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443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架设结构,且特别是一种太阳能装置的架设结构。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在能源需求与日俱增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较无污染及理论上可取之不尽的再生能源成为现今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些再生能源例如是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或是生质能等。其中,以太阳能装置为例,其通过光伏电池(photovoltaic cell, PV cell),而可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更是近几年在能源开发的研究上相当重要且受欢迎的一环。但是,现今于架设太阳能装置时,受限于其需要结构复杂且数量较多的零件方得以将其架设在平台上,因而造成太阳能装置的架设工艺所花费在零件与人工架设的成本无法有效地降低。因此,如何有效地简化构件型式并缩短其架设时间,便值得相关人员予以研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装置,其具有方便且简易的架设结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太阳能装置,适于架设在一平台上。太阳能装置包括一太阳能模块、一接合件以及一支架。太阳能模块具有一第一对接孔。接合件具有一本体, 与从本体延伸且彼此背对的一第一对接柱与一第二对接柱。支架固设在平台上且具有一第二对接孔。第一对接柱对应地穿设并扣接于第一对接孔,第二对接柱对应地穿设并扣接于第二对接孔,以使接合件连接在太阳能模块与支架之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太阳能模块包括一太阳能电池板以及一框架。框架环绕地组装至太阳能电池板,且接合件连接在框架与支架之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对接孔位在框架的一底面或一侧面。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本体、第一对接柱与第二对接柱为同轴柱体。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对接孔与第二对接孔分别为一葫芦孔,其具有一穿设部与一扣接部。第一对接柱与第二对接柱分别穿过穿设部,并朝扣接部移动而扣接于扣接部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太阳能模块经由接合件连接至支架后,其中第一对接孔在第二对接孔上的正投影中,第一对接孔的扣接部重迭于第二对接孔的扣接部, 且第一对接孔的穿设部不重迭于第二对接孔的穿设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对接柱具有一柱面。当第二对接柱扣接于第二对接孔时,柱面嵌合于第二对接孔的侧壁之间,且其中柱面与第二对接孔的侧壁的至少其中的一为粗糙面。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接合件的对接柱分别与太阳能模块的第一对接孔、支架的第二对接孔搭配扣接,以让太阳能装置能快速且方便地架设在固设在平台上。此举除有效地简化用以架设太阳能装置的零件外,并通过其接合件与对接孔之间的扣接关系而提高太阳能装置结构的稳定性。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太阳能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3是图1的太阳能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图4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装置的示意图。图4B是图4A的太阳能装置的局部组装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装置于接合件处的局部剖面图。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装置于接合件处的局部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300 太阳能装置110、310 太阳能模块112、312 第一对接孔114:太阳能电池板116、316:框架120,420,520 接合件122、422 本体124,424 第一对接柱126、426、526 第二对接柱130、330:支架132,532 第二对接孔210 平台220 螺栓526a 柱面532a 侧壁A1、A2:穿设部B1、B2:扣接部Dl 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Sl 底面S2 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太阳能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其中图2是以图1的太阳能装置的反向视角予以绘示。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装置100适于架设在平台210上。太阳能装置100包括太阳能模块110、多个接合件120以及多个支架130。支架130用以作为太阳能模块110的支撑结构,在此并未限制支架130的数量,以下将以其中一接合件120与其中一支架130进行说明。太阳能模块110具有第一对接孔112。接合件120具有本体122,与从本体122延伸且彼此背对的第一对接柱1 与第二对接柱126。支架130可通过螺栓220固设在平台 210上,且具有第二对接孔132。据此,通过第一对接柱IM对应地穿设并扣接于第一对接孔112,且第二对接柱1 对应地穿设并扣接于第二对接孔132,而使接合件120得以连接在太阳能模块110与支架130之间,进而完成将太阳能装置100架设在平台210上的工艺。基于上述,通过接合件120上的相对的对接柱124、126分别与太阳能模块110的第一对接孔112、支架130的第二对接孔132搭配扣接,而使太阳能装置100得以架设在平台210上。此举让太阳能装置100因架设构件数量的减少,而得以有效地缩短架设时间,进而降低太阳能装置100于架设时的人工成本。图3是图1的太阳能装置的局部剖面图。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模块Iio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14,以及环绕地组装在太阳能电池板114上的框架116,且上述的第一对接孔112位在此框架116上,以使接合件120连接在框架116 与支架130之间。在此,第一对接孔112实质上位在框架116的底面S 1,以让太阳能模块 110直接承靠在支架130上方,其中接合件120是先扣接至框架116上的第一对接孔112后, 再行扣接于支架130的第二对接孔132。据此,接合件120的本体122得以作为框架116与支架130之间的夹板,以提高接合件120对框架116与支架130的夹持力。然而,本发明并未限制接合件120组装在框架116上的位置,图4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装置的示意图。图4B是图4A的太阳能装置的局部组装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4A与图4B,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太阳能装置300中,第一对接孔 312是位在框架316的侧面S2,此举除能达到上述以接合件120连接框架316与支架330 而达到的支撑效果外,亦能通过第一对接孔312在侧面S2上的位置而调整太阳能模块310 相对于平台210的倾斜角度,以使太阳能装置300能随着所处地域的纬度而调整相应的较佳日照角度。请再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接合件120的本体122、第一对接柱IM与第二对接柱126为同轴柱体,且第一对接孔112与第二对接孔132分别为一葫芦孔,其分别具有一穿设部A1、A2与一扣接部B1、B2。据此,当欲将接合件120扣接至第一对接孔112时,需先将第一对接柱124穿过第一对接孔112的穿设部Al,接着将接合件120朝第一方向Dl移动, 以使第一对接柱1 扣接于扣接部Bl中。同样地,将接合件120的第二对接柱1 穿过第二对接孔132的穿设部A2,并朝第二方向D2移动,便能使第二对接柱1 扣接在第二对接孔132的扣接部B2。在此,太阳能模块110与支架130便能通过对接孔112、132所具有葫芦孔轮廓的特性,而以滑动扣接的方式将接合件120扣持其中。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太阳能模块110经由接合件120连接至支架130后,其中第一对接孔112在第二对接孔132上的正投影中,第一对接孔112的扣接部Bl是重迭于第二对接孔132的扣接部B2,且第一对接孔112的穿设部Al不重迭于第二对接孔132的穿设部A2。换句话说,通过第一对接孔112、第二对接孔132分别与接合件120扣接后的位置呈反向错位,而让太阳能模块110与支架130分别提供接合件120相反方向的夹持力,让太阳能装置100提高组装结构的强度,亦即由于用以拆卸太阳能模块110与支架130的施力是彼此相反的,因此太阳能模块110与支架130之间并不容易因外力而松脱。另一方面,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装置于接合件处的局部剖面图。请参考图5,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接合件420的本体422、第一对接柱似4与第二对接柱426并非同轴柱体。此举亦能让接合件420于连接太阳能模块110与支架130后,因对接孔112、132的错位配置,而增加太阳能模块110、接合件420与支架130之间的夹持力, 同样提高此三个构件彼此松脱的困难度。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装置于接合件处的局部剖面图。请参考图 6,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接合件520的第二对接柱5 具有柱面5^a,当第二对接柱5 扣接于第二对接孔532时,此柱面526a会嵌合于第二对接孔532的侧壁53 之间,此举同样能达到将接合件520扣接于对接孔532的效果。此外,柱面526a与第二对接孔532的侧壁53 中至少其中的一为粗糙面,用以增加第二对接孔532与第二对接柱5 之间的摩擦力,以提高接合件520与支架530之间的夹持力。同样的结构亦可设置在第一对接柱与第一对接孔之间,在此便不再予以赘述。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接合件的对接柱分别与太阳能模块的第一对接孔、支架的第二对接孔搭配扣接,以让太阳能装置能快速且方便地架设在固设在平台上。此举除通过其接合件与对接孔之间的扣接关系而提高太阳能装置结构的稳定性外,更因用以架设装置的构件简单化与数量减少,故而能有效缩短架设太阳能装置的时间, 而降低太阳能装置的人工组装成本。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太阳能装置,适于架设在一平台上,该太阳能装置包括 一太阳能模块,具有一第一对接孔;一接合件,具有一本体,与从该本体延伸且彼此背对的一第一对接柱与一第二对接柱;以及一支架,固设在该平台上且具有一第二对接孔,其中该第一对接柱对应地穿设并扣接于该第一对接孔,该第二对接柱对应地穿设并扣接于该第二对接孔,以使该接合件连接在该太阳能模块与该支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模块包括 一太阳能电池板;以及一框架,环绕地组装至该太阳能电池板,且该接合件连接在该框架与该支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接孔位在该框架的一底面或一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该第一对接柱与该第二对接柱为同轴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接孔与该第二对接孔分别为一葫芦孔,其具有一穿设部与一扣接部,该第一对接柱与该第二对接柱分别穿过所述穿设部,并朝所述扣接部移动而扣接于所述扣接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太阳能模块经由该接合件连接至该支架后,其中该第一对接孔在该第二对接孔上的正投影中,该第一对接孔的该扣接部重迭于该第二对接孔的该扣接部,且该第一对接孔的该穿设部不重迭于该第二对接孔的该穿设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对接柱具有一柱面,当该第二对接柱扣接于该第二对接孔时,该柱面嵌合于该第二对接孔的侧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柱面与该第二对接孔的侧壁的至少其中的一为粗糙面。
全文摘要
一种太阳能装置,适于架设在平台上。太阳能装置包括太阳能模块、接合件以及支架。太阳能模块具有第一对接孔。接合件具有本体,与从本体延伸且彼此背对的第一对接柱与第二对接柱。支架固设在该平台上且具有第二对接孔。第一对接柱对应地穿设并扣接于第一对接孔,第二对接柱对应地穿设并扣接于第二对接孔,以使接合件连接在太阳能模块与支架之间。
文档编号H01L31/042GK102386256SQ201110354609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8日
发明者颜同义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