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接触端子、端子组合及扣合式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84125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母接触端子、端子组合及扣合式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母接触端子、端子组合及扣合式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扣合式电连接器的作用是将两块电路板上的电路以相互面对的方式扣合连接到一起,由公连接器(插头)和母连接器(插座)构成,通过插座和插头相配合的方式实现快速电连接和信号传输。这类FTB、BTB等扣合式电连接器多应用于移动式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中。为了配合移动式设备朝着小型化尤其是超薄化的方向发展,电连接器的设计也越来越轻薄短小,插头和插座相互配合的空间变得更加有限,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端子电接触失效及产品功能失效的风险增加。鉴于此,迫切需要对扣合式电连接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以确保在实现小型化、超薄化的同时仍能保持可靠的电接触性能。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母接触端子及端子组合,应用了该端子组合的扣合式电连接器具有更好的电接触稳定性,而且能够克服产品功能失效的风险。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公开了一种母接触端子,由导电金属薄片一体成型,从前端到后端的结构构成依次为:第一连接臂、η型接触部、水平连接部和η型弹性臂,所述水平连接部位于η型接触部和η型弹性臂之间并且其上方为插接公接触端子的容纳空间,所述η型弹性臂朝向η型接触部的方向对公接触端子施加一弹性作用力;所述η型接触部包括:与第一连接臂相连并垂直的第一侧壁、与第一侧壁平行的第二侧壁以及跨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第一顶壁;所述η型弹性臂包括:与水平连接部相连的第一侧部、与第一侧部平行的第二侧部以及跨接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第二顶壁,所述第二侧部的自由端朝向水平连接部所在方向弯折形成防脱部。该母接触端子通过巧妙的结构改进,η型弹性臂藉由第一侧部对公接触端子施加一弹性作用力,增加了接触的可靠性,同时在第二侧部的自由端形成防脱部,可有效防止公接触端子拔出时母接触端子发生移动而被带出插座本体,从而可防止插座的功能失效。
[0005]母接触端子可以是电源端子或信号端子。当其为电源端子时,形成有第一通槽结构和第二通槽结构,所述第一通槽结构自η型接触部的第一侧壁延伸至第一顶壁上,所述第二通槽结构自η型接触部的第二侧壁延伸至η型弹性臂的第二侧部上,但所述第二侧部的自由端为整体式连接结构从而构成防脱部;当其为信号端子时,没有形成上面所述的第一通槽结构和第二通槽结构,而是第二侧部的自由端朝向其两侧形成延伸结构从而构成防脱部。
[0006]优选地,前述第一侧壁在靠近第二侧壁的一面形成有凸包,该凸包能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增加导电金属薄片的强度,改善装配时端子变形的情况。
[0007]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端子组合,由公接触端子和如前所述的母接触端子组合而成,所述公接触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连接臂和U型接触臂,U型接触臂的开口朝向第二连接臂所在平面;所述U型接触臂插接于母接触端的水平连接部上方的容纳空间内,所述母接触端子的η型弹性臂藉由第一侧部对U型接触臂施加一弹性作用力。
[0008]具体地,前述U型接触臂包括:与第二连接臂垂直的第三侧壁、与第三侧壁平行的第四侧壁以及跨接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的底壁,所述第四侧壁上形成有凹槽,所述母接触端子的第二侧壁在与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凸块。
[0009]作为一种结构,前述母接触端子的η型弹性臂整体朝向η型接触部所在方向倾斜设置,从而对公接触端子的U型接触臂施加一弹性作用力。
[0010]优选地,前述母接触端子的η型弹性臂的第二侧部的厚度小于第一侧部的厚度。
[0011]作为另一种结构,前述母接触端子的η型弹性臂的第一侧部上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与公接触端子的第三侧壁电接触并对其施加一弹性作用力。
[0012]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扣合式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固设于插头本体内的公抓板端子和多个公接触端子;所述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固设于插座本体内的母抓板端子和多个如前所述的母接触端子;插头与插座扣合时,所述公抓板端子和母抓板端子电接触,所述公接触端子和母接触端子电接触。当然,这里的母接触端子既包括电源端子也包括信号端子,根据实际产品的功能需求来设置。
[0013]进一步地,插座本体在安装电源端子所在位置处形成有限位凸块,电源端子的第二侧部的自由端的整体式连接结构卡住限位凸块;插座本体在安装信号端子所在位置处形成有限位凹槽,信号端子的第二侧部的自由端的延伸结构位于限位凹槽内,这样就能有效防止公接触端子拔出时母接触端子被带出插座本体,从而避免产品功能因此失效。
[0014]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重点对母接触端子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其中,母接触端子包括第一连接臂、η型接触部、水平连接部和η型弹性臂,η型弹性臂对插接到其中的公接触端子施加一弹性作用力,藉由其弹性增加接触正向力,这样就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公接触端子和母接触端子组成的端子组合的电接触可靠性更高;应用了该端子组合的扣合式电连接器能够确保端子电接触的稳定可靠,同时能够防止母接触端子被向上带出并破坏插座本体,从而避免了产品功能失效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母接触端子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母接触端子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公接触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端子组合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扣合式电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8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插座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的多个母接触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母接触端子,la、电源端子,lb、信号端子,11、第一连接臂,12、η型接触部,121、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23、第一顶壁,13、水平连接部,14、η型弹性臂,141、第一侧部,142、第二侧部,143、第二顶壁,15、防脱部,16、第一通槽结构,17、第二通槽结构,18、凸包,19、凸块,2、公接触端子,21、第二连接臂,22、U型接触臂,221、第三侧壁,222、第四侧壁,223、底壁,23、凹槽,3、扣合式电连接器,4、插头,41、插头本体,42、公抓板端子,5、插座,51、插座本体,511、限位凸块,512、限位凹槽,52、母抓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其中自始至终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使用的序数词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用于修饰权利要求项而不是由于本身含有任何优先、在先或一项权利要求的顺序在另一权利要求之前或者执行方法步骤的时间顺序,仅仅作为标签使用以区别例如带有特定名称的权利要求的元素与另外一个带有相同名称的元素(而不是用于顺序性的术语)。
[0017]正如【背景技术】中所阐述的,受移动设备本身空间的限制,电连接器也朝着小型化、超薄化的方向发展,这就给电接触的稳定性等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现有技术中的电接触方式存在容易失效、稳定性差、插拔力不够、插拔力过大易损坏这些缺陷,本发明旨在开发一种全新的结构以克服上述所有问题,最主要的改进之处在于端子组合中的母连接端子。因此,下面将首先对母连接端子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1,本发明公开的母接触端子I是由导电金属薄片一体成型的,从前端到后端的结构构成依次为:第一连接臂11、η型接触部12、水平连接部13和η型弹性臂14。其中,水平连接部13位于η型接触部12和η型弹性臂14之间,其上方为插接公接触端子2的容纳空间。当公接触端子2插接于其中时,η型弹性臂14朝向η型接触部12的方向对公接触端子2施加一弹性作用力,从而确保电接触的稳定可靠。
[0018]具体地,η型接触部12包括:与第一连接臂11相连并垂直的第一侧壁121、与第一侧壁121平行的第二侧壁122以及跨接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的第一顶壁123,η型弹性臂14包括:与水平连接部13相连的第一侧部141、与第一侧部141平行的第二侧部142以及跨接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的第二顶壁143。
[0019]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二侧部142的自由端朝向水平连接部13所在方向弯折形成防脱部15,这样一来,当该母接触端子I安装于后面将要提到的插座本体51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