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天线、卫星信号接收器及其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4244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卫星天线、卫星信号接收器及其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星天线的卫星信号接收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卫星 信号接收器的用以防潮或遮雨的可伸缩多截式活动壳体。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 一般卫星天线1包含一盘体11、 一卫星信号接收器(Low Nosic Block downconverter: LNB)12、 一固定架13,及一支撑臂14。卫星信 号接收器12包括一接收器本体121,及一遮盖在接收器本体121外的外壳 122,固定架13组装在支撑臂14的末端并用以夹持外壳122的主壳体123, 且固定架13通过支撑臂14连接至盘体11,使卫星信号接收器12与盘体11 之间能保持一固定距离。盘体11用以收集卫星信号并将其反射至卫星信号 接收器12的接收器本体121,经由接收器本体121将卫星信号进行放大及降 频等处理后,即可通过一与接收器本体121的电连接器124电连接的同轴电 缆线15将信号传输至显示装置(图未示)上。
外壳122的主壳体123末端通常会设计有一可相对于主壳体123滑移的 活动壳体125,用以遮盖电连接器124与同轴电缆线15的接头151接合处。 目前接收器本体121的设计越趋于小型化,外壳122的设计也随之变小,且 活动壳体125相对于主壳体123所能移动的最大行程是受到主壳体123的滑 槽长度D限制,由于各个国家地区所使用的电连接器124及同轴电缆线15 的规格不同,当使用外形长度较长的电连接器124时,若活动壳体125所能 移动的最大行程较短,通常会无法完全遮盖住电连接器124与同轴电缆线15 的接头151接合处,导致电连接器124与同轴电缆线15的接头151受潮或 被雨淋湿而产生生绣的情形。此外,当欲遮盖保护的范围越长时,活动壳体 125长度以及主壳体123的滑槽长度D设计也相对增加,因此活动壳体125 收合在主壳体123内时会占据主壳体123内部相当的空间,对主壳体123内 部空间的利用上会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卫星天线1通常是设置在室外环境,支撑臂14易受风
吹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晃动,使得外壳122会同时随着支撑臂14晃动, 因此如何使接收器本体121稳固地定位于外壳122的主壳体123内,也是个 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星天线,通过可伸缩的多截式活动壳 体的配置,能提供更长遮盖保护的长度,且可视所欲遮盖保护的长度不同而 调整活动壳体的配置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星天线,通过抵接件的配置,能将卫 星信号接收器的接收器本体稳固地定位于外壳内。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 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揭露的卫星 天线,可与一电缆线相接合,卫星天线包含一盘体、 一支撑臂、 一固定架及 一卫星信号接收器。
盘体用以收集并反射卫星信号,支撑臂其一端固定于盘体而另 一端延伸 至盘体前方,固定架组接于支撑臂的另一端,卫星信号接收器设置在固定架 上,并包括一用以接收盘体反射的卫星信号的接收器本体,及一遮盖在接收 器本体上的外壳,外壳具有一与固定架相接合的主壳体,及多个两相反端呈 开放且可伸缩地互相套接在一起的活动壳体,主壳体包括一开放端,接收器 本体具有一邻近开放端用以与电缆线相接合的电连接器,所述活动壳体中的 一活动壳体可相对于主壳体移动地接合于主壳体的开放端处,所述活动壳体
可分别朝远离主壳体方向移动以遮盖住电连接器与电缆线相接合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接收器本体还具有一邻近开^:端处的电路
板,电连接器设置在电路板上,主壳体还包括二间隔形成于内表面用以抵接 于电路板相反侧的抵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主壳体还包括至少一设置于内表面且邻近开
内,并包括至少一设置于外表面且可与第一限位件卡掣的第二限位件,以限 制活动壳体相对于主壳体的移动距离。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二相套接的活动壳体中的一活动壳体包括 至少 一设置于内表面且邻近端缘处的第三限位件,而另 一活动壳体包括至少 一设置于外表面且邻近端缘处可与第三限位件卡掣的第四限位件,以限制另 一活动壳体相对于活动壳体的移动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壳体分别为一第一活动壳体、 一第 二活动壳体及一第三活动壳体,且第一活动壳体、第二活动壳体及第三活动 壳体可活动地套接连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主壳体还包括二分别设置于内表面相反侧且 邻近开放端的第一限位件,所述活动壳体中与主壳体接合的活动壳体穿设在 主壳体内,并包括二分别设置于外表面相反侧且可与该二第一限位件卡掣的 第二限位件,以限制活动壳体相对于主壳体的移动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二相套接的活动壳体中的一活动壳体包括 多个环设于内表面且邻近端缘处的第三限位件,而另 一活动壳体包括多个环 设于外表面且邻近端缘处可与所述第三限位件卡掣的第四限位件,以限制另 一活动壳体相对于该活动壳体的移动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为一卡槽,第二限位件为一可卡 掣在卡槽内的卡块。第三限位件为一卡槽,第四限位件为一可卡掣在卡槽内 的卡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卫星天线的卫星信号接收器,通过可伸缩的 多截式活动壳体的配置,在使用上能提供更大的遮盖保护范围,并且可视所 欲遮盖保护范围的长度不同而调整活动壳体使用的数量。此外,通过主壳体 内部的抵接件配置,能将电路板能稳固地定位于外壳的主壳体内。


图l是现有卫星天线的一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卫星天线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卫星信号接收器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卫星信号接收器的一侧视图,说明第 一活动壳体、第二活动壳体及第三活动壳体相对于主壳体在一收合位置; 图5是沿图4中的直线I -1所取的一剖视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卫星信号接收器的一侧视图,说明第一活动壳体、第二活动壳体及第三活动壳体相对于主壳体在一展开位置; 图7是沿图6中的直线II - II所取的一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卫星信号接收器的一侧视图;及
图9是沿图8中的直线m-ni所取的一剖视图,说明抵接件抵接于电路
才反相反侧。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 附图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
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 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2及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卫星天线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卫星天 线200包含一盘体2、 一支撑臂3、 一固定架4,及一卫星信号接收器(LNB)5, 卫星信号接收器5可通过一电缆线6与一显示装置(图未示)电连接,在本实 施例中,电缆线6为一同轴电缆线。
盘体2通过一脚架20撑立在一地面上,主要用以收集卫星信号并将其 反射至卫星信号接收器5。支撑臂3由盘体2背面朝前延伸而出,其一端固 定于盘体2背面而另 一端延伸至盘体2前方,固定架4组接于盘体2的另一 端,固定架4用以夹持卫星信号接收器5,通过支撑臂3及固定架4的配置, 卫星信号接收器5与盘体2之间能保持一固定距离使得卫星信号接收器5位 在盘体2的焦点上,由此以接收盘体2所反射出的卫星信号。
卫星信号接收器5包括一用以接收盘体2所反射出的卫星信号的接收器 本体51,及一遮盖在接收器本体51上用以保护接收器本体51的外壳52。 接收器本体51具有一设置于底侧的电路板511,电路板511底端设置有一供 电缆线6组接的电连接器512。外壳52具有一概呈L形并可供固定架4夹 持的主壳体53,及多个可伸缩地互相套接在一起并与主壳体53相接合的活 动壳体,所述活动壳体分别为一第一活动壳体54、 一第二活动壳体55及一 第三活动壳体56,且第一活动壳体54、第二活动壳体55及第三活动壳体56 可活动地套接连结。主壳体53主要用以遮盖接受器本体51,而第一活动壳 体54、第二活动壳体55及第三活动壳体56主要用以遮盖电连接器512与电 缆线6的接头61相接合处,通过可伸缩的多截式的第一活动壳体54、第二活动壳体55及第三活动壳体56的配置,能避免电连接器512与电缆线6的 接头61接合处外露,以防止受潮或被雨淋湿而产生生绣的情形。
主壳体53包括一位于底侧呈矩形的开放端531,主壳体53内表面相反 侧分别设置有一滑槽532(图中只显示主壳体53内表面一侧的滑槽532),及 多个邻近开放端531且位于滑槽532底端的第一限位件533(图中只显示主壳 体53内表面一侧的第一限位件533)。第一活动壳体54呈方筒形且顶、底端 分别呈开放状,其经由开放端531穿设在主壳体53内,第一活动壳体54外 表面相反侧分别设置有多个邻近顶端端缘处的第二限位件541(图中只显示 第一活动壳体54外表面一侧的第二限位件541),第一活动壳体54的第二限 位件541可在主壳体53的滑槽532内滑移并可卡掣于第一限位件533,由此 以限制第一活动壳体54相对于主壳体53移动的距离而不致于脱离主壳体 5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33为一卡槽,第二限位件541为一可卡掣 在该卡槽内的卡块,然而第一限位件533也可设计成一卡块,而第二限位件 541可设计成供该卡块卡掣的卡槽。又,主壳体53的第一限位件533以及第 一活动壳体54的第二限位件541的设计数量也可各设置为一个,或者是主 壳体53内表面相反侧分别各设置一个第一限位件533,而第一活动壳体54 外表面相反侧分别各设置一个第二限位件541,并不受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揭 露的设计。
第二活动壳体55外形大致与第一活动壳体54相同并可穿设在第 一活动 壳体54内,第一活动壳体54包括多个环设于内表面且邻近底端端缘处的第 三限位件542,而第二活动壳体55包括多个环设于外表面且邻近顶端端缘处 的第四限位件551,第二活动壳体55的第四限位件551可在第一活动壳体 54内滑移并可卡掣于第三限位件542,由此以限制第二活动壳体55相对于 第一活动壳体54移动的距离而不致于脱离第一活动壳体54。第三活动壳体 56包括一基壁561,及一由基壁561顶面朝上凸伸的围壁562,第二活动壳 体55同样包括有多个环设于内表面且邻近底端端缘处的第三限位件552,而 第三活动壳体56包括有多个环设于围壁562外表面且邻近顶端端缘处的第 四限位件563,第三活动壳体56的围壁562可穿设在第二活动壳体55内, 且第四限位件563可在第二活动壳体55内滑移并可卡掣于第三限位件552, 由此以限制第三活动壳体56相对于第二活动壳体55移动的距离而不致于脱 离第二活动壳体55。此外,基壁561并开设有一可供电缆线6穿设的穿孔564,以使电缆线6的接头61得以螺锁在接收器本体51的电连接器51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限位件542、 552为一^1M曹,第四限位件551、 563 为一可分别卡掣在第三限位件542、 552内的卡块。然而第三限位件542、 552 也可设计成卡块,而第四限位件551、 563可设计成供第三限位件542、 552 卡掣的卡槽,其中,第一活动壳体54、第二活动壳体55的第三限位件542、 552以及第二活动壳体55、第三活动壳体56的第四限位件551、 563的设计 数量也可各设置为一个。
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活动壳体54、第二活动壳体55及第三活动壳 体56可相对于主壳体53在一收合位置(图5)及一展开位置(图7)之间移动, 当在收合位置时,第一活动壳体54、第二活动壳体55及第三活动壳体56 皆容纳在主壳体53内,且第二活动壳体55、第三活动壳体56分别容纳于第 一活动壳体54、第二活动壳体55内。此时,第一活动壳体54的一形成于外 表面近底端端缘处的挡止件543抵接于主壳体53的开放端531,而第二活动 壳体55的一形成于外表面近底端端缘处的挡止件553则抵接于挡止件543 与基壁561之间,且电连接器512底部会部分外露出第三活动壳体56的穿 孔564,以供电缆线6的接头61螺锁。
如图5、图6及图7所示,使用者以箭头V所示的方向下拉第三活动壳 体56的基壁561时,第三活动壳体56会相对于第二活动壳体55下移,当 第三活动壳体56的第四限位件563卡掣在第二活动壳体55的第三限位件 552时,第二活动壳体55、第三活动壳体56之间即呈一卡固状态。第三活 动壳体56被持续下拉时,会带动第二活动壳体55相对于第一活动壳体54 下移,当第二活动壳体55的第四限位件551卡掣在第一活动壳体54的第三 限位件542时,第一活动壳体54、第二活动壳体55之间即呈一卡固状态, 此时第三活动壳体56、第二活动壳体55会同时带动第一活动壳体54相对于 主壳体53下移,待第一活动壳体54的第二限位件541卡掣在主壳体53的 第一限位件533后,第一活动壳体54与主壳体53之间即呈一卡固状态,此 时,第一活动壳体54、第二活动壳体55及第三活动壳体56即相对于主壳体 53由收合位置移动到展开位置。当在展开位置时,第一活动壳体54、第二 活动壳体55及第三活动壳体56即完全遮盖住电连接器512与电缆线6的接 头61接合处,由此以防止电连接器512与接头61受潮或被雨淋湿而产生生 绣的情形。此外,由于本实施例采多截式的第一活动壳体54、第二活动壳体55及 第三活动壳体56的设计,虽然第一活动壳体54相对于主壳体53移动的行 程受到滑槽长度Ll的限制,但第二活动壳体55相对于第一活动壳体54的 移动行程以及第三活动壳体56相对于第二活动壳体55的移动行程均不受滑 槽长度L1的限制,因此第一活动壳体54、第二活动壳体55及第三活动壳 体56相对于主壳体53所能移动的最大行程即不单只是受滑槽长度L1的限 制,还包含第二活动壳体55、第三活动壳体56可分别相对于第一活动壳体 54、第二活动壳体55所能移动行程的限制。与背景技术相比较,假设主壳 体53的滑槽长度L1与背景技术中的滑槽长度D(图l)长度相同,则第一活 动壳体54、第二活动壳体55及第三活动壳体56所能保护的范围比活动壳体 125(图l)所能保护的范围长。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壳体的数 量虽以三个为例作说明,但可视所欲保护范围的长度不同而调整活动壳体使 用的数量,如二个或三个以上。当使用者欲更换活动壳体的数目以应用在不 同长度的保护范围的场合时,只需将第二活动壳体55、第三活动壳体56置 换成其他具有不同行程长度的活动壳体后,并与第一活动壳体54搭配使用 即可,不需再额外开模以制造各种不同长度的活动壳体,以降低设计及制造 的成本。
如图8及图9所示,由于第一活动壳体54、第二活动壳体55及第三活 动壳体56的最大行程不单只是受滑槽长度Ll(图5)的限制,因此主壳体53 底部以及第一活动壳体54的长度设计可以减小,当第一活动壳体54、第二 活动壳体55及第三活动壳体56在收合位置时,能减少占据主壳体53内部 的空间,且滑槽532至基壁561之间的距离L2能够缩小,由此,主壳体53 的二间隔形成于内表面相反侧用以抵接于电路板511相反侧的抵接件5 34在 设计时能更靠近于电路板511底端,使得电路板511能稳固地定位于主壳体 53内,以避免外壳52的主壳体53随支撑臂3(图2)晃动时,造成接收器本 体51随之晃动。
归纳上述,本实施例的卫星天线200的卫星信号接收器5,通过可伸缩 的多截式的第一活动壳体54、第二活动壳体55及第三活动壳体56的配置, 使得第一活动壳体54、第二活动壳体55及第三活动壳体56的最大行程不单 纯只是受到滑槽长度L1的限制,因此在使用上能提供更大的保护范围,并 且可视所欲保护范围的长度不同而调整活动壳体使用的数量。此外,通过主壳体53内部的抵接件534配置,能将电路板511能稳固地定位在外壳52的 主壳体53内,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诉求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卫星天线,可与电缆线相接合,其特征在于,该卫星天线包含盘体,用以收集并反射卫星信号;支撑臂,其一端固定于该盘体而另一端延伸至该盘体前方;固定架,组接于该支撑臂的另一端;及卫星信号接收器,设置在该固定架上,并包括用以接收该盘体反射的卫星信号的接收器本体,及遮盖在该接收器本体上的外壳,该外壳具有与该固定架相接合的主壳体,及多个两相反端呈开放且可伸缩地互相套接在一起的活动壳体,该主壳体包括开放端,该接收器本体具有邻近该开放端用以与该电缆线相接合的电连接器,所述活动壳体中的一活动壳体可相对于该主壳体移动地接合于该主壳体的开放端处,所述活动壳体可分别朝远离该主壳体方向移动以遮盖住该电连接器与该电缆线相接合处。
2.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该接收器本体还具有 邻近该开放端处的电路板,该电连接器设置在该电^各板上,该主壳体还包括 二间隔形成于内表面用以抵接于该电路板相反侧的抵接件。
3. 依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该主壳体还包括 至少一设置于内表面且邻近该开放端的第 一限位件,所述活动壳体中与该主 壳体接合的该活动壳体穿设在该主壳体内,并包括至少一设置于外表面且可 与该第一限位件卡掣的第二限位件,以限制该活动壳体相对于该主壳体的移 动距离。
4. 依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二相套接的活 动壳体中的一活动壳体包括至少一设置于内表面且邻近端缘处的第三限位 件,而另一活动壳体包括至少一设置于外表面且邻近端缘处可与该第三限位 件卡掣的第四限位件,以限制该另一活动壳体相对于该活动壳体的移动距离。
5.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壳体分别为 第一活动壳体、第二活动壳体及第三活动壳体,且该第一活动壳体、该第二 活动壳体及该第三活动壳体可活动地套接连结。
6. 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件为卡槽, 该第二限位件为可卡掣在该卡槽内的卡块。
7. 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限位件为卡槽,该第四限位件为可卡掣在该卡槽内的卡块。
8. 依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该主壳体还包括二分别设置于内表面相反侧且邻近该开放端的第一限位件,所述活动壳体中 与该主壳体接合的该活动壳体穿设在该主壳体内,并包括二分别设置于外表 面相反侧且可与该二第一限位件卡掣的第二限位件,以限制该活动壳体相对 于该主壳体的移动距离。
9. 依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二相套接的活 动壳体中的一活动壳体包括多个环设于内表面且邻近端缘处的第三限位件, 而另一活动壳体包括多个环设于外表面且邻近端缘处可与所述第三限位件 卡掣的第四限位件,以限制该另 一活动壳体相对于该活动壳体的移动距离。
10. 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限位件 为卡槽,各该第二限位件为可卡掣在该卡槽内的卡块。
11. 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卫星天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三限位件 为卡槽,各该第四限位件为可卡掣在该卡槽内的卡块。
12. —种卫星信号接收器,可与电缆线相接合以传送卫星信号,其特 征在于,该卫星信号接收器包括接收器本体,具有用以与该电缆线相接合 的电连接器;及外壳,遮盖在该接收器本体上并具有一主壳体,及多个两相 反端呈开放且可伸缩地互相套接在一起的活动壳体,该主壳体包括开放端, 该电连接器邻近该开放端处,所述活动壳体中的一活动壳体可相对于该主壳 体移动地接合于该主壳体的开放端处,所述活动壳体可分别朝远离该主壳体 方向移动以遮盖住该电连接器与该电缆线相接合处。
13. 依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卫星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该接收器 本体还具有邻近该开放端处的电路板,该电连接器设置在该电路板上,该主 壳体还包括二间隔形成于内表面用以抵接于该电路板相反侧的抵接件。
14. 依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卫星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该 主壳体还包括至少一设置于内表面且邻近该开放端的第 一限位件,所述活动 壳体中与该主壳体接合的该活动壳体穿设在该主壳体内,并包括至少一设置于外表面且可与该第一限位件卡掣的第二限位件,以限制该活动壳体相对于 该主壳体的移动距离。
15. 依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卫星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每 二相套接的活动壳体中的一活动壳体包括至少一设置于内表面且邻近端缘处的第三限位件,而另一活动壳体包括至少一设置于外表面且邻近端缘处可 与该第三限位件卡掣的第四限位件,以限制该另 一活动壳体相对于该活动壳 体的移动距离。
16. 依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卫星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件为卡槽,该第二限位件为可卡掣在该卡槽内的卡块。
17. 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卫星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限 位件为卡槽,该第四限位件为可卡掣在该卡槽内的卡块。
18. —种卫星信号接收器的外壳,用以遮盖该卫星信号接收器的接收 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接收器本体具有可与电缆线相接合的电连接器,该外壳具有主壳体,遮盖在该接收器本体上,该主壳体包括开放端;及多个 两相反端呈开放且可伸缩地互相套接在一起的活动壳体,所述活动壳体中的 一活动壳体可相对于该主壳体移动地接合于该主壳体的开放端处,所述活动 壳体可分别朝远离该主壳体方向移动以遮盖住该电连接器与该电缆线相接 合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卫星天线,可与电缆线相接合并包含盘体、支撑臂、固定架及卫星信号接收器,盘体用以收集并反射卫星信号,支撑臂一端固定于盘体而另一端延伸至盘体前方,固定架组接于支撑臂的另一端,卫星信号接收器设于固定架上并包括接收器本体及遮盖于接收器本体上的外壳,外壳具有与固定架相接合的主壳体及多个两相反端呈开放且可伸缩地互相套接在一起的活动壳体,接收器本体具有一与电缆线相接合的电连接器,一活动壳体可相对于主壳体移动地接合于主壳体的开放端处,活动壳体可分别朝远离主壳体方向移动以遮盖住电连接器与电缆线相接合处。
文档编号H01Q19/10GK201130713SQ200720182649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4日
发明者叶文植, 林宏源 申请人: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