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端子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405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公端子配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接电线而固定连接于末端的公端子配件。
背景技术
公端子配件由导电性优良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具有如下形状在主体部的后方设有固定连接于电线的末端的套筒,另一方面,在主体部的前表面突出形成有与对方的母端子配件连接的插片部。更具体来说,在对方的母端子配件上设有内部具有弹性接触片的连接筒部,公端子配件的插片部插入母端子配件的连接筒部时,插片部被弹性夹持于弹性接触片和相对的壁面之间,从而获得电连接。在此作为公端子配件的插片部存在如下问题为了切实地获得接触压力而需要预定的厚度,而另一方面考虑冲压加工的容易性等,作为原材料的金属板最好为较薄的板材。因此,以往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如下例子在由比较薄的金属板构成的端子原材料的一部分上设有带状部,通过将该带状部沿宽度方向弯折来形成成为扁平的角筒形状的插片部。作为第一例,将带状部的一方的侧边缘侧折返成U字状,将该折返端弯曲成直角而与带状部的另一方的侧边缘抵靠从而形成扁平的角筒形状,具有能够抵抗压溃变形的强度。作为第二例,以带状部的两侧边缘在上表面的中央对接而形成扁平的角筒形状,在对接的两侧边缘将加强壁弯曲成直角而使两加强壁抵靠下表面,从而具有能够抵抗压溃变形的强度。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3480708号公报另外,由于这种公端子配件的插片部为细长形状,因此在插片部的前端碰到了异物等情况下,尤其会对该插片部的基端产生厚度方向的弯曲应力,但在上述第一例的插片部中,由于是构成角筒的一方的侧板的高度变低的剖面形状,因此存在弯曲强度不足的问题。另外,在第二例的插片部中,虽然确保了弯曲强度,但与对方的母端子配件中的弹性卡止片或相对壁接触的插片部的上表面不是平坦面而是在宽度方向的中途断开的面,因此存在出现高度差的危险等,从而在考虑与对方部件的接触状态时并不能说合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端子配件,在确保了插片部和对方的母端子配件的接触压力的基础上,能够加强插片部的基端侧,防止其弯曲变形。本发明是一种公端子配件,通过将设于由金属板构成的端子原材料的一部分的带状部沿宽度方向弯曲而形成有与对方的母端子 配件嵌合连接的插片部,该公端子配件的特征在于,上述插片部形成为由基板、从该基板的一方的侧边缘呈直角立起形成的一方的侧板、从该一方的侧板的立起端折叠成相对于上述基板隔开预定间隔的平行姿势而弯曲形成的相对板以及从上述基板的另一方的侧边缘呈直角立起形成的另一方的侧板构成的扁平的角筒形,在上述插片部的基端侧形成如下剖面形状上述相对板的自由侧的侧边缘止于上述基板中的上述另一方的侧边缘的面前侧,并且立起形成于该基板的上述另一方的侧边缘的上述另一方的侧板的立起端到达上述相对板的上述自由侧的侧边缘的前方,另一方面,在上述插片部的前端侧形成如下剖面形状上述相对板的自由侧的侧边缘突出到上述基板中的上述另一方的侧边缘的位置,并且立起形成于该基板的上述另一方的侧边缘的上述另一方的侧板的立起端为了承受上述相对板的上述自由侧的侧边缘而与该自由侧的侧边缘抵接。在插片部的基端侧,获得角筒中的带状部的两侧边缘对接而形成的侧面侧的侧板的高度,由此截面模量变大,相对于弯曲的强度变高。另一方面,在与对方的母端子配件嵌合连接的插片部的前端侧,相对板是一片平坦面并且该相对板的自由侧的侧边缘由另一方的侧板承受,从而也能够防止角筒的压溃变形。
在确保与对方的母端子配件的接触压力的基础上,加强插片部的基端侧,防止其弯曲变形。另外,也可以是以下结构。(I)上述插片部的基端侧中的上述另一方的侧板的立起端的前边缘和上述插片部的前端侧中的上述另一方的侧板的立起端的后边缘之间、以及上述插片部的基端部中的上述相对板的自由端的前边缘和上述插片部的前端侧中的上述相对板的自由端的后边缘之间分别经由锥形边缘连接。形成插片部中的基端侧的前边缘和前端侧的后边缘无高度差地平滑连接的形态,能够避免该连接部分处的应力集中,有效防止损伤。(2)在上述插片部的前端侧中的上述相对板的上述自由侧的侧边缘,上述另一方的侧板的立起端所抵接的面被敲打而被薄壁化。即使形成承受相对板的结构,也能够使另一方的侧板的高度较大,能够有效提高弯曲强度。(3)在上述插片部的基端侧中的除与对方的母端子配件的嵌合区域以外的区域,立起形成于上述基板的上述另一方的侧边缘的上述另一方的侧板的立起端突出到超越了上述相对板的位置。不会妨碍与对方的母端子配件的嵌合,能够进一步加强插片部的基端侧。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公端子配件,在确保了插片部和对方的母端子配件的接触压力的基础上,能够加强插片部的基端侧,防止其弯曲变形。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公端子配件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公端子配件的展开形状的俯视图。图3是其组装后的俯视图。图4是以图1的A-A线切断的透视剖视图。图5是其主视的剖视图。
图6是以图1的B-B-线切断的透视剖视图。图7是其主视的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在插片部的基端切断的主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I根据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该实施方式的公端子配件M通过对导电性优良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如图1所示形成为在主体部10的后方连续设置有接线筒11和绝缘筒12,并且在主体部10的前面经由前端变细的连接部14而突出形成有插片部20的构造。更具体来说,在金属板的带钢材料被运送到冲压工序期间,切断形成图2所示的展开形状的端子原材料15,对该端子原材料15进行多次弯曲成形,从而将图1及图3所示的公端子配件M组装形成。主体部10形成为在连接器外壳(未图示)的腔内大致紧密地嵌合的后面开放的箱形,随着该主体部10的弯曲形成,形成前面的连接部14。接线筒11用于对电线(未图示)的芯线的末端进行铆接压接,从底板的两侧边缘开始,一对套筒片IlA相对立起而形成。在接线筒11的内表面形成有多条细齿13。绝缘筒12用于对该电线的绝缘覆层的末端进行铆接压接,从底板的两侧边缘开始,一对套筒片12A、12B错开前后位置而立起形成。接着详细说明插片部20的构造。在图2所示的展开形状的端子原材料15中,在构成主体部10的前面的连接部14的部分之前形成有构成插片部20的带状部16。该带状部16大体来说从宽度方向的主视图的右端开始依次并排形成有右侧板21、下面板22、左侧板23以及上面板24。并且,从带状部16中的下面板22的左侧边缘开始,左侧板23呈直角地立起形成,从该左侧板23的上边缘开始,上面板24在主视图中向右方呈直角弯曲,与下面板22隔开预定间隔以平行姿势相对而形成,并且从下面板22的右侧边缘开始,右侧板21呈直角立起形成,从而形成扁平的角筒形。另外,在下面板22和上面板24的前端分别连续设置有梯形的引导板25,随着上述弯曲形成,两引导板25相对且其前端缘之间接触而弯曲形成,从而形成前端变细的引导部26。插片部20在与未图示的对方的母端子配件嵌合的情况下,插入到设于该母端子配件的连接筒部内,插片部20中的前端侧被弹性夹持于设于该连接筒部内的弹性接触片和相对的顶板壁之间,从而获得电连接。另外,如图7所示,在母端子配件的连接筒部的顶板壁30上突出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两条接点部31。另外,插片部20,具体来说除前端的引导部26之外的形成扁平的角筒形的部分分为全长中的后侧的大致1/3的区域的基端部20A和剩余的大致2/3的区域的前端部20B,并且形成为剖面形状互不相同。关于右侧板21,基端部20A的右侧板2IA形成为与左侧板23为相同高度的尺寸,另一方面,前端部20B的右侧板21B形成为比基端部20A的右侧板21A低预定尺寸(板厚的80%左右)的尺寸。基端部20A中的右侧板21A的自由端缘(立起端缘)的前端和前端部20B中的右侧板21AD的自由端缘(立起端缘)的后端由前端变低的锥形边缘27连接。关于上面板24,基端部20A的上面板24A形成为比下面板22的宽度小的宽度,另一方面,前端部20B的上面板24B形成为与下面板22相同的宽度。但是,在前端部20B的上面板24B,自由端缘的背面28 (与下面板22相对的面)的预定宽度区域被敲打而形成为薄壁(板厚的80%左右)。基端部20A中的上面板24A的自由端缘的前端与前端部20B中的上面板24B的自由端缘的后端同样地由锥形边缘29连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具有上述展开形状的端子原材料15被弯曲加工而形成插片部20时,作为插片部20整体,形成由下面板22、从该下面板22的左侧边缘呈直角立起而形成的左侧板23、从左侧板23的立起端折叠成相对于下面板22隔开预定间隔的平行姿势而弯曲形成的上面板22以及从下面板22的右侧边缘呈直角立起形成的右侧板21构成的扁平的角筒形。在此,在插片部20的基端部20A,如图4及图5所示形成如下剖面形状上面板24A的自由端缘(右侧边缘)与下面板22的右侧边缘相比止于面前的左方位置,且立起形成于该下面板22的右侧边缘的右侧板21A的立起端通过上面板24A的右侧边缘的端面的前方,到达该右侧边缘的上表面位置。另一方面,在插片部20的前端部20B,如图6及图7所示,上面板24B的自由端缘(右侧边缘)突出到下面板22的右侧边缘的位置,并且立起形成于该下面板22的右侧边缘的右侧板21B的立起端抵靠上面板24B的右侧边缘中的被薄壁化了的背面28。根据组装成上述形状的公端子配件M的插片部20,在该基端部20A,能够在角筒中的带状部16的两侧边缘对接而形成的右侧面侧形成右侧板21A的高度,从而截面模量变大,结果相对于弯曲的强度变高。另一方面,插片部20的前端部20B如上所述插入对方的母端子配件的连接筒部,被弹性夹持于设在该连接筒部内的弹性接触片和相对的顶板壁30之间,特别是如图7所示,采取突出形成于顶板壁30的两条接点部31按压插片部20的前端部20B的上面板24B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方式。在此,在插片部20的前端部20B,与设置有接点部31的顶板壁30相对的上面板24B是一片平坦面,并且上面板24B的自由端缘(右侧边缘)由右侧板21B承受,从而也能够防止角筒的压溃变形。其结果是,在确保与对方的母端子配件的接触压力的基础上,加强插片部20的基端部20A,能够防止其弯曲变形。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基端部20A中的右侧板21的自由端缘的前端和前端部20B中的右侧板2IB的自由端缘的后端之间、或者基端部20A中的上面板24A的自由端缘的前端和前端部20B中的上面板24B的自由端缘的后端之间均由锥形边缘27、29连接,很明显地形成了插片部20中的基端部20A的前边缘和前端部20B的后边缘无高度差地平滑连接的状态,能够避免连接部分处的应力集中,有效防止损伤。进而,在插片部20的前端部20B中的上面板24B的自由端缘(右侧边缘),右侧板21的立起端所抵接的背面28被敲打而被薄壁化。由此,即使形成了承受上面板24B的构造,也能够极力使右侧板21B的高度取较大值,能够有效提高前端部20B中的弯曲强度。实施方式2图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公端子配件Ml的插片部20插入到对方的母端子配件的连接筒部内而实现电连接时,插片部20实际上插入到连接筒部内的仅仅是从插片部20的前端部20B到基端部20A中的前端侧的预定长度区域。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在插片部20的基端部中的除与对方的母端子配件的连接筒部的嵌合区域以外的后端侧的区域,如图8所示,在立起形成于下面板22的右侧边缘的右侧板40的立起端,越过上面板24A进一步突出到上方而形成高度更高的形状。根据该实施方式2的构造,不会妨碍与对方的母端子配件的嵌合连接,能够实现 插片部20的基端部20A的进一步加强。其他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由上述内容以及

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将端子原材料的带状部弯曲形成为角筒形而形成插片部的情况下的角筒的剖面的连接部分在主视图中位于右上角的情况,但该连接部分在主视图中也可以是左上角、或者左下或右下的角。(2)薄片中的前端部是起到与对方的母端子配件实际上嵌合连接的作用的部分,剖面形状互不相同的前端部和基端部的长度的比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可以根据端子配件整体的形状等条件而任意设定。(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插片部的前端侧的上面板的自由端缘的背面进行了薄壁化,但也可以不进行薄壁化,这种情况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在对方的母端子配件的连接筒部内设置有两条接点部的情况下,但该接点部也可以是例如宽度较大的一条等,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构造。
权利要求
1.一种公端子配件,通过将设于由金属板构成的端子原材料的一部分的带状部沿宽度方向弯曲而形成有与对方的母端子配件嵌合连接的插片部,该公端子配件的特征在于, 上述插片部形成为由基板、从该基板的一方的侧边缘呈直角立起形成的一方的侧板、从该一方的侧板的立起端折叠成相对于上述基板隔开预定间隔的平行姿势而弯曲形成的相对板以及从上述基板的另一方的侧边缘呈直角立起形成的另一方的侧板构成的扁平的角筒形, 在上述插片部的基端侧形成如下剖面形状上述相对板的自由侧的侧边缘止于上述基板中的上述另一方的侧边缘的面前侧,并且立起形成于该基板的上述另一方的侧边缘的上述另一方的侧板的立起端到达上述相对板的上述自由侧的侧边缘的前方, 另一方面,在上述插片部的前端侧形成如下剖面形状上述相对板的自由侧的侧边缘突出到上述基板中的上述另一方的侧边缘的位置,并且立起形成于该基板的上述另一方的侧边缘的上述另一方的侧板的立起端为了承受上述相对板的上述自由侧的侧边缘而与该自由侧的侧边缘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片部的基端侧中的上述另一方的侧板的立起端的前边缘和上述插片部的前端侧中的上述另一方的侧板的立起端的后边缘之间、以及上述插片部的基端部中的上述相对板的自由端的前边缘和上述插片部的前端侧中的上述相对板的自由端的后边缘之间分别经由锥形边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公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片部的前端侧中的上述相对板的上述自由侧的侧边缘,上述另一方的侧板的立起端所抵接的面被敲打而被薄壁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公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片部的基端侧中的除与对方的母端子配件的嵌合区域以外的区域,立起形成于上述基板的上述另一方的侧边缘的上述另一方的侧板的立起端突出到超越了上述相对板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公端子配件,确保插片部和对方母端子配件的接触压力,加强插片部的基端侧。插片部(20)形成为扁平的角筒形。插片部(20)的基端侧(20A)形成如下剖面形状相对板(24A)的自由侧的侧边缘止于基板(22)中另一方的侧边缘的面前侧,立起形成于基板(22)的另一方的侧边缘的另一方的侧板(21A)的立起端到达相对板(24A)的自由侧的侧边缘的前方。插片部(20)的前端侧(20B)形成如下剖面形状相对板(24B)的自由侧的侧边缘突出到另一方的侧边缘的位置,立起形成于该基板(22)的另一方的侧边缘的另一方的侧板(21B)的立起端为了承受相对板(24B)的自由侧的侧边缘而与该自由侧的侧边缘抵接。
文档编号H01R11/11GK103022744SQ20121024954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0日
发明者水谷嘉宏, 平林修, 平泽大辅, 野吕丰, 冈本道明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