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536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线器,特别应用于一般电子设备的配线面板的组装作业中使用,将该电子设备内部的通信用蕊线,固定于该配线面板的端子座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通信设备在其配线面板的内面两侧各排列有多个端子座,使中间形成一长通道以供多个通信导线通过,另该端子座设有多个插槽,每一插槽中配设一与该配线面板电性连接的金属端子,由于每一通信导线与一端子座搭配,又每一通信导线内包覆有多条蕊线,所述蕊线分别与该端子座的多个插槽配置,来与该插槽内的金属端子电性连接, 通过此使数据信号经该通信设备内部的蕊线、该端子座内的金属端子至该配线面板,再经该配线面板外对应的传输线输送。然而该端子座的插槽数量多,故在进行打线作业时,需透过一打线工具,来将每一蕊线一一打入该插槽中,以让该金属端子的一端刺破该蕊线的绝缘外皮,形成电性连接,但是一配线面板往往有多个端子座,且该端子座的数量越多,则所需花费的作业时间就会延长,既耗工时又易增加成本。其次,该端子座的插槽槽口小,较不易将该蕊线准确地打入该插槽中固定,易产生重复打线的情形,导致该打线动作断断续续而不够干净利落,且于打线时也会因施力不当而间接地造成该金属端子的另端结构(即接脚)损坏。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乃潜心研思、设计组制,其能提供一种具有同步打线,且具连续打线动作的功效的打线器,以提升打线效率,又具操作方便性且能确实定位, 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研创的创作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同步打线且连续打线动作的功效的打线器。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同步切除多余蕊线,又具有方便操作、 确实定位的功效的打线器。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打线器,其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部设有中空槽;一连动机构,包含有一转轴及一个以上的转轮,所述转轮被该转轴串设于该壳体顶部, 且该转轴的一端伸出该壳体以形成连接部,又在所述转轮的轮面设有二轨道与二凸块,使每一转轮的二凸块导入邻接的转轮的二轨道中;以及一个以上的压线件,设于该中空槽中并与所述转轮对应配置,且被所述转轮带动,又在所述压线件的底端设有打线部。所述的打线器,其中,在所述转轮中,一转轮的二轨道呈上下对称设置,而邻接的转轮的二轨道呈斜角对称设置;通过此使一转轮在旋转一角度后会带动邻接的转轮旋转。所述的打线器,其中,该连动机构进一步设有一个以上的定位轮,所述定位轮被该转轴穿设且呈间隔设置于所述转轮之间,又在每一定位轮的轮面配设有对应结构,以与该转轮的轨道或凸块对应接合。所述的打线器,其中,该壳体包含一壳座及一壳盖,该壳盖与该壳座接合,而该中空槽设于该壳座中;又该压线件包含一本体及二支脚,该二支脚结合于该本体的两侧底端, 且在该二支脚的底端均设有该打线部。所述的打线器,其中,该壳座进一步包含有二框架及二连接片,该二框架设于该壳盖的两侧底端,而该二连接片分别连接固定于该二框架的短侧面,使该壳座呈圈围状;另该二框架中均设有该中空槽,以分别供每一压线件的二支脚导入。所述的打线器,其中,每一压线件的两侧缘各设有一挡块,而在每一框架的相对二长侧面顶端各配设有至少一细长沟,以供该挡块导入滑移并达到止挡的功效。所述的打线器,其中,每一转轮本身设有至少一轮凸结构,并在该压线件的顶端配设有一对应结构;又在每一转轮的周侧设有一环状沟槽,供该压线件的对应结构导入。所述的打线器,其中,该打线部的中央设有凹沟,且在该打线部的两侧各设有一压线结构。所述的打线器,其中,于该打线部的一压线结构的底端设有一刀缘。所述的打线器,其中,在该壳体的底部进一步设有卡扣结构,利于卡扣定位以助该打线部确实动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提供的打线器通过一壳体、一连动机构以及一个以上的压线件的组合设计,使具有同步打线且连续打线动作的功效,以同时将多条蕊线各自打入不同端子座的插槽中,以提升打线效率;又使本实用新型的打线器具有方便操作、确实定位的功效。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特点和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惟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打线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2A为图2中该壳座的分解图;图3为图1的打线器搭配该配线面板实施的左侧视图;图4为图3中该A至A线段处的剖面视图;图5为图2中一压线件的示意图以及该压线件的打线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1的打线器增设卡扣结构并搭配该配线面板实施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该打线器与该配线面板的端子座扣接后的剖面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壳体30 压线件11中空槽301 本体12壳座302、支脚13壳盖304、挡块14A、框架31 打线部141、细长沟311 凹沟[0035]15A、连接片312、压线结构[0036]16卡扣结构314刀缘[0037]20连动机构32对应结构[0038]21转轴40驱动单元[0039]211连接部80配线面板[0040]22转轮81、端子座[0041]221轨道82插槽[0042]222凸块G间隙[0043]223轮凸结构90通信导线[0044]224环状沟槽91/猛、线[0045]23定位轮[0046]231对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一种打线器,其包括有一壳体10、一连动机构20以及一个以上的压线件30。该壳体10内部设有中空槽11 ;该连动机构20包含有一转轴21及一个以上的转轮 22,所述转轮22被该转轴21串设于该壳体10顶部,且该转轴21的一端伸出该壳体10以形成连接部211,又在所述转轮22的轮面设有二轨道221与二凸块222,使每一转轮22的二凸块222导入邻接的转轮22的二轨道221中;所述压线件30设于该中空槽11中并与所述转轮22对应配置,且被所述转轮22带动,又在所述压线件30的底端设有打线部31。在实施例中,在所述转轮22中,一转轮22的二轨道221呈上下对称设置,而邻接的转轮22的二轨道221呈斜角对称设置;通过此使一转轮在旋转一角度后(可参阅图4所示),带动邻接的转轮旋转,有助于弹性调整各转轮之间的打线动作及行程。又由于在该配线面板80上(可参阅图6所示),同一侧的多个端子座81之间呈间隔设置,因而产生有间隙G,为了使每一压线件30能对应所述端子座81、81’的每一插槽 82,请再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动机构20设有一个以上的定位轮23,所述定位轮 23被该转轴21穿设且呈间隔设置于所述转轮22之间,以对应各端子座之间的间隙G,使每一压线件能有效且确实进行打线;另在每一定位轮23的轮面配设有对应结构231 (参阅图 2所示),以与该转轮22的轨道221或凸块222对应接合。通过此使每一定位轮随着相邻的转轮同步旋转。该壳体10包含有一壳座12及一壳盖13,该壳盖13与该壳座12接合,而该中空槽 11设于该壳座12中;又该压线件30包含一本体301及二支脚302、303,该二支脚302、303 结合于该本体301的两侧底端,而该二支脚的底端均设有该打线部31。通过此使该压线件 30跨置于该配线面板80两侧的端子座81、81’上(参阅图4所示),以进行同步打线作业, 既方便又能缩短作业时间,且该二支脚302、303之间的空间对应该配线面板80中间的长通道,也利于弹性调整多个通信导线90通过。请再参阅图2及图2A所示,该壳座12进一步包含二框架14A、14B及二连接片15A、 15B,该二框架14A、14B设于该壳盖的两侧底端,而该二连接片15A、15B分别连接固定于该二框架14A、14B的短侧面,使该壳座12呈圈围状,另该二框架14A、14B中均设有该中空槽 11,以分别供每一压线件30的二支脚302、303导入(参阅图4所示)。而本实用新型的打线器的运作方式,请再参阅图3所示(该图中,将图1的侧架 14A拆除,并将该壳盖13剖视,便于揭示连动机构20与压线件30的运作),通过将一驱动单元40与该连接部211连接,该驱动单元40为手动工具(例如套筒扳手)及自动化机具 (例如电动马达)的其中之一,以驱动该转轴21运转;又每一转轮22本身设有至少一轮凸结构223,并在每一压线件30的顶端配设有一对应结构32,在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4所示,每一转轮22的相对两侧处各设有一轮凸结构223,但不以设于相对两侧处为限,当一转轮22旋转时,其轮凸结构223会推抵该压线件30的对应结构32,使该压线件30的二支脚 302,303下移,让该打线部31的凹沟311紧抵蕊线91,并配合该凹沟311两侧的压线结构 312、313,将该配线面板80两侧端子座81、81,上的蕊线91各自压入对应的插槽中。之后该转轴21仍持续运转,请再参阅图3所示,会接续使邻接的转轮22旋转并进行与前一转轮22相同的动作,让搭配的压线件30将其下的蕊线91压入插槽82中,再使后续的多个转轮22依序旋转,使搭配的多个压线件30 —一作动,而已旋转过的转轮22仍会持续旋转,使搭配的压线件30重复打线动作以确实将该蕊线压入该插槽中;待该连动机构 20的所述转轮22皆已旋转后,再逆转该转轴21,直至所述转轮22转回原姿态位置后,再对其它端子座及蕊线进行打线作业。再,本实用新型在每一转轮22的周侧设有一环状沟槽224,供该压线件30的对应结构32导入,以利于该压线件30顺着旋转的转轮22稳定作动。请再参阅图4及图5所示,该打线部31的中央设有凹沟311,且在该打线部31的两侧各设有一压线结构312、313,该压线结构312、313为柱状体且其底端为钝面,有助于该打线部31与该端子座的插槽紧合,使该蕊线91与槽内的金属端子相互嵌固。而本实用新型的打线部与该支脚一体制造,也能为可拆式元件实施。又每一压线件30在该本体301的两侧缘各设有一挡块304、305,而在每一框架 14AU4B的相对二长侧面顶端各配设有至少一细长沟141、142,以各自供该二挡块304、305 导入滑移并达到止挡的功效,使每一压线件30保持在一直线运动的路径范围,稳定地反复滑移。请再参阅图5所示,于该打线部31的一压线结构312的底端设有一刀缘314。通过在打线作业中,如图7所示,该刀缘314能同时将多余且突出于该端子座81、81’外的蕊线91部分切除,以缩短加工修饰时间。请再参阅图6及图7所示,在该壳体10的底部进一步设有卡扣结构16,以利于卡扣定位。在实施例中,该卡扣结构16组装于该壳体10的二框架14A、14B的长侧面底端,使本实用新型的打线器能与该配线面板80相互扣接,也能使该卡扣结构16扣接于各端子座 81,81'之间的间隙G处,让打线部31对准该插槽82,以达到确实打线的功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打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部设有中空槽;一连动机构,包含有一转轴及一个以上的转轮,所述转轮被该转轴串设于该壳体顶部, 且该转轴的一端伸出该壳体以形成连接部,又在所述转轮的轮面设有二轨道与二凸块,使每一转轮的二凸块导入邻接的转轮的二轨道中;以及一个以上的压线件,设于该中空槽中并与所述转轮对应配置,且被所述转轮带动,又在所述压线件的底端设有打线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轮中,一转轮的二轨道呈上下对称设置,而邻接的转轮的二轨道呈斜角对称设置;通过此使一转轮在旋转一角度后会带动邻接的转轮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线器,其特征在于,该连动机构进一步设有一个以上的定位轮,所述定位轮被该转轴穿设且呈间隔设置于所述转轮之间,又在每一定位轮的轮面配设有对应结构,以与该转轮的轨道或凸块对应接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线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一壳座及一壳盖,该壳盖与该壳座接合,而该中空槽设于该壳座中;又该压线件包含一本体及二支脚,该二支脚结合于该本体的两侧底端,且在该二支脚的底端均设有该打线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线器,其特征在于,该壳座进一步包含有二框架及二连接片, 该二框架设于该壳盖的两侧底端,而该二连接片分别连接固定于该二框架的短侧面,使该壳座呈圈围状;另该二框架中均设有该中空槽,以分别供每一压线件的二支脚导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线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压线件的两侧缘各设有一挡块,而在每一框架的相对二长侧面顶端各配设有至少一细长沟,以供该挡块导入滑移并达到止挡的功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线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转轮本身设有至少一轮凸结构,并在该压线件的顶端配设有一对应结构;又在每一转轮的周侧设有一环状沟槽,供该压线件的对应结构导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线器,其特征在于,该打线部的中央设有凹沟,且在该打线部的两侧各设有一压线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线器,其特征在于,于该打线部的一压线结构的底端设有一刀缘。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线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壳体的底部进一步设有卡扣结构, 利于卡扣定位以助该打线部确实动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线器,包括有一壳体、一连动机构及一个以上的压线件;该壳体内部设有中空槽;该连动机构包含有一转轴及一个以上的转轮,所述转轮被该转轴串设于该壳体顶部,且该转轴的一端伸出该壳体以形成连接部,又在所述转轮的轮面设有二轨道与二凸块,使每一转轮的二凸块导入邻接的转轮的二轨道中;该压线件设于该中空槽中并与所述转轮对应配置,且被所述转轮带动,又在所述压线件的底端设有打线部。据此,使具有同步打线且连续打线动作的功效,提升打线效率,又具有方便操作、确实定位的功效。
文档编号H01R43/00GK202014015SQ201120079299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
发明者梁宇泰 申请人:梁宇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