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TYPEC板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475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USB TYPE C 板端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USB TYPE C 板端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 Type C连接器产品的亮点在于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以及更强悍的电力传输;Type-C支持USB接口双面插入,正式解决了“USB永远插不准”的世界性难题,正反面随便插。目前,USB Type C连接器产品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众多厂商都推出了USB Type C连接器产品。

USB TYPE C 板端连接器作为连接器母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舌板部容易破损,影响了USB TYPE C 板端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以及,USB TYPE C 连接器具有高频传输性能,其对电磁屏蔽性能的要求较高,但是,如何对其实现理想的电磁屏蔽目前仍是业界的难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论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USB TYPE C 板端连接器,其屏蔽效果好,结构强度佳,耐受机械冲击,不易受损,使用寿命长,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良品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USB TYPE C 板端连接器,包括有连接器芯体、包覆于连接器芯体外部的内壳及包覆于内壳外部的外壳;其中,该连接器芯体包括有上下叠设的上排端子模组、下排端子模组;

该上排端子模组包括有上排端子埠和上排端子,上排端子埠具有上侧基座和连接于上侧基座前端的上侧舌板部,上排端子的接触部露出上侧舌板部上表面且凸伸于上侧舌板部前方;

该下排端子模组包括有下排端子埠和下排端子;下排端子埠具有下侧基座和连接于下侧基座前端的下侧舌板部,下排端子的接触部露出下侧舌板部下表面;下侧舌板部的前段部位向上凸设有端子承接台,端子承接台上开设有若干与前述上排端子的接触部匹配的端子定位槽,下侧舌板部内镶嵌成型有金属加强隔板,上排端子的接触部伸入相应的端子定位槽内且露于端子承接台上表面;所述上侧舌板部和/或下侧舌板部的左、右端分别凸设有绝缘卡钩部,所述金属加强隔板的左、右端相应凸设有金属卡钩部,相同端的金属卡钩部与相应绝缘卡钩部正对构成舌板卡钩部;该上排端子埠的上表面、下排端子埠的下表面各装设有一接地片,所述接地片具有基板部,基板部的左、右侧分别连接有侧向臂,两接地片的相同侧之侧向壁相互卡扣连接形成环绕包围结构;基板部上连接有接地弹片部,接地弹片部与内壳、外壳连接导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端子埠、下端子埠上分别开设有相适配的定位柱、第一定位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加强隔板上开设有供定位柱穿过的第二定位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部后端连接有弯折卡扣片,前述上端子埠上侧、下端子埠下侧分别形成有相适配的卡槽,弯折卡扣片固定于相应的卡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侧基座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组装槽,前述上侧基座向下装设限位组装槽内;组装槽的左、右侧壁顶端分别往内延伸形成有挂钩部,前述上侧基座的左、右侧相应形成有凹位,所述挂钩部止挡于相应凹位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壳的顶壁和/或其底壁往内凸设有凸筋,前述上排端子埠上侧和/或下排端子埠下侧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凸筋止当于限位台阶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顶壁和/或其底壁一体向内弯折延伸形成有定位片,所述内壳的顶壁和/或其底壁开设有供相应定位片穿过的第一让位孔,所述上排端子埠上侧和/或下排端子埠下侧设置有供相应定位片伸入的第二让位孔;所述定位片经第一让位孔伸入第二让位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壳具有连接于内壳后端的防退翻折片,所述上排端子埠上向下凹设有防退卡槽,所述防退翻折片是向后延伸再向下弯折伸入防退卡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壳后段部位向下连接有后侧插脚,所述外壳前段部位向下连接有前侧插脚,所述外壳后端具有后侧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排端子的焊接部为SMT式焊接结构,所述下排端子的焊接部为DIP式焊接结构;针对所述下排端子的焊接部设置有端子固定塞,端子固定塞具有若干焊接部定位孔,下排端子的焊接部分别穿过相应的焊接部定位孔;所述上侧基座后段部位向后延伸凸出于下侧基座后方,所述上排端子的焊接部向上连接有下降连接段,在俯视状态下,所述上排端子的焊接部布置于下排端子的焊接部后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上排端子模组、金属加强隔板、下排端子模组、接地地、内壳及外壳的设计,提高了USB TYPE C板端连接器的屏蔽效果及结构强度,降低了电磁干扰,信号传输稳定性更好,作为连接母座,其耐受机械冲击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不易受损,使用寿命长;以及,本实用新型之USB TYPE C板端连接器中各部件的制造难度得到了降低,其组装制程也简易可行,其组装结构稳定可靠、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良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推广生产应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分解结构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连接器芯体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两个接地片的结构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两个接地片的前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上排端子模组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上排端子模组的组装结构示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下排端子模组及金属加强隔板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下排端子模组的组装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内壳 11、凸筋

12、防退翻折片 13、第一让位孔

14、后侧插脚 20、外壳

21、定位片 22、前侧插脚

30、上排端子模组 31、上排端子埠

311、上侧基座 3111、凹位

3112、防退卡槽 3113、第二让位孔

312、上侧舌板部 3121、第一定位孔

3122、绝缘卡钩部

32、上排端子 40、下排端子模组

41、下排端子埠 411、下侧基座

4111、组装槽 4112、挂钩部

412、下侧舌板部 4121、定位柱

4122、绝缘卡钩部

413、端子承接台 4131、端子定位槽

42、下排端子 50、金属加强隔板

51、第二定位孔 52、金属卡钩部

60、接地片

61、基板部 62、侧向臂

621、卡口 622、倒扣

63、接地弹片部 64、弯折卡扣片

71、卡槽 72、限位台阶

80、端子固定塞。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连接器芯体、包覆于连接器芯体外部的内壳10及包覆于内壳10外部的外壳20;其中,该连接器芯体包括有上下叠设的上排端子模组30、下排端子模组40;

如图5和图6所示,该上排端子模组30包括有上排端子埠31和上排端子32,上排端子埠31具有上侧基座311和连接于上侧基座311前端的上侧舌板部312,上排端子32的接触部露出上侧舌板部312上表面且凸伸于上侧舌板部312前方;

如图7和图8所示,该下排端子模组40包括有下排端子埠41和下排端子42;下排端子埠41具有下侧基座411和连接于下侧基座411前端的下侧舌板部412,下排端子42的接触部露出下侧舌板部412下表面;下侧舌板部412的前段部位向上凸设有端子承接台413,端子承接台413上开设有若干与前述上排端子42的接触部匹配的端子定位槽4131,下侧舌板部412内镶嵌成型有金属加强隔板50;所述上侧舌板部312和/或下侧舌板部412的左、右端分别凸设有绝缘卡钩部,所述金属加强隔板50的左、右端相应凸设有金属卡钩部52,相同端的金属卡钩部52与相应绝缘卡钩部正对构成舌板卡钩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侧舌板部312和下侧舌板部412的左、右端分别凸设有绝缘卡钩部,如图1和图2所示,上侧舌板部312的绝缘卡钩部3122,下侧舌板部412的绝缘卡钩部4122。通过于金属加强隔板50形成金属卡钩部52,加强了舌板卡钩部的结构强度,提高了舌板卡钩部的耐插拔性能,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上排端子模组30和下排端子模组40之间通过定位柱4121、第一定位孔13实现彼此间定位,即:所述上端子埠31、下端子埠41上分别开设有相适配的定位柱4121、第一定位孔13,所述金属加强隔板50上开设有供定位柱4121穿过的第二定位51孔(第二定位孔51相当于过胶孔);上排端子模组30和下排端子模组0叠设后,上排端子32的接触部伸入相应的端子定位槽4131内且露于端子承接台413上表面。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下侧基座411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组装槽4111,前述上侧基座311向下装设限位组装槽4111内;组装槽4111的左、右侧壁顶端分别往内延伸形成有挂钩部4112,前述上侧基座311的左、右侧相应形成有凹位3111,所述挂钩部4112止挡于相应凹位3111处。所述上排端子32的焊接部为SMT式焊接结构,所述下排端子42的焊接部为DIP式焊接结构;针对所述下排端子42的焊接部设置有端子固定塞80,端子固定塞80具有若干焊接部定位孔,下排端子42的焊接部分别穿过相应的焊接部定位孔;所述上侧基座311后段部位向后延伸凸出于下侧基座411后方,所述上排端子32的焊接部向上连接有下降连接段,在俯视状态下,所述上排端子32的焊接部布置于下排端子42的焊接部后方。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排端子埠31的上表面、下排端子埠41的下表面各装设有一接地片60,所述接地片60具有基板部61,基板部61的左、右侧分别连接有侧向臂62,两接地片60的相同侧之侧向壁62相互卡扣连接形成环绕包围结构,所述卡扣连接关系是指在同侧的两侧向壁62上,其一设置卡口621,另一设置倒扣622,利用倒扣622卡入卡口621内实现卡扣连接固定;基板部61上连接有接地弹片部63,接地弹片部63与内壳10、外壳20连接导通。所述基板部61后端连接有弯折卡扣片64,前述上端子埠31上侧、下端子埠41下侧分别形成有相适配的卡槽71,弯折卡扣片64固定于相应的卡槽71内;此处的弯折卡扣片64大致呈U形结构(另一侧为倒U形结构),卡槽71的形状与弯折卡扣片64相适配。

如图1所示,所述内壳10的顶壁和/或其底壁往内凸设有凸筋11,前述上排端子埠31上侧和/或下排端子埠41下侧设置有限位台阶72,所述凸筋11止当于限位台阶72处,可有效控制连接器芯体在内壳10内部插入过深;所述内壳10具有连接于内壳10后端的防退翻折片12,所述上排端子埠31上向下凹设有防退卡槽3112,在连接器芯体组装到位后,所述防退翻折片3112是向后延伸再向下弯折伸入防退卡槽3112内。

所述外壳20的顶壁和/或其底壁一体向内弯折延伸形成有定位片21,所述内壳10的顶壁和/或其底壁开设有供相应定位片21穿过的第一让位孔13,所述上排端子埠31上侧和/或下排端子埠41下侧设置有供相应定位片21伸入的第二让位孔3113;所述定位片21经第一让位孔13伸入第二让位孔3113内,以加强外壳20、内壳20及连接器芯体之间的组装定位。

以及,所述内壳10后段部位向下连接有后侧插脚14,所述外壳20前段部位向下连接有前侧插脚22,所述外壳20后端具有后侧壁。

接下来,大致介绍一下前述USB TYPE C 板端连接器的组装过程如下:

(1)先准备上排端子模组30、下排端子模组40(含金属加强隔板50)、接地片60、内壳10及外壳20;

(2)将上排端子模组30、下排端子模组40(含金属加强隔板50)叠装形成连接器芯体;

(3)将两个接地片60分别装设固定于上端子埠31上表面、下端子埠41下表面;

(4)将完成步骤(3)之后的连接器芯体自内壳10后端装入,组装到位后,将防退翻折片12向下弯折伸入防退卡槽3112内;

(5)将外壳20包覆于连接器芯体及内壳10的外部,外壳20的定位片21经内壳10的第一让位孔13伸入上排端子埠31的第二让位孔3113内。

其中,将端子固定塞80适配于下排端子42的焊接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上排端子模组、金属加强隔板、下排端子模组、接地地、内壳及外壳的设计,提高了USB TYPE C板端连接器的屏蔽效果及结构强度,降低了电磁干扰,信号传输稳定性更好,作为连接母座,其耐受机械冲击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不易受损,使用寿命长;以及,本实用新型之USB TYPE C板端连接器中各部件的制造难度得到了降低,其组装制程也简易可行,其组装结构稳定可靠、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良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于推广生产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