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266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板式矩形充电电池,尤其是一种电极触点可 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手机用电池均为板式矩形充电电池,板式矩形充电电池上的 电极触点通常固定设置在电池一端,是不可移动的。因此,这种电池 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具有与其外形尺寸完全相同电池仓的手机才能配 用。电池端的电极触点稍有偏差,即会影响电池端电极触点与电池仓 导电触点间的配合,导电接触不良则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为克服 上述缺陷,市场上有了一种电极触点可滑动的电池,它虽能满足电极 触点在一定范围内的调节,满足与电池仓内导电触点对应接触。但是, 由于设置在电池端的电极触点是活动的,稳定性较差,在实际使用中 常会出现接触不良掉电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 陷,提供一种可供各种电池仓长度与电池主体长度相符,而宽度不相 符的各种规格手机适配使用的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 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这种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包括电池主体, 电池主体一端固定有电极触点。
这种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的特点是
所述电池主体至少一侧宽度侧边壁设有可剥离的卸载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进一步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所述卸载块由数层可依次逐层剥离的薄片点粘连叠加组成。
所述薄片是硬质塑胶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
这种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设计科学,结构简 单。它可满足手机电池仓长度与电池主体长度相符,而宽度不相符的 各种规格手机适配使用。即利用设置在电池主体宽度一侧或两侧的 卸载块来调节电池主体宽度,通过改变电池主体宽度来适应不同规格 手机电池仓的适配要求,实现本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 池与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各种规格手机电池仓匹配使用的目的。提 高了充电电池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的具体结构 由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给出。

图1是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结构示意图2是图1所示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A部位
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种电池主体1宽度两侧边 均设有卸载块3的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电池主体 l端固定有正负电极触点2。
所述卸载块3通过粘合剂与电池主体1粘合成一体。 所述卸载块3如图2所示,它由数层可依次逐层剥离的硬质塑胶 片4叠加组成。叠加的各硬质塑胶片4间通过点粘连5粘合成一体。 所述点粘连5设置在叠加的各硬质塑胶片4两端。 本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使用方法是 根据所配用手机电池仓宽度,在手或工具等外力作用下将电池主体1 宽度一侧或两侧壁的卸载块3逐层剥离。调节电池主体l的宽度,以 适应电池主体1在电池仓的嵌入安装,然后再逐层剥离卸载块3调节 电池主体1端电极触点2与电池仓端导电触点的配合位置,使电池主 体1的电极触点2与电池仓的导电触点准确配合导通。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 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 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 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 同,则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 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包括电池主体,电池主体一端固定有电极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主体至少一侧宽度侧边壁设有可剥离的卸载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 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块由数层可依次逐层剥离的薄片点粘连叠加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 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是硬质塑胶片。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 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块通过粘合剂与电池主体粘合成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包括电池主体,电池主体一端固定有电极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主体至少一侧宽度侧边壁设有可剥离的卸载块。这种电极触点可移位结构矩形板式充电电池设计科学,结构简单。它可满足手机电池仓长度与电池主体长度相符,而宽度不相符的各种规格手机适配使用。即利用设置在电池主体宽度一侧或两侧的卸载块来调节电池主体宽度,通过改变电池主体宽度来适应不同规格手机电池仓的适配要求,实现本实用新型充电电池与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各种规格手机电池仓匹配使用的目的。提高了充电电池的通用性。
文档编号H01M2/10GK201435425SQ20092013356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7日
发明者潘良春 申请人:潘良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