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条型UV频电视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1590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条型UV频电视天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长条型UV频电视天线。



背景技术:

在电视天线中,通常采用半波偶极振子制造天线,因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被广泛使用,但现有的电视天线中,大部分定向天线具有接收效率低、增益小、接收方向狭窄、接收带宽小等缺点,而其他小部分定向天线虽然接收效率较高,但是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性能上不稳定,存在一定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设计简单合理、效率高、增益大的长条型UV频电视天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案为:一种长条型UV频电视天线,包括基板与设于基板上表面的第一阻抗匹配单元、第二阻抗匹配单元、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三辐射单元、第四辐射单元、第一加载单元、第二加载单元、第三加载单元、第四加载单元;所述第一阻抗匹配单元与第二阻抗匹配单元对称设置于基板上表面的中部用于增强信号输出特征;所述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对称布置于基板上表面用于接收VHF频段信号,且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第一阻抗匹配单元与第二阻抗匹配单元的外侧;所述第三辐射单元与第四辐射单元对称设置于基板上表面用于接收UHF频段信号,且第三辐射单元与第四辐射单元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第一阻抗匹配单元与第二阻抗匹配单元的外侧;所述第一加载单元与第二加载单元对称布置于基板上表面的两端用于增强辐射单元的信号输出特征,其中第一加载单元与第二加载单元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的外侧;所述第三加载单元与第四加载单元对称设置于基板上表面的两侧用于增强辐射单元的信号输出特征,其中第三加载单元与第四加载单元分别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三辐射单元与第四辐射单元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三辐射单元与第四辐射单元均为由PCB材料制作的偶极振子,每组辐射单元的边长长度为谐振波长的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的内侧端还分别连接第三辐射单元与第四辐射单元的内侧端;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三辐射单元与第四辐射单元组成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蝶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抗匹配单元与第二阻抗匹配单元均为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矩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载单元与第二加载单元均为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矩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加载单元与第四加载单元均为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圆形结构。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两对不同的辐射单元使本方案的天线可接收VHF与UHF频段的信号,而且本方案将辐射单元组成蝶形结构,增大的信号的接收角度;2、本方案的天线通过PCB材料制作,使本方案加工简单,成本较低;3、通过在天线上设置阻抗匹配单元与加载单元,以增强信号输出特征,使本方案的天线具有较高的增益与较大的接收带宽,提高了天线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在170MHz~860MHz下的增益图。

图3为本发明信号接收的方向图。

图4为本发明信号接收的方向图。

其中,11为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2为第二阻抗匹配单元,21为第一辐射单元,22为第二辐射单元,23为第三辐射单元,24为第四辐射单元,31为第一加载单元,32为第二加载单元,33为第三加载单元,34为第四加载单元,4为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长条型UV频电视天线,包括基板4与设于基板4上表面的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1、第二阻抗匹配单元12、第一辐射单元21、第二辐射单元22、第三辐射单元23、第四辐射单元24、第一加载单元31、第二加载单元32、第三加载单元33、第四加载单元34(本实施例采用印刷技术将所有单元印刷在基板4的上表面);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1与第二阻抗匹配单元12对称设置于基板4上表面的中部用于增强信号输出特征,在基板4的中心设有信号线,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1与第二阻抗匹配单元12分别与基板4中心的信号线连接,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1与第二阻抗匹配单元12均为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矩形结构;第一辐射单元21与第二辐射单元22对称布置于基板4上表面用于接收VHF频段信号,第一辐射单元21位于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1的外侧且第一辐射单元21连接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1的外侧,第二辐射单元22位于第二阻抗匹配单元12的外侧且第二辐射单元22连接第二阻抗匹配单元12的外侧;第三辐射单元23与第四辐射单元24对称布置于基板4上表面用于接收UHF频段信号,第三辐射单元23位于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1的外侧且第三辐射单元23连接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1的外侧,第四辐射单元24位于第二阻抗匹配单元12的外侧且第四辐射单元24连接第二阻抗匹配单元12的外侧,其中第一辐射单元21的内侧端还与第三辐射单元23的内侧端相连,第二辐射单元22的内侧端还与第四辐射单元24的内侧端相连,第一辐射单元21、第二辐射单元22、第三辐射单元23与第四辐射单元24均为由PCB材料制作的偶极振子,而且每组辐射单元的边长长度为谐振波长的1/4,四组辐射单元共同组成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蝶形结构。

第一加载单元31与第二加载单元32对称布置于基板4上表面的两端用于增强辐射单元的信号输出特征,其中第一加载单元31位于第一辐射单元21的外侧并与其外侧连接,第二加载单元32位于第二辐射单元22的外侧并与其外侧连接,第一加载单元31与第二加载单元32为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矩形结构;第三加载单元33与第四加载单元34对称布置于基板4上表面的两侧用于增强辐射单元的信号输出特征,其中第三加载单元33位于第三辐射单元23的外侧并与其外侧连接,第四加载单元34位于第四辐射单元24的外侧并与其外侧连接,第三加载单元33与第四加载单元34为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的圆形结构。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第一辐射单元21与第二辐射单元22组成VHF半波偶极振子接收VHF信号,通过第一加载单元31与第二加载单元32增强信号输出特征;第三辐射单元23与第四辐射单元24组成UHF半波偶极振子接收UHF信号,通过第三加载单元33与第四加载单元34增强信号输出特征;第一辐射单元21、第二辐射单元22、第三辐射单元23与第四辐射单元24还通过第一阻抗匹配单元11与第二阻抗匹配单元12增强信号输出特征,且将信号输出到基板4中心的信号线。

参见附图2所示,为本发明在仿真频率为170MHz~860MHz下的增益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整体增益较高;再参见附图3至附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信号接收方向图,从图中可看出信号接收的方向较大,而且方向大于270°小于360°。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课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当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