关6 ′、6″和6及换电极开关55。金属片嵌套式振子的上端与调谐螺母连接,下端连接天线振子射频信号接点13,电机直接带动调谐螺旋杆2,另外通过齿轮组16、17带动小螺旋杆5。
如图2至图6所示,天线振子的形式有①金属片嵌套式振子、②金属片卷收式振子、③金属管嵌套式振子、④金属拉簧式振子。调谐机构的形式有(一)螺旋杆、(二)滑轮拉线、(三)尼龙齿条,天线振子与调谐机构可以组成为两两结合驱动形式。例如①(一)、①(二)、①(三)、②(一)、②(二)、②(三)、③(一)、④(一)、④(二),等等。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调谐振子天线,由支架(100)、一根中心天线振子、八单元偶极子天线振子呈环布均匀排列的天线阵构成,其主要特征是中心全向天线振子为金属管嵌套式振子,或者金属拉簧式振子,每单元偶极子天线为金属管嵌套式振子,或者金属片卷收式振子,或者金属管嵌套式振子,或者金属拉簧式振子,天线振子的调谐机构分别有螺旋杆、滑轮拉线和尼龙齿条,其驱动方式是电机直接驱动或者带动齿轮组及蜗杆蜗轮驱动调谐机构,其控制方式又分为分散控制式和集中控制,分散控制的天线驱动盒内都设有滑臂开关和触点,集中控制有拉绳驱动各天线振子和引电导线到各天线振子内的电机来驱动天线振子两重形式,终端显示部分为发光二极管,与按扭开关装在控制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调谐振子天线,其特征是天线驱动盒(10)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一个绝缘套筒(1和1′),两绝缘套筒对称布置,内部结构相同,包括有金属片嵌套式振子(8),螺旋杆(2)和螺母(12)组成的调谐机构,在天线驱动盒内安装有电机(7),变速齿轮组(16、17),小螺旋杆(5)和螺母滑臂(4),三组微动开关(6′、6″和6)及换电极开关(55),金属片嵌套式振子的上端与调谐螺母连接,下端连接天线振子射频信号接点(13),电机直接带动调谐螺旋杆(2),另外通过齿轮组(16、17)带动小螺旋杆(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调谐振子天线,其特征是天线振子的形式有①金属片嵌套式振子,②金属片卷收式振子,③金属管嵌套式振子,④金属拉簧式振子,调谐机构的形式有(一)螺旋杆,(二)滑轮拉线,(三)尼龙齿条,天线振子与调谐机构组成为两两结合驱动形式。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调谐振子天线,由支架100,一根中心全向天线振子99和八单元偶极子天线振子呈环布均匀排布的天线阵构成,每个单元天线振子的驱动盒10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一个绝缘套筒1和1′,两绝缘套筒对称布置,内部结构相同。天线振子的形式有:金属片卷收式,金属片嵌套式,金属管嵌套式,金属拉簧式。调谐机构的形式有:螺旋杆、滑轮拉线和尼龙齿条,天线振子与调谐机构可两两结合由电机驱动,使天线伸缩,终端按钮开关和发光二极管组成控制盒,能够监测到不同频段的无线电信号。
文档编号H01Q9/14GK2410748SQ00211128
公开日2000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0日
发明者刘旭光 申请人:刘旭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