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缆双通套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5931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压电缆双通套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高压电缆接头。
目前使用的高压电缆双通套管接头是从国外购入,其不足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用外汇购买,用户难以承担;国外双通套管接头生产周期长,不能满足国内用户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生产周期短的高压电缆双通套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的措施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由A通、B通组成,A通与B通对称且结构一致,现对B通实施叙述如下先制作多股铜软线,在多股软线-端与螺母托相接,在螺枰托里设镀银夹套,镀银夹套端部设灭弧阻燃柱,灭弧阻燃柱外围设置塑胶柱筒,接头端设置卡位塑套,在多股铜软线另一端与螺纹连接座连接,上述结构设置于铝套筒里,螺纹连接座设置在三联体里,在三联体里设置螺母体,上述所述的由多股铜软线两端各部件组成的结构由绝缘橡胶包裹,绝缘橡胶外层设置半导电橡胶。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一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二是用人民币购买,不需外汇,用户便于承担;三是生产周期短快,可满足用户需要。
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2∶1右视图。
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由A通、B通二部分组成,A通与B通是对称且内部结构一致,下面对B通实施进行叙述参照附图1-2,B通由半导电橡胶1、绝缘橡胶2、 螺母体3、三联体4、力距限住器5、螺纹连接座6、螺母托7、铝套筒8、镀银夹套9、塑胶柱筒10、灭弧阻燃柱11、卡位塑套12、多股铜软线13组成,先制作多股铜软线13,在多股铜软线13一端与螺母托7相接,在螺母托7里设置镀银夹套9,镀银夹套端部设置灭弧阻燃柱11,在接头端部设置卡位塑套12,在多股铜软线13另一端与螺纹连接座6连接,上述结构设置于铝套筒8里,固为一体,螺纹连接座6设置在三联体4里,在三联体4里设置螺母体3,上述所述的由多股软铜线两端各部件组成的结构由绝缘橡胶2包裹,绝缘橡胶2外设置半导电橡胶1。
工作原理安装时将双通套管接头与环网柜或终端设备上的接口螺杆上紧,当力距达一定值时,力距限位器5的齿盘咬合,振动弹簧发出“嗒、嗒”声,提示接头与设备接合到位。当200A插头插入镀银夹套9时,电流通过螺母托7-多股铜软线13-螺纹连接座6-三联体4-螺母体3输入环网柜或终端设备上。灭弧阻燃柱11在断电、拨出插头产生电弧时,起灭弧阻燃作用。塑料柱筒10固定灭弧阻燃柱,卡位塑套12用于双通套管接头与其他部件连接时起定位作用。铝套筒8将上述部件固定于一体。绝缘橡胶2包裹接头表面,以保证高压状态下不漏电,半导电橡胶将绝缘橡胶表面因高压生成的静电荷接地释放,避免电荷积聚。
权利要求一种高压电缆双通套管接头,其特征是该高压电缆双通套管接头由A通、B通二部分组成,A通与B通是对称且内部结构一致,B通由半导电橡胶(1)、绝缘橡胶(2)、螺母体(3)、三联体(4)、力距限住器(5)、螺纹连接座(6)、螺母托(7)、铝套筒(8)、镀银夹套(9)、塑胶柱筒(10)、灭弧阻燃柱(11)、卡位塑套(12)、多股铜软线(13)组成,先制作多股铜软线(13),在多股铜软线(13)一端与螺母托7相接,在螺母托(7)里设置镀银夹套(9),镀银夹套端部设置灭弧阻燃柱(11),在接头端部设置卡位塑套(12),在多股铜软线(13)另一端与螺纹连接座(6)连接,上述结构设置于铝套筒(8)里,固为一体,螺纹连接座(6)设置在三联体(4)里,在三联体(4)里设置螺母体(3),上述所述的由多股软铜线两端各部件组成的结构由绝缘橡胶(2)包裹,绝缘橡胶(2)外设置半导电橡胶(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高压电缆接头,由A通、B通两部分组成,A通、B通是对称且内部结构一致,B通结构是在多股软铜线一端设置螺母托、镀银夹套、灭弧阻燃柱、卡位塑套;另一端与螺纹连接座连接,上述由铝套筒固为一体,螺纹连接座设置三联体里,三联体里设置螺母体,上述结构外层设置绝缘橡胶与半导电橡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满足国内用户需要;其设计新颖,构思合理,产品实用可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H01H9/30GK2439733SQ0022518
公开日2001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8日
发明者陶柏洪 申请人:陶柏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