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路跷板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631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双路跷板开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适宜作为例如操作汽车的电动座椅等的开关的双路跷板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开关,公知的有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座椅开关。该开关在配置于底座的固定接点上配设折弯成V字形状的可动接点,并通过使设置于该可动接点上的操作部件滑动,来使可动接点像跷板那样摇动从而切换接点,采用了所谓的跷板开关。

在该跷板开关中,操作部件的构成为,具备:嵌入于旋钮的操作轴、收容了螺旋弹簧的弹簧保持架、与可动接点抵接的突起。并且,在突起被收容于弹簧保持架的螺旋弹簧推压向可动接点,使操作部件滑动时,操作部件的突起在一直受到螺旋弹簧的力而被按压的同时在可动接点上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32519号公报(参照图4)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然而,在将具有这样的结构的跷板开关应用于座椅开关的情况下,就需要与操作部件对应数量的弹簧保持架和螺旋弹簧,从而导致部件数量相应地变多。因此,具有部件的装配作业烦杂化,并且开关的制造成本增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简化装配作业,从而降低开关的制造成本的双路跷板开关。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为在壳体内部排列设置有两个跷板开关的双路跷板开关,其特征在于,前述两个跷板开关分别具备:中央端子,配置于 前述壳体内的底面;一对固定接点,隔着前述中央端子而相互分离地配置;可动接点,以前述中央端子为支点被可摇动地支撑并具有与前述一对固定接点中的任一个接触的接点部;操作体,被前述壳体可旋转地支撑并伴随该旋转动作在前述可动接点上移动而使该可动接点摇动;推压单元,将前述操作体推压向中立位置,其中,前述推压单元由设置于前述壳体的顶板表面的板簧片构成,并以在该板簧片的弯曲的端部被压缩的蓄力状态下按压前述操作体的方式构成。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双路跷板开关,采用了通过在壳体的顶板表面设置的板簧片代替以往各需要两个的弹簧保持架和螺旋弹簧来推压操作体的结构,由此,具有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简化装配作业,从而降低开关的制造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双路跷板开关的图,其中,图1(a)为俯视图,图1(b)为主视图,图1(c)为右侧视图,图1(d)为纵剖面图。

图2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双路跷板开关的底座和接点图案的图,其中,图2(a)为俯视图,图2(b)为B-B剖面图,图2(c)为C-C剖面图,图2(d)为D-D剖面图。

图3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双路跷板开关的接点图案的图,其中,图3(a)为俯视图,图3(b)为右侧视图,图3(c)为主视图,图3(d)为D部详细图,图3(e)为向底座的安装图。

图4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双路跷板开关的可动接点的图,其中,图4(a)为俯视图,图4(b)为主视图,图4(c)为C-C剖面图。

图5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双路跷板开关的操作体的图,其中,图5(a)为俯视图,图5(b)为主视图,图5(c)为右侧视图,图5(d)为仰视图。

图6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双路跷板开关的上部壳体的图,其中,图6(a)为俯视图,图6(b)为主视图,图6(c)为仰视图,图6(d)为右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双路跷板开关的动作说明图,其中,图7(a)为示出自由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b)为示出动作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双路跷板开关的电路构成图。

符号说明

SW:双路跷板开关

SW1:跷板开关

SW2:跷板开关

1:壳体

2:底座

21:主体

22:分隔壁

23:开关收容室

24:凹部

25:卡扣

26:基座

3:接点图案

31:中央端子

32:固定接点(内侧固定接点)

33:固定接点(外侧固定接点)

4:可动接点

41:弯曲部

42:接点部(内侧接点部)

43:接点部(外侧接点部)

5:操作体

51:主体

52:杆

53:突起部

54:支撑轴

6:上部壳体

61:顶板

62:开口部

63:安装片

64:安装孔

7:板簧片

71:弯曲部

72: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双路跷板开关SW,例如可作为操作汽车的电动座椅或电动车窗等的开关而应用,其为在壳体1的内部对称排列设置有两个跷板开关SW1、SW2的开关。如图1(d)所示,该双路跷板开关SW的构成为,具备:底座2、接点图案3、可动接点4、操作体5和上部壳体6。以下,分解各部件来说明其结构。

图2所示的底座2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为LCP(液晶聚合物))构成,方形箱型的主体21利用中央的分隔壁22分隔形成有前后两个开关收容室23、23。在各开关收容室23的正面和背面的内壁形成有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后述的操作体5的凹部24、24,在各开关收容室23的左右两侧面的外壁形成有用于安装后述上部壳体6的卡扣25、25。此外,在各开关收容室23的底面设置有用于配置后述接点图案3的基座26。

图3所示的接点图案3为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铜板)冲裁加工成预定图案并嵌件成型于前述底座2的部件,在嵌件成型后对图的虚线部分进行切割加工以从金属板分离。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座26的中央配置将金属片垂直竖起的中央端子31(b端子、e端子),且在隔着该中央端子31的左右两侧相互分离地配置有一对固定接点32、33(a接点与c接点、d接点与f接点)。这些中央端子31与固定接点32、33以从开关收容室23的内部向底座2的外部突出的方式设置。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就内侧固定接点32和外侧固定接点33的电气接点而言,在如图3(d)所示地进行开孔(pierce)加工后,利用AgCu合金实施填缝(caulking)加工。

在配置了该接点图案3的底座2上设置有图4所示的可动接点4。可动接点4为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铜片)的大致中央部分折弯加工成弯曲状的部件,将该可动接点4的弯曲部41的圆弧状部分朝下而设置于前述中央端子31上。由此,可动接点4与中央端子31一直接触,并以中央端子31为支点像跷板那样被可摇动地支撑。此外,在弯曲部41的两侧设置有与前述固定接点32、33接触的接点部42、43。

在可动接点4上设置图5所示的操作体5。操作体5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为PA46)构成,具备:圆柱状的主体51、从主体51的背面以形成L字形状的方式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杆52和在主体51的底面突出设置的突起部53。此外,在主体51的正面和背面形成有以从主体51的中心稍微偏向上方的位置为中心的一对支撑轴54、54,通过将该支撑轴54插入前述底座2的凹部24,使操作体5以支撑轴54为中心可旋转地被轴承支撑。此外,由此,突起部53嵌入前述可动接点4的弯曲部41,并伴随着杆52的旋转动作在可动接点4上移动,使可动接点4摇动。

此外,该操作体5被构成为一直被推压向可动接点4侧,在动作时可获得预定的接触压力,并且,在无负载状态下回归到中立位置。作为其推压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6所示的上部壳体6。

图6所示的上部壳体6由具有适当的弹力和机械强度的钢板(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不锈钢板)构成,在覆盖底座2整体的顶板61形成有使前述操作体5的杆52向外部突出的一对开口部62、62,在顶板61的左右两侧面一体地设置有安装片63、63。此外,在成为壳体1的顶板表面的上部壳体6的背面一体地设置有推压前述操作体5的一对板簧片7、7。该板簧片7通过将上部壳体6的一部分切割并立起,形成弯曲成U字形状的弯曲部71,来使成为其自由端的端部72具有适当的弹力。然后,将上部壳体6盖在底座2上,通过将前述底座2的卡扣25卡合在形成于安装片63的安装孔64,来使上部壳体6安装于底座2。

由此,如图1所示那样构成由底座2和上部壳体6构成的壳体1,并完成在前后分隔的两个开关收容室23、23内各收容有一个跷板开关SW1、SW2的双路跷板开关SW。这里,在将上部壳体6安装于底座2时,为了压住与上部壳体6一体化的板簧片7,以使一对板簧片7、7的端部72、72被压缩到内侧,并在蓄力状态下分别按压一对操作体5、5的主体51、51的方式配置。

以上为本实施方式的双路跷板开关SW的结构,以下参照图7和图8对该开关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7(a)所示的无负载时的状态下,板簧片7的端部72从上按压操作体5的主体51,该主体51一端的突起部53嵌入到可动接点4的弯曲部41。此时,可动接点4保持着平衡,弯曲部41与中央端子31接触,外侧接点部 43与外侧固定接点33接触,但是内侧接点部42与内侧固定接点32分离。因此,如图8所示,中央端子31(b端子)与外侧固定接点33(c接点)经由可动接点4连接。这是开关关闭(OFF)的状态。

这里,在图7(a)中,如果将操作体5的杆52向图中箭头A方向移动,则操作体5以支撑轴54为中心顺时针旋转,主体51将板簧片7的端部72推上去而使板簧片7发生弹性形变。此外,操作体5的突起部53从可动接点4的弯曲部41脱离,并开始在可动接点4上移动。此时,可动接点4中,以弯曲部41与中央端子31的接点为支点,外侧接点部43被抬起而从外侧固定接点33(c接点)分离。这是开关开始导通(ON)的状态。

如果继续将操作体5的杆52向图中箭头A方向进一步移动,则操作体5以支撑轴54为中心旋转,主体51将板簧片7的端部72进一步向上方推而压缩板簧片7。此外,操作体5的突起部53在可动接点4上移动并上升到可动接点4的弯曲部41与接点部42之间的倾斜面的最上端。此时,如图7(b)所示,可动接点4以弯曲部41与中央端子31的接点为支点移动重心向左侧倾斜,内侧接点部42与内侧固定接点32接触。因此,在图8中,中央端子31(b端子)与内侧固定接点32(a接点)经由可动接点4连接,从而切换接点。这是开关导通(ON)的状态。

这里,如果解除对杆52作用的力,则被压缩的板簧片7恢复原状,并像图7(a)那样板簧片7按压操作体5。由此,主体51一端的突起部53嵌入到可动接点4的弯曲部41而使操作体5回归中立位置,可动接点4恢复原来的平衡状态。因此,开关切换为关闭(OFF)的状态。应予说明,在图7中对前方一侧的跷板开关SW1的动作(图1的A方向的动作)进行了说明,由于后方一侧的跷板开关SW2的动作(图1的B方向的动作)也相同,所以省略对其说明。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双路跷板开关SW,采用了通过在上部壳体6的顶板表面设置的板簧片7代替现有的各需要两个的弹簧保持架和螺旋弹簧来推压操作体5的结构,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简化装配作业,从而降低开关的制造成本。应予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一般的创造能力进行适当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