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式电源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504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串联式电源插座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联式电源插座,尤指插座本体外壳内部具有复数接点的电路板上设有复数导电端子及弹性端子,并在外壳二侧处分别设有对接部及接合部,便可将多个相邻的插座本体作模块化相互串联对接及扩充使用,更具实用性与适用性的效果。



背景技术:

按,现今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装置或家电产品使用的电力大都以交流电源为主,只需要具备有相关的电路及设备,即可将电力无远弗届的延伸,然而目前取电的方式,一般系通过室内或室外所设置的电源插座连接于市电,使电子装置或家电产品的电源线插头可直接插接于电源插座内提供其整体所需的电力。

再者,一般居家、办公室等场所的电源插座大都为固定设置于墙面、装潢板材、壁板、架板或其它壁面处,若是电子装置或家电产品位置离电源插座较远且受限于本身的电源线长度不够时,便会使用延长线来有效延伸电源插座使用距离,并利用延长线上的插座可提供多个电子装置或家电产品的电源线插头插接使用,但因目前市面上的延长线的电源插座数量都为固定且不可依需求或使用场所予以增减,加上电子装置电源在线的变压器插头大小规格大都不相同,也会占用延长线上相邻间的电源插座位置而无法被充分利用,造成使用者必须购买多条延长线才能提供一定数量的电源插座,以致整体使用上的效果便会受到局限,且该多条延长线除了将造成使用、理线及收纳上的困扰,同时也会增加使用者的成本,诚属美中不足之处,所以要如何克服电源插座无法扩充连接而不敷使用的问题,便为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重新设计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故,发明人有鉴于现有电源插座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数据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的试作与修改,始设 计出此种串联式电源插座的发明专利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串联式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至少一个插座本体,该插座本体具有一外壳,该外壳内部的容置空间定位有具有复数接点的电路板,并在电路板上设有复数导电端子及弹性端子,且各接点通过线路连接至导电端子、弹性端子形成电性传导路径,而外壳表面上设有对应于导电端子处的复数插孔,并在外壳二侧处分别设有可供电路板的接点外露的对接部及可供另一插座本体的对接部相互对接的接合部,且接合部上具有可供另一电路板插入使各接点分别与弹性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第一插槽。

其中:该插座本体外壳的对接部上具有嵌槽,并在嵌槽后侧壁面处剖设有可供电路板穿出而接点外露的定位卡孔,而外壳的接合部上具有横向嵌入于另一插座本体的嵌槽内的第一凸块,且第一凸块内部形成有可供另一电路板插入至定位的第一插槽。

其中:该弹性端子具有位于第一插槽内的第一连接部,并在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向后弯折延伸而定位于第一插槽内的弯弧状第一弹臂,且第一连接部前方处向下弯折延伸有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第二焊接脚。

其中:该外壳接合部的嵌槽上下二侧壁面处设有扣孔,而外壳的接合部上下二侧处分别设有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底面处设有复数第一扣槽,并在第一凹部内结合有第一扣板,且各第一扣板一侧处横向设有扣持于另一插座本体的扣孔内的第一凸扣,再在第一扣板的另一侧处纵向设有弹性部及由弹性部处所朝外延伸有扣持于第一扣槽内的第一卡勾。

其中:该插座本体的外壳表面上剖设有连通至容置空间内的第一透孔,并在电路板表面上设有穿出第一透孔处用以导通或切断输入电源的开关。

其中:该插座本体的外壳表面上剖设有连通至容置空间内的第一透孔,并在第一透孔内结合有一导光柱,而电路板表面上设有对应于导光柱处投射出光线用以显示供电状态的发光组件。

其中:该插座本体的电路板表面上设有复数孔洞、穿孔及第一焊接部,并在各孔洞处对应设有导电端子,而电路板后方的第一焊接部处设有弹性端子,且电路板前方底面处的各接点通过线路连接至导电端子、弹性端子形成电性传导路径。

其中:该插座本体的导电端子具有对应于外壳的插孔处的接触部,该接触 部设有上下排列且左右错位的复数板体,并在各二相邻的板体之间形成有插接空间,且板体二侧处所相对向外延伸的侧板分别向下弯折延伸有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第一焊接脚。

其中:该插座本体的导电端子具有对应于外壳的插孔处的接触部,该接触部设有连续弯折成三角形状的复数板体,并在板体上方处都形成有导引面,且位于板体之间形成有插接空间,再在板体的外表面上分别向下弯折延伸有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第一焊接脚。

其中:该插座本体的对接部进一步对接有连接插头,并在连接插头所具有的座体内部线路板上设有复数对接端子及接触端子,且座体二侧处分别设有结合部及可供插座本体的对接部相互对接的定位部,而座体的结合部上设有前方处具有复数导电体并与对接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插接头,且定位部上具有可供插座本体的电路板插入使各接点分别与接触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第二插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该插座本体具有一外壳,并在外壳内部的容置空间定位有具有复数接点的电路板,且电路板上设有可通过线路与接点形成电性传导路径的复数导电端子及弹性端子,而外壳表面上设有对应于导电端子处的复数插孔,并在外壳二侧处分别设有可供电路板的接点外露的对接部及可供另一插座本体的对接部相互对接的接合部,且接合部上具有可供另一电路板插入使各接点分别与弹性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第一插槽,便可依实际需求或使用场所不同依序将多个相邻的插座本体作水平方向模块化相互串联对接扩充使用,以免除使用多条延长线造成使用、理线及收纳上的困扰,同时降低购置多条延长线的使用成本,更具实用性与适用性的效果。

本发明的插座本体的电路板前侧处为穿出外壳对接部后侧壁面处的定位卡孔形成悬空状态,以及弹性端子位于接合部的第一插槽内部隐藏不会外露,可避免人体或手部通过外部导电物体不慎碰触到电路板上的接点与弹性端子产生触电造成的伤害,以提高使用上的安全性,且因电路板结构简单、便于电路布局及电子零组件进行量产,并利用接点配合其它插座本体的弹性端子弹性抵持接触的方式相较于一般双排式电源插座其厚度更加缩小,即可减少插座本体所占用的体积与空间而更为薄型化,以利于使用者摆置或收纳与存放使用。

本发明的插座本体的对接部为可进一步对接有连接插头,其连接插头的座体内部线路板上设有复数对接端子及接触端子,并在座体二侧处分别设有结合 部及可供对接部相互对接的定位部,且结合部上设有具有复数导电体并与对接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插接头,再在定位部上具有可供插座本体的电路板插入使各接点分别与接触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第二插槽,且插接头的导电体可为不同型式,以配合各国地区电压及插座标准上的电源插孔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组装前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组装后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组装前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延长线的立体分解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延长线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一)。

图15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插座本体;10-容置空间;11-外壳;111-插孔;112-对接部;1120-定位卡孔;1121-嵌槽;1122-扣孔;113-接合部;1130-第一插槽;1131-第一凸块;114-第一凹部;1141-第一扣槽;115-第一扣板;1151-第一凸扣;1152-弹性部;1153-第一卡勾;116-第一透孔;117-导光柱;118-后盖;12-电路板;120-孔洞;121-接点;122-穿孔;123-第一焊接部;13-导电端子;131-接触部;1310-插接空间;1311-板体;1312-侧板;1313-导引面;132-第一焊接脚;14-弹性端子;141-第一连接部;1411-第一弹臂;142-第二焊接脚;15-开关;16-发光组件;2-连接插头;20-定位空间;21-座体;211-结合部;2110-对接空间;2111-轨槽;2112-第一卡槽;2113-透槽;212-定位部;2120-第二插槽;2121-第二凸块;213-第二凹部;2131-第二扣槽;214-第二扣板;2141-第二凸扣;2142-弹性 部;2143-第二卡勾;215-第二透孔;216-导光柱;217-掀盖;22-线路板;221-第二焊接部;23-对接端子;231-第三焊接脚;24-接触端子;241-第二连接部;2411-第二弹臂;242-第四焊接脚;25-插接头;251-本体;2511-导轨;2512-第二卡槽;252-导电体;2521-导电插片;2522-接地铜棒;2523-接地线;2524-螺丝;253-电源插孔;254-第三扣板;2541-第三卡勾;255-前盖;26-开关;27-发光组件;28-定位端子;281-弹片;29-保险丝;291-端电极;3-延长线;31-线材本体;311-接头;312-接极插孔;32-第一转接座;321-第一基座;3210-第一穿槽;3211-凸轨;3212-第三卡槽;322-第一端子;323-对接插孔;324-第四扣板;3241-第四卡勾;33-第二转接座;331-第二基座;3310-第二穿槽;3311-第三透孔;3312-导光柱;332-第二端子;333-嵌置部;3330-接合空间;3331-导槽;3332-第四卡槽;334-转接板;3341-发光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分别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及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为包括有插座本体1及连接插头2,其中:

该插座本体1具有一外壳11,其外壳11内部所形成的容置空间10内定位有电路板12,并在电路板12表面上设有复数孔洞120、接点121、穿孔122及第一焊接部123,且各孔洞120处对应设有导电端子13,再在电路板12后方的第一焊接部123处设有弹性端子14,且电路板12前方底面处的各接点121通过电路板12表面上的线路(图中未示出)连接至导电端子13与焊接有弹性端子14的第一焊接部123处形成电性传导路径,而外壳11表面上设有复数插孔111,并在外壳11前后二侧处分别设有一对接部112及接合部113,该对接部112上具有横向的嵌槽1121,并在嵌槽1121后侧壁面处剖设有可供电路板12前侧处穿出形成悬空状态而接点121外露的定位卡孔1120,且嵌槽1121上下二侧壁面处设有扣孔1122;另,接合部113上具有第一凸块1131,并在第一凸块1131内部横向形成有第一插槽1130。

再者,外壳11的接合部113上下二侧处分别设有第一凹部114,并在第一 凹部114底面处设有复数第一扣槽1141,且第一凹部114内结合有第一扣板115,而第一扣板115一侧处为横向设有凸出于第一凸块1131表面上的第一凸扣1151,并在第一扣板115的另一侧处纵向设有中空的环状弹性部1152,再由弹性部1152处朝外延伸有扣持于第一扣槽1141内结合成为一体的第一卡勾1153;又,外壳11表面上位于插孔111与对接部112间剖设有连通至容置空间10内的第一透孔116,并在第一透孔116内结合有一导光柱117,但于实际应用时,也可依需求或结构设计的不同予以省略导光柱117。

然而,上述的电路板12表面上较佳实施设有三根导电端子13形成三角形状排列,其中第一根与第二根导电端子13系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第三根导电端子13系接地端子,并在导电端子13上都具有对应于外壳11的插孔111处的接触部131,而第一根与第二根相对的导电端子13接触部131设有上下排列且左右错位的复数板体1311,并在各二相邻的板体1311之间形成有插接空间1310,且位于板体1311二侧下方处相对向外延伸设有定位于孔洞120处的侧板1312,再由二侧板1312上方处接近中间板体1311部位分别向下弯折延伸有不同方向的第一焊接脚132;另,第三根导电端子13的接触部131设有连续弯折成三角形状的复数板体1311,并在板体1311上方处都形成有向外转折的导引面1313,且位于板体1311之间形成有插接空间1310,再在板体1311的外表面上接近导引面1313一距离分别向下弯折延伸有弯弧状的第一焊接脚132,便可将导电端子13的第一焊接脚132分别定位于电路板12上对应的第一焊接部123,再利用插入(throughhole)焊接的方式焊固后形成电性连接。

此外,电路板12后方的第一焊接部123处设有三根弹性端子14,并在弹性端子14上都具有位于接合部113的第一插槽1130内的第一连接部141,且第一连接部141上设有向后弯折延伸而定位于第一插槽1130底面处的第一弹臂1411,再在弹性端子14的第一连接部141前方处向下弯折延伸有第二焊接脚142,便可将弹性端子14的第二焊接脚142分别向下插接于电路板12上对应的穿孔122中呈一定位,再利用插入(throughhole)焊接的方式焊固后形成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电路板12表面上为可设有底部具有复数接脚(图中未示出)的开关15,并将开关15的各接脚分别焊接于电路板12上形成电性连接,且开关15为穿出于外壳11的第一透孔116处,让使用者可通过按压于开关15导通或切断电路板12的各接点121与导电端子13间输入的电源,且该开关15的种类与 型式很多,例如二段式切换开关、带灯电源开关、按钮/按键开关或其它电源开关,在此仅作一简单说明,兹不再作赘述,而于实际应用时,该电路板12上也可省略开关15结构设计,并在电路板12表面上设有对应于外壳11的导光柱117处的表面黏着型(smt)或插件式发光组件16,且该发光组件16可为发光二极管(led)、雷射二极管(ld)或灯泡,便可凭借发光组件16朝导光柱117投射出光线形成显示亮光的效果,让使用者可以清楚的得知目前的供电状态;又,外壳11的接合部113上为可结合有一后盖118,并利用后盖118有效减少灰尘或脏污进入外壳11内部而附着于导电端子13与弹性端子14上,以确保整体电性接触的效果,也可避免外部导电物体不慎碰触产生短路,甚至短路导致电流过载引起火花或过热的情况发生,以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

该连接插头2具有一座体21,其座体21内部所形成的定位空间20内定位有线路板22,并在线路板22表面上设有复数第二焊接部221,且线路板22前后二侧处的第二焊接部222处分别设有对接端子23及接触端子24,而座体21前后二侧处分别设有一结合部211及定位部212,并在结合部211上横向形成有底部镂空的对接空间2110,且结合部211的对接空间2110内部设有插接头25,该插接头25所具有的本体251前方处具有复数导电体252,并在本体251后方设有连通至导电体251处而可供对接端子23插入与导电体252形成电性连接的复数电源插孔253;另,座体21的定位部212上具有第二凸块2121,并在第二凸块2121内部横向形成有第二插槽2120。

再者,座体21的结合部211对接空间2110二侧壁面处为横向剖设有相对的轨槽2111,并在结合部211下方处设有一第一卡槽2112,而座体21的定位部212上下二侧处分别设有第二凹部213,并在第二凹部213底面处设有复数第二扣槽2131,且第二凹部213内结合有第二扣板214,该第二扣板214一侧处为横向设有凸出于第二凸块2121表面上的第二凸扣2141,并在第二扣板214的另一侧处纵向设有中空的环状弹性部2142,再由弹性部2142处朝外延伸有扣持于第二扣槽2131内结合成为一体的第二卡勾2143;又,插接头25本体251二侧处设有横向嵌入于结合部211的轨槽2111内的导轨2511,并在本体251后方上下二侧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槽2512,且其中一第二卡槽2512内结合有第三扣板254,再在第三扣板254前后二侧处分别纵向设有扣持于第二卡槽2512与结合部211的第一卡槽2112内结合成为一体的第三卡勾2541。

然而,上述座体21的结合部211对接空间2110后侧壁面处剖设有可供对 接端子23前方处穿出形成悬空状态的复数透槽2113,而线路板22前方的第二焊接部221较佳实施设有三根板状的对接端子23形成「l-l」排列,其中左右的第一根与第二根对接端子23系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中间第三根对接端子23系接地端子,并在对接端子23后方处都向下弯折延伸有第三焊接脚231,便可将对接端子23的第三焊接脚231分别焊接于线路板22上对应的第二焊接部221形成电性连接;又,线路板22后方的第二焊接部221设有三根接触端子24,并在接触端子24上都具有位于定位部212的第二插槽2120内的第二连接部241,且第二连接部241上设有向后弯折延伸而定位于第二插槽2120底面处的第二弹臂2411,再在接触端子24的第二连接部241前方处向下弯折延伸有第四焊接脚242,便可将接触端子24的第四焊接脚242分别焊接于线路板22上对应的第二焊接部221形成电性连接。

此外,座体21表面上位于结合部211与定位部212间剖设有连通至定位空间20内的第二透孔215,并在第二透孔215内结合有一导光柱216(如图7所示),但于实际应用时,也可依需求或结构设计的不同予以省略导光柱216,且位于第二透孔215与定位部212之间设有可供组卸的掀盖217,而线路板22表面上设有具有复数接脚(图中未示出)的开关26,并将开关26的各接脚分别焊接于线路板22上形成电性连接,且开关26为穿出于座体21的第二透孔215处,让使用者可通过按压于开关26导通或切断线路板22的对接端子23与接触端子24间输入的电源,且该开关26的种类与型式很多,例如二段式切换开关、带灯电源开关、按钮/按键开关或其它电源开关,在此仅作一简单说明,兹不再作赘述,而于实际应用时,该线路板22上也可省略开关26结构设计,并在线路板22表面上设有对应于座体21的导光柱216处的表面黏着型(smt)或插件式发光组件27,且该发光组件27也可为发光二极管(led)、雷射二极管(ld)或灯泡,便可凭借发光组件27朝导光柱216投射出光线形成显示亮光的效果,让使用者可以清楚的得知目前的供电状态。

本发明的线路板22表面上为可设有对应于座体21的掀盖217处而底部具接脚(图中未示出)的复数定位端子28,并将定位端子28的各接脚分别焊接于线路板22上形成电性连接,而二定位端子28上方处分别设有相对的弹片281,且各二相邻的弹片281间分别夹持于保险丝29的端电极291上形成电性连接,当输入电源通过保险丝29的电流超过自体负荷时,保险丝29便会自动熔断而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突波抵抗及安全分断功能,并在熔断后仅需将掀盖217 开启进行更换一定规格的保险丝29,便可恢复正常供电。

当本发明于组装时,系先将连接插头2座体21的定位部212对接于插座本体1外壳11的对接部112处,其定位部211的第二凸块2121便会横向嵌入于对接部112的嵌槽1121内,并使电路板12前侧处插入于定位部212的第二插槽2120内,且待座体21插入至定位后,便可将第二扣板214的各第二凸扣2141分别扣持于对接部112上对应的扣孔1122内呈一定位,且各接触端子24第二连接部241的第二弹臂2411分别抵持于电路板12前方底面处对应的复数接点121上形成电性连接。

续将另一插座本体1的对接部112对接于插座本体1外壳11的接合部113上,其接合部113的第一凸块1131便会横向嵌入于另一对接部112的嵌槽1121内,并使另一电路板12前侧处插入于接合部113的第一插槽1130内,且待另一外壳11插入至定位后,便可将第一扣板115的各第一凸扣1151分别扣持于另一对接部112上对应的扣孔1122内呈一定位,且各弹性端子14第一连接部141的第一弹臂1411分别抵持于另一电路板12前方底面处对应的复数接点121上形成电性连接,且可通过弹性端子14的第一弹臂1411具有较佳的弹性不易产生变形或结构破坏,以确保多次插拔对接的电性接触效果,便可利用上述的组装方式依序将多个相邻的插座本体1作水平方向模块化相互串联对接组构成为一体,不但可方便使用者作简易组装或拆卸,并可依实际需求或使用场所不同进行串接扩充,以免除使用多条延长线所造成使用、理线及收纳上的困扰,同时降低购置多条延长线的使用成本,更具实用性与适用性的效果。

再者,由于插座本体1的电路板12前侧处为穿出外壳11对接部112的定位卡孔1120形成悬空状态而不会凸出于对接部112外部,以及弹性端子14的第一连接部141位于接合部113的第一插槽1130内部隐藏不会外露,可避免人体或手部通过外部导电物体不慎直接碰触到电路板12上的接点121与弹性端子14产生触电所造成的伤害,以提高使用上的安全性,且因电路板12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电路布局及电子零组件进行量产的效用,并利用接点121配合其它插座本体1的弹性端子14弹性抵持接触的方式相较于一般双排式电源插座其厚度更加缩小,即可减少插座本体1所占用的体积与空间而更为薄型化,以利于使用者来进行摆置或收纳与存放使用。

当本发明于使用时,系先将连接插头2插接头25的复数导电体252插接于市电插座或延长线插座(图中未示出)上对应的电源插孔中用以输入所需的交 流电源(如ac100v~240v,50~60hz),即可将电子装置或家电产品的电源线插头以复数插极(图中未示出)插接于插座本体1上对应的插孔111中,且待插极插入至导电端子13接触部131的插接空间1310内,便可将各板体1311分别抵持接触于插极上形成电性连接,同时凭借插座本体1与连接插头2相互连接导通输入电源。

请搭配参阅图7、图8、图9所示,分别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及组装后的侧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该连接插头2的插接头25配合座体21的结合部211为一可供组装或拆卸的结构,并可依各国地区电压及插座标准进行更换不同的插接头25使用,而插接头25的复数导电体252较佳实施具有一组的三极端子,但于实际应用时,也可省略第三根接地端子组构成一组的二极端子,且该插接头25可为一固定或旋转式插头,以供插接头25的导电体252与座体21形成一水平或垂直;另,插接头25的本体251前方具有水平的复数导电体252,并在插接头25后方设有复数电源插孔253仅为一种较佳的实施状态,也可在本体251表面上设有垂直的复数导电体252,并在本体251前后方分别设有复数电源插孔253,且本体251上进一步结合有前盖255,惟此部份有关插接头25因结构设计方式很多,且该复数导电体252可为不同型式以配合各国地区电压及插座标准上的电源插孔使用。

请同时参阅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分别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组装前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延长线的立体分解图、延长线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一)及立体外观图(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该连接插头2座体21的结合部211与插接头25之间设有具预定长度的延长线3,并在延长线3的线材本体31二侧处都设有具有复数接极插孔312的接头311,且二接头311分别设有对接于座体21的结合部211与插接头25上的第一转接座32及第二转接座33,而第一转接座32所具有的第一基座321一侧处为横向形成有第一穿槽3210,并在第一穿槽3210内部设有复数第一端子322,且第一基座321的另一侧处设有连通至第一端子322处的复数对接插孔323,再在第一基座321二侧处设有相对的凸轨3211;另,第一基座321后方底面处设有第三卡槽3212,并在第三卡槽3212内结合有第四扣板324前后二侧处所纵向设有的其中一第四卡勾3241。

再者,第二转接座33所具有的第二基座331一侧处为横向形成有中空的第二穿槽3310,并在第二穿槽3310内部设有形成“l-l”排列的复数第二端子 332,且第二基座331的另一侧处设有嵌置部333,而嵌置部333上为横向形成有可供第二端子332穿出形成悬空状态的接合空间3330,并在接合空间3330二侧壁面处横向剖设有相对的导槽3331,且嵌置部333上下二侧处分别设有第四卡槽3332;又,第二基座331内部为定位有具发光组件3341的转接板334,并在转接板334二侧处分别设有复数第二端子332,且第二基座331表面上剖设有第三透孔3311及第三透孔3311内所结合有对应于发光组件3341处的导光柱3312。

然而,上述插接头25的第一根与第二根导电体252较佳实施可为二导电插片2521,且该第三根导电体252为一圆柱形的接地铜棒2522,但于实际应用时,也可省略第三根导电体252组构成一组的二极端子,或者是接地铜棒2522系金属片材直接一体成型或可利用螺接的方式直接锁入于插接头25上对应的铜片(图中未示出)螺孔内形成共同接地,而导电体252也可为一接地线2523,便可将接地线2523一侧处的y型端子(图中未示出)进一步利用螺丝2524锁入于插接头25上对应的铜片螺孔内形成共同接地。

当本发明于组装时,系先将延长线3线材本体31二侧处的接头311分别对接于第一转接座32的第一穿槽3210与第二转接座33的第二穿槽3310内,并使第一转接座32的第一端子322与第二转接座33的第二端子332分别插入于接头311上对应的接极插孔312内形成电性连接,而线材本体31二侧处较佳实施为利用接头311分别对接于第一转接座32与第二转接座33,但于实际应用时,线材本体31也可省略接头311结构设计,并在线材本体31二侧处直接设置有第一转接座32及第二转接座33。

而后便可将延长线3的第一转接座32对接于连接插头2座体21的结合部211上,并使第一基座321二侧处的凸轨3211横向嵌入于结合部211的轨槽2111内,且待第一转接座32插入至结合部211的对接空间2110内定位后,便可将第四扣板324的各第四卡勾3241分别扣持于第三卡槽3212与结合部211的第一卡槽2112内呈一定位,而连接插头2的对接端子23则分别插入于第一转接座32上对应的对接插孔323内,并与第一端子322抵持接触后形成电性连接。

续将连接插头2的插接头25对接于延长线3第二转接座33的嵌置部333上,并使本体251二侧处的导轨2511横向嵌入于嵌置部333的导槽3331内,且待插接头25插入至嵌置部333的接合空间3330内定位后,便可将第三扣板254的各第三卡勾2541分别扣持于第二卡槽2512与嵌置部333的第四卡槽3332 内呈一定位,而第二转接座33的第二端子332则分别插入于插接头25上对应的电源插孔253内,并与导电体252形成电性连接,再在本体251凸出于第二转接座33的部位上结合有前盖255,此种延长线3的线材本体31为利用第一转接座32及第二转接座33配合连接插头2的座体21与插接头25作模块化对接组构成为一体,便可依实际需求或使用场所进行更换不同长度的延长线3,以及各国地区电压及插座标准进行变换选择不同型式的插接头25,不但可免除使用多条延长线3所造成使用、理线与收纳上的困扰及使用成本,也可使延长线3形成以耗材方式进行更换使用,也可配合各种使用场所或环境进行变换不同方向的插接头25使其复数导电体252插接于市电插座或延长线插座上形成一水平或垂直状态,更具实用性与适用性的效果。

是以,本发明主要为针对插座本体1的外壳11内部定位有具有复数接点121的电路板12,并在电路板12上设有可通过线路与接点121形成电性传导路径的复数导电端子13及弹性端子14,且外壳11表面上设有复数插孔111,再在外壳11二侧处分别设有可供电路板12的接点121外露的对接部112及可供另一插座本体1的对接部112相互对接的接合部113,且接合部113上具有可供另一电路板12插入使各接点121分别与弹性端子14形成电性连接的第一插槽1130,便可依实际需求或使用场所将多个相邻的插座本体1作水平方向模块化相互串联对接扩充使用,且该插座本体1的对接部112也可进一步对接有具插接头25的连接插头2,并利用插接头25的复数导电体252可配合各国地区电压及插座标准上的电源插孔使用输入电源,更具产品的竞争力。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