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绕线机的双线径轮换夹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181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绕线机的双线径轮换夹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书本绕线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绕线机的双线径轮换夹线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家用电器以及电子设备层出不穷,因此对各种电子变压器及电感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绕线机就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机器。凡是电器产品大多需要用铜线或漆包线绕制成电感线圈,就需要用到绕线机。例如各种电动机、整流器、变压器等电磁元件中的线圈都需要用绕线机来绕制。为了满足生产多样化的需要,绕线机通常都要对不同的线径的铜线进行绕制;为此,在现有的设备中,均存在 第三套余线夹机构,其通过第三套余线夹机构可以实现双线径轮流绕制;但是,由于余线夹机构的结构复杂,零配件众多,其生产成本十分高昂。
发明内容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自动绕线机上的可实现双线径轮换夹线的夹线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绕线机的双线径轮换夹线机构,其设置于绕线机主体上,包括夹线控制部和夹线杆组;所述夹线控制部的数量为两组,其分别设置于夹线杆组的两末端,所述夹线控制部包括安装基板,以及设置在安装基板上的夹线杆固定板,所述安装基板上固定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出轴端接有第二气缸转接块,所述第二气缸转接块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夹线杆组包括第一夹线固定杆、第二夹线固定杆和夹线活动杆,所述第一、第二夹线固定杆的两末端均与夹线杆固定板相固定,所述夹线杆固定板上设有通槽,所述夹线活动杆穿过该通槽与第二气缸的出轴端相接,所述夹线活动杆设置在第一、第二夹线固定杆之间。进一步,所述第一气缸的出轴端与第二气缸的出轴端的长度相等。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夹线固定杆的内侧面与夹线活动杆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弹性材料。进一步,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第二气缸控制夹线活动杆,使该夹线活动杆与第一、第二夹线固定杆相配合,使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利用一组余线夹机构,即可实现双线径的轮流绕制,亦可满足两种线径同时绕制,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廉。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0012]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绕线机的双线径轮换夹线机构,其设置于绕线机主体上,包括夹线控制部和夹线杆组;所述夹线控制部的数量为两组,其分别设置于夹线杆组的两末端,所述夹线控制部包括安装基板5,以及设置在安装基板5上的夹线杆固定板4,所述安装基板5上固定有第一气缸1,所述第一气缸I的出轴端接有第二气缸转接块3,所述第二气缸转接块3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2 ;所述夹线杆组包括第一夹线固定杆6、第二夹线固定杆8和夹线活动杆7,所述第一、第二夹线固定杆的两末端均与夹线杆固定板4相固定,所述夹线杆固定板4上设有通 槽,所述夹线活动杆7穿过该通槽与第二气缸2的出轴端相接,所述夹线活动杆7设置在第一、第二夹线固定杆之间。进一步,所述第一气缸I的出轴端与第二气缸2的出轴端的长度相等,从而使得夹线活动杆7离第一、第二夹线固定杆之间距离一样,利用第一气缸I与第二气缸2的配合动作来实现对两种不同的线径进行夹线。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夹线固定杆的内侧面与夹线活动杆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弹性材料。进一步,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具体为先将铜线穿入固定杆与活动杆之间,第一线径的铜线从第一夹线固定杆6和夹线活动杆7之间通过;第二线径的铜线从第二夹线固定杆8和夹线活动杆7之间穿过;当需要使用第一线径时,第一气缸I输出,第二气缸2缩回,第二夹线固定杆8和夹线活动杆7合拢,利用其上的弹性材料的柔性及塑性将第二线径夹紧,防止第二线径被张力器回收而脱出导针,此时公用余线夹只夹持第一线径;使用第二线径时,第一气缸I缩回,第二气缸2伸出,第一夹线固定杆6和夹线活动杆7合拢,利用其上的弹性材料的柔性及塑性将第一线径夹紧,防止第一线径被张力器回收而脱出导针,此时公用余线夹只夹持第二线径;而当第一、二线径同时使用时,第一气缸I和第二气缸2同时输出,夹线活动杆7保持中间位置;在上述三种绕制方式中,皆仅使用唯一的公用余线夹,当第一夹线固定杆6或第二夹线固定杆8与夹线活动杆7之间完成夹线后,余线夹松开,再进行下一线径的铜线进行夹线。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绕线机的双线径轮换夹线机构,其设置于绕线机主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夹线控制部和夹线杆组;所述夹线控制部的数量为两组,其分别设置于夹线杆组的两末端,所述夹线控制部包括安装基板,以及设置在安装基板上的夹线杆固定板,所述安装基板上固定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出轴端接有第二气缸转接块,所述第二气缸转接块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 所述夹线杆组包括第一夹线固定杆、第二夹线固定杆和夹线活动杆,所述第一、第二夹线固定杆的两末端均与夹线杆固定板相固定,所述夹线杆固定板上设有通槽,所述夹线活动杆穿过该通槽与第二气缸的出轴端相接,所述夹线活动杆设置在第一、第二夹线固定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绕线机的双线径轮换夹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出轴端与第二气缸的出轴端的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绕线机的双线径轮换夹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夹线固定杆的内侧面与夹线活动杆的外侧面均设置有弹性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绕线机的双线径轮换夹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绕线机的双线径轮换夹线机构;其包括夹线控制部和夹线杆组;所述夹线控制部的数量为两组,其分别设置于夹线杆组的两末端,所述夹线控制部包括安装基板,夹线杆固定板,所述安装基板上固定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出轴端接有第二气缸转接块,第二气缸转接块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夹线杆组包括第一、第二夹线固定杆和夹线活动杆,所述夹线杆固定板上设有通槽,所述夹线活动杆穿过该通槽与第二气缸的出轴端相接,所述夹线活动杆设置在第一、第二夹线固定杆之间;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利用一组余线夹机构,即可实现双线径的轮流绕制,亦可满足两种线径同时绕制,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H01F41/06GK202678100SQ20122028764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
发明者范安成 申请人:深圳市泰顺友电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