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泄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947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漏泄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缆领域,尤其涉及在外导体上沿电缆开有槽缝的高频漏泄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高频漏泄同轴电缆由于通过外导体中的槽口向外部透射电磁能量,实际上作为天线工作,它在彼此相对运动的接收机及发射机之间实现通讯。沿电缆纵向由于电缆衰减(纵向衰减)及能量发射(耦合衰减)使沿电缆长度的发射能量强度下降,即电缆衰减将随着电缆长度的变长而增加。为了使沿电缆运动的接收机接收场强至少大致保持常数,通过在电缆外导体中采用专门的槽口设计对纵向衰减的影响进行补偿,外导体的辐射模式对于漏泄同轴电缆的信号辐射至关重要。通常传统的漏泄同轴电缆耦合损耗指标在长度方向上的幅度波动均在15dB左右,有的甚至达到40dB。针对实际使用环境中的一些不利条件,目前,虽然不同厂家生产的漏泄同轴电缆各有特色,但基本原理和采用的技术手段大致相同,参见图1和图2产品主要由内导体、绝缘层、带槽孔的外导体和护套等四部分组成。通过外导体皱纹削峰铣槽或预先在外导体上开一组周期性不同形状的槽孔,使不同耦合损耗与纵向传输衰减在使用频段内达到最少,降低接收电平的动态范围;同时,能让射频信号沿同轴电缆内外导体间传输,又能透过外导体上的槽孔向外辐射或接受射频信号,从而在漏泄同轴电缆周围的特定空间形成信号覆盖区,实现地面下的移动通信。现有的移动通信用漏泄同轴电缆的外导体槽孔多为U型或外导体皱纹削峰铣槽(椭圆形槽),具有这些形状槽孔的漏泄同轴电缆在800-900MHz、1800-2400MHz的使用频段多径衰落特性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在800-900MHz、1800-2400MHz的使用频段中多径衰落特性更好的漏泄同轴电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漏泄同轴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导体、绝缘体、外导体和外护套,所述外导体上沿电缆轴线方向间隔均匀开有若干组大小一致的槽缝,所述槽缝是一个长方形的孔;所述外导体上以每4条槽缝为一组,双八字形排列。
所述外导体上每组槽缝中,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电缆轴线的夹角为150~170度,另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电缆轴线的夹角为10~30度。
每组槽缝中,每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间的半节距为40~50mm; 每组槽缝中,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另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间的半节间距为140~150mm。
所述槽缝的长边为25~35mm、短边为1.8~3.0mm。
所述漏泄同轴电缆阻抗为50欧姆。
所述漏泄同轴电缆适用于包括1800-2400MHz在内的频段。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辐射距离长,感应电压低的外导体结构设计,大大改善了产品的多径衰落性能,使得耦合损耗在长度方向上的幅度波动控制在8dB甚至更小,提高了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通信质量。通过槽孔结构和高精度的薄铜带冲孔技术的改进,确保了电缆辐射特性在长度方向上的一致性,延长了电缆的辐射距离,改善电缆的多径衰落特性和高频特性,产品的使用频段宽。

图1为现有技术中U型槽外导体漏泄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削峰铣槽外导体漏泄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漏泄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漏泄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漏泄同轴电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3所示,一种新型的漏泄同轴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导体2、绝缘体5、外导体1和外护套4,所述外导体1上沿电缆轴线方向间隔均匀开有若干组大小一致的槽缝3,所述槽缝3是一个长方形的孔,其长边L为25mm、短边H为1.8mm。外导体上以每4条槽缝为一组,双八字形排列;其中,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电缆轴线的夹角A1为150度,另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电缆轴线的夹角A2为30度;每组槽缝中,每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间的半节距M为40mm;每组槽缝中,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另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间的半节间距S为140mm。所述漏泄同轴电缆阻抗为50欧姆,适用于800-900MHz、1800-2400MH的频段。
所述泄漏同轴电缆的内导体2和外导体1最好由导电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做成,例如纯铜、铜带。绝缘体5可按照常规技术采用具有小介电损耗系数的材料,绝缘体5使用发泡材料做成。外护套4可使用耐侯性塑料材料,例如聚乙烯或阻燃聚烯烃做成。
在电缆工作时,内导体的作用是传导射频电流,绝缘层的作用是支撑内外导体以及作为电磁波的传播媒质,无线电电磁波在内、外导体的绝缘层中传播。外导体的作用是使电缆内一部分电磁能量发送到外界环境,同样,外界能量也传入电缆内部;护套层的作用是保护电缆的外层结构。本实用新型漏泄同轴电缆的系统设计不仅仅考虑了场强覆盖区域的地形状况、辐射区域面积之实际要求,而且还考虑到漏泄同轴电缆的主要的电气参数传输衰减和耦合损耗,以保证漏泄同轴电缆的上行、下行的信号传输满足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
实施例二 参见图4所示,一种新型的漏泄同轴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导体2、绝缘体5、外导体1和外护套4,所述外导体1上沿电缆轴线方向间隔均匀开有若干组大小一致的槽缝3,所述槽缝3是一个长方形的孔,其长边L为30mm、短边H为2.5mm。外导体上以每4条槽缝为一组,双八字形排列;其中,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电缆轴线的夹角A1为160度,另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电缆轴线的夹角A2为20度;每组槽缝中,每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间的半节距M为45mm;每组槽缝中,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另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间的半节间距S为145mm。所述漏泄同轴电缆阻抗为50欧姆,适用于800-900MHz、1800-2400MHz的频段。
实施例三 参见图5所示,一种新型的漏泄同轴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导体2、绝缘体5、外导体1和外护套4,所述外导体1上沿电缆轴线方向间隔均匀开有若干组大小一致的槽缝3,所述槽缝3是一个长方形的孔,其长边L为35mm、短边H为3.0mm。外导体上以每4条槽缝为一组,双八字形排列;其中,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电缆轴线的夹角A1为1 70度,另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电缆轴线的夹角A2为10度;每组槽缝中,每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间的半节距M为50mm;每组槽缝中,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另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间的半节间距S为150mm。所述漏泄同轴电缆阻抗为50欧姆,适用于800-900MHz、1800-2400MHz的频段。
下面以7/8″规格的50欧姆漏泄同轴电缆为例,将本实用新型双八字形槽、U形槽和削峰铣槽三种不同形状槽孔的漏泄同轴电缆具体最大传输衰减、耦合损耗的具体指标进行比较见表1。
从下表知,外导体采用双八字形槽的特殊设计,可以优化漏泄同轴电缆在800~900MHz频段、1800-2400MHz内的综合性能,使产品具有传输衰减低、多径衰落特性优、耦合损耗波动小、辐射场强均匀、高频特性优和电气性能稳定等优点。因此,在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采用双八字形槽外导体漏泄同轴电缆是解决漏泄同轴电缆场强覆盖稳定、均匀性的重要途径。
表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采用改善多径衰落幅度和辐射特性的槽孔结构设计技术,同时通过对纵包环节的研究设计和优化,有效地确保了槽孔结构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使射频信号能够均匀地沿着电缆通过槽孔传出和传入,从而在这些信号受限区域内实现无线通信。本产品具有多径衰落优、耦合损耗波动小、辐射场强均匀、电气性能稳定等优点。使用本产品可以大大地提高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消灭传输盲点,是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最适用的重要部件之一。
以上描述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漏泄同轴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导体、绝缘体、外导体和外护套,所述外导体上沿电缆轴线方向间隔均匀开有若干组大小一致的槽缝,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缝是一个长方形的孔;所述外导体上以每4条槽缝为一组,双八字形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上每组槽缝中,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电缆轴线的夹角为150~170度,另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电缆轴线的夹角为10~3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每组槽缝中,每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间的半节距为40~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每组槽缝中,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另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间的半节间距为140~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缝的长边为25~35mm、短边为1.8~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该漏泄同轴电缆为适用于包括1800-2400MHz的频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该漏泄同轴电缆阻抗为50欧姆。
专利摘要一种漏泄同轴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导体、绝缘体、外导体和外护套,所述外导体上沿电缆轴线方向间隔均匀开有若干组大小一致的槽缝,所述槽缝是一个长方形的孔;所述外导体上以每4条槽缝为一组,双八字形排列。所述外导体上每组槽缝中,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电缆轴线的夹角为150~170度,另两条平行排列的槽缝与电缆轴线的夹角为10~30度。所述槽缝的长边为25~35mm、短边为1.8~3.0mm。该漏泄同轴电缆提高了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通信质量,确保了电缆辐射特性在长度方向上的一致性,提高了电缆的辐射距离,改善电缆的多径衰落特性和高频特性,产品的使用频段宽。
文档编号H01P3/02GK201149792SQ20082004285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5日
发明者寿伟春, 智 邹, 陈天生 申请人: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