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1677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散热模块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模块及其组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较佳散热效能的散热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为了让电脑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电脑系统中发热功率较高的电子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模块(memorymodule)、绘图处理单元(gpu)及芯片集(chipset)等,都必须额外地安装一散热模块来将多余的热能带离电子元件,以预防运行中的电子元件的温度超过其正常的运行温度上限。

现有一种散热模块是利用鳍片组搭配热管来达到散热的功能,鳍片组由多个间隔地排列的鳍片组成,并与热管的热端及冷端接触,用来增加散热面积以提升散热效率。而在散热设计上,常需折弯热管以配合使用空间或提升散热效率。因此,热管在热端与冷端之间存在折弯的区域。受限于热管在此折弯的区域的形状以及此折弯的区域的弯折角度具有较大公差,目前的鳍片组只能配置在热管尚未有折弯的部位。然而,随着电子元件的发热功率越来越高,目前的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也逐渐不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其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的组装方法,其可组装出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的散热模块。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包括热管、第一鳍片组、第二鳍片组及第三鳍片组。热管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一第三部分。该第三部分呈弯折结构。热管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分别穿设于第一鳍片组、第二鳍片组及第三鳍片组,其中该热管、该第一鳍片组、该第二鳍片组和该第三鳍片组热耦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鳍片组与第二鳍片组分别紧贴于第 三鳍片组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鳍片组包括可拆卸的上半部及下半部,上半部与下半部分别包括上凹槽及下凹槽,上凹槽与下凹槽于组装状态形成容纳热管的第三部分的空间,使得第三鳍片组的上半部及下半部紧密包覆第三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上半部及下半部可以为铝挤件、铸造件或电脑数值控制(computernumericalcontrol,cnc)加工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模块还包括散热底板,配置在第一鳍片组及第三鳍片组的同一侧,且接触第一鳍片组及第三鳍片组,并与第一鳍片组及第三鳍片组热耦合。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的组装方法,包括:配置热管的第一部分至第一鳍片组的第一沟槽,其中热管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呈弯折结构;配置第三鳍片组的上半部至热管的第三部分的一侧,配置第三鳍片组的下半部至热管的第三部分的另一侧,上半部及下半部于组装状态形成紧密包覆热管的第三部分的空间,且将下半部固定于上半部;以及配置第二鳍片组的一第二沟槽至热管的第二部分;其中热管、第一鳍片组、第二鳍片组和第三鳍片组热耦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鳍片组与第二鳍片组分别紧贴于第三鳍片组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上半部与下半部分别包括上凹槽及下凹槽,上凹槽与下凹槽共同形成的内轮廓接近热管的第三部分的外轮廓,而使得第三鳍片组的上半部及下半部紧密包覆第三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上半部及下半部可以为铝挤件、铸造件或电脑数值控制加工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模块的组装方法还包括配置一散热底板至第一鳍片组及第三鳍片组的一侧,其中散热底板接触第一鳍片组及第三鳍片组,并与第一鳍片组及第三鳍片组热耦合。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散热模块的热管具有在延伸方向轴线不同且依序排列的第一部分、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为弯折结构。在本发明的散热模块中,除了热管位在两端处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上配置有第一鳍片组 及第二鳍片组之外,呈弯折结构以弯折连接于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上也配置第三鳍片组。因此,散热模块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而能提供更高的散热效率。本发明还提供散热模块的组装方法,其通过在将第一鳍片组配置在热管的第一部分之后,先组装弯折角度精密度较高的第三鳍片组于热管的第三部分,以校正热管的第二部分的位置之后,再组装弯折角度精密度较低的第二鳍片组至第二部分,以避免热管因弯折的第三部分的弯折角度具有较大公差而发生不易安装第三鳍片组的状况。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至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的组装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散热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散热模块

110热管

112第一部分

114第二部分

116第三部分

120第一鳍片组

122第一沟槽

130第二鳍片组

132第二沟槽

140第三鳍片组

142上半部

144上凹槽

146下半部

148下凹槽

150散热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的组装方法,其可组装出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的散热模块。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地介绍。

图1至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的组装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组装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请先参阅图1与图2,配置热管110的第一部分112至第一鳍片组120的一第一沟槽122,其中热管110包括第一部分112、第二部分114及位于第一部分112与第二部分114之间的第三部分116。第三部分116呈弯折结构,用以连接第一部分112和第二部分114。图示中这三部分的关系可以视作第一部分112与第三部分116之间弯折地连接,且第二部分114与第三部分116之间弯折地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热管110的数量为多条,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热管110也可以只有一条,弯折出多排第一部分112、第二部分114与第三部分116。热管110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制。这些热管110的第一部分112是热端,其会接触热源(未绘示),第二部分114是冷端,其远离热源。一具体实现中,热管110的第一部分112(热端)延伸方向与第二部分114(冷端)延伸方向虽然彼此平行但不会位于同一轴线上。

在一实施例中,热管110存在多条,相邻两热管110的两第二部分114之间的距离大于两第一部分112之间的距离。第一部分112与第二部分114之间是通过第三部分116连接,第三部分116为弯折结构,体现于图示中为第一部分112与第三部分116之间存在一弯折,第二部分114与第三部分116之间也存在一弯折。此外,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2、第二部分114与第三部分116的延伸方向轴线不同;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第三部分116分别与第一部分112及第二部分114弯折地连接即可,第一部分112、第二部分114的延伸方向轴线亦可相同。

上述的热管110在图2的步骤中被放入第一鳍片组120的第一沟槽122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沟槽122是凹陷在第一鳍片组120上的凹槽,热管110的第一部分112可以直接放置于第一鳍片组120的第一凹槽122之后再将第一鳍片组120通过例如是焊接等方式固定热管110的第一部分112。当然,第一沟槽122也可以是不外露于第一鳍片组120表面的穿槽,第一沟槽 122的形式以及第一鳍片组120与热管110的第一部分112之间可以紧迫式固定或以焊接方式固定,固定方式不以上述为限制。

接着,请参阅图3,配置第三鳍片组140的上半部142至热管110的第三部分116的一侧,配置第三鳍片组140的下半部146至热管110的第三部分116的另一侧,且将下半部146固定于上半部14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鳍片组140的上半部142与下半部146分别包括对应于热管110的第三部分116的上凹槽144及下凹槽148,上凹槽144与下凹槽148共同形成的内轮廓接近热管110的第三部分116的外轮廓,而使得第三鳍片组140的上半部142及下半部146紧密包覆第三部分11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鳍片组140的上半部142及下半部146可以铝挤的方式制造,也就是说,第三鳍片组140的上半部142及下半部146为铝挤件,从而提供第三鳍片组140的上半部142的上凹槽144及下半部146的下凹槽148较佳的精度。当然,第三鳍片组140的上半部142及下半部146的制造方式并不以铝挤工艺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鳍片组140的上半部142及下半部146也可以通过电脑数值控制加工或是铸造等其他能制作出高精度的物件的方式来制造。

再来,请参阅图4,配置散热底板150至第一鳍片组120及第三鳍片组140的同一侧,其中散热底板150接触第一鳍片组120及第三鳍片组140,以使散热底板150热耦合于第一鳍片组120及第三鳍片组14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配置散热底板150的步骤。

最后,请参阅图4至图5,配置第二鳍片组130的第二沟槽132至热管110的第二部分114,以完成散热模块100的组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沟槽132是位于第二鳍片组130上的穿槽,第二鳍片组130可通过穿入热管110的第二部分114的方式来定位。当然,第二沟槽132的形式不以上述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鳍片组140的上凹槽144与下凹槽148共同形成的内轮廓可用以校正热管110的第二部分114的位置,因此先组装弯折角度精密度较高的第三鳍片140于热管110的第三部分116(如图3所示),再组装弯折角度精密度较低的第二鳍片组130至第二部分114(如图4与图5所示),以避免热管110因弯折的第三部分116的弯折角度具有较大公差,而发生不易安装第三鳍片组140的状况。

图5是散热模块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散热模块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5与图6,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包括热管110、第一鳍片组120、第二鳍片组130、第三鳍片组140及散热底板150。热管110的第一部分112、第二部分114与第三部分116的延伸方向的轴线不同,第一部分112与第三部分116之间弯折地连接,且第二部分114与第三部分116之间弯折地连接。热管110的第一部分112、第二部分114及第三部分116分别穿设于第一鳍片组120、第二鳍片组130及第三鳍片组140。

在本实施例中,热管110被第二鳍片组130、第三鳍片组140以及第一鳍片组120与散热底板150完全包覆。第一鳍片组120与第二鳍片组130分别紧贴于第三鳍片组140的相对两侧,以充分利用空间来增加散热效能。

在现有的散热模块(未绘示)中,因为热管与鳍片组之间能略为滑动,加上因不同支热管的不同部位的折弯角度有差异而产生公差,而使热管在其弯折部位难以准确焊接鳍片,因此,现有的散热模块并不会在热管的弯折部位配置鳍片。

相较于现有的散热模块,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组装方法,通过在将第一鳍片组120配置在热管110的第一部分112之后,先组装弯折角度精密度较高的第三鳍片组140于热管110的第三部分116,以校正热管110的第二部分114的位置之后,再组装弯折角度精密度较低的第二鳍片组130至第二部分114,以避免热管110因弯折的第三部分116的弯折角度有较大公差而发生不易安装第三鳍片组140的状况。借由上述组装方法,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在热管110上原本难以设置鳍片组的第三区域116(弯折区域)配置了第三鳍片组140,除了充分利用空间,增加散热面积而增加散热效能之外,因为气流的特点是倾向于流向阻力较小的通道,第三鳍片组140把热管110的中央(第三部位116)处的空洞补起来可以均衡风流,防止风流在此损失。

在一具体实现中,本发明的散热模块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提供第一鳍片组120及热管110,其中第一鳍片组120上设有用于容纳热管110的第一部分120的热管槽(例如第一沟槽122),如图1所示。

接着,将热管110的第一部分112放入第一鳍片组120的热管槽内。为方便安装,可用固定治具代替第二鳍片组的位置,固定热管110的第二部分 114,然后焊接热管110的第一部分112与第一鳍片组120的诸鳍片并形成平面,如图2所示,热管110的第一部分112与第一鳍片组120的诸鳍片齐平,类似热管直触技术(hdt,heat-pipedirecttouch)。

然后,实现中用治具固定热管110的第二部分114,再将第三鳍片组140的上半部142和下半部146组合与热管110的第三部分116。该第三部分116呈弯折结构,第三鳍片组140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均为铝挤件。通过例如螺丝等方式固定热管的第三部分116与铝挤件,如图3所示。

随后,采用散热底板150与热管110的第一部分112的平面压紧,然后将设有穿槽132的第二鳍片组122穿入热管110的第二部分114上。将热管110、铝挤件142和146、鳍片组及散热底板结合为一体,使其热耦合,如图4和图5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散热模块的热管具有在延伸方向轴线不同且依序排列的第一部分、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弯折地连接,且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弯折地连接。在本发明的散热模块中,除了热管位于两端处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上配置有第一鳍片组及第二鳍片组之外,弯折连接于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上也配置第三鳍片组。因此,散热模块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而能提供更高的散热效率。本发明还提供散热模块的组装方法,其通过在将第一鳍片组配置在热管的第一部分之后,先组装弯折角度精密度较高的第三鳍片组于热管的第三部分,以校正热管的第二部分的位置之后,再组装弯折角度精密度较低的第二鳍片组至第二部分,以避免热管因弯折的第三部分的弯折角度具有较大公差而发生不易安装第三鳍片组的状况。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说明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