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947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个人计算机等中的卡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PCI卡(例如,用在个人计算机中的存储卡)、LAN卡等是已知的。由于PCI卡具有多种宽度,因此为了将这些PCI卡插入到一个槽中,在卡侧面上的电极与在卡连接器侧面上的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于不同尺寸的这种卡来说必须是恒定的。
专利参考文献1公开了一种能够运动以吸收卡的宽度差的板簧,该板簧设在壳体的每一侧上,从而可将两种具有不同尺寸的PCI卡插入相同的槽中。
专利参考文献2公开了一种设有卡引导部件的结构,该卡引导部件可被拉出和拉回,从而使得卡插槽的宽度变窄,并且通过该卡引导部件调节侧面位置将不同尺寸的卡引导到卡安装单元。
与使用PCI总线并行传输数据的PCI卡相比,还已知一种串行传输数据的EXPRESS卡。EXPRESS卡也具有多种宽度。
EXPRESS卡具有54mm和34mm两种宽度。EXPRESS卡连接器装置的槽尺寸设计得较宽,从而不同尺寸的EXPRESS卡可插入相同的槽中。当插入较窄的卡时,在与插入EXPRESS卡一侧相对应的卡连接器部分中出现了大约20mm的空间从而EXPRESS卡的这一侧得不到支撑。因此,当向EXPRESS卡的顶端(从槽伸出的部分)反复施加侧向力时,卡在卡连接器中运动并且最终脱离连接器。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可采用专利参考文献1和专利参考文献2。然而,在任一种情况下,卡连接器装置的结构都变得复杂。
专利参考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No.2004-63197。
专利参考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No.2004-7125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连接器装置,该卡连接器装置的结构简单并可正确地保持不同宽度的卡。
本发明在于一种卡连接器装置,可在其中插入多种宽度的卡。该卡连接器装置包括壳体,卡插入该壳体中;连接器,其设在所述壳体中并与卡连接;以及卡位置控制单元,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或底部上,并且该卡位置控制单元在插入第一尺寸的卡时由卡推动,而在插入比所述第一尺寸窄的第二尺寸的卡时其支撑卡的侧面。
根据本发明,当插入较窄的卡时,卡位置控制单元从壳体的底部或顶部伸出。因此,卡侧面由卡位置控制单元支撑,从而限制了该卡的侧面运动。这样,当向卡的顶端反复施加侧向力时,防止了卡脱离连接器。
在本发明的卡连接器装置中,所述卡位置控制单元为通过局部切除所述壳体的基部或顶部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板簧。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可将卡位置控制单元结合在所述壳体中,因此可容易地控制不同宽度的卡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卡连接器装置中,所述卡位置控制单元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基部或顶部上,从而利用一端作为支点转动并被朝向该壳体的顶部或底部推动。
在该结构中,可通过改变弹簧强度而容易地任意设置朝向所述壳体的顶部或底部的推力的强度。
在本发明的卡连接器装置中,可通过局部切除所述壳体的基部或顶部的一部分而获得的卡位置控制单元的截面大致为三角形。当插入宽度比壳体侧面上的引导部分与卡位置控制单元之间的距离宽的卡时,卡位置控制单元的顶部由插入的卡推动,从而卡位置控制单元的顶部被向下或向上拉动到所述底部或顶部的高度处。
在该结构中,通过改变卡位置控制单元的截面形状,可任意设置推动卡位置控制单元所需的力。


图1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卡连接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A和2B表示在插入较宽宽度的卡的情况下的容纳状态;图3A、3B和3C表示在插入较窄宽度的卡的情况下的容纳状态;图4为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卡连接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5A和5B表示卡位置控制单元的结构;图6表示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卡位置控制单元的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1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卡连接器装置11的外观立体图。该卡连接器装置11用于个人计算机的EXPRESS卡。尽管下面针对EXPRESS卡描述本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应用于所有连接不同宽度的卡的连接器。
卡连接器装置11包括金属壳体12、在其中插入EXPRESS卡的槽14和弹射按钮13,当在外面拆卸插入在壳体中的EXPRESS卡时操作弹射按钮13。在壳体12内设有带有EXRESS卡串行传输接口的连接器单元。插入在该卡连接器装置11中的卡与该连接器单元相连接。
壳体12的部分顶部12a被局部切断,从而形成板簧形状的卡位置控制单元15,切断部分的端部被弯折,并且顶端朝向底部(壳体12的底部,与顶部12a相对)伸出预定距离。由于该卡位置控制单元15像板簧一样弹起,因此可沿着垂直于壳体12的顶部12a的方向将其向外和向后拉。
下面在插入较宽宽度(在下文中,卡的插入方向和与该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分别称为垂直方向和宽度方向)的EXPRESS卡和较窄宽度的卡的情况下描述卡位置控制单元15的相应操作。
图2A表示在插入较宽宽度(大约54mm)的卡21的情况下的容纳状态。图2B为在卡位置控制单元15附近的壳体的典型剖视图。图2A还表示在所述壳体内部的EXPRESS卡的立体图。
如图2A所示,当插入较宽宽度的卡21时,垂直向下(朝向壳体12的底部)伸出的卡位置控制单元15接触EXPRESS卡21的顶部,并且垂直向上推动卡位置控制单元15的顶部。结果,卡位置控制单元15被较宽宽度的卡21向上推动,从而垂直向上运动,被压缩并且接触EXPRESS卡21,如图2B所示。
因此,当使用较宽宽度的卡21时,可自由地将EXPRESS卡21插入而不会受到卡位置控制单元15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EXPRESS卡21的侧面位置由壳体12的每个侧面上的引导部分限制。
图3A表示在插入较窄宽度(大约34mm)的卡的情况下的容纳状态。图3B为在卡位置控制单元15附近的壳体的典型剖视图。图3C为卡连接器装置11的顶视图。
如图3A所示,当插入较窄宽度的EXPRESS卡22时,由于EXPRESS卡22的宽度较窄,因此EXPRESS卡22的顶部不接触卡位置控制单元15。结果,如图3B所示,卡位置控制单元15保持从壳体12的顶部12a伸出预定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A和3C所示,EXPRESS卡22的一个侧面由壳体12的侧面支撑,而EXPRESS卡22的另一侧面由卡位置控制单元15支撑。因此,EXPRESS卡22的侧面位置由卡位置控制单元15限制。
因此,即使在较窄宽度的EXPRESS卡22插入在卡连接器装置11中并从侧面向EXPRESS卡22的顶端反复施加力的情况下,由于EXPRESS卡22的侧面位置由卡位置控制单元15限制,因此可防止EXPRESS卡22从连接器单元脱落。更具体地,当卡的顶端形成为从壳体12的外侧伸出时,易于在卡上施加侧向力。然而,通过采用该优选实施例的卡位置控制单元15,即使这样的卡也能够被防止从连接器单元脱落。
根据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如果在插入较窄宽度的EXPRESS卡22时向EXPRESS卡22的顶端反复施加侧向力,由于EXPRESS卡22的侧面运动由卡位置控制单元15限制,因此可以防止EXPRESS卡22从卡连接器装置11脱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局部切断壳体12的一部分并将切断的端部弯折而形成卡位置控制单元15,因此可简化卡位置控制单元15。另外,通过使壳体12和卡位置控制单元15由钢板制成并且使卡位置控制单元15接触EXPRESS卡,可使EXPRESS卡的壳体接地。这样,可以屏蔽EXPRESS卡。
图4为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卡连接器装置31的外观立体图。图5表示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卡位置控制单元34的结构。图5A为卡位置控制单元33的外观立体图。图5B为其典型剖视图。在该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卡位置控制单元33和壳体32为单独的部件。
如图4和图5所示,用于安装卡位置控制单元33从而使其可转动的凹槽34形成在壳体32的底部32a上。凹槽34为在垂直向下推动卡位置控制单元33时能够将卡位置控制单元33容纳在壳体32的底部32a内部的大凹入部分或通孔。
如图5B所示,将其中插入有卡位置控制单元33的顶端33a的孔35设在凹槽34的上部中。卷簧36插入在卡位置控制单元33的底部与凹槽34的底部之间。卡位置控制单元33由该卷簧垂直向上推动,并且其顶端33a以可转动的方式插入在壳体32的底部32a的孔35中。
因此,在一般状态(EXPRESS卡不向外推动卡位置控制单元33的状态)下,卡位置控制单元33通过卷簧36垂直向上提升,并且卡位置控制单元33的顶端33b从壳体32的底部32a伸出。
在图4中,当插入宽度比壳体32的左侧(或在左侧上的引导部分)与卡位置控制单元33之间的距离宽的EXPRESS卡21(参见图2)时,由EXPRESS卡21的底部向下推动卡位置控制单元33,并且将卡位置控制单元33拉回到底部32a的高度处。
另一方面,当插入宽度比壳体32的左侧面(或在左侧上的引导部分)与卡位置控制单元33之间的距离窄的EXPRESS卡22时,由于卡位置控制单元33未被EXPRESS卡22推动,因此卡位置控制单元33保持从底部32a伸出预定距离。
因此,较窄宽度的EXPRESS卡22的侧面运动由卡位置控制单元33限制。例如,当在图4中所示的EXPRESS卡22为LAN电缆且连接并使用该LAN电缆时,即使在LAN卡被拉动从而向EXPRESS卡22的顶端反复施加侧向力,由于EXPRESS卡22的侧面运动由卡位置控制单元33限制,因此也可防止EXPRESS卡22从卡连接装置31脱离。
根据上述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卡连接器装置31,如果在插入较窄宽度的EXPRESS卡22时向EXPRESS卡22的顶端反复施加侧向力,由于EXPRESS卡22的侧面运动由卡位置控制单元33限制,因此可防止EXPRESS卡22从卡连接装置31脱离。由于卡位置控制单元33使用卷簧36安装在壳体32上,因此可简化卡位置控制单元33,并且可使用任意材料(例如塑料等)用于卡位置控制单元33。另外,通过改变卷簧的强度,可以任意设置用于垂直向上推动卡位置控制单元33的力,并且可以任意设计插入较宽宽度的EXPRESS卡21所需的力(用于推动卡位置控制单元33的力)。
图6表示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卡位置控制单元41的结构。该卡连接器装置的结构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卡连接器装置的结构相同。图6为在卡位置控制单元41附近的壳体12的剖视图。卡位置控制单元41的形状为沿着图6纸张的深度方向具有预定长度的三棱柱。
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卡位置控制单元41是通过局部切断壳体底部42的一部分、形成板簧、以预定角度弯折板簧的大致中心并形成其截面大致为三角形的三棱柱而获得的。
具有大致三角形截面的卡位置控制单元41设在以预定距离远离壳体侧面的位置处,如图1所示。
当插入宽度比壳体侧面与卡位置控制单元41之间的距离宽的EXPRESS卡21时,卡位置控制单元41的三角形峰顶41a被EXPRESS卡21向下推动,从而卡位置控制单元41变形,从而使两侧之间的角度变宽。当进一步将EXPRESS卡21插入卡连接器装置中以连接到连接器单元上时,卡位置控制单元41的峰顶41a被向下推动到底部42的高度处。
当插入宽度比壳体侧面与卡位置控制单元41之间的距离窄的EXPRESS卡22时,卡位置控制单元4l保持从底部42伸出预定距离。
这样,较窄宽度的EXPRESS卡22的侧面位置由卡位置控制单元41限制。例如,即使在EXPRESS卡22为LAN卡且LAN电缆连接到该LAN卡上时拉动LAN电缆从而向EXPRESS卡22的顶端反复施加侧向力,由于EXPRESS卡的侧面位置由卡位置控制单元41限制,因此也可防止EXPRESS卡22从卡连接器装置脱离。
根据上述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卡连接器装置,即使在插入较窄宽度的EXPRESS卡22时,也可限制EXPRESS卡22的侧面运动。因此,即使在向EXPRESS卡22反复施加侧向力时,也可以防止EXPRESS卡22从卡连接器装置脱离。由于卡位置控制单元41的截面大致为三角形,因此可简化其结构。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优选实施例,也可以按照如下来构造。
结合在壳体中的卡位置控制单元15的数量并不限于一个,多个卡位置控制单元15也可调节卡推动力。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结构简单的卡连接器装置,其中多种不同宽度的卡都可保持在其适当的位置处并可防止卡从连接器脱离。
权利要求
1.一种卡连接器装置,其中可插入多种不同宽度的卡,该卡连接器装置包括壳体,卡插入其中;连接器,其设在所述壳体中并与所述卡连接;以及卡位置控制单元,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或底部上,并且在插入第一尺寸的卡时该卡位置控制单元由该卡推动,而在插入比第一尺寸窄的第二尺寸的卡时所述卡位置控制单元支撑该卡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置控制单元是通过局部切断所述壳体的底部或顶部的一部分并形成板簧而获得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置控制单元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或顶部上,从而利用其一端作为支点而转动,并且通过弹簧而被朝向所述壳体的顶部或底部推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置控制单元是通过局部切断所述壳体的底部或顶部的一部分而获得的,并且其截面大致为三角形,并且当插入宽度比所述壳体侧面上的引导部分与卡位置控制单元之间的距离长的卡时,所述卡位置控制单元的峰顶由所述卡推动到所述壳体的底部或顶部的高度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置控制单元为通过局部切断所述壳体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板簧,并且其朝向所述壳体的顶部或底部从该壳体伸出预定距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连接器装置,其结构简单并可保持多种不同宽度的卡。板簧形状的卡位置控制单元通过局部切断壳体的一部分而形成在该壳体的顶部上。卡位置控制单元的顶端被弯折并从所述壳体朝向该壳体的底部伸出预定距离。
文档编号H01R27/00GK1941511SQ20061000141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7日
发明者高尾和明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