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237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再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各实施例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不同于不能被再充电的一次电池,可再充电电池为可再充电并可放电的电池。具有低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可用在小型可携式电子设备中,例如蜂窝电话、便携式计算机和可携式摄像机,大容量电池可用于电源,以用于例如混合动力车辆等的电动机驱动。近来,已开发了包括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非水解电解液的高功率可再充电电池。高功率可再充电电池可包括大容量可再充电电池,其中多个可再充电电池彼此串联联接,以使用大容量可再充电电池驱动要求大功率的设备(例如,电动车辆)的电动机。大容量可再充电电池可包括串联联接的多个可再充电电池,并且可再充电电池可具有例如圆柱形或有角的形状。在该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它可包含不构成在本国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各实施例致力于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各实施例可通过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而被实现,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端子;熔丝,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端子和所述熔丝彼此电连接;以及与所述熔丝操作性协作的阻断构件。所述熔丝和所述阻断构件可构成熔丝组件,并且所述熔丝可包括可变形部分,该可变形部分被构造为响应所述可再充电电池中的过电流条件而变形并被构造为根据这种变形触发并中断电流。所述阻断构件可被构造为当所述电流已经通过所述熔丝的触发被中断时维持所述电流的中断。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进一步包括电连接在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端子之间的集流体,所述熔丝包括形成在所述集流体上的熔丝部分。 所述阻断构件可设置在熔丝通孔中,该熔丝通孔延伸通过所述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可进一步包括熔丝凹部,所述阻断构件可设置在所述熔丝凹部中。所述熔丝凹部可包括从所述集流体的一侧向内延伸的至少一个槽,并且所述熔丝的所述熔丝部分可邻接所述槽。所述熔丝凹部可为横过所述集流体的表面延伸的表面槽,并且所述熔丝的所述熔丝部分可从所述表面槽延伸到所述集流体的相反表面。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进一步包括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以及联接到所述壳体的盖板。所述端子可包括所述盖板和端子杆中的一个。
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盖板和所述集流体之间的下绝缘构件。所述阻断构件可与所述下绝缘构件整体形成。所述阻断构件可为与所述下绝缘构件分离的部件并可包括支撑板和阻断突出部。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进一步包括盖组件,其中所述盖组件包括所述盖板、排气构件、密封塞和短路构件,并且所述端子包括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经由连接板电连接到所述盖板。 所述短路构件可被构造为当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变形并使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短路。各实施例也可通过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而被实现,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端子;以及熔丝组件,该熔丝组件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端子且包括电流流动部分,该电流流动部分设置在集流体上,该集流体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端子;凹入部分,该凹入部分邻接所述电流流动部分设置在所述集流体上;以及阻断构件,该阻断构件与所述凹入部分操作性协作。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进一步包括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联接到所述壳体的盖板以及在所述盖板与所述集流体之间的下绝缘构件。所述阻断构件可与所述下绝缘构件整体形成。所述阻断构件可为与所述下绝缘构件分离的部件并包括支撑板和阻断突出部。所述集流体可包括端子连接部分和电极连接部分,所述电流流动部分可在所述端子连接部分或所述电极连接部分上。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各示例性实施例,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示出沿线II-II截取的图1的横截面视图;图3示出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各元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4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横截面视图;图5示出图4的可再充电电池的负极集流构件的透视图;图6示出根据再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各元件的局部横截面视图;图7示出图6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各元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8示出根据又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各元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9示出根据又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各元件的局部横截面视图;图10示出图9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各元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11示出根据又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各元件的局部横截面视图;图12示出图11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极集流构件的透视图;图13示出根据又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以及图14示出沿线XIV-XIV截取的图13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各示例实施例;然而,各示例实施例可实现为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该被视为限于本文所陈述的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为使本公开内容将更为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图示,层和区域的尺寸可被夸大。还将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提及在另一元件“上”时,其能够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另外,还将理解的是,当元件被提及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其能够为该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中间元件。相似的附图标记始终指示相似的元件。图1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示出沿线II-II截取的图1 的横截面视图。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1可包括包含介于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之间的隔板13的电极组件10、容纳电极组件10的壳体沈以及与壳体沈的开口联接的盖组件30。在实施方式中,电极组件10可卷绕成胶卷形形状。将参照有角的或棱柱形锂离子可再充电电池的示例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1。然而,各实施例不限于此,并可应用于不同种类的电池,例如,锂聚合物电池、圆柱形电池等。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可包括涂覆部分,例如,在由金属箔形成的集流体上涂覆有活性物质的区域。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可包括活性物质未涂覆部分Ila和12a,例如,没有涂覆活性物质的区域。正极活性物质未涂覆部分Ila可沿正电极11的长度方向形成在正电极11的一端处;并且负极活性物质未涂覆部分1 可沿负电极12的长度方向形成在负电极12的另一端处。在实施方式中,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可与介于其间的绝缘隔板13被卷绕。然而,各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电极组件10可具有如下结构,在该结构中包括多个薄片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与介于其间的隔板被层压。壳体沈可具有基本长方体形状并可在其一端包括开口。盖组件30可包括覆盖壳体沈的开口的盖板31、伸出到盖板31的外部并电连接到正电极11的正极端子21、伸出到盖板31的外部并电连接到负电极12的负极端子22以及排气构件39,该排气构件39包括被构造为根据预定内部压力而破裂的槽口 39a。盖板31可由薄板形成并可包括用于在其一侧注入电解液的电解液注入口 27。用于密封电解液注入口 27的密封塞38可固定到盖板31。端子21和22可穿过盖板31。例如,在盖板31的上部处的第一垫圈25和在盖板 31的下部处的第二垫圈28可将盖板31与端子21和22绝缘。在实施方式中,端子21和 22包括正极端子21和负极端子22。端子21和22可具有圆柱形形状。螺母四可在端子21和22上部支撑端子21和 22并可安装在端子21和22上。例如,螺纹可形成在端子21和22的外周界上,从而紧固到螺母四。端子21和22的下部可包括端子凸缘21a和22a,该端子凸缘21a和2 在端子下部支撑端子。当螺母四紧固到端子21和22时,端子21和22与盖板31之间的空间可通过利用端子凸缘21a和2 与螺母四挤压第一垫圈25和第二垫圈28而被密封。下绝缘构件60和70可被包括在端子凸缘21a和2 与盖板31之间以用于绝缘。 端子凸缘21a和22a以及集流构件40和50可紧固到盖板31下方的下绝缘构件60和70中的槽。下绝缘构件60和70可将集流构件40和50以及端子21和22与盖板31绝缘。下绝缘构件60和70可在端子凸缘21a和22a与盖板31之间并可被稳定地固定。图3示出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各元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参见图3,正极端子21可包括从端子凸缘21a伸出并具有带螺纹的外周界表面的端子杆21b。正极端子21可包括从端子凸缘21a的底部朝向壳体沈的底部伸出的支撑突出部21c。另外,盖板31可用作正极端子21或负极端子22,也就是说,端子可包括盖板和端子杆中的一个。下绝缘构件60可包括端子杆21b插入其中的端子孔62、端子凸缘21a插入其中的凸缘槽63以及正极集流构件(或称为集流体)40的端子连接部分41插入其中的连接槽 61。正极集流构件40可包括通过例如焊接附接到正极端子21的端子连接部分41以及在端子连接部分41处弯曲并通过例如焊接附接到电极组件10的电极连接部分42。正极集流构件40可包括支撑突出部21c插入其中的支撑孔41c。支撑突出部21c 和正极集流构件40可通过例如焊接被连接。正极集流构件40可包括响应过电流条件而可熔融或可变形的熔丝,该熔丝包括电流流动部分,例如熔丝部分或可变形部分41a,例如,可变形部分41a可比正极集流构件40的其他部分具有更小的横截面面积。熔丝与电极组件 10、端子(如下文所述)彼此电连接。可变形部分41a可形成在正极集流构件40中,但是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可变形部分41a可串联连接在电极组件10与端子21和22之间。 当壳体26用作端子时,可变形部分41a可串联连接在电极组件10与壳体沈之间。可变形部分41a被构造为响应可再充电电池中的过电流条件而变形并被构造为根据这种变形触发并中断电流。凹入部分,例如熔丝通孔41b可邻接熔丝部分41a形成在正极集流构件40中,并可延伸通过正极集流构件40。如上所述,可变形部分41a可比端子连接部分41的其他部分具有更小的横截面面积。响应过电流条件,例如,当电流超过流动通过可变形部分41a的预定电流时,可变形部分41a可熔融或变形,由此中断电极组件10与正极端子21之间的电连接。阻断构件65可被设置在,例如插入到熔丝通孔41b中。阻断构件65可由具有电绝缘性能的材料制成。阻断构件65被构造为在电流已经通过熔丝的触发被中断时维持电流的中断。在本实施例中,阻断构件65可与下绝缘构件60整体形成并可固定到下绝缘构件60,但是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阻断构件65可插入到熔丝通孔41b中。阻断构件65 与熔丝操作性协作,与熔丝构成熔丝组件。阻断构件65可支撑在可变形部分41a熔融或变形后而分离的端子连接部分41。 在可变形部分41a熔融或变形后,即使从外部传递振动或冲击,也可避免端子连接部分41 的再连接。例如,当端子连接部分41被再连接时,则可重新发生过电流条件,并且可再充电电池101可被点燃或爆炸。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当阻断构件65插入到熔丝通孔41b中时, 阻断构件65可支撑分离的熔融部分。因而可以防止熔融部分再连接。也就是说,阻断构件 65与熔丝通孔41b操作性协作,以防止熔融部分再连接。图4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横截面视图。图5示出图4的可再充电电池的负极集流构件的透视图。除了负极集流构件80和下绝缘构件90的结构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
7池102可由与根据先前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相同的结构构成。因而将省略相同结构的重复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负极集流构件80可包括通过例如焊接附接到负极端子22的端子连接部分81以及在端子连接部分81处弯曲并通过例如焊接附接到电极组件10的电极连接部分82。负极端子22的下部的支撑突出部可插入其中的支撑孔81c以及通过响应过电流条件而变形或熔融来阻断或中断电流的熔丝部分或可变形部分81a可形成在负极集流构件80中。熔丝通孔81b可邻接可变形部分81a形成在端子连接部分中。可变形部分81a可比端子连接部分81的其他部分具有更小的横截面面积。响应过电流条件,可变形部分81a 可熔融或变形,由此中断电极组件10和负极端子22之间的电流连接。具有电绝缘性能的阻断构件95可插入到熔丝通孔81b中;并且阻断构件95可固定到下绝缘构件90。如上所述,阻断构件95可插入到邻接可变形部分81a的熔丝通孔81b中并可支撑分离的可变形部分81a。因而,在可变形部分81a熔融或变形后,即使可施加振动或冲击,也可阻断或中断电流,由此防止可再充电电池102过热。图6示出根据再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各元件的局部横截面视图。图7示出图6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各元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参见图6和图7,除了阻断构件120和下绝缘构件160的结构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可由与根据先前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相同的结构构成。因而将省略相同结构的重复描述。如图6和图7中所示,可熔融或可变形部分41a可形成在正极集流构件40中。可变形部分41a可响应由于比正极集流构件40的其他部分更小的横截面面积引起的过电流条件来阻断或中断电流。熔丝通孔41b可邻接熔丝部分41a形成;并且,可具有电绝缘性能的阻断构件120 可插入到熔丝通孔41b中。阻断构件120可以是与下绝缘构件160分离的部件,并可包括在端子连接部分41与下绝缘构件160之间的支撑板121以及从支撑板121伸出并插入到熔丝通孔41b中的阻断突出部123。支撑板121可比熔丝通孔41b具有更大的横截面面积。 因而,支撑板121可不插入到熔丝通孔41b中并可接触端子连接部分41的上表面。下绝缘构件160可包括端子杆21b插入其中的端子孔162、端子凸缘21a插入其中的凸缘槽163、正极集流构件40的端子连接部分41插入其中的连接槽161以及支撑板121 插入其中的阻断槽165。阻断构件120可在端子连接部分41的上部与下绝缘构件160之间。当阻断构件120插入到邻接可变形部分41a的熔丝通孔41b中时,在可变形部分 41a熔融或变形后,即使施加振动或冲击,也可防止熔融部分的再连接。因而可以防止可再充电电池103过热。另外,支撑板121的一部分可通过当熔丝部分41a熔融时产生的热而熔融并插入到熔丝通孔41b中。因而可以更稳定地分离熔丝部分41a的熔融部分。图8示出根据又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各元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参见图8,除了负极集流构件80’的结构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可由与根据先前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相同的结构构成。因而将省略相同结构的重复描述。
8
如图8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负极集流构件80’可包括通过例如焊接附接到负极端子22的端子连接部分81’以及在端子连接部分81’处弯曲并通过例如焊接附接到电极组件10的电极连接部分82’。端子连接部分81’可包括负极端子22的支撑突出部可插入其中的支撑孔81a’。 电极连接部分82’可包括熔丝部分或可变形部分82a’,该熔丝部分或可变形部分82a’响应由于比电极连接部分82’的其他部分更小的横截面面积引起的过电流条件而可熔融或可变形。因而,电极连接部分82’中的电流可被阻断或中断。熔丝通孔82b’可邻接可变形部分82a’形成在电极连接部分82’中。可变形部分 82a’可比电极连接部分82’的其他部分具有更小的横截面面积。响应过电流条件,可变形部分82’可熔融或变形,以中断或阻断电极组件10与端子之间的电连接。阻断构件85可插入到熔丝通孔82b’中。阻断构件85可由具有电绝缘性能的材料制成。在实施方式中,阻断构件85可包括与电极连接部分82’紧密接触的支撑板8 和从支撑板8 伸出并插入到熔丝通孔82b’中的阻断突出部85b。阻断构件85可被定位成紧密邻接负极集流构件8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当阻断构件85插入到邻接可变形部分82a’的熔丝通孔82b’中时, 可变形部分82a’可熔融或变形,并且即使施加振动或冲击,也可防止可变形部分82a’的熔融部分的再连接。因而可以防止可再充电电池过热。图9示出根据又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各元件的局部横截面视图。图10 示出图9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各元件的局部分解透视图。除了正极集流构件240和下绝缘构件沈0的结构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4可由与根据先前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相同的结构构成。因而将省略相同结构的重复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正极集流构件240可包括通过例如焊接附接到正极端子21的端子连接部分Ml以及在端子连接部分241处弯曲并通过例如焊接附接到电极组件10的电极连接部分对2。正极集流构件240可包括支撑突出部21c插入其中的支撑孔Mlc。支撑突出部 21c和正极集流构件240可通过例如焊接被连接。在实施方式中,响应过电流条件,熔丝部分或可变形部分Mla可熔融或变形,以中断正极集流构件240中的电流。熔丝凹部Mlb可邻接可变形部分Mla形成;并且可变形部分Mla可比端子连接部分Ml的其他部分具有更小的横截面面积。熔丝凹部Mlb可包括从端子连接部分Ml的至少一侧延伸到端子连接部分241的内部的槽。在实施方式中,熔丝凹部Mlb可包括从端子连接部分241的侧部延伸的一对槽。可变形部分Mla可在该对槽之间或邻接熔丝凹部Mlb,换句话说邻接槽。 阻断构件265可设置在,例如插入到熔丝凹部Mlb中;并且阻断构件265可由具有电绝缘性能的材料制成。下绝缘构件260可包括端子连接部分241插入其中的连接槽沈1。阻断构件265 可固定到连接槽261。阻断构件265可从连接槽的至少一个侧壁延伸到连接槽的内部。在实施方式中,阻断构件265可从连接槽的两个侧壁延伸。例如,阻断构件165 可对应于端子连接部分241上的熔丝凹部Mlb。在本实施例中,当阻断构件265插入到邻接可变形部分Mla的熔丝凹部Mlb中,可变形部分Mla熔融或变形,并且施加振动或冲击时,可防止端子连接部分Ml的分离部分的再连接。因而可以防止可再充电电池104过热。图11示出根据又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各元件的局部横截面视图。图12 示出图11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极集流构件的透视图。除了正极集流构件340和下绝缘构件360的结构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5可由与根据先前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相同的结构构成。因而将省略相同结构的
重复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正极集流构件340可包括通过例如焊接附接到端子的端子连接部分341以及在端子连接部分341处弯曲并通过例如焊接附接到电极组件10的电极连接部分342。端子连接部分341可包括支撑突出部21c插入其中的支撑孔341c以及熔丝部分或可变形部分Mia,该熔丝部分或可变形部分341a响应过电流条件可熔融或可变形来中断或阻断电流。熔丝表面槽341b可邻接可变形部分341a形成在端子连接部分341中;并且可变形部分341a可比端子连接部分341的其他部分具有更小的横截面面积。熔丝表面槽341b可形成在端子连接部分341的上表面上并可沿端子连接部分341的宽度方向延伸, 熔丝部分341a可从熔丝表面槽341b延伸到正极集流构件340的相反表面。阻断构件365 可由具有电绝缘性能的材料制成。阻断构件365可与下绝缘构件360整体形成,可从下绝缘构件360伸出,并可沿下绝缘构件360的宽度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当阻断构件365插入到熔丝表面槽341b中,可变形部分341a熔融,并且施加振动或冲击时,可防止端子连接部分341的熔融或分离部分的再连接,例如, 熔融或分离部分可被稳定地分离。图13示出根据又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14示出沿线XIV-XIV 截取的图13的横截面视图。参见图13和图14,根据本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6可包括电极组件10、容纳电极组件10的壳体沈以及与壳体沈的开口联接的盖组件530。除了用于使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短路的结构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6可由与根据先前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相同的结构构成。因而将省略相同结构的重复描述。盖板531可包括排气构件39、密封塞38和短路构件M3。当可再充电电池106的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短路构件543可变形,以将正极端子21电连接到负极端子22。正极端子21可经由正极集流构件40电连接到正电极11。负极端子22可经由负极集流构件50电连接到负电极12。正极集流构件40可具有与根据先前实施例的正极集流构件相同的结构,例如如图3中所示,并且响应过电流条件可熔融或可变形的可变形部分 41a可形成在正极集流构件40中。阻断构件65可插入到邻接可变形部分41a的熔丝通孔 41b 中。可变形部分41a可设置在电极组件10之上。在本实施例中,当可变形部分41a设置在电极组件10之上时,可变形部分41a可不接触电解液。因而可以稳定地防止电解液通过可变形部分41a中产生的热而被点燃。
电连接到正极端子21的第一短路接线片541可安装在正极端子21处的盖板531 上。将第一短路接线片541与盖板531彼此电绝缘的盖绝缘构件537可安装在第一短路接线片541与盖板531之间。将负极端子22与盖板531电连接的连接板549可安装在负极端子22中。连接板 549可由导电金属制成并可紧密接触盖板531和螺母四。当可再充电电池106的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短路构件543可变形。即,短路构件543可被构造为当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变形并使正极端子21和负极端子22短路。由于短路构件543的变形,电连接到正极端子21的第一短路接线片541 与电连接到负极端子22的第二短路接线片可短路。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到负极端子22 的盖板531可用作第二短路接线片。短路构件543可电连接到盖板531。短路构件543可设置在盖绝缘构件537与盖板531之间且在盖板531中的短路孔35中。短路构件543可包括向下凸出的弧形弯曲部分以及倒转板,该倒转板包括固定到盖板531的周界部分。可变形部分41a可串联连接在短路构件543与电极组件10之间。第一短路接线片541可覆盖短路孔35。当短路构件M3由于壳体沈的过度内部压力而变形并向上伸出时,第一短路接线片541和盖板531可经由短路构件543彼此电连接,由此造成短路。当发生短路时,大量电流可瞬时或在短时间内流动,可变形部分41a可熔融,并且可防止正极端子21与电极组件10之间的电连接。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大量电流由于短路可瞬时或在短时间内流动。因而,可变形部分41a可响应在那时产生的过电流条件而熔融或变形以由此阻断电流。当短路构件和可变形部分的操作被触发时,可再充电电池的操作可被停止,由此改进安全性。当不包括可变形部分41a时,由短路产生的大量电流可使得短路构件543熔融。因而不能维持短路状态。如果未维持短路且其中内部温度和压力增加的可再充电电池被重复充电和放电,则存在爆炸或点燃的风险。另外,当在内部短路时熔丝被操作的情况下,可充分地增加熔丝被操作的热条件。 因而可避免与电阻和热关联的缺陷。例如,在内部短路时,因为与正常操作情况下相比,更大量,例如高数百倍的电流可流动,当安装在此电流下被操作的熔丝时,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熔丝产生的电阻和热可以非常小。另外,阻断构件65可将熔融之后的熔融部分彼此分离。因而可以防止熔融部分的再连接。根据各实施例,响应具有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等制成的壳体的可再充电电池中的过电流条件,可再充电电池的温度可增加,从而触发熔丝、避免点燃的危险并改进安全性。另外,即使因为可再充电电池中的电解液溶液因过电流条件而分解,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增加,也可避免可再充电电池的爆炸的风险。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具有能够响应过电流条件而防止损坏的结构的安全装置的可再充电电池。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改进安全性的可再充电电池。根据实施例,响应过电流条件,阻断构件可便于维持熔丝构件处于中断状态,由此改进可再充电电池的安全性。 在这里已经公开了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尽管采用了特定术语,但这些术语仅以一般和描述的意义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被使用和将被理解。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形式上和细节上的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端子;熔丝,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端子和所述熔丝彼此电连接;以及与所述熔丝操作性协作的阻断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熔丝和所述阻断构件构成熔丝组件,并且其中所述熔丝包括可变形部分,该可变形部分被构造为响应所述可再充电电池中的过电流条件而变形并被构造为根据这种变形触发并中断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阻断构件被构造为当所述电流已经通过所述熔丝的触发被中断时维持所述电流的中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电连接在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端子之间的集流体,所述熔丝包括形成在所述集流体上的熔丝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阻断构件被设置在熔丝通孔中,该熔丝通孔延伸通过所述集流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集流体进一步包括熔丝凹部,所述阻断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熔丝凹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熔丝凹部包括从所述集流体的一侧向内延伸的至少一个槽,并且所述熔丝的所述熔丝部分邻接所述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熔丝凹部为横过所述集流体的表面延伸的表面槽,并且所述熔丝的所述熔丝部分从所述表面槽延伸到所述集流体的相反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 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以及联接到所述壳体的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端子包括所述盖板和端子杆中的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盖板和所述集流体之间的下绝缘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阻断构件与所述下绝缘构件整体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阻断构件为与所述下绝缘构件分离的部件并包括支撑板和阻断突出部。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盖组件,其中 所述盖组件包括所述盖板、排气构件、密封塞和短路构件,并且所述端子包括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经由连接板电连接到所述盖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短路构件被构造为当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压力时变形并使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短路。
16.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 端子;以及熔丝组件,该熔丝组件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端子且包括 电流流动部分,该电流流动部分被设置在集流体上,该集流体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端子;凹入部分,该凹入部分邻接所述电流流动部分设置在所述集流体上;以及阻断构件,该阻断构件与所述凹入部分操作性协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进一步包括 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联接到所述壳体的盖板;以及在所述盖板与所述集流体之间的下绝缘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阻断构件与所述下绝缘构件整体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阻断构件为与所述下绝缘构件分离的部件并包括支撑板和阻断突出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集流体包括端子连接部分和电极连接部分,所述电流流动部分在所述端子连接部分或所述电极连接部分上。
全文摘要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端子;熔丝,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端子和所述熔丝彼此电连接;以及与所述熔丝操作性协作的阻断构件。
文档编号H01M2/26GK102280608SQ201110147040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1日
发明者卞相辕, 金成培 申请人:Sb锂摩托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