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126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插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及其脱扣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漏电保护插头,为及时能切断电源,往往设置有脱扣机构。

如图1所示为申请人之前所申请的申请号为“200820099570.0”、名称为“带漏电保护功能的插头”的发明专利,其脱扣机构包括:压杆2以及套设在压杆2上的压臂14和复位大弹簧11,压臂14可相对压杆2做上下移动,在压臂14的中部设有插口142,脱扣片9的开口位于压臂的插口中,脱扣片9的开口可卡入压杆2上的定位卡槽21中,使复位按钮1与压臂14锁扣为一体;脱扣片9可随着小弹簧5的弹力推动铁芯8向前移动,漏电情况发生时,电磁线圈6就会产生强磁场,在电磁线圈6磁场的作用下铁芯8迅速拉动脱扣片9,同时脱扣片9推动小复位弹簧5往回缩,使得脱扣片9与定位卡槽21脱离,这时,在大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压杆2迅速往上运动,使得插头的通电结构断开,从而实现切断电源的目的。

但是,类似于以上专利的漏电插头结构比较复杂,且普遍存在一个安全隐患,即在使用时,由于脱扣时铁芯的运动及其他外力的因素容易造成脱扣片变形,导致供电电路接触不良,或不能直接脱扣导致漏电保护功能失效的技术问题。此外,此类漏电插头的安全性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及其脱扣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脱扣机构和通电结构;所述脱扣机构包括可回位的复位按钮,脱扣架与设于脱扣架内的脱扣线圈和压臂;其中,所述复位按钮套设在压臂内,压臂内设置有卡扣结构,使得压臂可与复位按钮卡扣为一体,且所述压臂与复位按钮可受所述脱扣线圈控制脱离卡扣状态。

优选的,所述压臂的卡扣结构包括压臂内设置的卡扣滑槽及位于卡扣滑槽内的卡扣部,所述复位按钮可在所述卡块滑槽内上下滑动并与所述卡扣部扣接。

优选的,所述脱扣线圈可控制所述压臂旋转一定角度,使得所述复位按钮与所述压臂脱离。

优选的,所述压臂的背离所述卡扣结构的底面端部设有便于所述压臂旋转一定角度的斜坡。

优选的,所述脱扣线圈内设有铁芯及弹簧,所述压臂相对于卡扣结构的另一侧设有定位滑槽,所述铁芯的头部卡设在压臂的定位滑槽槽内,并可在沿所述内壁上下滑动。

优选的,所述复位按钮的回位是通过设于复位按钮下方的复位弹簧来实现的。

优选的,所述复位按钮下方为压杆,复位弹簧套于压杆上,压杆上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可与压臂的卡扣结构卡扣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压臂两侧分别设有臂膀,脱扣架设有开口滑槽,所述压臂的两臂膀设在纵向的开口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二者共同围成闭合空间,脱扣机构和通电结构位于该闭合空间内。

优选的,所述通电结构包括线路板,零、火动触片,零、火插脚以及输出线卡套;所述零、火动触片的头部为动触点,零、火插脚上端为静触点,静触点与动触点可相对应并触碰。

优选的,所述零、火线动触片远离动触点的尾部分别安装在脱扣架的两侧,且其连接动触点的部分别抵靠在压臂的两臂膀上,所述零、火线动触片的尾部引出线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火、零线插脚固定在脱扣架上,两插脚从下壳体内穿出。

优选的,述输出线卡套通过卡扣固定在下壳体内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的脱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结构包括可回位的复位按钮,脱扣架与设于脱扣架内的脱扣线圈和压臂,其中,所述复位按钮套设在压臂内,压臂内设置有卡扣结构,使得压臂可与复位按钮卡扣为一体,且所述压臂与复位按钮可受所述脱扣线圈控制脱离卡扣状态。

优选的,所述压臂的卡扣结构包括压臂内设置的卡扣滑槽及位于卡扣滑槽的卡扣部,所述复位按钮可在所述卡块滑槽内上下滑动并与所述卡扣部扣接。

优选的,所述脱扣线圈可控制所述压臂旋转一定角度,使得所述复位按钮与所述压臂脱离。

优选的,所述脱扣架容纳所述压臂的开口内设有供所述压臂旋转一定角度的空间。

优选的,所述卡扣结构的底面端部设有便于所述压臂旋转一定角度的斜坡。

优选的,所述脱扣线圈内设有铁芯及弹簧,所述压臂相对于卡扣结构的另一侧设有定位滑槽,所述铁芯的头部卡设在压臂的定位滑槽槽内,并可在沿所述内壁上下滑动。

优选的,所述复位按钮的回位是通过设于复位按钮下方的复位弹簧来实现的。

优选的,所述复位按钮下方为压杆,复位弹簧套于压杆上,压杆上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可与压臂的卡扣结构卡扣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压臂两侧分别设有臂膀,脱扣架设有开口滑槽,所述压臂的两臂膀设在纵向的开口滑槽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简化了漏电插头的脱扣机构,利用较少的零部件——即在压臂内设置了卡扣结构,同样实现了漏电脱扣、保护插头的技术效果,省去了脱扣片的设置,节省了原材料;同时,本发明简单可靠的脱扣机构,避免了由于脱扣铁芯的运动及其他外力的因素造成脱扣片变形导致供电电路接触不良,或不能直接脱扣导致漏电保护功能失效的技术问题;而且,也延长了漏电保护插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申请号200820099570.0号专利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的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本发明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的去除上壳体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漏电保护插头(通电状态)去除脱扣架的脱扣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漏电保护插头(脱扣状态)去除脱扣架的脱扣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的压臂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的压臂的另一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及“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至图6所示:

11-上壳体,111-试验按钮,112-试验桥线,113-试验弹簧,12-下壳体;

21-复位按钮,211-定位卡槽,22-复位弹簧,23-脱扣线圈,231-铁芯,232-弹簧,24-压臂,241-定位滑槽,242-卡扣结构,2421-卡扣滑槽,2422-卡扣部,243-臂膀,244-斜坡,25-脱扣架;

31-线路板,32-零、火动触片,321-动触点,33-零、火插脚,331-静触点,34-输出线卡套,341-卡扣。

结合以上,本发明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包括:壳体、设于内的脱扣机构和通电结构。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11还包括设于上壳体11内的试验按钮111,试验桥线112,和试验弹簧113。

所述脱扣机构包括:复位按钮21,复位弹簧22,脱扣线圈23,压臂24和脱扣架25;所述复位按钮21的下方为压杆,在压杆上设有定位卡槽211;所述脱扣线圈23包括铁芯231和弹簧232。

所述通电结构包括线路板31,零、火动触片32,零、火插脚33以及输出线卡套34;所述零、火动触片32一端的头部为动触点321,其中动触点321有两个;所述零、火插脚33上端远离插脚的部分为静触点331,其中静触点331有两个,所述输出线卡套34通过卡扣341固定在下壳体内部。

本实施例各结构的连接方式为:

所述上壳体11与下壳体2通过螺丝或卡扣方式固定连接,二者共同围成闭合空间,脱扣机构和通电结构设置在该闭合空间内;

所述复位按钮21设在上壳体11内并可沿竖轴向上下移动,复位按钮21的上端部穿出线路板31,并伸出上壳体11外从而形成按压部;所述复位弹簧22套设于复位按钮21的压杆上,复位弹簧21上端抵靠在复位按钮21的顶端下侧,下端抵靠在线路板31上;

所述铁芯231及弹簧232均设在脱扣线圈23的芯内,铁芯231在脱扣线圈23的芯内可沿水平轴向移动,弹簧232的一端抵靠在脱扣线圈23的芯内尾部,另一端抵靠在铁芯231的头部;进一步,所述铁芯231的头部卡设在压臂24的定位滑槽241内,并可在沿所述卡扣滑槽内壁上下滑动。

所述压臂24相对于定位滑槽241的另一侧卡设在复位按钮21的定位卡槽211处,压臂24设置有对应定位卡槽211的卡扣结构242,所述压臂的卡扣结构242包括压臂内设置的卡扣滑槽2421及位于卡扣滑槽内的卡扣部2422,所述复位按钮21可在所述卡块滑槽2421内上下滑动并与所述卡扣部扣接同时,在卡扣结构242的卡扣部2422与定位卡槽211分离的时候,压臂24可相对复位按钮21做上下和旋转移动;当弹簧232的弹力推动铁芯231向前移动时,压臂相对于复位按钮21作轴向旋转并向前位移,使复位按钮21的定位卡槽211与压臂24的卡扣结构242的卡扣部卡扣为一体。此外,压臂24定位滑槽241相邻的两面分别设有臂膀243。

进一步,所述脱扣架25安装在线路板31上,本实施例为卡设。所述脱扣线圈23安装在脱扣架25的开口内,在脱扣架25的两侧均设有纵向的开口滑槽,所述压臂24位于脱扣架25开口内,脱扣线圈23的一侧;压臂24两臂膀243套设在纵向的开口滑槽内,并可上下移动及小范围轴向旋转,所述脱扣架25容纳所述压臂24的开口内设有供所述压臂旋转一定角度的空间。此外,所述压臂的背离所述卡扣结构的底面端部设有便于所述压臂旋转一定角度的斜坡244。

所述零、火线动触片32远离动触点321一端的尾部分别安装在脱扣架25的两侧,且其前段部分即动触点321的一端分别抵靠在压臂24的两臂膀243上,所述零、火线动触片32的尾部与引出线电连接。

所述火、零线插脚33固定在脱扣架25上,两插脚从外壳12内穿出,火、零线插脚33设有的静触点331可与动触点321可相对应并触碰,从而实现电连接。

本发明工作时,用手指向下按压复位按钮21上端的按压部分即可,若没有漏电的发生,此时铁芯231头部则是抵靠在压臂24的定位滑槽上241,随着复位按钮21被向下按压,使得复位按钮21的定位卡槽211与卡扣结构242的卡扣部卡扣成一体,且铁芯231在弹簧232的作用力下,顶着压臂24,使得压臂24与复位按钮21的卡扣状态得以维持;同时,当复位按钮不在受压力的时候,因此时复位按钮21与压臂24卡扣为一体,复位按钮21在复位弹簧22的弹力作用下,拉动压臂24小范围的向上移动,使得压臂左右两臂膀243带动火、零线动触片32头部的动触点321同时上移,使火、零线动触点321与火、零线静触点331触碰电连接。

当发生漏电情况时,脱扣线圈23上则会产生电流,从而产生的磁场吸动铁芯231向后移动,铁芯231的头部拉动压臂24向后移动,使得压臂24进行小范围的轴向旋转运动,从而压臂24中的卡扣结构242的卡扣部脱离复位按钮21的定位卡槽211,复位按钮21在复位弹簧22的作用下向上弹起,而火、零线动触片32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推动压臂24的双臂一同下移动,达到动触点321与静触点331分离的目的,从而避免因漏电产生的危险。

本实施例的脱扣机构,省略了现有技术中插头的脱扣片等零件的应用,同时也达到了脱扣漏电保护的目的,不仅简化了技术难度,也节省了大量的原材料,同时也避免脱扣片因外力引起的变形而导致供电电路接触不良,或不能直接脱扣导致漏电保护功能失效的技术问题。。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