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数渐变线传输的宽带腔体二功率分配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1192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指数渐变线传输的宽带腔体二功率分配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数渐变线传输的宽带腔体二功率分配器,包括一外腔体以及嵌设于该外腔体内的内导体谐振杆,内导体谐振杆与外腔体同轴匹配;内导体谐振杆一端与一输入端相连,内导体谐振杆另一端分别与一第一输出端以及一第二输出端相连。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指数渐变线传输的腔体二功率分配器,提供了一种整体结构比较紧凑,长度较短,加工较为容易,体积及重量较小、生产成本较低的腔体功率分配器,解决了现有技术带来的宽带腔体功率分配器的长度较长,产品一致性较差,加工难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体积及重量均较大等不便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指数渐变线传输的宽带腔体二功率分配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窝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指数渐变线传输的宽带腔体 二功率分配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宽带腔体功率分器配大多是通过多级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 器级联构成的,但是通过该方法生产加工的腔体功率分配器长度较长,需要消耗更多的原 材料,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又因为内导体是呈阶梯状阻抗变换的,导致内导体的生产加工难 度较大,降低了生产效率,通常如果要实现800-2700MHZ频段的覆盖,需要五级四分之一波 长阻抗变换器级联构成,产品总长度一般在230_以上,大大浪费了材料,加大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数渐变线传输的宽带腔体二功率分配器,以克 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指数渐变线传输的宽带腔体二 功率分配器,包括:一外腔体以及嵌设于该外腔体内的内导体谐振杆;所述内导体谐振杆一 端作为谐振杆输入端,并与一输入端插针相连,所述内导体谐振杆另一端作为谐振杆输出 端,并分别与一第一输出端插针以及一第二输出端插针相连。
[0005]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导体谐振杆与所述外腔体同轴匹配,且为同轴 谐振腔。
[0006]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腔体一端开设有用于嵌设一输入端同轴连接器 的第一通孔,且该输入端同轴连接器与所述输入端插针相连;所述外腔体另一端两侧面分 别开设有用于嵌设一第一输出端同轴连接器的第二通孔以及用于嵌设一第二输出端同轴 连接器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输出端同轴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输出端插针相连,所述第二输 出端同轴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输出端插针相连。
[0007]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腔体功 率分配器频带更宽,可以实现更宽频段的覆盖,驻波、插损等指标更好。(2)本实用新型所提 出的功率分配器结构简单、金属内导体采用锥形加工,不会像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级 联构成的阶梯状内导体所存在的加工困难问题,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加工精度容易得到 满足,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3)金属内导体长度减短,体积及重量 均有减小,降低了产品材料成本、生产成本,该腔体功率分配器较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腔 体功率分配器总长度缩短了30%以上。(4)采用渐变传输相对于每一级变换器的敏感性也 降低,因此器件的连续性比较强。(5)产品一致性较好,在大批量生产时能更好的保证器件 指标的一致性。(6)产品体积缩小,重量的减轻,对于工程安装也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一种指数渐变线传输的宽带腔体二功率分配器的制造方法附图
[0008]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二功率分配器内导体谐振杆结构示意图。
[0009]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二功率分配器外腔体结构示意图。
[001 0]图3为本发明中二功率分配器外腔体与内导体谐振杆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001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指数渐变线传输的宽带腔体二功率分配器,如图1~图3所示, 包括:一外腔体8以及嵌设于该外腔体8内的内导体谐振杆4;所述内导体谐振杆4一端作为 谐振杆输入端,并与一输入端插针1相连,所述内导体谐振杆4另一端作为谐振杆输入端,并 分别与一第一输出端插针2以及一第二输出端插针3相连。如图1所不,第一输出端插针2以 及一第二输出端插针3相连分别与内导体谐振杆4输出端竖直固定连接,且第一输出端插针 2以及第二输出端插针3规格一致。
[0013]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导体谐振杆4与所述外腔体8同轴匹配,且为同轴 谐振腔。外腔体8采用金属材料,谐振杆4采用金属材料,且为实心内导体。
[0014]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腔体8-端开设有用于嵌设一输入端同轴连接器 5的第一通孔,且该输入端同轴连接器5与所述输入端插针1相连;所述外腔体另一端两侧面 分别开设有用于嵌设一第一输出端同轴连接器6的第二通孔以及用于嵌设一第二输出端同 轴连接器7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输出端同轴连接器6与所述第一输出端插针2相连,所述第 二输出端同轴连接器7与所述第二输出端插针3相连。
[0015]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内导体谐振杆的输入输出端的直径大小是根据指数渐 变传输线理论中的阻抗计算公式得到其输入端特性阻抗和终端负载特性阻抗后变换而来 的;内导体的长度是根据指数渐变线传输理论中指数线长度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具体如 下:根据指数渐变线传输理论中的指数线长度L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为反射系数,λ为波长,
[0016] 由公式可知,当阻抗比R给定时(二功分R = 2,三功分R=3,四功分R = 4),指数线越 长,反射系数T就越小,即指数线的特性变化的越缓慢。因此,在给定了阻抗比R、反射系数 时,指数线的长度并非任意值都可以满足,而必须至少取一最小长度,只要长度大于此值, 则能满足要求,因此在宽频带工作时,只要以最低频率(或最长波长)为标准选取指数线长 度,则对所有其它频率均能满足匹配要求,即C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f为频段内 的最低频率。
[0017] 然后再根据指数渐变线传输理论中可得指数线的输入阻抗Zer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Zoo为起始时的特性阻抗,Z1为终?而所接负载,
,k为指数线相位常数,根据公式可以求出内导体的输入特性阻抗和输出终端 特性阻抗,知道特性阻抗后,再根据所获取输入特性阻抗以及输出终端特性阻抗通过如下 方式计算输入特性阻抗以及输出终端特性阻抗对应的尺寸,也即输入端直径以及输出端直 径:
[0019] 其中,Στ为空气介电常数,b为同轴外腔体腔内径,a为谐振杆外径。
[0020] 在实际计算匹配过程中,还需要具体通过后期的仿真调试略微修改,得到与实际 环境匹配的最佳技术指标,最终确定内导体的长度和输入输出端的直径大小。
[0021]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 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指数渐变线传输的宽带腔体二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腔体以及嵌 设于该外腔体内的内导体谐振杆;所述内导体谐振杆一端作为谐振杆输入端,并与一输入 端插针相连,所述内导体谐振杆另一端作为谐振杆输出端,并分别与一第一输出端插针以 及一第二输出端插针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指数渐变线传输的宽带腔体二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导体谐振杆与所述外腔体同轴匹配,且为同轴谐振腔。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指数渐变线传输的宽带腔体二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腔体一端开设有用于嵌设一输入端同轴连接器的第一通孔,且该输入端同轴连接器 与所述输入端插针相连;所述外腔体另一端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用于嵌设一第一输出端同轴 连接器的第二通孔以及用于嵌设一第二输出端同轴连接器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输出端同 轴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输出端插针相连,所述第二输出端同轴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输出端插针 相连。
【文档编号】H01P5/107GK205723897SQ201620381631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9日
【发明人】魏建辉, 江典渭, 王子尧, 郭志聪
【申请人】福州同创微波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