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940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电装置领域,涉及到一种含有多个单体电池的电池组,特别是用于纯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辆的、具有多个串联或并联单元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动力车辆,例如,混合动力汽车需要使用多种推进系统来为其提供动力。最常见的即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它使用汽油(柴油)来驱动内燃发动机(内燃机),动力电池来驱动电动机。这类混合动力汽车通过捕获再生的制动动能来为动力电池充电。在正常平稳行驶或空转状态下,燃油发动的一些输出会反馈到发电机(即电机运行在发电模式下),将产生的电能用于电池的充电。与此不同的是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则需要外部的供电电源,例如电网,或者外部的一个充电站。几乎所有的混合动力汽车仍然需要汽油或柴油,或偶尔使用的乙醇,植物油等燃料作为其唯一的燃料。电池是已知的非常重要的储能部件。电池或电芯包括了正负电极和之间导电的离子电解液。电池组,特别是使用锂离子的电池组由于具备可充电,并且没有记忆性的特性, 使其在汽车应用和各种商业电气设备领域越来越流行。在各种对于充电和放电电流要求较高的汽车或工业应用领域里,非常有必要将单体电池并联起来以达到适当、足够的电流。并联后的电池,再被串联起来以达到足够的所需电压。这些对单体电池额外的连接可能会由于不够有效电接触从而导致温度的增加。此外, 不好的电气连接还会增加电池模块的内阻,因此降低性能,效率和整体的电池寿命;通常情况下,人们需要去创建一个高电流的电池存储系统。为了能够承载来自多个单体电池的高电流,需要通过一个较厚的截面母线连接各个单体电池。将多个很薄的单体电池标签焊接在一个很厚的母线上将是一个挑战。此外,在串联连接中,单体电池连接片还需要有足够大的电气接触面。当然,还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通过减小电池整体体积来将电池组占用空间最小化。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组,用于为电动汽车或者具有电动混合驱动装置的汽车提供电能动力,利用隔离垫实现两单体电池间的连接,隔离垫的连接质量不会影响到子模块中其他隔离垫的连接质量;另外,短小的垫片不易弯曲,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接触面,从而单体电池间可通过并联方式联成子模块,再将子模块间经串联组配为电池组,以满足各种电压和电流的需求。单体电池的多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电流和电压的来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电池组的结构紧凑,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组,包括多个串接于一体的电池子模块,每一电池子模块包括并联于一体的单体电池单元,其中①所述单体电池单元包括袋状单体电池、左侧电池隔离盘及右侧电池隔离盘;所述袋状单体电池为中心主体处厚四周薄的结构,其两端分别为正极、负极;
3左侧电池隔离盘及右侧电池隔离盘分别设置于袋状单体电池的左右两面的外侧,左侧电池隔离盘的右侧带有与单体电池的左半外轮廓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相应地右侧电池隔离盘的左侧带有与单体电池的右半外轮廓相适配的第二凹槽;左侧电池隔离盘与右侧电池隔离盘于单体电池的前后边缘外相联接,单体电池定位于由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组成的容腔内;②单体电池的正极、负极分别向上、向下突出于左侧电池隔离盘和右侧电池隔离盘的上边缘、下边缘;左侧电池隔离盘和右侧电池隔离盘均为梯子形支架式结构,它们的外周均为上下、左右均对称的框形结构,中部梯阶间为通透空位;③左侧电池隔离盘的外周框的前立框与后立框的左壁分布有上下间隔设置的左壁凸起与左壁凹陷,右侧电池隔离盘的外周框的前立框与后立框的右壁分布有上下间隔设置的右壁凹陷与右壁凸起,左壁凸起与右壁凹陷相适配,左壁凹陷与右壁凸起相适配;右侧电池隔离盘的外周方框的前后立框的上端、下端、中间分别设有卡接结构,通过卡接结构左侧电池隔离盘与右侧电池隔离盘卡接于一体。电池子模块的结构是这样的左侧电池隔离盘的上横框与下横框的左壁相应于单体电池的电极端的下方、上方处设有向左向延伸的左凸柱;右侧电池隔离盘的上横框与下横框的右壁相应于单体电池的电极端的下方、上方处设有向右向延伸的右凸柱;两单体电池单元间于左凸柱与右凸柱处经凸柱垫块相联接,凸柱垫块为带凸柱孔的块状,凸柱孔的方向、结构与左凸柱、右凸柱相匹配;单体电池单元间于它们的电极端、凸柱垫块处经母线垫片、螺丝固联为电池子模块上,凸柱垫块、电极端上均设有与螺丝相配的螺丝孔,螺丝则可以直接紧固到母线连接垫块上;母线垫片、螺丝的上方设有电绝缘罩;电绝缘罩的底部带有Π形弹性卡脚,经弹性卡脚电绝缘罩与左侧电池隔离盘、右侧电池隔离盘卡接。左侧电池隔离盘、右侧电池隔离盘的前上端、后上端、前下端、后下端设有沿左右方向通透的连接杆孔,电池子模块间于连接杆孔处经连接杆依次联接于一体。右侧电池隔离盘上设有沿左右方向通透的感温槽,定位有温度传感器。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电池隔离盘设计有互卡互锁特性,可以确保装配的整体性;电池隔离盘的支架结构,不仅为单体电池提供总体的结构上的支撑,其梯阶间的冷却通道还能满足适度的单体电池的冷却要求,从而保证电池具有稳定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为各种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提供电能供应。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体电池单元16中袋状单体电池1与左侧电池隔离盘2、右侧电池隔离盘3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体电池单元16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子模块19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组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 一单体电池,2—左侧电池隔离盘,3—右侧电池隔离盘,4一正极,5—负极, 10—卡接结构,11一支架式结构,12—通透空位,13—感温槽,15—凸柱垫块,16—单体电池单元,17—左壁凸起,18—左壁凹陷,19一电池子模块,20—连接杆孔,21—母线垫片,22— 螺丝,23—电绝缘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电池组,如图1 一图4所示,包括多个串接于一体的电池子模块19,而每一电池子模块19包括并联于一体的单体电池单元16。(1)每一单体电池单元16包括袋状单体电池1、左侧电池隔离盘2及右侧电池隔离盘3。其中①袋状单体电池1为中心主体处厚四周薄的结构,其两端分别为正极4、负极5。左侧电池隔离盘2及右侧电池隔离盘3分别设置于袋状单体电池1的左右两面的外侧,左侧电池隔离盘2的右侧带有与单体电池的左半外轮廓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相应地右侧电池隔离盘3的左侧带有与单体电池的右半外轮廓相适配的第二凹槽;左侧电池隔离盘2与右侧电池隔离盘3于单体电池1的前后边缘外相联接,单体电池1定位于由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组成的容腔内。②单体电池1的正极4、负极5分别向上、向下突出于左侧电池隔离盘2和右侧电池隔离盘3的上边缘、下边缘。左侧电池隔离盘2和右侧电池隔离盘3均为梯子形支架式结构11,它们的外周均为上下、左右均对称的框形结构,中部梯阶间为通透空位12。③左侧电池隔离盘2的外周框的前立框与后立框的左壁分布有上下间隔设置的左壁凸起17与左壁凹陷18,右侧电池隔离盘3的外周框的前立框与后立框的右壁分布有上下间隔设置的右壁凹陷与右壁凸起,左壁凸起17与右壁凹陷相适配,左壁凹陷18与右壁凸起相适配。右侧电池隔离盘3的外周方框的前后立框的上端、下端、中间分别设有卡接结构 10,通过卡接结构10左侧电池隔离盘2与右侧电池隔离盘3卡接于一体。(2)电池子模块19的结构是这样的左侧电池隔离盘2的上横框与下横框的左壁相应于单体电池1的电极端的下方、 上方处设有向左向延伸的左凸柱;右侧电池隔离盘3的上横框与下横框的右壁相应于单体电池1的电极端的下方、上方处设有向右向延伸的右凸柱;两单体电池单元16间于左凸柱与右凸柱处经凸柱垫块15相联接,凸柱垫块15为带凸柱孔的块状,凸柱孔的方向、结构与左凸柱、右凸柱相匹配;单体电池单元16间于它们的电极端、凸柱垫块15处经母线垫片21、螺丝22固联为电池子模块19上,凸柱垫块15、电极端上均设有与螺丝22相配的螺丝孔,螺丝22则可以直接紧固到母线连接垫块15上;母线垫片21、螺丝22的上方设有电绝缘罩23 ;电绝缘罩23的底部带有Π形弹性卡脚,经弹性卡脚电绝缘罩23与左侧电池隔离盘2、右侧电池隔离盘3卡接。左侧电池隔离盘2、右侧电池隔离盘3的前上端、后上端、前下端、后下端设有沿左右方向通透的连接杆孔20,电池子模块19间于连接杆孔20处经连接杆依次联接于一体。[0037] (3)右侧电池隔离盘3上设有沿左右方向通透的感温槽13,定位有温度传感器。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组,包括多个串接于一体的电池子模块(19),每一电池子模块(19)包括并联于一体的单体电池单元(16),其特征在于①所述单体电池单元(16)包括袋状单体电池(1)、左侧电池隔离盘(2)及右侧电池隔离盘(3);所述袋状单体电池(1)为中心主体处厚四周薄的结构,其两端分别为正极(4)、负极(5);左侧电池隔离盘(2)及右侧电池隔离盘(3)分别设置于袋状单体电池(1)的左右两面的外侧,左侧电池隔离盘(2)的右侧带有与单体电池的左半外轮廓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相应地右侧电池隔离盘(3)的左侧带有与单体电池的右半外轮廓相适配的第二凹槽;左侧电池隔离盘(2)与右侧电池隔离盘(3)于单体电池(1)的前后边缘外相联接,单体电池(1)定位于由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组成的容腔内;②单体电池(1)的正极(4)、负极(5)分别向上、 向下突出于左侧电池隔离盘(2)和右侧电池隔离盘(3)的上边缘、下边缘;左侧电池隔离盘 (2)和右侧电池隔离盘(3)均为梯子形支架式结构(11),它们的外周均为上下、左右均对称的框形结构,中部梯阶间为通透空位(12);③左侧电池隔离盘(2)的外周框的前立框与后立框的左壁分布有上下间隔设置的左壁凸起(17)与左壁凹陷(18),右侧电池隔离盘(3)的外周框的前立框与后立框的右壁分布有上下间隔设置的右壁凹陷与右壁凸起,左壁凸起(17)与右壁凹陷相适配,左壁凹陷(18)与右壁凸起相适配;右侧电池隔离盘(3)的外周方框的前后立框的上端、下端、中间分别设有卡接结构 (10),通过卡接结构(10)左侧电池隔离盘(2)与右侧电池隔离盘(3)卡接于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电池子模块(19)的结构是这样的 左侧电池隔离盘(2)的上横框与下横框的左壁相应于单体电池(1)的电极端的下方、上方处设有向左向延伸的左凸柱;右侧电池隔离盘(3)的上横框与下横框的右壁相应于单体电池(1)的电极端的下方、上方处设有向右向延伸的右凸柱;两单体电池单元(16)间于左凸柱与右凸柱处经凸柱垫块(15)相联接,凸柱垫块(15) 为带凸柱孔的块状,凸柱孔的方向、结构与左凸柱、右凸柱相匹配;单体电池单元(16)间于它们的电极端、凸柱垫块(15)处经母线垫片(21)、螺丝(22)固联为电池子模块(19)上,凸柱垫块(15)、电极端上均设有与螺丝(22)相配的螺丝孔,螺丝(22)紧固到凸柱垫块(15) 上;母线垫片(21)、螺丝(22)的上方设有电绝缘罩(23);电绝缘罩(23)的底部带有Π形弹性卡脚,经弹性卡脚电绝缘罩(23)与左侧电池隔离盘(2)、右侧电池隔离盘(3)卡接;左侧电池隔离盘(2)、右侧电池隔离盘(3)的前上端、后上端、前下端、后下端设有沿左右方向通透的连接杆孔(20),电池子模块(19)间于连接杆孔(20)处经连接杆依次联接于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右侧电池隔离盘(3)上设有沿左右方向通透的感温槽(13),定位有温度传感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组,包括多个串接于一体的电池子模块,每一电池子模块包括并联于一体的单体电池单元。本实用新型利用隔离垫实现两单体电池间的连接,隔离垫的连接质量不会影响到子模块中其他隔离垫的连接质量;另外,短小的垫片不易弯曲,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接触面,从而单体电池间可通过并联方式联成子模块,再将子模块间经串联组配为电池组,以满足各种电压和电流的需求。单体电池的多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电流和电压的来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具有结构紧凑、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特点,适用于为电动汽车或者具有电动混合驱动装置的汽车提供电能动力。
文档编号H01M2/10GK202189848SQ20112030420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史蒂文·万沃浩文, 董玮, 达沃尔·巴洛斯 申请人:石家庄杰泰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