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电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823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电器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电器开关,包括基座组件和上盖组件,基座组件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静触片,上盖组件包括上盖、旋转轴、弹簧和动触片,上盖套设于旋转轴上后与基座固连,动触片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基座固连后构成的安装腔中,动触片与旋转轴联动连接,静触片与基座之间通过定位组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连接牢固,静触片不易松动、无上翘面,弹簧回弹快速灵活,操作手感好的优点。
【专利说明】—种旋转式电器开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开关,尤其是用于豆浆机、果汁机等家用电器上的旋转式电器开关。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市场上的旋转开关,通常包括基座组件和上盖组件,基座组件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静触片,上盖组件包括旋转轴、上盖、弹簧和动触片;现在市场上的此类旋转开关基座与上盖结合不牢固,有散脱缺陷;而且静触片易松动,静触片的上端易翘起形成上翘面造成手感不良;此类旋转开关靠旋转摩擦式运动实现通断,触点易粘在边缘的塑胶上,产生较大的拉弧将塑胶熔融导致开关烧坏;此外,用于点动档的弹簧,在装配时为扇形扭曲的形状装配在操动轴与上盖的侧壁,开关在点动档旋转过程中要克服弹簧与上盖较大的摩擦力,致使开关点动回弹迟钝、不灵活及回弹卡死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方便、塑壳结合牢固,手感稳定性良好,能承受较大功率负载及点动档回弹功能良好的旋转式电器开关。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式电器开关,包括基座组件和上盖组件,基座组件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静触片,上盖组件包括上盖、旋转轴、弹簧和动触片,上盖套设于旋转轴上后与基座固连,动触片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基座固连后构成的安装腔中,动触片与旋转轴联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片与所述基座之间通过定位组件固定连接。
[0005]上述结构中,静触片通过定位组件基座固定连接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静触片易松动的问题。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供所述静触片插入的通孔,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静触片上的定位台,所述通孔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台配合的定位槽。
[0007]上述结构中,静触片穿过通孔后,通过定位台与通孔侧壁的定位槽卡合对静触片的轴向运动起到限制,使得静触片与基座之间连接更牢固不松动。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静触片包括插入片和挂靠片,所述插入片穿过所述通孔且显露于基座之外,所述挂靠片挂设于所述基座底面朝向所述上盖的一端,所述插入片朝向所述挂靠片的一端设有在劈铆工艺中用于顶压模具芯子的平面。
[0009]上述结构中,插入片端部的平面可以保证在劈铆时静触片受力均匀,插入片与基座的连接牢固定位无松动,无上翘现象,以预防因静触片上翘而在操作过程中造成动触片与静触片的摩擦力加大而影响操作手感。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动触片包括分别抵压着所述上盖与所述基座底面的第一折片和第二折片,所述第一折片与第二折片通过弯弧连接,所述弯弧嵌设于所述旋转轴中。
[0011]上述结构中,动触片通过弯弧端与旋转轴连接,通过旋转轴的转动使得动触片与静触片间歇式导通或断开实现开关的开和关。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折片上设有与所述上盖抵接的V形端,所述第二折片上设有与所述基座底面抵接的U形槽,U形槽的槽壁朝向所述基座底面方向突出,上盖设有与所述V形端通过摩擦式旋转运动构成档位转换的上波峰部,所述基座底面上间隔分布有与所述U形槽通过旋转实现间歇接触的下波峰部。
[0013]上述结构中,动触片通过弯弧端随着旋转轴的转动而使得第一折片上的V形端与上盖上的上波峰部通过摩擦式旋转运动形成档位转换,同时第二折片上的U形槽旋转到基座上的下波峰部位置,旋转轴继续转动,而第二折片的U形槽的槽壁则沿着下波峰部的向上的弧面逐渐向下波峰部的顶端移动,此时动触片被下波峰部托高而与静触片断开连接,随后又沿着下波峰部向下的弧面移动,直到动触片落到静触片上,接通开关;再继续旋转旋转轴,动触片的U形槽则又转到基座的另一个下波峰部,U形槽槽壁则又沿着下波峰部的弧面运动,实现开关的分断、导通动作,这样反复转换从而实现了开关旋转操作档位转换的通断功能。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盖上设有塑胶槽,所述弹簧水平搁置于上盖且弹簧一端卡设于所述塑胶槽中,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与所述弹簧自由端配合的弹簧柱,所述基座上设有支撑弹簧的塑胶座,所述塑胶座与所述塑胶槽的位置相对。
[0015]上述结构中,弹簧水平搁置于上盖上,当旋转轴旋转到弹簧位置时,弹簧柱套入弹簧的内孔,旋转轴继续旋转时,弹簧做直线压缩变形储蓄能量,松开旋转轴后弹簧释放能量,使旋转轴回位,从而实现开关的点动功能;上述基座内的塑胶座用于支撑弹簧,对弹簧起到定位作用,避免弹簧因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而向基座底面的方向跑出,导致功能失效。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塑胶槽截面呈U形结构,所述塑胶槽的开口设有朝内的卡边。
[0017]上述结构中,弹簧的端部套设于塑胶槽中,并通过开口处的卡边将弹簧卡住。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卡边为矩形或锥形结构。
[0019]上述结构中,通过矩形或锥形的卡边将弹簧的空隙卡住。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盖包括上盖面,上盖面上设有中心凸台,所述旋转轴依次穿过上盖面和中心凸台,所述上盖面外缘设有朝向所述基座底面的环形侧壁,所述基座包括底面和基座侧面,所述环形侧壁与所述基座侧壁通过卡扣组件连接。
[0021]上述结构中,上盖环形侧壁与基座侧壁通过卡扣组件固定连接,增强两者连接牢固度,避免散脱失效。
[00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环形侧壁朝向所述基座侧面的一端的卡块,所述基座侧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包括环形槽上端面和环形槽下端面以及连接环形槽上下端面的环形槽侧面,所述环形槽上端面与所述位于上盖环形侧壁的卡扣于旋转轴轴向构成卡扣限位连接,所述上盖面的环形侧壁朝向所述基座的端面搁置于所述环形槽下端面上。
[0023]上述结构中,上盖通过位于环形侧壁的卡块与基座侧面的环形槽的上端面形成卡合连接,对上盖与基座的连接起轴向限位作用。[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组件(A)零件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盖组件(B)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8]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静触片(2)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触片(3)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附图3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8所示是旋转式电器开关,包括基座组件A和上盖组件B,基座组件A包括基座I和设于基座I上的静触片2,上盖组件B包括上盖6、旋转轴4、弹簧5和动触片3,上盖6套设于旋转轴4上后与基座I固连,动触片3位于上盖6与基座I固连后构成的安装腔12中,动触片3与旋转轴4联动连接,静触片2与基座I之间通过定位组件固定连接保证了静触片2与基座之间连接更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静触片2易松动的问题。
[0034]上述基座I上开设有供静触片2插入的通孔,定位组件包括固设于静触片2上的定位台22,通孔13侧壁开设有与定位台22配合的定位槽13。静触片2穿过通孔后,通过定位台22与通孔侧壁的定位槽13卡合对静触片2的轴向运动起到限制,使得静触片2与基座I之间连接更牢固不松动。
[0035]上述静触片2包括插入片23和挂靠片24,插入片23穿过通孔且显露于基座I之夕卜,挂靠片24挂设于基座I底面朝向上盖6的一端,插入片23朝向挂靠片24的一端设有在劈铆工艺中用于顶压模具芯子的平面21。该平面21可以保证在劈铆时静触片2受力均匀,插入片23与基座I的连接牢固定位无松动,无上翘现象,以预防因静触片2上翘而在操作过程中造成动触片3与静触片2的摩擦力加大而影响操作手感。
[0036]上述动触片3包括分别抵压着上盖6与基座I底面的第一折片33和第二折片34,第一折片33与第二折片34通过弯弧35连接,弯弧35嵌设于旋转轴4中。动触片3通过弯弧35端与旋转轴4连接,通过旋转轴4的转动使得动触片3与静触片2间歇式导通或断开实现开关的开和关。
[0037]上述第一折片33上设有与上盖抵接的V形端31,第二折片34上设有与基座I底面抵接的U形槽32,U形槽32的槽壁朝向基座I底面方向突出,上盖6设有与V形端31通过摩擦式旋转运动构成档位转换的上波峰部63,基座I底面上间隔分布有与U形槽32通过旋转实现间歇接触的下波峰部U。动触片3通过弯弧35端随着旋转轴4的转动而使得第一折片33上的V形端31与上盖6上的上波峰部63通过摩擦式旋转运动形成档位转换,同时第二折片34上的U形槽32旋转到基座I上的下波峰部11位置,旋转轴4继续转动,而第二折片34的U形槽32的槽壁则沿着下波峰部11的向上的弧面逐渐向下波峰部11的顶端移动,此时动触片3被下波峰部11托高而与静触片2断开连接,随后又沿着下波峰部11向下的弧面移动,直到动触片3落到静触片I上,接通开关;再继续转动旋转轴4,动触片3的U形槽32则又转到基座I的另一个下波峰部11,U形槽32槽壁则又沿着下波峰部11的弧面运动,实现开关的分断、导通动作,这样反复转换从而实现了开关旋转操作档位转换的通断功能。
[0038]上述上盖6上设有塑胶槽62,弹簧5水平搁置于上盖6且弹簧5 —端卡设于塑胶槽62中,旋转轴4上设有与弹簧5自由端配合的弹簧柱41,基座上设有支撑弹簧5的塑胶座12,塑胶座12与塑胶槽62的位置相对。弹簧5水平搁置于上盖6上,当旋转轴4旋转到弹簧5位置时,弹簧柱41套入弹簧5的内孔,旋转轴4继续旋转时,弹簧5做直线压缩变形储蓄能量,松开旋转轴4后弹簧5释放能量,使旋转轴4回位,从而实现开关的点动功能;上述基座I内的塑胶座12用于支撑弹簧5,对弹簧5起到定位作用,避免弹簧5因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而向基座I底面的方向跑出,导致功能失效。
[0039]上述塑胶槽62截面呈U形结构,塑胶槽62的开口设有朝内的卡边。弹簧5的端部套设于塑胶槽62中,并通过开口处的卡边将弹簧5卡住。卡边为矩形或锥形结构,通过矩形或锥形的卡边将弹簧5的空隙卡住。
[0040]上述上盖6包括上盖面64,上盖面64上设有中心凸台641,旋转轴4依次穿过上盖面64和中心凸台641,上盖面64外缘设有朝向基座I底面的环形侧壁642,基座I包括底面15和基座侧面14,环形侧壁642与基座侧壁14通过卡扣组件连接,增强两者连接牢固度,避免散脱失效。
[0041]上述卡扣组件包括固设于环形侧壁642朝向基座侧面14的一端的卡61块,基座侧面14开设有环形槽13,环形槽13包括环形槽上端面131和环形槽下端面132以及连接环形槽上端面131和环形槽下端面132的环形槽侧面133,环形槽上端面131与位于上盖6环形侧壁642的卡扣于旋转轴4轴向构成卡扣限位连接,上盖面64的环形侧壁642朝向基座I的端面搁置于环形槽下端面132上。上盖6通过位于环形侧壁642的卡块61与环形槽上端面131形成卡合连接,对上盖6与基座I的连接起轴向限位作用。
[0042]本实用新型具有连接牢固,静触片不易松动、无上翘面,弹簧回弹快速灵活,操作手感好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电器开关,包括基座组件和上盖组件,基座组件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静触片,上盖组件包括上盖、旋转轴、弹簧和动触片,上盖套设于旋转轴上后与基座固连,动触片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基座固连后构成的安装腔中,动触片与旋转轴联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片与所述基座之间通过定位组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供所述静触片插入的通孔,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静触片上的定位台,所述通孔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台配合的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片包括插入片和挂靠片,所述插入片穿过所述通孔且显露于基座之外,所述挂靠片挂设于所述基座底面朝向所述上盖的一端,所述插入片朝向所述挂靠片的一端设有在劈铆工艺中用于顶压模具芯子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式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包括分别抵压着所述上盖与所述基座底面的第一折片和第二折片,所述第一折片与第二折片通过弯弧连接,所述弯弧嵌设于所述旋转轴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片上设有与所述上盖抵接的V形端,所述第二折片上设有与所述基座底面抵接的U形槽,U形槽的槽壁朝向所述基座底面方向突出,上盖设有与所述V形端通过摩擦式旋转运动构成档位转换的上波峰部,所述基座底面上间隔分布有与所述U形槽通过旋转实现间歇接触的下波峰部。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式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有塑胶槽,所述弹簧水平搁置于上盖且弹簧一端卡设于所述塑胶槽中,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与所述弹簧自由端配合的弹簧柱,所述基座上设有支撑弹簧的塑胶座,所述塑胶座与所述塑胶槽的位置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槽截面呈U形结构,所述塑胶槽的开口设有朝内的卡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式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边为矩形或锥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式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上盖面,上盖面上设有中心凸台,所述旋转轴依次穿过上盖面和中心凸台,所述上盖面外缘设有朝向所述基座底面的环形侧壁,所述基座包括底面和基座侧面,所述环形侧壁与所述基座侧壁通过卡扣组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电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环形侧壁朝向所述基座侧面的一端的卡块,所述基座侧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包括环形槽上端面和环形槽下端面以及连接环形槽上下端面的环形槽侧面,所述环形槽上端面与所述位于上盖环形侧壁的卡扣于旋转轴轴向构成卡扣限位连接,所述上盖面的环形侧壁朝向所述基座的端面搁置于所述环形槽下端面上。
【文档编号】H01H23/12GK203521268SQ201320674912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8日
【发明者】赵海杰 申请人:浙江达威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