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转换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332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转换插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转换插座,包括盖体,盖体内设有由AC线路板和DC线路板;该AC线路板的上方设有保护门支架、通过保护门弹簧安装在保护门支架内的保护门及设置在保护门支架内的火弹片和零弹片,且所述火弹片和零弹片与DC线路板相连;该插座还包括与AC线路板连接的插头组,该插头组包括欧式插头、美式插头以及英式插头,所述欧式插头通过欧式滑动柱安装于盖体内,所述美式插头、英式插头分别通过其对应的滑动柱以及左、右连接弹片安装于盖体内,且所述欧式、美式及英式插头可分别沿其相对应的滑动柱上下滑动,所述欧式、美式及英式插头上各设有一将相对应插头推出的推扭;所述DC线路板上还设有控制所述插头组电连接的控制开关及开关推扭。
【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转换插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转换插座。

【背景技术】
[0002]多功能转换插座由于其组合了多种不同规格的插座和插头,可适用于世界多个国家的插座,为出行者带来了极大便利,尤其适合出国商务、留学及旅行人士随身携带使用,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现有的多功能转换插座,大都仅是将几个符合不同国家标准的插头简单地结合在一起,虽然避免了同时携带多个转换插座,但由于其仍然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在浪费材料的同时,事实上也不方便于携带。因此,开发一种结合有多国标准插头,而占用面积又小的且各国家标准插头间有电开关保障安全的多功能转换插座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结合有多国标准插头的多功能转换插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多功能转换插座,包括由上盖和设于上盖下方的下盖组成的盖体,所述上盖上设有插孔,所述盖体内设有AC/DC模块,所述AC/DC模块包括通过导线连接的AC线路板和DC线路板;所述AC线路板的上方设有保护门支架、通过保护门弹簧安装在保护门支架内的保护门及设置在保护门支架内的火弹片和零弹片,且所述火弹片和零弹片通过导线与DC线路板相连;所述插座还包括与AC线路板连接的插头组,所述插头组包括欧式插头、美式插头以及英式插头,所述欧式插头通过欧式滑动柱安装于盖体内,所述美式插头通过美式滑动柱、美式左连接弹片及美式右连接弹片安装于盖体内,所述英式插头通过英式滑动柱、英式左连接弹片及英式右连接弹片安装于盖体内,且所述欧式、美式及英式插头可分别沿其相对应的滑动柱上下滑动,所述欧式、美式及英式插头上各设有一推扭,将相应的推扭沿设于下盖侧面上相应的推槽向下推动即可将相对应的插头推出;所述DC线路板上还设有控制所述插头组电连接的控制开关及开关推扭。
[0006]优选的是:所述欧式插头包括由上壳及下壳组成的壳体,所述上壳上设有一从上壳上部延伸至底部的长形导向孔,所述壳体内设有插脚架以及设于插脚架上的欧式插脚,所述插脚架上设有一连接孔,所述欧式插头还包括连接块以及设于上壳外部的推扭,所述连接块的末端卡设于连接孔内且与连接孔间压缩有一内弹簧,所述连接块的前端穿过长形导向孔卡设于推扭的卡口内且与推扭的卡口间压缩有一外弹簧。
[0007]优选的是:所述长形导向孔的上边沿位于距离上壳顶部的1/4?1/3处。
[0008]优选的是:所述上壳上部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供欧式滑动柱穿过的半圆形连接孔。
[0009]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块的前端设有卡齿,所述推扭的卡口内设有与该卡齿相适配的卡槽。
[0010]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孔为方形孔,且其内径与连接块末端的外径相适配;所述推扭的卡口的内径与连接块前端的外径相适配。
[0011]优选的是:所述多功能转换插座还包括通过导线与AC线路板相连的USB线路板,且所述USB线路板上设有两个USB接口。
[0012]优选的是:所述上盖上的插孔为五孔插孔;所述下盖上设有三组分别与欧式插头、英式插头和美式插头的插脚形状相吻合的插脚伸出孔。
[0013]优选的是:与美式插头相对应的插脚伸出孔上设有将美式插头的插脚旋转成适合澳式插头的转换槽。
[0014]优选的是:所述盖体内还设有导光片。
[0015]优选的是:所述上盖的外表面还设有一环形装饰片。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插座集四种插头为一体,根据不同的插座选择相应的插头以配合不同的插座适用,可以应对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地区。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插座中所采用的欧式插头,由于在壳体的表面设有一延伸至壳体底部的长形导向孔,因此,壳体内的插脚可在推扭的作用下全部伸出于壳体外,实现全部插脚的有效利用,而当将整个欧式插头收进整个插座内时,又不会增加插座的整体体积,有效地节省了空间及材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转换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0018]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转换插座的立体图;
[0019]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转换插座的电路原理图;
[0020]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转换插座的电路结构图;
[0021]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欧式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插座的美式插头的使用状态图;
[0023]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插座的澳式插头的使用状态图;
[0024]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插座的英式插头的使用状态图;
[0025]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插座的欧式插头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转换插座,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上盖101、设于上盖101下方的下盖102,上盖101和下盖102之间可通过例如螺丝组合为一体,所述上盖101上设有插孔10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孔1011为五孔插孔。所述盖体内设有AC/DC模块,所述AC/DC模块包括通过导线502连接的AC线路板302和DC线路板303。
[002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转换插座,还包括设于AC线路板302上方的保护门支架201、通过保护门弹簧203安装在保护门支架201内的保护门202以及设置在保护门支架201内的火弹片204和零弹片203,且所述火弹片204和零弹片203通过导线503与DC线路板303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多功能转换插座,还包括通过导线501与AC线路板302相连的USB线路板301,且所述USB线路板301上设有两个USB接口 3011。
[002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转换插座,还包括与AC线路板302连接的插头组,所述插头组包括欧式插头601、美式插头701以及英式插头,所述英式插头包括英式零火脚801和英式地插脚802。所述欧式插头601通过欧式滑动柱602安装于插座上、下盖间的腔体内,所述美式插头701通美式滑动柱702、美式左连接弹片703及美式右连接弹片704安装于插座上、下盖间的腔体内,所述英式插头通过英式滑动柱805、英式左连接弹片803及英式右连接弹片804安装于插座上、下盖间的腔体内,所述欧式、美式及英式插头可分别沿其相对应的滑动柱上下滑动,且所述欧式插头601、美式插头701及英式插头上各对应设置有推扭6017、7011及8011,将相应的推扭沿设于下盖102侧面上相应的推槽1022向下滑动即可将对应的插头推出。此外,在DC线路板303上还设有控制美式插头、欧式插头和英式插头电连接的控制开关401及开关推扭402,通过该控制开关401及开关推扭402控制美式插头、欧式插头和英式插头的开闭状态,在使用时将开关推扭402推到相应位置,即可打开该插头为插座供电,并同时断开其余两个插头的电连接,避免发生触电危险。
[0030]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欧式插头601,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适配的上壳6011及下壳6012,所述上壳6011与下壳6012间可通过螺丝或卡合的方式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上壳6011上设有一从上壳6011上部延伸至上壳6011底部的长形导向孔60111,且所述上壳6011的上部左右两侧还各设有一供欧式滑动柱602穿过的半圆形连接孔60112。进一步地,所述长形导向孔60111的上边沿位于上壳6011距离上壳6011顶部的1/4?1/3处。所述壳体内设有插脚架6018以及设于插脚架上的欧式插脚6013,所述插脚架6018上设有一连接孔60181,所述欧式插头还包括连接块6014以及推扭6017,所述连接块6014的末端卡设于连接孔60181内,且连接块6014的末端与连接孔60181间压缩有一内弹簧6015 ;连接块6014的前端穿过上壳6011的长形导向孔60111卡于上壳6011外部的推扭6017的卡口内,且连接块6014的前端与推扭6017的卡口间还压缩有一外弹簧60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6014的前端还形成有卡齿60141,所述推扭6017的卡口内设有与该卡齿60141相适配的卡槽,以增强连接块6014与推扭6017间的卡合。所述连接孔60181优选方形孔,且其内径与连接块6014末端的外径相适配,所述推扭6017的卡口内径与连接块6014前端的外径相适配。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欧式插头,长形导向孔60111 —直延伸至壳体的底部,因此,在推扭6017沿长形导向孔60111向下推动时,壳体内的欧式插脚6013可在的连接块6014的带动下全部伸出于壳体外,实现全部插脚的有效利用,而当将整个欧式插头收进整个插座内时,又不会增加插座的整体体积,有效地节省了空间及材料。
[0031 ] 所述下盖102上还设有三组插脚伸出孔1021,分别与欧式插头601、英式插头和美式插头701的插脚形状相吻合,即可将欧式插头601、美式插头701和英式插头的插脚从插脚伸出孔1021内伸出,与外界进行相应的插合。进一步地,与美式插头701相对应的插脚伸出孔上设有一转换槽,使用时可将美式插头的插脚沿转换槽旋转成适合澳洲插孔的澳式插头,即可适用于澳式插座。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转换插座的盖体内还设有导光片206。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盖101的外表面还可设有一环形装饰片901。
[0032]如图6-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转换插座在控制开关401及开关推扭402的作用下,根据三种不同的插头可实现四种不同的插头档位,分别是对应美式插头的美式档位(图6)、对应英式插头的英式档位(图8)、以及对应欧式插头的欧式档位(图9)。其中,美式档位可同时控制美式插头及澳式插头,使用时将美式插头的美式插脚沿其对应的插脚伸出孔上的转换槽旋转,即可形成适合澳洲插孔的澳式插头(图7),适用于澳式插座。
[0033]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尽的说明。然而,通过对前文的研读,对各实施方式的变化和增加也是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所显而易见的。 申请人:的意图是所有这些变化和增加落在了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中。相似的编号通篇指代相似的元件。为清晰起见,在附图中可能有将某些线、层、元件、部件或特征放大的情况。
[0034]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为对具体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理解相同。还须明确的是,除在本文中有明确的定义外,诸如字典中通常定义的术语应该解释为在本说明书以及相关技术的语境中可具有一致的意思,而不应解释的理想化或过分形式化。公知的功能或结构出于简要和清楚地考虑或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转换插座,包括由上盖和设于上盖下方的下盖组成的盖体,所述上盖上设有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内设有AC/DC模块,所述AC/DC模块包括通过导线连接的AC线路板和DC线路板;所述AC线路板的上方设有保护门支架、通过保护门弹簧安装在保护门支架内的保护门及设置在保护门支架内的火弹片和零弹片,且所述火弹片和零弹片通过导线与DC线路板相连;所述插座还包括与AC线路板连接的插头组,所述插头组包括欧式插头、美式插头以及英式插头,所述欧式插头通过欧式滑动柱安装于盖体内,所述美式插头通过美式滑动柱、美式左连接弹片及美式右连接弹片安装于盖体内,所述英式插头通过英式滑动柱、英式左连接弹片及英式右连接弹片安装于盖体内,且所述欧式、美式及英式插头可分别沿其相对应的滑动柱上下滑动,所述欧式、美式及英式插头上各设有一推扭,将相应的推扭沿设于下盖侧面上相应的推槽向下推动即可将相对应的插头推出;所述DC线路板上还设有控制所述插头组电连接的控制开关及开关推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欧式插头包括由上壳及下壳组成的壳体,所述上壳上设有一从上壳上部延伸至底部的长形导向孔,所述壳体内设有插脚架以及设于插脚架上的欧式插脚,所述插脚架上设有一连接孔,所述欧式插头还包括连接块以及设于上壳外部的推扭,所述连接块的末端卡设于连接孔内且与连接孔间压缩有一内弹簧,所述连接块的前端穿过长形导向孔卡设于推扭的卡口内且与推扭的卡口间压缩有一外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形导向孔的上边沿位于距离上壳顶部的1/4?1/3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上部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供欧式滑动柱穿过的半圆形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的前端设有卡齿,所述推扭的卡口内设有与该卡齿相适配的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为方形孔,且其内径与连接块末端的外径相适配;所述推扭的卡口的内径与连接块前端的外径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功能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转换插座还包括通过导线与AC线路板相连的USB线路板,且所述USB线路板上设有两个USB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功能转换插座,所述上盖上的插孔为五孔插孔;所述下盖上设有三组分别与欧式插头、英式插头和美式插头的插脚形状相吻合的插脚伸出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与美式插头相对应的插脚伸出孔上设有将美式插头的插脚旋转成适合澳式插头的转换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功能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内设有导光片;所述上盖的外表面设有一环形装饰片。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3967455SQ201420387305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4日
【发明者】梁权然 申请人:广州万浦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