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075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感应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适用的充电器在工作时都是通过导体(电源线)与需充电设备相连接,因 此可能存在电安全问题,而且经常会出现插接时接头接触不良,特别是在长期使用 后,可能产生接触不良等现象或故障。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504773Y公开了一种"无接触式充电器装置",具体介绍 了该无接触式充电装置包括一充电器和一电池包,在充电器内部分别设有超声波振 荡器及发射谐振器,电池包内载有接收谐振器,发射谐振器将超声波振荡器的超声波 磁波辐射于充电器外围,将可充电的电池包围在充电器外围区域上,其电池包上的接 收谐振器因而起了共振作用,整流后充入电池包。这种无接触式充电器装置可以实现 不需连接线路而达到对充电电池充电的目的,有由于这种充电器包括有超声波振荡 器、发射谐振器、接收谐振器、整流电路等,电路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将电转换成超 声波磁波,再由接收谐振器将磁波转换成电,这种方案,有一个较大的功率损耗,太 大的功率损耗将会使成本增加,很难让用户接收,另外该实用新型需要高频振荡,对 外会产生高频辐射,这可能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并且,目前常用的充电器需要将220的市电降压至普通的需充电设备需要的低压直 流电源(如6V、 12V等等),需要复杂的降压整流电路设计,整个充电器需要做的比 较笨重、体积也较大,不方便携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体积轻巧、结构简单的 感应充电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感应充电器,包括与市电连接 的接插件及与需充电设备连接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件内部设有一降压 整流电路、 一电磁波发射电路,其中市电与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两输入端相连,所述 降压整流电路的两输出端与所述电磁波发射电路的两输入端相连,所述电磁波发射电 路的输出端连接有一发射线圈,该发射线圈设置在所述充电插头内,而发射线圈的外部包裹有一橡塑绝缘层。
具体的,所述降压整流电路包括有第一降压电阻、第二降压电阻、第一整流二极 管、第二整流二极管,其中市电的一端连接第一降压电阻后与第一整流二极管的正极 相连,市电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降压电阻后与第二整流二极管的负极相连,第一整流二 极管的负极为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整流二极管的正极为所述降压整 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电磁波发射电路包括有发射线圈、三极管、频率调节电阻、三极管保护电 阻、第一稳压电容、脉冲调节电容、第三降压电容、第四降压电容,其中第一稳压电 容的正极与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一稳压电容的负极与所述降压整 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第三降压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相连,第三降压电容的第二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脉冲调节电容连接在第三降压 电容的第二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第四降压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 第二输出端相连,第四降压电容第二端与三极管的基极相连;频率调节电阻连接在第 四降压电容第二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三极管保护电阻连接在所述降压整流电路 的第二输出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发射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第一 输出端相连,发射线圈的第二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将降压整流电路、 一电磁波发射电路 设置在接插件内部,使整个感应充电器的结构简单、体积轻巧,并且,将发射线圈绕 成柱状并设置在充电插头内,在发射线圈的外部包裹有一橡塑绝缘层,使感应充电器 与外部需充电设备之间不是直接的线接触,不会存在电安全问题,使用更加安全可 靠。


图l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感应充电器的结构图; 图2为感应充电器内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l所述的感应充电器,其包括与市电连接的接插件l及与需充电设备连接的充 电插头2,接插件1与充电插头2之间通过导线3连接,接插件l内部包括有一降压整流电 路ll、 一电磁波发射电路12,其中市电与降压整流电路的两输入端相连,降压整流电 路的两输出端与电磁波发射电路的两输入端相连,电磁波发射电路的输出端为外部的 感应充电器的输出端,电磁波发射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一发射线圈L1,该发射线圈L1设置在充电插头2内,而发射线圈L1的外部包裹有一橡塑绝缘层,橡塑绝缘层的设置可
以防水,使用更加安全。
充电插头2可以为柱形也可以为尖头三角形或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发射线圈 Ll绕成柱状设置在柱形充电插头2内,并且绕成柱状的发射线圈外部包裹有一橡塑绝缘 层。
具体的,降压整流电路11包括有第一降压电阻R1、第二降压电阻R2、第一整流二 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参见图2所示,其中市电的一端连接第一降压电阻R1后 与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市电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降压电阻R2后与第二整流二 极管D2的负极相连,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为降压整流电路11的第一输出端,第二 整流二极管D6的正极为降压整流电路11的第二输出端。
电磁波发射电路12包括有发射线圈L1、三极管V1、频率调节电阻R3、三极管保护 电阻R4、第一稳压电容C1、脉冲调节电容C2、第三降压电容C3、第四降压电容C4, 也参见图2所示,其中第一稳压电容C1的正极与降压整流电路11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 一稳压电容C1的负极与降压整流电路11的第二输出端相连,第三降压电容C3的第一端 与降压整流电路ll的第二输出端相连,第三降压电容C3的第二端与三极管V1的集电极 相连;脉冲调节电容C2连接在第三降压电容C3的第二端与三极管V1的发射极之间;第 四降压电容C4的第一端与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第四降压电容C4第二 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相连;频率调节电阻R3连接在第四降压电容C4第二端与三极管 Vl的发射极之间;三极管保护电阻R4连接在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三极管 Vl的集电极之间;发射线圈L1的第一端与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发射 线圈L1的第二端与三极管V1的发射极相连。
这样,市电通过第一降压电阻R1、第二降压电阻R2降压,通过第一整流二极管 Dl、第二整流二极管D2镇流,第一稳压电容C1稳压滤波后,进一步通过脉冲调节电容 C2进行频率滤波,再经过第三降压电容C3、第四降压电容C4进一步降压,通过频率调 节电阻R3调节频率后,经过三极管V1震荡后,通过发射线圈L1输出感应。相应的,需 充电设备在配备相应的接收线圈后,经过相应的充电电路就可以给充电电池进行充 电。
权利要求
1、一种感应充电器,包括与市电连接的接插件(1)及与需充电设备连接的充电插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件(1)内部设有一降压整流电路(11)、一电磁波发射电路(12),其中市电与所述降压整流电路(11)的两输入端相连,所述降压整流电路(11)的两输出端与所述电磁波发射电路(12)的两输入端相连,所述电磁波发射电路(12)的输出端连接有一发射线圈(L1),该发射线圈(L1)设置在所述充电插头(2)内,而发射线圈(L1)的外部包裹有一橡塑绝缘层。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太阳能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整流电路(ll)包 括有第一降压电阻(R1)、第二降压电阻(R2)、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 D2),其中市电的一端连接第一降压电阻(R1)后与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市 电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降压电阻(R2)后与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第一整流二 极管(D1)的负极为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为所 述降压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波发射电路 (12)包括有发射线圈(L1)、三极管(V1)、频率调节电阻(R3)、三极管保护电阻(R4)、第 一稳压电容(C1)、脉冲调节电容(C2)、第三降压电容(C3)、第四降压电容(C4),其中第 一稳压电容(C1)的正极与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第一稳压电容(C1)的负 极与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第三降压电容(C3)的第一端与所述降压整 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第三降压电容(C3)的第二端与三极管(V1)的集电极相连; 脉冲调节电容(C2)连接在第三降压电容(C3)的第二端与三极管(V1)的发射极之间;第四 降压电容(C4)的第一端与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第四降压电容(C4)第二 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相连;频率调节电阻(R3)连接在第四降压电容(C4)第二端与三极 管(V1)的发射极之间;三极管保护电阻(R4)连接在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 三极管(Vl)的集电极之间;发射线圈(L1)的第一端与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 端相连,发射线圈(L1)的第二端与三极管(V1)的发射极相连。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充电器,包括与市电连接的接插件及与需充电设备连接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接插件内部设有一降压整流电路、一电磁波发射电路,其中市电与降压整流电路的两输入端相连,降压整流电路的两输出端与电磁波发射电路的两输入端相连,电磁波发射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一发射线圈,该发射线圈设置在所述充电插头内,而发射线圈的外部包裹有一橡塑绝缘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轻巧,将发射线圈设置在充电插头内,在其外包裹橡塑绝缘层,使感应充电器与外部需充电设备之间不是直接的线接触,不会存在电安全问题,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H01M10/44GK101425614SQ20081016302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4日
发明者徐永伟 申请人:徐永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