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879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供、配电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低压开关既交、直流接触器的合、分闸驱动机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低压开关有交流接触器、直流接触器,其驱动机构采用的硅(矽)钢片叠片铁芯或软铁芯配交流或直流线圈。工作时通交流或直流电吸合并靠维持电流作功保持。这样的机构磁路漏磁大,消耗电能多,铁芯接触面气隙容易产生电磁场噪声等缺点。
近年来出现的电磁操动永磁保持机构以其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无电磁场噪声,可靠性高等优点引起普遍关注并得到应用。已公开的专利有ZL98232979.2、ZL99209050.4、ZL00204601.6、ZL02280783.7等众多专利。从技术原理上对传统开关的交、直流接触器驱动机构进行了较大创新,但是这些驱动机构仍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加工难度大、材料利用率低、装配工艺性差等缺点和缺陷。在试验与生产活动中,人们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结构技术上进行创新和完善工作,使永磁机构的结构更具适用性,工艺性更好,便于机械加工和组装调试,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是对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申请号为200420065372.4实用新型专利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诸多的缺点和缺陷,对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申请号为200420065372.4实用新型专利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提供一种结构更具实用性和适用性、工艺性更好、便于机械加工和组装调试、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加工成本的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包括力传导轴、上磁轭盖板、动衔铁、辅助内磁轭、内磁轭、永久磁体、外磁轭套筒、电磁线圈、线圈骨架、圆环开口涨圈、可调聚磁轭铁、下磁轭盖板组成的永磁、电磁合并为一体化的闭合磁路,其特征在于
①在上述的力传导轴通过上磁轭盖板的中心孔与动衔铁的上部中心螺纹配合联结;②在上述的上磁轭盖板的外圆周与外磁轭套筒的上端的内圆周之间螺纹配合联结;③在上述的永久磁体与辅助内磁轭、内磁轭、外磁轭套筒四者之间靠内磁轭的下部外圆周凸台和外磁轭套筒的中上部的内圆周台阶限位后用高强度粘结剂粘合定位;④在上述的线圈骨架绕上电磁线圈后置放在外磁轭套筒、永久磁体、内磁轭、动衔铁、下磁轭盖板及可调聚磁轭铁形成的空腔内定位;⑤在上述的圆环开口涨圈镶嵌在外磁轭套筒的外圆周下部的半圆弧圆周槽内定位;⑥在上述的下磁轭盖板靠近边缘处的上、下平面各设止口与外磁轭套筒的下端部配合相应沿圆周卷边压合定位联结;⑦在上述的可调聚磁轭铁与下磁轭盖板的中部螺纹配合调整准确后用螺纹胶固定。
上述的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的上磁轭盖板与外磁轭套筒的螺纹联结方式,具有超程微调功能。
上述的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的动衔铁的下吸合端面设有凹腔,具有聚磁功能。
上述的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的可调聚磁轭铁为凸台形,与动衔铁的下吸合面之间及下磁轭盖板之间的螺纹配合设计,具有吸合面气隙可调和增大磁导的功能。
上述的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的辅助内磁轭与内磁轭或是一体制做,具有增大永磁保持力和减少漏磁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磁轭盖板的上平面设有两个盲孔,目的在于工艺装配方便;上磁轭盖板设有倒凹腔,目的在于留出动衔铁的行程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动衔铁轴对称轴向开两个槽的设计,目的在于排气和减少涡流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圆环开口涨圈与外磁轭套筒配合方式的设计,目的在于既解决与低压接触器装配定位问题又简化了外磁轭套筒的机械加工难度并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外磁轭套筒下端设有出线口,相对出线口旋转90度在外磁轭套筒的中下部以中轴线对称设有两个键槽,目的在于引出线方便和安装工艺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满足低压开关既交、直流接触器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工艺适应性更强、安装调试方便,解决了生产实践当中的诸多不便。它结构紧凑、电动力强、永磁保持力大,适合大批量生产。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合闸状态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的出线口13和键槽14的示意图。
图1所示的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由力传导轴1、上磁轭盖板2、动衔铁3、辅助内磁轭4、内磁轭5、永久磁体6、外磁轭套筒7、电磁线圈8、线圈骨架9、圆环开口涨圈10、可调聚磁轭铁11、下磁轭盖板12组成的永磁、电磁合并为一体化的闭合磁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一种吸合面可调的永磁机构由力传导轴1、上磁轭盖板2、动衔铁3、辅助内磁轭4、内磁轭5、永久磁体6、外磁轭套筒7、电磁线圈8、线圈骨架9、圆环开口涨圈10、可调聚磁轭铁11、下磁轭盖板12组成的永磁、电磁合并为一体化的闭合磁路。
图1中的力传导轴1采用1Cr18Ni9Ti(不锈钢)制作成干字形,通过上磁轭盖板2的倒凹腔中心孔与T字形动衔铁3的中心螺纹配合联结;图1中的上磁轭盖板2制作成倒凹字形,轴向外圆周与外磁轭套筒7的上部轴向内圆周之间螺纹配合联结;图1中的辅助内磁轭4制作成环形与下部外圆周带凸台的内磁轭5配合后与瓦形永久磁体6、外磁轭套筒7四者之间配合相应用高强度粘结剂固定在外磁轭套筒7的中上部内圆周台阶和内磁轭5的下部外圆周凸台上限位;图1中的线圈骨架9制作成剖面为北字形并绕上电磁线圈8后上端插入内磁轭5的内圆环内,下端套在聚磁轭铁11的凸台上;图1中的下磁轭盖板12的外圆周与外磁轭套筒7的下端内圆周之间相互台阶配合相应,将外磁轭7的下端边沿圆周压合在下磁轭盖板的下平面圆周台阶上定位;图1中聚磁轭铁11与下磁轭盖板12之间螺纹配合涂抹螺纹胶进行气隙调整和保持力调整后定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将装配完好的永磁机构置入到低压接触器的框架内,将力传导轴1上端卡挂在接触器触头连接件的槽铁上。电动分闸时,由外电路施加给电磁线圈8瞬时反向电流,此时动衔铁3的上、下吸合面在反向电磁场的作用下永磁吸力锐减,接触器的触头弹簧释放能量通过连接件连同力传导轴1拖动动衔铁3向上运动到终点完成分闸保持。电动合闸时,由外电路施加给电磁线圈8瞬时正向电流,动衔铁3连同力传导轴1及接触器触头连接件,克服触头弹簧向上的支撑力向下运动到终点保持。此时动衔铁3的上端下圆周平台平面与内磁轭5的上平面吸合,动衔铁3的下端底平面与可调聚磁轭铁11的上端上平面同步吸合实现双吸合双稳态保持。此时接触器触头弹簧完成储能,为分闸时准备能量,至此完成一个工作周期。
权利要求1.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包括力传导轴(1)、上磁轭盖板(2)、动衔铁(3)、辅助内磁轭(4)、内磁轭(5)、永久磁体(6)、外磁轭套筒(7)、电磁线圈(8)、线圈骨架(9)、圆环开口涨圈(10)、可调聚磁轭铁(11)、下磁轭盖板(12)组成的永磁、电磁合并为一体化的闭合磁路,其特征在于①在上述的力传导轴(1)通过上磁轭盖板(2)的中心孔与动衔铁(3)的上部中心螺纹配合联结;②在上述的上磁轭盖板(2)的外圆周与外磁轭套筒(7)的上端的内圆周之间螺纹配合联结;③在上述的永久磁体(6)与辅助内磁轭(4)、内磁轭(5)、外磁轭套筒(7)四者之间靠内磁轭(5)的下部外圆周凸台和外磁轭套筒(7)的中上部的内圆周台阶限位后用高强度粘结剂粘合定位;④在上述的线圈骨架(9)绕上电磁线圈(8)后置放在外磁轭套筒(7)、永久磁体(6)、内磁轭(5)、动衔铁(3)、下磁轭盖板(12)及可调聚磁轭铁(11)形成的空腔内定位;⑤在上述的圆环开口涨圈(10)镶嵌在外磁轭套筒(7)的外圆周下部的半圆弧圆周槽内定位;⑥在上述的下磁轭盖板(12)靠近边缘处的上、下平面各设止口与外磁轭套筒(7)的下端部配合相应沿圆周卷边压合定位联结;⑦在上述的可调聚磁轭铁(11)与下磁轭盖板(12)的中部螺纹配合调整准确后用螺纹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其特征在于上磁轭盖板(2)与外磁轭套筒(7)的螺纹联结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其特征在于动衔铁(3)的下吸合端面设有凹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其特征在于可调聚磁轭铁(11)为凸台形,与动衔铁(3)的下吸合面之间及下磁轭盖板(12)之间的螺纹配合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其特征在于辅助内磁轭(4)与内磁轭(5)是一体制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合面气隙可调的永磁机构,包括力传导轴(1)、上磁轭盖板(2)、动衔铁(3)、辅助内磁轭(4)、内磁轭(5)、永久磁体(6)、外磁轭套筒(7)、电磁线圈(8)、线圈骨架(9)、圆环开口涨圈(10)、可调聚磁轭铁(11)、下磁轭盖板(12)组成的永磁、电磁合并为一体化的闭合磁路。它结构更具实用性和适用性、工艺性更好,便于机械加工和组装调试,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文档编号H01H51/00GK2847514SQ200520016559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8日
发明者吕永祥 申请人:吉林永大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