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集电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892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集电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集电环,包括筒状支撑体,支撑体上沿轴向套接有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分别与第一导电部件以及第二导电部件电连接,第一导电部件和第二导电部件相互绝缘;支撑体整体绝缘,其包括绝缘主体部以及分别位于绝缘部上、下两端的第一绝缘固定部和第二绝缘固定部,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分别套接固定在第一绝缘固定部和第二绝缘固定部的外壁上。第一绝缘固定部和第二绝缘固定部分别与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过渡配合套接。本新型的新型集电环直接将成品的滑环套接在支撑体的两端,连接导电部件后注塑即可成为成品的集电环。
【专利说明】—种新型集电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电环,属于电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集电环也叫导电环、滑环、集流环、汇流环等。它可以用在要求连续旋转的同时,又需要从固定位置到旋转位置联通传输的机电系统中。集电环能够提高系统性能,简化系统结构,避免导线在旋转过程中造成扭伤。
[0003]集电环一般用于电机内,将电机转子转动的线圈电能由引线从一端分别连接到集电环导电线,导电线又将电能分别传送给集电环的滑环上,滑环转动时,无论低速、高速,电能始终是由滑环外圆与静止的电刷接触来传电。
[0004]现有技术的集电环一般包括具有内腔的支撑体,沿支撑体轴向套接两个相互绝缘的滑环,称为上滑环和下滑环,上述的上滑环和下滑环分别与导电部件电连接。上述集电环由于在支撑体上没有设置固定滑环的结构,因此,无法直接将滑环在支撑体上进行固定,而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与支撑体的固定。具体生产时,通常先成型一个筒状的滑环管,筒状滑环管具有上滑环、下滑环以及连接这两个滑环的连接部,在所述滑环管的内壁上位于上下滑环之间的部分沿周向设置凹槽,然后将上述筒状滑环管模塑在支撑体上,从而实现支撑体与滑环管的固定;然后,车掉位于两个滑环之间的连接部,以使得上、下两个滑环绝缘。这种生产方式虽然可以生产出可用的集电环,但是存在许多缺点:1.需要单独生产上述的滑环管,两滑环之间车加工凹槽时易产生毛刺,不易清理,容易产生电性能不良;2.生产集电环时需要设置一道单独的工序来切除上述的连接部,而且切除的材料无法直接利用,浪费原料,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3.切除连接部之后的上下滑环之间相对面的边缘易产生导电毛刺,不易清理,容易产生电性能不良,降低了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性能。
[0005]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集电环产品由于其支撑体上缺少固定结构而导致在生产过程中的上述缺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集电环,其具有新型结构,从而使其可以采用新型工艺进行生产制造,进而节约工序且降低生产成本。
[0007]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集电环,包括筒状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上沿轴向套接有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所述第一滑环和所述第二滑环分别与第一导电部件以及第二导电部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相互绝缘,第二导电部件与第一滑环相互绝缘,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相互绝缘;所述支撑体整体绝缘,其包括绝缘主体部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绝缘主体部上、下两端的第一绝缘固定部和第二绝缘固定部,所述第一滑环和所述第二滑环分别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绝缘固定部的外壁上。
[0008]所述第一滑环和所述第二滑环过渡配合安装在上述第一绝缘固定部和第二绝缘固定部上。[0009]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分别通过设在所述第一绝缘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绝缘固定部上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相互绝缘地与所述第一滑环和所述第二滑环电连接。
[0010]所述第一绝缘固定部的内壁上设置两个径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导电部件的安装空间。
[0011]所述第一绝缘固定部的内壁上还设有两个径向延伸的第二凸起部,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导电部件的安装空间。
[0012]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口的两端。
[0013]所述第一连接口是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固定部上的矩形开口。
[0014]所述第二连接口是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固定部上的矩形开口。
[0015]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为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圆柱体。
[0016]在所述第一导电部件上设有注塑时可将所述第一导电部件固定在注塑模具固定柱上用来增强其抵抗模塑冲击力和位置定位的第一上通孔和第一下通孔;在所述第二导电部件上设有注塑时可将所述第二导电部件固定在注塑模具固定柱上用来增强其抵抗模塑冲击力和位置定位的第二上通孔和第二下通孔。
[0017]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集电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集电环,不需要采用现在技术中的滑环管,而是直接将成品的第一滑环和第二滑环套接在支撑体的上下两端,与支撑体固定为一体。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使用易产生内壁导电毛刺的滑环管,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成品的滑环后,不需要设置单独的切除滑环管上连接部的工序,因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不需切除连接部,因而可以节省原料,保护环境;由于使用成品的滑环,在集电环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切除较薄的连接部,从而保证了上下滑环相对面的边缘圆滑,无导电毛刺,能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0019]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集电环,在绝缘固定环和/或套接环的内壁上设置了用于安装导电部件的由两个凸起部形成的安装空间,可保证上述的导电部件在注塑受到冲击力时不随意转动,保证导电部件注塑后其周边具有足够的绝缘厚度,保证其对外的绝缘性能,避免发生短路。因而设置上述的凸起部在工艺上能够提高集电环的生产品质。
[0020]3.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集电环,在导电部件上设置了固定用的通孔,在注塑时可将其与模具固定,增强其对模塑的冲击力,能够避免在受注塑料冲击力时发生变形,从而保证其在注塑后具有足够的绝缘厚度,保证其对外的绝缘性能,避免发生短路。因而在导电部件上设置上述的通孔也能够在工艺上提高集电环的生产品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品新型集电环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中支撑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集电环整体的垂直方向的剖面图。
[0025]图中:
[0026]1-第一导电部件,11-第一上通孔,12-第一导电柄,13-第一下通孔,14-第一连接端;[0027]2-第二导电部件,21-第二上通孔,22-第二导电柄,23-第二下通孔,24-中间部,25-第二连接端;
[0028]3-支撑体,30-绝缘主体部,31-第一绝缘固定部,32-第二绝缘固定部,33-第一连接口,34-第二连接口,35-第一凸起部,36-第二凸起部;
[0029]4-第一滑环,5-第二滑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集电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集电环包括第一导电部件1、第二导电部件2、支撑体
3、第一滑环4和第二滑环5。其中,支撑体3是中空的筒状,其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滑环4和第二滑环5,第一导电部件I和第二导电部件2分别与上述的第一滑环4和第二滑环5电连接,上述连接有第一导电部件I的第一滑环4和连接有第二导电部件2的第二滑环5之间相互绝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件I与第一滑环4的内壁电连接,第二导电部件2穿过第一滑环4与第二滑环5的内壁电连接,且第一滑环4与第二导电部件2之间绝缘;将上述的各个部件连接完毕后注塑即成本实施例的新型集电环。
[0032]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体3包括绝缘主体部30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绝缘主体部30上、下两端的第一绝缘固定部31和第二绝缘固定部32,第一滑环4和第二滑环5过渡配合安装在上述第一绝缘固定部31和第二绝缘固定部32上。
[0033]在第一绝缘固定部3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口 33,当第一绝缘固定部31与连接有第一导电部件I的第一滑环4过渡配合安装时,该第一连接口 33用于容纳第一导电部件I的第一连接端14 ;同样的,在第二绝缘固定部3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口 34,当第二绝缘固定部32与连接有第二导电部件2的第二滑环5过渡配合安装时,该第二连接口 34用于容纳第二导电部件2的第二连接端25。上述的第一连接口 33和第二连接口 34为分别设在上述第一绝缘固定部31和第二绝缘固定部32上的矩形开口,当然也可以设置成其他适宜容纳上述导电部件连接端并使其能够与滑环电连接的形状。上述的第一连接口 33和第二连接口 34分设在支撑体3的绝缘主体部30的上下两端,且其设置的位置为俯视时正相对;当然也可以设置成俯视时不是正相对。
[0034]本实施例的新型集电环在第一绝缘固定部31的内壁上,位于第一连接口 33的两端还径向设有2个第一凸起部35,形成安装空间,用于安装第一导电部件I的第一连接端14 ;与上述的两个第一凸起部35相对,在第一绝缘固定部31内壁上还径向设有两个第二凸起部36,形成安装空间,用于安装第二导电部件2的中间部24。上述第一凸起部35和第二凸起部36的设置可以限定第一导电部件I和第二导电部件2的位置,防止其转动或发生其他位移,在注塑时可避免其因受到模塑时的冲击力发生转动,保证导电部件在注塑后具有足够绝缘厚度,使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避免发生短路。另外,上述第一凸起部35和第二凸起部36可以设成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圆柱形,方便将注塑完成后的成品集电环从模具中顶出。
[0035]如图4所不,第一导电部件I包括第一导电柄12和第一连接端14,第一连接端14通过支撑体3上的第一连接口 33与第一滑环4电连接,在第一导电柄12上还设有第一上通孔11和第一下通孔13,用于模塑时的固定,即在注塑时,通过第一上通孔11和第一下通孔13将其固定在模具相应位置的固定柱上,使得第一导电部件I具有更高的抗冲击力变形强度,从而避免其因受到模塑时的冲击力而发生变形,从而提高第一导电部件I的模塑质量。
[0036]第二导电部件2包括第二导电柄22、中间部24和第二连接端25,第二连接端25通过支撑体3上的第二连接口 34与第二滑环5连接;中间部24连接第二连接端25和第二导电柄22,其设置在上述第一绝缘固定部31上的2个第二凸起部36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内而被限定住,避免其发生转动或其他位移;第二导电柄22上同样设有两个通孔,分别为第二上通孔21和第二下通孔23,用于模塑时的固定,即在注塑时,通过第二上通孔21和第二下通孔23将第二导电柄22固定在模具相应位置的固定柱上,从而使得第二导电部件2的第二导电柄22和中间部24都能被固定,因而具有更高的抗冲击力强度,从而避免其受到模塑时的冲击力而发生变形,提高了第二导电部件2的模塑质量。
[0037]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集电环,包括筒状支撑体(3),所述支撑体(3)上沿轴向套接有第一滑环(4)和第二滑环(5),所述第一滑环(4)和所述第二滑环(5)分别与第一导电部件(I)以及第二导电部件(2)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件(I)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相互绝缘,第二导电部件(2)与第一滑环(4)相互绝缘,第一滑环(4)和第二滑环(5)相互绝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3)整体绝缘,其包括绝缘主体部(30)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绝缘主体部(30)上、下两端的第一绝缘固定部(31)和第二绝缘固定部(32),所述第一滑环(4)和所述第二滑环(5)分别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固定部(31)和所述第二绝缘固定部(32)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集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环(4)和所述第二滑环(5)过渡配合安装在上述第一绝缘固定部(31)和第二绝缘固定部(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集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件(I)和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分别通过设在所述第一绝缘固定部(31)和所述第二绝缘固定部(32)上的第一连接口(33)和第二连接口(34)相互绝缘地与所述第一滑环(4)和所述第二滑环(5)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集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固定部(31)的内壁上设置两个径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35),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35)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导电部件(I)的安装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集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固定部(31)的内壁上还设有两个径向延伸的第二凸起部(36),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36)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的安装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集电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35)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口(33)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集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口(33)是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固定部(31)上的矩形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集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口(34)是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固定部(32)上的矩形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集电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35)和第二凸起部(36)为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圆柱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集电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电部件(I)上设有注塑时可将所述第一导电部件(I)固定在注塑模具固定柱上用来增强其抵抗模塑冲击力和位置定位的第一上通孔(11)和第一下通孔(13);在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上设有注塑时可将所述第二导电部件(2)固定在注塑模具固定柱上用来增强其抵抗模塑冲击力和位置定位的第二上通孔(21)和第二下通孔(23 )。
【文档编号】H01R39/02GK203434421SQ201320425043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7日
【发明者】张浩宇 申请人:深圳市凯中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