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488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系统中光伏组件串联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煤、天然气、石油等传统能源的过度开发、使用所造成的全球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使得人们不断研究可再生能源来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其中,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发受到重视。当前的太阳能发电核心设施为太阳能电池片,其吸收光能转换成电能以输出,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串联形成太阳电池组件;现有的光伏系统通过串、并联多个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匹配用电需求,传统的光伏系统通过导线连接各个太阳电池组件上接线盒以实现串联,并需要根据太阳电池组件的尺寸以及布局设置导线的长度,如图I所示,为了保证上排 太阳电池组件列与下排太阳电池组件列能串联连接,需要从接线盒处引出足够长度的导线,然而如此一来却又使得同一排列中相邻两块电池组件之间连接用的导线会显得长度过剩,这也造成了导线的浪费,增加了导线上的损耗,同时导线过长导致的布线混乱也造成组装步骤繁琐,并极易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光伏组件之间连接导线长度的光伏系统。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其包括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及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相邻的第二光伏组件队列,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均包括若干个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接线盒以及从接线盒正负极延伸出的两根长度相同的导线,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相邻光伏组件之间最大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之间的最大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跳线,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光伏组件通过所述导线串联,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通过所述导线和所述跳线串联。其中,所述光伏组件设有接线盒的一面包括相交的第一侧边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所述导线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间距长度之和的二分之一、并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间距长度之和的二分之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的任一个光伏组件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的任一个光伏组件串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中的首个光伏组件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首个光伏组件串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中的最后一个光伏组件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最后一个光伏组件串联。[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光伏组件俯视为长方形,其包括ー对第一侧边和ー对第二侧边,第二侧边相邻的光伏组件相互抵靠。为解决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ー种光伏系统,其包括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及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相邻的第二光伏组件队列,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均包括若干个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接线盒以及从接线盒正负极延伸出的两根长度相同的导线。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跳线,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光伏组件通过所述导线串联,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通过所述导线和所述跳线串联。其中,所述两根导线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相匹配电性连接的接线盒的间距。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的任ー个光伏组件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的任ー个光伏组件串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中的首个光伏组件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首个光伏组件串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中的最后ー个光伏组件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最后ー个光伏组件串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光伏组件俯视为长方形,其包括ー对第一侧边和ー对第二侧边,第二侧边相邻的光伏组件相互抵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伏系统,其缩短了自接线盒延伸出的导线的长度,降低了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同时相邻光伏组件队列的两根导线之间通过跳线来串联,避免设置过长或过短的导线所造成的安装困扰,提升了安装效率,并降低导线连接的扎带数量,降低了光伏系统安装成本。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光伏系统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光伏系统的俯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00,光伏系统,;10,光伏组件,;11,背板,;12,接线盒;13,导线;14,跳线;15,第ー侧边;16,第二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0028]光伏系统100是通过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固定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10从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从而可对外部输出电力。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伏系统100,其缩短了光伏组件10中接线盒12延伸出的导线13的长度,使其长度仅能够串联相邻光伏组件10,并于不同光伏组件队列之间通过导线13与跳线14配合串联,降低了导线总长度。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光伏系统100包括有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及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相邻的第二光伏组件队列,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均包括若干个光伏组件10,所述光伏组件10包括接线盒12以及从接线盒12正负极延伸出的两根长度相同的导线13。其中,定义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相邻光伏组件10之间最大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之间的最大间距为第二间距。 具体的,每个光伏组件10具有背板11,背板11上设置有接线盒12,前述接线盒12正极、负极分别延伸出两根长度相同的导线13。光伏系统还包括跳线14,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光伏组件10通过所述导线13串联,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通过所述导线13和所述跳线14串联。其中,所述光伏组件10设有接线盒12的一面包括相交的第一侧边15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边15的第二侧边16,所述导线13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侧边15与第一间距长度之和的二分之一、并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侧边16与第二间距长度之和的二分之一。特别的,本实用新型中导线13的长度包括线材及固定于线材一端的互联端子的长度之和。具体的,第一光伏组件队列的任一个光伏组件10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的任一个光伏组件10串联;第一光伏组件队列中的首个光伏组件10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首个光伏组件10串联;第一光伏组件队列中的最后一个光伏组件10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最后一个光伏组件10串联。特别的,光伏组件10俯视为长方形,其包括一对第一侧边15和一对第二侧边16,第二侧边16相邻的光伏组件10相互抵靠。具体的,相同光伏组件阵列中,各个光伏组件10第二侧边16相互抵靠,不同光伏组件阵列中的光伏组件10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的光伏系统100通过限定了导线13的长度,相同光伏组件阵列中,各个光伏组件10可直接通过导线13的配合连接以实现串联,但相邻光伏组件阵列的连接时,仅依靠导线13相配合无法实现,因而在串联相邻光伏组件阵列的导线13之间设置跳线14,通过导线13与跳线14配合实现相邻光伏组件阵列的串联。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光伏系统100包括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及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相邻的第二光伏组件队列,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均包括若干个光伏组件10,所述光伏组件10包括接线盒12以及从接线盒12正负极延伸出的两根长度相同的导线13。具体的,每个光伏组件10具有背板11,背板11上设置有接线盒12,前述接线盒12正极、负极分别延伸出两根长度相等的导线13。 所述光伏系统100还包括跳线14,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光伏组件10通过所述导线13串联,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通过所述导线13和所述跳线14串联。其中,所述两根导线13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相匹配电性连接的接线盒12的间距。具体的,相匹配电性连接的接线盒12为第一侧边15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10的两个接线盒12,其间距大小主要取决于前述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10之间距。具体的,第一光伏组件队列的任ー个光伏组件10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的任ー个光伏组件10串联;第一光伏组件队列中的首个光伏组件10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首个光伏组件10串联;第一光伏组件队列中的最后ー个光伏组件10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最后ー个光伏组件10串联。本实施例中,导线13与跳线14均处于张紧状态,跳线14的长度刚好使得相邻光伏组件队列可以实现串联,同时避免出现过长或过短的导线13,导致的安装困扰,并且组装步骤简单便捷,组装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降低了导线13的成本。特别的,光伏组件10俯视为长方形,其包括ー对第一侧边15和ー对第二侧边16,第二侧边16相邻的光伏组件相互抵靠。具体的,相同光伏组件阵列中,各个光伏组件10第二侧边16相互抵靠,不同光伏组件阵列中的光伏组件10间隔设置。优选的,光伏组件队列中光伏组件10朝向第一方向排布,两个光伏组件队列相互平行,使得光伏组件阵列的结构简洁,其中串联相同光伏组件队列中各个光伏组件10的导线13也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处于张紧状态。特别的,连接相邻光伏组件阵列的导线13与跳线14也处于张紧状态,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导线13与跳线14的长度,达到节省原材料的目的,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光伏系统100中光伏组件队列的数量可大于两个,并依次平行排布。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伏系统100,縮小了导线13的长度,从而降低了光伏组件10的制造成本;缩小导线13的长度,避免了光伏系统100组装过程中的安全性隐患,并减少了导线13连接的扎带数量,降低了光伏系统100的安装成本,同时增加了连接相邻光伏组件阵列的跳线14,提高了光伏系统100的安装效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吋,导线13长度减小,降低了接线盒12的电阻,同时大大提升了光伏组件10的光电转换效率,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论述上述有益效果。实施例I :光伏组件10包括组件电池片采用16. 8%效率的多晶片、焊带、背板、导线13为1100_的接线盒、非镀膜玻璃、EVA,搭配上述物料层层压,并设置电池片数量为60片以获得样品CSI-I。实施例2 :光伏组件10包括组件电池片采用16. 8%效率的多晶片、焊带、背板、导线13为600_的接线盒、非镀膜玻璃、EVA,搭配上述物料层层压,并设置电池片数量为60片以获得样品CS I-2。前述样品CSI-I与CSI-2制备物料中,仅接线盒的导线13的长度有区別,CSI-2的导线13较CSI-I的导线13更短。对前述样品CSI-I与CSI-2按照IEC61215标准,在STC条件下,进行最大功率测
试,得到测试比对结果如下表
权利要求1.一种光伏系统,包括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及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相邻的第二光伏组件队列,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均包括若干个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接线盒以及从接线盒正负极延伸出的两根长度相同的导线,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相邻光伏组件之间最大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之间的最大间距为第二间距,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跳线,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光伏组件通过所述导线串联,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通过所述导线和所述跳线串联;所述光伏组件设有接线盒的一面包括相交的第一侧边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所述导线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间距长度之和的二分之一、并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间距长度之和的二分之一。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的任一个光伏组件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的任一个光伏组件串联。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中的首个光伏组件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首个光伏组件串联。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中的最后一个光伏组件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最后一个光伏组件串联。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俯视为长方形,其包括一对第一侧边和一对第二侧边,第二侧边相邻的光伏组件相互抵靠。
6.一种光伏系统,包括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及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相邻的第二光伏组件队列,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均包括若干个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接线盒以及从接线盒正负极延伸出的两根长度相同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系统还包括跳线,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光伏组件通过所述导线串联,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通过所述导线和所述跳线串联;所述两根导线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和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相匹配电性连接的接线盒的间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的任一个光伏组件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的任一个光伏组件串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中的首个光伏组件和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首个光伏组件串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队列中的最后一个光伏组件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队列中的最后一个光伏组件串联。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俯视为长方形,其包括一对第一侧边和一对第二侧边,第二侧边相邻的光伏组件相互抵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系统,包括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队列,各个光伏组件队列均包括若干个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包括接线盒及从接线盒正负极延伸出的两根长度相等的导线;各个光伏组件队列中相邻光伏组件之间最大间距为第一间距,相邻光伏组件队列之间的最大间距为第二间距,光伏系统包括跳线,各个光伏组件队列中的光伏组件通过导线串联,相邻光伏组件队列通过导线和跳线串联;光伏组件设有接线盒的一面包括相交的第一侧边和长度大于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导线长度大于等于第一侧边与第一间距长度之和的二分之一、并小于等于第二侧边与第二间距长度之和的二分之一。通过缩短导线长度,降低制造成本,避免设置过长的导线引发的安装困扰,提升安装效率。
文档编号H01L31/05GK202585483SQ20122016747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9日
发明者刘国丽, 陈道远, 许涛 申请人: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