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程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3183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逆程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项发明通常涉及逆程变压器,并且特别针对包含一个线圈的逆程变压器,所述线圈有一被二极管分压的多层副线圈线圈,另一个二极管和多层副线圈的低电位侧相连接。
背景技术
图4说明了一种传统的逆程变压器的实例。逆程变压器10包含了一个线圈12。在线圈12中,如图5所示,绕有一个主线圈14和一个副线圈16。副线圈16是以多层的形式缠绕的,并且二极管D1到D5接在每个多层线圈部分之间。二极管D0连接在副线圈16低电位侧和地之间。副线圈16高电位侧通过二极管D6和分压电路18相连接。分压电路18提供了一个聚焦输出。动态聚焦电容器20和一个输入抛物线信号的输入部分相连接,这样可将聚焦输出叠加在抛物线信号上,从而增强了动态聚焦输出。
二极管D0到D6如图6所示是并排排列的,在缠绕副线圈16的线圈架22之外,线圈12放置在外壳24中,如图4所示,并且铁心26被放置成穿过副线圈16的中心。分压电路18和动态聚焦电容器20也被放置在外壳24中。
在上述配置下的逆程变压器10中,逆程脉冲输入到主线圈14中,以便在副线圈16中生成高电压。接着,抛物线信号叠加在被分压电路18分压的输出上,从而获得了动态聚焦输出。动态聚焦输出接着提供给阴极射线管(CRT)。在逆程变压器10中,二极管D0和副线圈16的低电位侧相连接,副线圈16的低电位侧对于交流电来说是和地绝缘的。因此,在主线圈14和副线圈16之间的分布电容是均匀的,如图7所示。这样,如图8所示,副线圈16等效电路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集总常数电路,在该电路中,一个有相同值的电容和副线圈16的每一端相连接,并且副线圈16的中心成为一个AC(交流)零电位点,该点对于交流电来说是接地的。因此,正脉冲在副线圈16的一端生成,而负脉冲则在另一端生成。在如上所述构建的逆程变压器10中,副线圈16的中心是接地的。因此,它可以被看作是将单一的线圈分成两个线圈,就是说,穿过接地中心的上线圈和下线圈。因此,正脉冲和负脉冲是通过副线圈16中心的AC零电位点生成的。
如上所述,在副线圈16中生成的正负高电压脉冲会在外壳24中安置的其他元件中生成感应脉冲。如果感应脉冲是在动态聚焦电容器20中生成的,噪声分量就叠加在动态聚焦输出波形上,如图9所示。如果动态聚焦输出和叠加的噪声分量提供给CRT,结果图像就会扭曲。因此,动态聚焦电容器20放置在远离线圈12,以便防止在副线圈16中生成的脉冲产生负面的影响。
然而,这样的放置将增大容纳线圈12和动态聚焦电容器20的外壳24的尺寸。另外,即使动态聚焦电容器20远离线圈12,在副线圈16中生成脉冲的负面影响还是不能完全消除,这进一步需要使用校正电路来消除噪声分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标就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低噪声动态聚焦输出的紧凑的逆程变压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就是提供一种具有线圈的逆程变压器,线圈的多层副线圈被分压二极管分隔开来。另一个二极管和多层副线圈的低电位侧相连接。一种内建元件被放置在和线圈的线圈长度中心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具有线圈的逆程变压器,这种线圈的多层副线圈被分压二极管分隔开来。另一个二极管和多层副线圈的低电位侧相连接。一种内建元件被放置在分压二极管的附近。
在前面提到的逆程变压器中,内建元件可能是一个和输入抛物线信号的输入部分相连接的电容器,抛物线信号用于获得动态聚焦输出。
根据本发明,因为内建元件被放置在和线圈中副线圈的线圈长度中心部分相对应的位置,所以它能放置在AC零电位点的附近。因此,正脉冲和负脉冲相互抵消,从而避免了在内建元件中生成感应脉冲。在上述的安排下,内建元件可以被安置在线圈附近,并且整个逆程变压器的尺寸也可以减小。
关于在每个副线圈的多层线圈部分之间相连接的二极管,和副线圈中的正/负脉冲具有相同电位的脉冲在这些二极管的导线中生成。然而,这样的脉冲仅仅包含了很小因二极管整流作用生成的AC脉冲分量。因此,内建元件被放置在靠近二极管的地方,抑制了感应脉冲的生成。
即使当内建元件被放置在AC零电位点的上面或下面,感应脉冲的生成可以通过将二极管放置在内建元件的附近来防止。在这种情况下,在副线圈中生成的脉冲和在二极管导线中生成的脉冲具有相反的极性。
在上述的逆程变压器中,动态聚焦电容器可以用上述内建元件那样的方式安置,并且叠加在动态聚焦输出抛物线波形上的噪声也能被抑制,因而防止了CRT图像的扭曲。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标、特性和优点将通过参照附图对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更清楚了。


图1示出本发明逆程变压器的一个实例;图2示出本发明逆程变压器的另一个实例;图3示出本发明逆程变压器的又一个实例;图4示出传统逆程变压器的一个实例;图5是传统逆程变压器的电路图;图6示出传统逆程变压器中线圈和二极管的定位关系;图7示出传统逆程变压器中使用二极管D0的副线圈;图8是图7所示副线圈的等效电路图;和图9是说明输入抛物线信号、感应脉冲和动态聚焦输出之间关系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将通过对下面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讨论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逆程变压器10的内部配置实例。这里使用的元件及其连接关系和那些在图4和5中逆程变压器10所使用的相类似。在图1所示的逆程变压器10中,外壳(未示出)中形成的隔板28安置在线圈12和动态聚焦电容器20之间。动态聚焦电容器20被放置在和线圈12的副线圈16线圈长度中心部分相对应的位置。
当二极管D0连接在副线圈16低电位侧和地之间时(如图7),一个AC零电位点在副线圈16的线圈长度中心部分形成。正脉冲和负脉冲通过该AC零电位点生成。如上所述,动态聚焦电容器20被放置在副线圈16的线圈长度中心部分。它放置的位置和AC零电位点相对应。因此,在副线圈16中生成的正脉冲分量和负脉冲分量相互抵消,如图1箭头所示,从而抑制了噪声分量通过动态聚焦电容器20叠加在抛物线信号输入上。这样就可能获得低噪声的动态聚焦输出。
对于副线圈16相同的匝数,线圈长度随着多层数的增加而减小,从而降低了生成的正/负脉冲的电压。因此,当副线圈16有更多的多层数的时候,可获得低噪声动态聚焦输出。
另外,动态聚焦电容器20可能被放置在如图2所示的和副线圈16每个多层线圈之间相连接的二极管D0到D6的附近。图2示出了线圈12,在该线圈内,二极管D0到D6被放置在副线圈16线圈长度的中心部分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在二极管D0到D6的导线上也生成了脉冲,这些脉冲和在副线圈16中生成的脉冲具有相同的电位。然而,这样的脉冲仅包含了很小因二极管D0到D6的整流作用产生的AC脉冲分量。因此,动态聚焦电容器20被放置在二极管D0到D6的附近,从而获得低噪声动态聚焦输出。
如果动态聚焦电容器20被放置在AC零电位点的上面,如图3所示,输入的抛物线信号对于在副线圈16中生成的负脉冲来说会变得更易损坏。然而,二极管D0到D6也被放置在AC零电位点的上面,以便它们的位置能接近动态聚焦电容器20。因此,在二极管D0到D6下面延伸的导线可以配置在动态聚焦电容器20的附近。正脉冲在二极管D0到D6下面延伸的导线上生成。因而,在副线圈16中生成的负脉冲和在二极管D0到D6的导线中生成的正脉冲相互抵消,从而把噪声分量抑制在低电平。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构建的逆程变压器10中,动态聚焦电容器20可以被放置在线圈12附近,因而减小了外壳24的尺寸,结果使得整个逆程变压器10的尺寸都变小。
上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所讨论的是关于动态聚焦电容器20的内容。而其他的内建元件,例如扁平电阻,可以被放置在线圈12的线圈长度中心部分或在二极管D0到D6的附近。在这种情况下,脉冲对扁平电阻的负面影响也能被抑制。
虽然相对特定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明白许多其他的变化、更改和应用。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里描述的特定内容,仅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包含线圈和二极管的逆程变压器,所述线圈包括一个被分压二极管分压的多层副线圈,二极管和所述多层副线圈的低电位侧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内建元件设置在和所述线圈的线圈长度中心部分相对应的位置。
2.一种包含线圈和二极管的逆程变压器,所述线圈包括一个被分压二极管分压的多层副线圈,二极管和所述多层副线圈的低电位侧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内建元件设置在所述分压二极管的附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建元件包括一个和输入信号的输入部分相连接的电容器,所述信号用于获得动态聚焦输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建元件包括了一个和输入信号的输入部分相连接的电容器,所述信号用于获得动态聚焦输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二极管包括了多个接在所述多层副线圈的线圈之间的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二极管包括了多个接在所述多层副线圈的线圈之间的二极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副线圈在所述内建元件中感应出正负脉冲,由此基本上抵消了所述内建元件中的所述正负脉冲。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建元件置成偏离所述线圈的线圈长度中心部分的中心,而所述分压二极管也置成偏离中心部分的中心,从而副线圈在内建元件中产生的感应脉冲基本上被分压二极管引线在内建元件中产生的感应脉冲抵消。
全文摘要
一种包括具有多层副线圈的线圈的逆程变压器。分压二极管有多个二极管,二极管都接在副线圈的每个多层线圈部分之间。各二极管接在副线圈的低电位侧和高电位侧之间。动态聚焦电容器接在输入部分,该输入部分输入的抛物线信号用于获得动态聚焦输出。在一实施例中,动态聚焦电容器置成靠近副线圈的线圈长度中心部分,即靠近AC零电位点。
文档编号H01F38/42GK1340906SQ01131260
公开日2002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31日
发明者内藤憲嗣, 北本雅彦, 永井唯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