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490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卫星间进行微波通讯的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卫星电视是一种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将数字编码压缩的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端的广播电视传输形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数字电视信号传送到有线电视前端,再由有线电视台转换成模拟电视信号传送到用户家中;另一种是将数字电视信号直接传送到用户家中。这种普遍使用的数字卫星接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抛物面天线、馈源、高频头和卫星接收机。其中,抛物面天线用于把天空的卫星信号能量反射汇聚在一个焦点处;馈源是在抛物面天线的焦点处设置一个聚卫星信号的喇叭,称为馈源,意思是馈送能量的源, 要求将汇聚到焦点的能量全部收集起来;高频头是将馈源送来的卫星信号进行降频和信号放大然后传送至卫星接收机;卫星接收机是将高频头输送来的卫星信号进行解调,解调出卫星电视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普通的卫星天线有喇叭天线、抛物面天线、喇叭抛物面天线和卡塞格伦天线。近年来又有一些平板天线,如微带平板天线与列缝式平板天线。这些天线在固定站(卫星地面站、微波站、通信车、卫星转播车)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种方式俗称“静中通”。随着时代的进步及通信事业的发展,要求“动中通"。也就是在移动载体上进行卫星通讯和微波通讯,例如通信车、舰船在行驶中进行卫星通讯和微波通讯传送图像语言、 数据等。这种情况下,传统天线就有了瓶颈,无法实现“动中通”。在微波通信中抛物面天线 (正馈、偏馈)、平板天线都需要俯仰角,天线高达1. 5米---2米,这时移动载体在行驶中风阻太大,无法跟踪,若加天线罩,虽然克服了风阻,但又太高。现在使用的天线除了以上缺点外,还有一些技术上不可克服的缺陷。例如微带平板天线,一个天线的重要指标是增益大小,因天线增益与其面积成正比,为了满足通信要求要提高其增益,天线面积就要加大,而这时微带损耗也随即加大,结果是天线面积增大了, 增益却大不了。另一个至命弱点是收发隔离度差,通信时需要大功率发射,结果就干扰到收信端,造成无法使用。另外、现在普遍使用的卫星接收机,需要外接电源才能工作,目前的卫星接收机并不具有自备电源供电功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它将太阳能电池板设在了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的接收/发送器上,因为太阳能具有资源丰富并且无污染的优点,是卫星电视接收机最佳的供电能源,它简化了结构,不需要大的空间就可以安装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它安装时不需要有俯仰角,水平放置就能很好地发送和接收卫星信号;可以根据通信需要做大天线增益;另外还具有收发隔离度高,还能承受大功率。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 它包括用于收集卫星高频数字信号的接收/发送器(1),并且在该接收/发送器(1)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8),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8)设置在接收/发送器⑴的外表面,该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还包括用于储存太阳能电池板(18)产生电能的太阳能蓄电池(19),所述太阳能蓄电池(19)与卫星电视接收机00)通过电缆连接。该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还包括变向器( 与谐振体;接收/发送器(1)通过变向器( 与谐振体连接;接收/发送器(1)用于接收和发送电磁波,变向器( 可以将接收的倾斜角度的电磁波转变成垂直方向传入谐振体或将谐振体中发射出的垂直方向的电磁波转变成倾斜角度由接收/发送器(1)发出;谐振体包括上谐振体(5)、下谐振体(8)及其之间的隔板(6),上谐振体(5)与下谐振体⑶内设有谐振沟槽,谐振沟槽与隔板(6)的上下面分别组成上谐振腔与下谐振腔;且电磁波由任意接收/发送器(1)传播到上谐振腔或下谐振腔末端所经过的路径相等。所述的上谐振体( 上按阵列方式设有2"个谐振室(3),n为正整数;谐振室(3) 下端设有下谐振孔(11),侧面设有侧谐振孔G),下谐振孔(11)通过隔板(6)上的开孔与下谐振腔相通,侧谐振孔(4)直接与上谐振腔相通;接收的电磁波在谐振室( 分成正交的两路,分别为垂直分量与水平分量,垂直分量的电磁波通过下谐振孔(11)传入下谐振腔, 水平分量的电磁波通过侧谐振孔(4)传入上谐振腔;由下谐振腔发送的电磁波的垂直分量经下谐振孔(11)传入谐振室(3),由上谐振腔发送的电磁波的水平分量经侧谐振孔(4)传入谐振室(3),发送的电磁波的垂直分量与水平分量在谐振室(3)内叠加后发出。所述的接收/发送器⑴与变向器(2)分别为2n个,分别安装于上谐振体(5)的谐振室C3)上方;接收/发送器(1)接收的电磁波经变向器( 变向后传入谐振室(3);谐振室⑶发出的电磁波经变向器⑵变向后由接收/发送器⑴发出。所述的上谐振腔与下谐振腔均为多级“T”型树状结构,由n+1级谐振臂(12)组成, 第m级谐振臂(12)有21"4个,m从1依次到n+1,同一级的谐振臂(12)的路径相等,第n+1 级谐振臂(12)与谐振室(3)的侧谐振孔⑷或下谐振孔(11)相连接。所述的第n+1级谐振臂(12)中与侧谐振孔⑷或下谐振孔(11)相对的位置设有反射器(9),反射器(9)由一个或多个台阶组成,每个台阶的高度为1/4个波长;由谐振室 (3)接收过来的电磁波经反射器(9)反射后其相位角发处改变,然后传入第n+1级谐振臂 (12)中;由第n+1级谐振臂(12)中发送的电磁波经反射器(9)反射后其相位角发处改变, 然后发送至谐振室(3)。从下谐振孔(11)传过来的垂直分量的电磁波经反射器(9)反射后,进入下谐振腔的第n+1级谐振臂(12)中,可使对应的两个第n+1级谐振臂(12)中的电磁波幅度相等、方向相反,由电磁波叠加原理,电磁波的能量双倍叠加至第η级谐振臂(12)中传播;两个对应第η级谐振臂(1 中的电磁波还是幅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将电磁波的能量双倍叠加至第 n-1级谐振臂(12)中传播,继续传播下去直到两个对应第2级谐振臂(12)中的电磁波也是幅度相等、方向相反,最后将电磁波的能量双倍叠加至第1级谐振臂(1 中传播至垂直极板上。从侧谐振孔(4)传过来的水平分量的电磁波经反射器(9)反射后,进入上谐振腔的第n+1级谐振臂(12)中,可使对应的两个第n+1级谐振臂(12)中的电磁波幅度相等、方向相反,由电磁波叠加原理,电磁波的能量双倍叠加至第η级谐振臂(12)中传播;两个对应第η级谐振臂(1 中的电磁波还是幅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将电磁波的能量双倍叠加至第 n-1级谐振臂(12)中传播,继续传播下去直到两个对应第2级谐振臂(12)中的电磁波也是幅度相等、方向相反,最后将电磁波的能量双倍叠加至第1级谐振臂(1 中传播至水平极板上。垂直极板向下谐振腔的第1级谐振臂(1 发送垂直分量的电磁波,由电磁波叠加原理,垂直分量的电磁波沿第1级谐振臂(1 传播至两个对应第2级谐振臂(1 分成幅度相等、方向相反、能量减半的电磁波,该电磁波沿第2级谐振臂(1 传播至两个对应第3 级谐振臂(12)分成幅度相等、方向相反、能量减半的电磁波,继续传播下去直到该电磁波沿第η级谐振臂(12)传播至两个对应笫n+1级谐振臂(12)分成幅度相等、方向相反、能量减半的电磁波,经反射器(9)反射变相后从下谐振孔(11)发出。水平极板向上谐振腔的第1级谐振臂(1 发送水平分量的电磁波,由电磁波叠加原理,水平分量的电磁波沿第1级谐振臂(1 传播至两个对应第2级谐振臂(1 分成幅度相等、方向相反、能量减半的电磁波,该电磁波沿第2级谐振臂(1 传播至两个对应第3 级谐振臂(12)分成幅度相等、方向相反、能量减半的电磁波,继续传播下去直到该电磁波沿第η级谐振臂(12)传播至两个对应第n+1级谐振臂(12)分成幅度相等、方向相反、能量减半的电磁波,经反射器(9)反射变相后从侧谐振孔⑷发出。所述的接收/发送器(1)的接收/发送面为正四棱台侧面状的方喇叭形,外端为大端,内端为小端与变向器( 相连;接收/发送器(1)的接收/发送面接收电磁波传入变向器⑵内,变向器⑵发送的电磁波经接收/发送器⑴的接收/发送面发出。所述的接收/发送器⑴也可由微带平板(15)与接收/发送端子(16)组成,接收/发送端子(16)设于微带平板(1 中心伸入变向器O)中;微带平板(1 接收电磁波后经接收/发送端子(16)传入变向器O)内,变向器( 发送的电磁波经接收/发送端子
(16)由微带平板(15)发出。或者,所述的接收/发送器(1)的主体为一长方体空盒,在长方体空盒四角设有开口(17),长方体空盒下面有开孔与变向器(2)相连;接收/发送器(1)通过四角设的开口
(17)接收电磁波后经长方体空盒下面的开孔传入变向器(2)内,变向器(2)发送的电磁波经长方体空盒下面的开孔由接收/发送器(1)通过四角设的开口(17)发出。所述的变向器(2)为斜管或弯管,斜管或弯管为0度到90度,斜管或弯管的内孔可以一段或多段方形孔或圆形孔。所述的接收/发送器⑴与变向器(2)间还可以设有过渡器(14),过渡器(14)为一段直管,其内孔形状与接收/发送器(1)的接收面小端相同;也可以与变向器( 上端的内孔相同;还可以上端与接收/发送器(1)的接收面小端相同、下端与变向器( 上端的内孔相同,中间采用平滑过渡。接收/发送器(1)通过变向器( 与谐振体连接;接收/发送器(1)用于接收和发送电磁波,变向器( 可以将任意角度的电磁波转变成垂直方向传入谐振体或将谐振体中发射出的垂直方向的电磁波转变成任意角度由接收/发送器(1)发出;因此安装时不需要有俯仰角,水平放置就能很好地发送和接收电磁波。[0025]谐振体由上谐振体(5)、下谐振体(8)及其相互之间的隔板(6)组成,上谐振体 (5)与下谐振体⑶内设有谐振沟槽,谐振沟槽与隔板(6)的上下面分别组成上谐振腔与下谐振腔;上谐振沟腔与下谐振腔均为多级“T”型树状结构,由η级谐振臂(12)组成,第m 级谐振臂(1 有2"1-1个,m从1依次到n,同一级的谐振臂(1 的路径相等,任意接收/发送器(1)到上谐振腔或下谐振腔末端所经过的路径是相等的。电磁波由第m级谐振臂(12) 依次叠加至第1级谐振臂(12),或由第1级谐振臂(12)依次分至第m级谐振臂(12),因此可以根据通信需要把天线增益做大;另外由于采用谐振腔传输电磁波,故收发隔离度高,能承受大功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卫星电视接收机采用太阳能为供电能源,节能降耗; 安装时不需要有俯仰角,水平放置就能很好地发送和接收卫星信号;可以根据通信需要做大天线增益;另外还具有收发隔离度高,还能承受大功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3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谐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谐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向器的剖视图1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向器的剖视图1对应的A向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向器的剖视图2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向器的剖视图2对应的B向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向器的剖视图3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向器的剖视图3对应的C向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向器的剖视图4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向器与过渡器的剖视图5 ;图14为腔体谐振原理图1 ;图15为腔体谐振原理图2 ;图16为腔体谐振原理图3 ;图17为腔体谐振原理图4 ;图18为腔体谐振原理图5 ;图19为电磁波叠加原理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接收图2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接收 D向视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接收图2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接收 E向视/发送器与变向器的剖视图1 ; /发送器与变向器剖视图1中接收/发送器对应的
/发送器与变向器的剖视图2; /发送器与变向器剖视图2中接收/发送器对应的[0051]图M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向器的剖视图6 ;图2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向器的剖视图6对应的F向局部视图1 ;图沈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向器的剖视图6对应的F向局部视图2。图中1.接收/发送器,2.变向器,3.谐振室,4.侧谐振孔,5.上谐振体,6.隔板, 7.通孔,8.下谐振体,9.反射器,11.下谐振孔,12.谐振臂,13.挡板,14.过渡器,15.微带平板,16.接收/发送端子,17.开口,18.太阳能电池板,19.太阳能蓄电池,20.卫星电视接收机,21.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它包括用于收集卫星高频数字信号的接收/发送器(1),并且在该接收/发送器⑴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8),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8)覆盖所述接收/发送器(1)的外表面,该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还包括用于储存太阳能电池板(18)产生电能的太阳能蓄电池(19),所述太阳能蓄电池(19)与卫星电视接收机00)通过电缆连接。该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还包括变向器( 与谐振体;接收/发送器(1)通过变向器( 与谐振体连接;接收/发送器(1)用于接收和发送电磁波,变向器( 可以将接收的倾斜角度的电磁波转变成垂直方向传入谐振体或将谐振体中发射出的垂直方向的电磁波转变成倾斜角度由接收/发送器(1)发出;谐振体包括上谐振体(5)、下谐振体(8)及其之间的隔板(6),上谐振体(5)与下谐振体⑶内设有谐振沟槽,谐振沟槽与隔板(6)的上下面分别组成上谐振腔与下谐振腔;且电磁波由任意接收/发送器(1)传播到上谐振腔或下谐振腔末端所经过的路径相等。接收/发送器⑴的接收/发送面(内表面)为正四棱台侧面状的方喇叭形,外端为大端,内端为小端与变向器⑵相连。如图6与图7所示变向器(2)为一斜管,斜管的角度为0度到90度,斜管为方形内孔。谐振体由上谐振体(5)、下谐振体⑶及其之间的隔板(6)组成,如图1、图2与图 4所示为上谐振体(5)的一个单元,每个单元按阵列方式设有16个谐振室(3),谐振室(3) 下端设有下谐振孔(11),侧面设有侧谐振孔G)。上述的接收/发送器(1)与变向器(2) 对应这一个单元各有16个,分别安装于上谐振体(5)的谐振室C3)上方。上谐振体( 内设有谐振沟槽,谐振沟槽与隔板(6)的上表面组成上谐振腔;上谐振腔为多级“T"型树状结构,对应一个单元的上谐振腔由5级谐振臂(12)组成,第5级谐振臂(12)有16个,第4级谐振臂(12)有8个,第3级谐振臂(12)有4个,第2级谐振臂 (12)有2个,第1级谐振臂(12)有1个,同一级的谐振臂(12)的路径相等,第5级谐振臂 (12)与谐振室(3)的侧谐振孔⑷相连。与上谐振体(5)相似,下谐振体⑶内也设有谐振沟槽,谐振沟槽与隔板(6)的下表面组成下谐振腔;下谐振腔为多级“T”型树状结构,对应一个单元的下谐振腔由5级谐振臂(12)组成,第5级谐振臂(12)有16个,第4级谐振臂(12)有8个,第3级谐振臂(12) 有4个,第2级谐振臂(12)有2个,第1级谐振臂(12)有1个,同一级的谐振臂(12)的路径相等,第5级谐振臂(1 通过隔板(6)上的通孔(7)与谐振室(3)的下谐振孔(11)相连。上述的第1级谐振臂(1 可以通过改变挡板(1 的位置来改变第1级谐振臂 (12)的方向,以实现多个单元的组合。上述的第5级谐振臂(1 中与侧谐振孔或下谐振孔相对的位置设有反射器(9), 反射器(9)由多个台阶组成,每个台阶的高度为1/4个波长。上谐振体( 与下谐振体(8)可由2k个单元(k为非负整数)组成,这样上谐振体(5)有2"个谐振室(3),n为大于等于4正整数。同时对应上谐振体(5)与下谐振体(8) 都由n+1级谐振臂(12)组成,第m级谐振臂(12)有21^1个,m从1依次到n+1。如图8与图9所示,上述的变向器(2)为斜管,斜管为0度到90度,斜管的内孔为一段方孔与多段台阶状圆孔组成。如图10与图11所示,上述的变向器(2)为斜管,斜管为0度到90度,斜管的内孔为一段方孔与一圆孔组成。如图12所示,上述的变向器(2)为弯管,弯管为0度到90度,弯管的内孔为圆孔, 两端面设有法兰分别与接收/发送器(1)和谐振室C3)相连。如图3与图13所示,上述的接收/发送器⑴与变向器(2)间还可以设有过渡器 (14),过渡器(14)为一段直管,图3中的过渡器(14)的内孔形状与接收/发送器(1)的接收面小端相同;图13中的过渡器(14)的内孔形状与变向器上端的内孔相同。如图20与图21所示,上述的接收/发送器(1)由微带平板(15)与接收/发送端子(16)组成,接收/发送端子(16)设于微带平板(15)中心伸入变向器O)中。如图22与图23所示,上述的接收/发送器(1)的主体为一长方体空盒,在长方体空盒四角设有开口(17),长方体空盒下面有开孔与变向器(2)相连。如图24、图25、图沈所示,上述的变向器⑵为弯管,弯管为0度到90度,弯管的内孔为方孔,方孔的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下面介绍卫星信号接收与发送原理当接收/发送器⑴的接收/发送面是正四棱台侧面状的方喇叭形的结构时,接收/发送器(1)可当成空腔,此时电磁波在接收/发送器(1)中可按腔体谐振原理与变向器⑵间传播。当接收电磁波时,电磁波大部分直接传到接收/发送器⑴的小端连接的变向器O),电磁波的小部分经接收/发送器(1)的接收,发送面折射入变向器(2)。当发送电磁波时,变向器⑵发来电磁波经接收/发送器⑴发出。当接收/发送器(1)由微带平板(15)与接收/发送端子(16)组成时,由于接收/ 发送端子(16)设于微带平板(1 中心伸入变向器( 中;微带平板(1 接收电磁波后经接收/发送端子(16)传入变向器(2)内,变向器(2)发送的电磁波经接收/发送端子(16) 由微带平板(15)发出。当接收/发送器(1)的主体为一长方体空盒时,由于在长方体空盒四角设有开口 (17),长方体空盒下面有开孔与变向器(2)相连;接收/发送器(1)通过四角设的开口(17) 接收电磁波后经长方体空盒下面的开孔传入变向器O)内,变向器( 发送的电磁波经长方体空盒下面的开孔由接收/发送器(1)通过四角设的开口(17)发出。因此,上述三种结构均可实现电磁波在接收/发送器⑴与变向器(2)间的传播。由于变向器O)、谐振室(3)、上谐振腔与下谐振腔均为空腔,故电磁波在空腔中
8可按腔体谐振原理传播。传至变向器⑵的任意角度电磁波经变向器(2)均可转为垂直向下的方向传播至谐振室(3),电磁波在谐振室C3)分成正交的两路,分别为垂直分量与水平分量,垂直分量的电磁波通过下谐振孔(11)传入下谐振腔,水平分量的电磁波通过侧谐振孔(4)传入上谐振腔。从侧谐振孔(4)传过来的水平分量的电磁波经反射器反射后,进入上谐振腔的第 n+1级谐振臂(12)中,可使对应的两个第n+1级谐振臂(12)中的电磁波幅度相等、方向相反,由电磁波叠加原理,电磁波的能量双倍叠加至第η级谐振臂(1 中传播;两个对应第 η级谐振臂(1 中的电磁波还是幅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又将电磁波的能量双倍叠加至第 n-1级谐振臂(12)中传播,继续传播下去直到两个对应第2级谐振臂(12)中的电磁波也是幅度相等、方向相反,最后将电磁波的能量双倍叠加至第1级谐振臂(1 中传播至水平极板上。当发送电磁波时垂直极板向下谐振腔的第1级谐振臂(1 发送垂直分量的电磁波,由电磁波叠加原理,垂直分量的电磁波沿第1级谐振臂(1 传播至两个对应第2级谐振臂(1 分成幅度相等、方向相反、能量减半的电磁波,该电磁波沿第2级谐振臂(12)传播至两个对应第3级谐振臂(1 分成幅度相等、方向相反、能量减半的电磁波,继续传播下去直到该电磁波沿第η级谐振臂(12)传播至两个对应第n+1级谐振臂(12)分成幅度相等、 方向相反、能量减半的电磁波,经反射器反射变相后从下谐振孔(11)发送至谐振室(3)。水平极板向上谐振腔的第1级谐振臂(12)发送水平分量的电磁波,由电磁波叠加原理,水平分量的电磁波沿第1级谐振臂(1 传播至两个对应第2级谐振臂(1 分成幅度相等、方向相反、能量减半的电磁波,该电磁波沿第2级谐振臂(1 传播至两个对应第3 级谐振臂(12)分成幅度相等、方向相反、能量减半的电磁波,继续传播下去直到该电磁波沿第η级谐振臂(12)传播至两个对应第m+1级谐振臂(12)分成幅度相等、方向相反、能量减半的电磁波,经反射器反射变相后从侧谐振孔(4)至谐振室(3)。电磁波的垂直分量与水平分量在谐振室(3)内叠加后经变向器( 转换成一定的角度由接收/发送器⑴发出。电磁波叠加原理如下如图19所示,电磁波信号同时从P、Q两臂输入,幅度相等,但方向相反。此时两臂的电力线进入0臂后由于电力线方向相同,是同相叠加,所以0臂有两倍于输入的能量输
出O本实用新型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采用太阳能为供电能源,节能降耗;安装时不需要有俯仰角,水平放置就能很好地发送和接收卫星信号;可以根据通信需要做大天线增益;另外还具有收发隔离度高,还能承受大功率。
权利要求1.一种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接收/发送器(1),在接收/发送器⑴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8),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8)设置在接收/发送器⑴的外表面,该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还包括用于储存太阳能电池板(18)产生电能的太阳能蓄电池(19),所述太阳能蓄电池(19)与卫星电视接收机00)通过电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向器(2)与谐振体;接收/发送器(1)通过变向器( 与谐振体连接;谐振体包括上谐振体(5)、下谐振体(8)及其之间的隔板(6),上谐振体( 与下谐振体(8)内设有谐振沟槽,谐振沟槽与隔板(6)的上下面分别组成上谐振腔与下谐振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谐振体(5) 上按阵列方式设有2"个谐振室(3),n为正整数;谐振室C3)下端设有下谐振孔(11),侧面设有侧谐振孔,下谐振孔(11)通过隔板(6)上的开孔与下谐振腔相通,侧谐振孔(4)直接与上谐振腔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发送器 (1)与变向器(2)分别为2n个,分别安装于上谐振体(5)的谐振室(3)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谐振腔与下谐振腔均为多级“T”型树状结构,由n+1级谐振臂(12)组成,第m级谐振臂(12)有2"1.1个, m从1依次到n+1,同一级的谐振臂(12)的路径相等,第n+1级谐振臂(12)与谐振室⑶ 的侧谐振孔⑷或下谐振孔(11)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n+1级谐振臂(12)中与侧谐振孔(4)或下谐振孔(11)相对的位置设有反射器(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向器(2)为斜管或弯管,斜管或弯管为O度到90度,斜管或弯管的内孔可以一段或多段方形孔或圆形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发送器 ⑴与变向器⑵间还可以设有过渡器(14),过渡器(14)为一段直管,其内孔形状与接收 /发送器(1)的接收面小端相同;也可以与变向器( 上端的内孔相同;还可以上端与接收 /发送器(1)的接收面小端相同、下端与变向器( 上端的内孔相同,中间采用平滑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发送器 (1)的接收/发送面为正四棱台侧面状的方喇叭形,外端为大端,内端为小端与变向器(2) 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发送器 (1)也可由微带平板(1 与接收/发送端子(16)组成,接收/发送端子(16)设于微带平板(15)中心伸入变向器O)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它包括用于收集卫星高频数字信号的接收/发送器,在接收/发送器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接收/发送器的外表面,该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还包括太阳能蓄电池,太阳能蓄电池与卫星电视接收机通过电缆连接。该卫星电视信号接收系统还包括变向器与谐振体;接收/发送器通过变向器与谐振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卫星电视接收机采用太阳能为供电能源,节能降耗;安装时不需要有俯仰角,水平放置就能很好地发送和接收卫星信号;可以根据通信需要做大天线增益;另外还具有收发隔离度高,还能承受大功率。
文档编号H01P7/00GK202160250SQ20112019613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日
发明者马长征 申请人:马长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