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开关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161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极开关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极开关温控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双极幵关温控器,都采用液胀式感温,直接或间接传动簧 片跳动结构,其产生的运动在断开和闭合时产生的接触力受到一定的
限制。目前此种结构的产品只能对20A以下的电路进行控制,否则电 流过高会使触点产生电弧、火花、积炭等,从而造成触点烧伤,粘接, 导电不良等安全隐患和使用性能的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普通双极开关温控器在断开和闭合时产生 的接触力受到一定的限制,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 种双极开关温控器,该双极开关温控器的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可 靠性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接
线端子、探头、毛细管、膜盒和调节旋轴,壳体内设有静触头和动触 头组件,调节旋轴通过顶杆与膜盒相联,膜盒内腔通过顶杆的内孔与 毛细管、探头连通,膜盒、毛细管和探头内充热敏感液体,在壳体内 的支点上定位上弹簧板和下弹簧板,膜盒下端相联的压杆顶压在下弹 簧板上,拉簧的两端分别钩挂在上弹簧板和下弹簧板上,上弹簧板和 动触头组件相连。
动触头固定在动触头支板上,动触头支板与上弹簧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具体设计,采用拉簧跳动式操纵结构,在增 大触点接触力的同时将位移量放大,加上双极开关控制,在很大程度
上提高了产品的电气性能指标,可以可靠实现了对30A以上大功率电路的控制,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的优 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动、静触点闭合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接线端子2、探头3、毛细 管4、膜盒5和调节旋轴6,调节旋轴6与壳体1螺纹配合,壳体1 内设有静触头7和动触头组件,调节旋轴6通过顶杆9与膜盒5相联, 膜盒5内腔通过顶杆9的内孔10与毛细管4、探头3连通,膜盒5、 毛细管4和探头3内充热敏感液体,在壳体1内的支点上定位上弹簧 板11和下弹簧板12,膜盒5下端相联的压杆15顶压在下弹簧板12 上,拉簧13的两端分别钩挂在上弹簧板11和下弹簧板12上,上弹 簧板11和动触头组件相连。动触头8固定在动触头支板14上,动触 头支板14与上弹簧板11相连。在使用状态下,由调节旋轴6旋转推 动顶杆9使膜盒5设定所需温度控制值,当探头3从热源处感受热能 后,腔内液体膨胀,由毛细管4传导至膜盒5,使膜盒5产生一个沿 调节旋轴6中心向下的单向位移,膜盒5下端相联的压杆15将位移 运动产生的力传导至下弹簧板12,下弹簧板12沿着支点轴线向下作 翘转运动,同时通过拉簧13带动上弹簧板11向下运动,随着位移的 增加,两弹簧板遂渐趋于水平,当拉簧13的受力方向水平时,达到 跳动临界点,随之突破临界点,拉簧13受力方向改变,在拉簧力的 作用下使上弹簧板11产生向下的突跳。与上弹簧板11相连的动触头 支板14及动触头8随之动作,动触头8与静触头7分离,从而产生 开关动作。当受热体温度下降,探头3内液体收缩,膜盒5复位产生 反向位移,在拉簧13的作用力下,下弹簧板12向上运动,当突破临 界点时,拉力方向改变,使上弹簧板11产生向上的突跳,动触头8 与静触头7闭合,接通电路接通重新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双极开关温控器,包括壳体、接线端子、探头、毛细管、膜盒和调节旋轴,壳体内设有静触头和动触头组件,调节旋轴通过顶杆与膜盒相联,膜盒内腔通过顶杆的内孔与毛细管、探头连通,膜盒、毛细管和探头内充热敏感液体,其特征是在壳体(1)内的支点上定位上弹簧板(11)和下弹簧板(12),膜盒(5)下端相联的压杆(15)顶压在下弹簧板(12)上,拉簧(13)的两端分别钩挂在上弹簧板(11)和下弹簧板(12)上,上弹簧板(11)和动触头组件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开关温控器,其特征是动触头 (8)固定在动触头支板(14)上,动触头支板(14)与上弹簧板(11)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极开关温控器,包括壳体、接线端子、探头、毛细管、膜盒和调节旋轴,壳体内设有静触头和动触头组件,调节旋轴通过顶杆与膜盒相联,膜盒内腔通过顶杆的内孔与毛细管、探头连通,膜盒、毛细管和探头内充热敏感液体,在壳体内的支点上定位上弹簧板和下弹簧板,膜盒下端相联的压杆顶压在下弹簧板上,拉簧的两端分别钩挂在上弹簧板和下弹簧板上,上弹簧板和动触头组件相连。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普通双极开关温控器在断开和闭合时产生的接触力受到一定的限制,适用范围较小的缺陷,通过采用拉簧跳动式操纵结构,可以可靠实现了对30A以上大功率电路的控制,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可靠性强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H37/72GK201178066SQ20082008511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4日
发明者陈文斌 申请人:陈文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