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绕线包胶机联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471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多轴绕线包胶机联机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多轴绕线包胶机联机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含有多层线和/或多种线径的大型变压器等线圈部件,而其在装配生产过程中,一般则是通过一台绕线包胶机绕一层线及包一层胶带后,再将相应的绕一层线及包一层胶带后的线圈部件输送至下一绕线包胶机的送料震盘,再通过下一绕线包胶机来对相应的线圈部件进行第二层线的绕线作业及第二层胶带的包胶作业,当需要对相应的线圈部件绕更多层的线及更多层的胶带时,则再增设相应的绕线包胶机即可。

此种绕线包胶方式虽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将绕一层线及包一层胶带后的线圈部件输送至下一绕线包胶机的送料震盘时,相应的线圈部件在输送的过程中,其上所绕至的线圈及胶带容易刮伤,使得次品率高,继而使得降低产品质量,并影响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每绕一层线及包一层胶带后,均需要通过相应的送料震盘进行过渡,并转移至下一绕线包胶机,使得产品流动时间长,继而使得生产速度慢,生产效率低,使得不能满足大批量的快速生产需求。

继而,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多轴绕线包胶机联机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轴绕线包胶机联机设备,用以对需要绕多层线及包多层胶带的骨架来料进行绕线包胶,包括主控制器,还包括:

震盘送料装置,所述震盘送料装置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以对需要绕线包胶的骨架来料进行定向输送;

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Z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并排的设置于所述震盘送料装置的右侧,且Z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从左至右依次布设,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的相应多轴绕线包胶机用以对从所述震盘送料装置定向输送的骨架来料进行第一次绕线包胶,第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用以对第Z-1台多轴绕线包胶机所绕线包胶完毕的骨架来料进行第Z次绕线包胶;

骨架来料中转装置;所述骨架来料中转装置包括设置于Z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前方的骨架来料输送架及设置于所述骨架来料输送架上的Z个骨架来料中转机构;Z个所述骨架来料中转机构从左至右依次错位布设;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的相应骨架来料中转机构位于所述震盘送料装置及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的相应多轴绕线包胶机的前方,用以对经所述震盘送料装置定向输送的骨架来料中转至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的相应多轴绕线包胶机;第Z个骨架来料中转机构位于第Z-1台多轴绕线包胶机及第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的前方,用以将第Z-1台多轴绕线包胶机上的绕线包胶完毕的骨架来料中转至第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

其中,Z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每个所述骨架来料中转机构均包括步进电机、主动轮、从动轮、传送带、夹持块、滑块固定板及多个取料头;

其中,所述步进电机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骨架来料输送架上,并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主动轮固设于所述步进电机的转轴上;所述从动轮固设于所述骨架来料输送架上,并与所述主动轮并排设置;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所述夹持块夹持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滑块固定板固设于所述夹持块上;多个所述取料头均匀的固设于所述滑块固定板的与Z个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相对的一面;

所述骨架来料输送架上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一导轨,所述滑块固定板的底部可滑动的卡设于所述导轨;

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步进电机转动,以使所述步进电机带动所述传送带转动时,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的相应传送带可带动相应夹持块、滑块固定板及多个相应取料头沿所述导轨在所述震盘送料装置及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的相应多轴绕线包胶机的前方来回滑动,第Z条传送带可带动相应夹持块、滑块固定板及多个相应取料头沿所述导轨在第Z-1台多轴绕线包胶机及第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的前方来回滑动。

优选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包括:

控制箱;

基座,所述基座固设于所述控制箱的上端面;

三维移动台,所述三维移动台包括固设于所述基座上端面的坐板、第一滑块、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沿左右方向滑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一伺服电机、第二滑块、驱动所述第二滑块沿前后方向滑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第三滑块及驱动所述第三滑块沿竖向方向滑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三伺服电机;所述坐板的上端面沿左右方向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可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面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可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块的前端面沿竖向方向设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块的内端面可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三滑轨;

排线支架,所述排线支架固设于所述第三滑块外,与所述第三滑块相贴合;

导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排线支架上端的用以导引铜线的张力器及设置于所述排线支架下端的用以输送铜线的导针;

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内的绕线电机、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基座前端面的绕线轴及设置于所述绕线轴前端的用以固定骨架来料的治具头;所述基座的前端面开设有轴孔A,所述绕线轴的连接端穿入所述轴孔A并与所述绕线电机前端的转轴连接;所述绕线电机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绕线轴的转动,以使将经过所述导针输送的铜线缠绕至所述治具头上所固定的骨架来料上;

夹线机构,所述夹线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控制箱内的传动电机、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控制箱前端面的夹爪轴及设置于所述夹爪轴前上端的夹爪;所述基座的前端面开设有轴孔B,所述夹爪轴的连接端穿入所述轴孔B并与所述传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传动电机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以控制所述夹爪轴的转动,以使所述夹爪对从所述导针输出的铜线进行夹紧、断线及甩线;

包胶支架,所述包胶支架设置于所述排线支架的正前方,所述包胶支架外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胶带固定轮及胶带转向杆;所述胶带固定轮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包胶支架相平行,所述胶带转向杆垂直固设于所述包胶支架的前端面;

包胶机构,所述包胶机构包括垂直固设于所述包胶支架中下端的过胶带棒,固设于所述过胶带棒外的两胶带限位圈、设置于所述包胶支架下端且位于所述过胶带棒下方的挡带装置、用以压合胶带至与所述挡带装置紧贴的胶带固定块及用以剪切胶带的切刀装置;所述胶带固定块的与所述挡带装置相对的一面固设有一魔术贴。

优选地,两所述胶带限位圈可活动的套设于所述过胶带棒外,以使两所述胶带限位圈之间所形成的导带宽度可调;所述魔术贴可拆卸的固设于所述胶带固定块的与所述挡带装置相对的一面,且所述魔术贴的宽度与两所述胶带限位圈之间所形成的导带宽度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还包括:

压线机构;所述压线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基座两侧端面的第四驱动气缸、固设于所述基座前端面的与所述治具头相邻近设置的压线长板及固定于所述压线长板上的用以对从所述导针输出的铜线进行间断性压线作业的压头;所述压线长板的两端对应与两所述第四驱动气缸前端的气缸杆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线机构、绕线机构、包胶机构及所述压头对应设置有N个,所述夹线机构设置有N+1个,其中,N为正整数,N个所述绕线机构则对应位于相邻的两所述夹线机构的中上方。

优选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还包括:

上下料机构,所述上下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控制箱的前方,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以对需要绕线包胶的骨架来料进行上料及对绕线包胶后的骨架来料进行下料;

上下料移动机构,所述上下料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下料机构底部的托板及控制所述托板前后移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五驱动气缸;所述第五驱动气缸固设于所述控制箱内;所述第五驱动气缸的气缸杆伸出至所述控制箱的前端面外并连接至所述托板。

优选地,所述上下料移动机构还包括用以控制所述上下料机构上下移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六驱动气缸及用以控制所述上下料机构左右移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七驱动气缸;

所述第六驱动气缸竖向固设于所述托板上,且所述第六驱动气缸的气缸杆的顶部固设有一支撑板;所述第七驱动气缸沿左右方向固设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且所述第七驱动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上下料机构的侧端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下料机构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N个与需要绕线包胶的骨架来料形状相适配的骨架放置槽,N个所述骨架放置槽的位置与N个所述治具头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骨架放置槽均具有一朝向所述包胶支架的上料口,相邻的两所述骨架放置槽之间均设有一骨架下料槽,每个所述骨架下料槽均具有一与所述上料口相背对的出料口。

优选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还包括:

下料盒,所述下料盒固设于所述上下料机构的前端,且所述下料盒的上端敞口高度低于所述出料口的高度。

上料盒,所述上料盒通过一支撑架固设于所述控制箱的前端,且所述上料盒位于所述下料盒的前方;

机壳,所述机壳盖合于所述三维移动台外,且所述机壳的右端面固设有一用以容置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触摸显示屏的显示屏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轴绕线包胶机联机设备,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将Z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进行联机,通过一个震盘送料装置进行骨架来料的输送,并通过Z个所述骨架来料中转机构来对相应的骨架来料进行中转,以使相应的骨架来料被进行Z次绕线包胶,相应的骨架来料在被进行Z次绕线包胶的过程中,一气呵成,无需下机,使得产品流动的时间短,生产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使得满足大批量的快速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只使用一台所述震盘送料装置的情况下,也使得省去了与第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相配套使用的其他震盘送料装置,使得避免了包好有线及胶带的相应骨架来料在输送的过程中,其上所绕至的线圈及胶带被刮伤或被碰伤的风险,使得产品次品率大大降低,继而使得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将Z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进行联机来对相应的骨架来料进行Z次绕线包胶,也使得省去了人工数量,并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而每台相应的多轴绕线包胶机亦可独立使用,使得不浪费资源及使用效率高,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轴绕线包胶机联机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震盘送料装置及所述骨架来料中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轴绕线包胶机在去掉所述机壳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包胶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排线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下料机构及所述下料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震盘送料装置1000;

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

控制箱10;

基座20;

三维移动台30;

坐板301;第一滑块302;第一伺服电机303;第二滑块304;第二伺服电机305;第三滑块306;第三伺服电机307;第一滑轨3011;第二滑轨3021;第三滑轨3022;

排线支架40;

张力器50;

导针60;

绕线机构70;

绕线轴701;治具头702;

夹线机构80;

夹爪轴801;夹爪802;

包胶支架90;

胶带固定轮901;胶带转向杆902;

包胶机构100;

过胶带棒1001;胶带限位圈1002;挡带装置1003;胶带固定块1004;切刀装置1005;

压线机构110;

第四驱动气缸1101;压线长板1102;压头1103;

上下料机构120;

骨架放置槽1201;骨架下料槽1202;

上下料移动机构130;

托板1301;第五驱动气缸1302;第六驱动气缸1303;第七驱动气缸1304;支撑板1305;

下料盒140;

上料盒150;

机壳160;

显示屏固定座1601;

支撑脚170;

骨架来料中转装置3000;

骨架来料输送架180;

导轨1801;

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

步进电机1901;主动轮1902;从动轮1903;传送带1904;夹持块1905;滑块固定板1906;取料头190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结合图1及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轴绕线包胶机联机设备,用以对需要绕多层线及包多层胶带的骨架来料进行绕线包胶,包括主控制器,还包括:

震盘送料装置1000,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以对需要绕线包胶的骨架来料进行定向输送;

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Z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并排的设置于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的右侧,且Z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从左至右依次布设,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的相应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用以对从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定向输送的骨架来料进行第一次绕线包胶,第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用以对第Z-1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所绕线包胶完毕的骨架来料进行第Z次绕线包胶;

骨架来料中转装置3000;所述骨架来料中转装置3000包括设置于Z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前方的骨架来料输送架180及设置于所述骨架来料输送架180上的Z个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Z个所述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从左至右依次错位布设;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的相应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位于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及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的相应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的前方,用以对经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定向输送的骨架来料中转至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的相应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第Z个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位于第Z-1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及第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的前方,用以将第Z-1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上的绕线包胶完毕的骨架来料中转至第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

其中,Z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轴绕线包胶机联机设备,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将Z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进行联机,通过一个震盘送料装置1000进行骨架来料的输送,并通过Z个所述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来对相应的骨架来料进行中转,以使相应的骨架来料被进行Z次绕线包胶,相应的骨架来料在被进行Z次绕线包胶的过程中,一气呵成,无需下机,使得产品流动的时间短,生产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使得满足大批量的快速生产需求。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只使用一台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的情况下,也使得省去了与第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相配套使用的其他震盘送料装置1000,使得避免了包好有线及胶带的相应骨架来料在输送的过程中,其上所绕至的线圈及胶带被刮伤或被碰伤的风险,使得产品次品率大大降低,继而使得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同时,本实用新型将Z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进行联机来对相应的骨架来料进行Z次绕线包胶,也使得省去了人工数量,并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而每台相应的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亦可独立使用,使得不浪费资源及使用效率高,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均包括驱动电机1901、主动轮1902、从动轮1903、传送带1904、夹持块1905、滑块固定板1906及多个取料头1907;

其中,所述驱动电机1901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骨架来料输送架180上,并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主动轮1902固设于所述驱动电机1901的转轴上;所述从动轮1903固设于所述骨架来料输送架180上,并与所述主动轮1902并排设置;所述传送带1904套设于所述主动轮1902与所述从动轮1903之间;所述夹持块1905夹持于所述传送带1904上;所述滑块固定板1906固设于所述夹持块1905上;多个所述取料头1907均匀的固设于所述滑块固定板的与Z个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相对的一面;

所述骨架来料输送架180上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一导轨1801,所述滑块固定板1906的底部可滑动的卡设于所述导轨1801;

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电机1901转动,以使所述驱动电机1901带动所述传送带1904转动时,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的相应传送带1904可带动相应夹持块1905、滑块固定板1906及多个相应取料头1907沿所述导轨1801在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及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的相应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的前方来回滑动,第Z条传送带1904可带动相应夹持块1905、滑块固定板1906及多个相应取料头1907沿所述导轨在第Z-1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及第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的前方来回滑动。

如此,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即可通过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的相应传送带1904带动相应位置的取料头1907在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及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的相应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的前方来回滑动而将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定向输送的骨架来料中转至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的相应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以使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的相应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对相应的骨架来料进行第一次绕线包胶,通过第Z条传送带1904带动相应位置的取料头1907在第Z-1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及第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的前方来回滑动而将第Z-1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绕线包胶后的骨架来料中转至第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以使第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对相应的骨架来料进行第Z次绕线包胶。

结合图3、图4、图5、图6、图7及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轴绕线包胶机联机设备,其所使用的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包括:

控制箱10;

基座20,所述基座20固设于所述控制箱10的上端面;

三维移动台30,所述三维移动台30包括固设于所述基座20上端面的坐板301、第一滑块302、驱动所述第一滑块302沿左右方向滑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一伺服电机303、第二滑块304、驱动所述第二滑块304沿前后方向滑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305、第三滑块306及驱动所述第三滑块306沿竖向方向滑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三伺服电机307;所述坐板301的上端面沿左右方向设有第一滑轨3011,所述第一滑块302的底部可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一滑轨3011;所述第一滑块302的上端面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二滑轨3021,所述第二滑块304的底部可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二滑轨3021;所述第二滑块304的前端面沿竖向方向设有第三滑轨3022,所述第三滑块306的内端面可滑动的卡设于所述第三滑轨3022;

排线支架40,所述排线支架40固设于所述第三滑块306外,与所述第三滑块306相贴合;

基于此,通过上述所述可知,通过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03驱动所述第一滑块302沿所述第一滑轨3011滑动,即实现操控所述排线支架40左右移动;通过所述第二伺服电机305驱动所述第二滑块304沿所述第二滑轨3021滑动,即实现操控所述排线支架40前后移动;通过所述第三伺服电机307驱动所述第三滑块306沿可所述第三滑轨3022滑动,即实现操控所述排线支架40上下移动。

导线机构,所述导线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排线支架40上端的用以导引铜线的张力器50及设置于所述排线支架40下端的用以输送铜线的导针60;

绕线机构70,所述绕线机构70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20内的绕线电机、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基座20前端面的绕线轴701及设置于所述绕线轴701前端的用以固定骨架来料的治具头702;所述基座20的前端面开设有轴孔A,所述绕线轴701的连接端穿入所述轴孔A并与所述绕线电机前端的转轴连接;所述绕线电机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绕线轴701的转动,以使将经过所述导针60输送的铜线缠绕至所述治具头702上所固定的骨架来料上;

夹线机构80,所述夹线机构80包括设置于所述控制箱10内的传动电机、沿前后方向固设于所述控制箱10前端面的夹爪轴801及设置于所述夹爪轴801前上端的夹爪802;所述基座20的前端面开设有轴孔B,所述夹爪轴801的连接端穿入所述轴孔B并与所述传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传动电机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以控制所述夹爪轴801的转动,以使所述夹爪802对从所述导针60输出的铜线进行夹紧、断线及甩线;

包胶支架90,所述包胶支架90设置于所述排线支架40的正前方,所述包胶支架90外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胶带固定轮901及胶带转向杆902;所述胶带固定轮901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包胶支架90相平行,所述胶带转向杆902垂直固设于所述包胶支架90的前端面;

包胶机构100,所述包胶机构100包括垂直固设于所述包胶支架90中下端的过胶带棒1001,固设于所述过胶带棒1001外的两胶带限位圈1002、设置于所述包胶支架90下端且位于所述过胶带棒1001下方的挡带装置1003、用以压合胶带至与所述挡带装置1003紧贴的胶带固定块1004及用以剪切胶带的切刀装置1005;所述胶带固定块1004的与所述挡带装置1003相对的一面固设有一魔术贴(未图示)。

两所述胶带限位圈1002可活动的套设于所述过胶带棒1001外,以使两所述胶带限位圈1002之间所形成的导带宽度可调;所述魔术贴(未图示)可拆卸的固设于所述胶带固定块1004的与所述挡带装置1003相对的一面,且所述魔术贴(未图示)的宽度与两所述胶带限位圈1002之间所形成的导带宽度相适配。

针对上述所述,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中,一方面,所设置的包胶机构100包括过胶带棒1001、固设于所述过胶带棒1001外的两胶带限位圈1002及用以压合胶带至与所述挡带装置1003紧贴的胶带固定块1004;而两所述胶带限位圈1002可活动的套设于所述过胶带棒1001外,以使两所述胶带限位圈1002之间所形成的导带宽度可调;所述魔术贴(未图示)可拆卸的固设于所述胶带固定块1004的与所述挡带装置1003相对的一面,换言之,所述魔术贴(未图示)的宽度则做成与两所述胶带限位圈1002之间所形成的导带宽度相适配,即所述魔术贴(未图示)的宽度可根据实际包胶过程中相应的胶带来料的宽度而自由裁剪并固设于所述胶带固定块1004上,从而,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挡带装置1003、胶带固定块1004及所述魔术贴(未图示)来代替传统的压带轮对胶带来料进行压带,使得可适配对不同的骨架来料包不同宽度的胶带。

另一方面,在对不同的骨架来料包不同宽度的胶带时,只需手动调整好两所述胶带限位圈1002之间的导带宽度及简易拆卸所述魔术贴(未图示),并更换与两所述胶带限位圈1002之间的调整好的导带宽度相适配的宽度的魔术贴(未图示)即可,在更换方便,更换不需要任何工具的同时,也使得操作省时省力,并且,两所述胶带限位圈1002也使得能很好的对所经过的胶带进行限位,以避免相应的胶带滑出并移位。

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适应性强,使用可靠性好,使用效果好。

此处,还可补充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因所述胶带固定轮901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包胶支架90相平行,所述胶带转向杆902垂直固设于所述包胶支架90的前端面,

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平置于相应的包胶支架90上的胶带固定轮901改为侧立放置,使得相邻的两所述包胶支架90之间不受限于间隙窄的困扰,使得每个所述胶带固定轮901上均可装置卷数更多的胶带及宽度更宽的胶带。

进而,本实用新型在绕线包胶过程中,添置新胶带的周期变长,使得减少本实用新型停顿次数,使得在单位时间内,本实用新型的绕线包胶的工作进程及绕线包胶放入工作速率能得到大大提高。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还包括:

压线机构110;所述压线机构110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基座20两侧端面的第四驱动气缸1101、固设于所述基座20前端面的与所述治具头702相邻近设置的压线长板1102及固定于所述压线长板1102上的用以对从所述导针60输出的铜线进行间断性压线作业的压头1103;所述压线长板1102的两端对应与两所述第四驱动气缸1101前端的气缸杆相连接。

并且,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导线机构、绕线机构70、包胶机构100及所述压头1103对应设置有N个,所述夹线机构80设置有N+1个,其中,N为正整数,N个所述绕线机构70则对应位于相邻的两所述夹线机构80的中上方。

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可对多个骨架来料进行绕线机包胶。

并且,因所述夹线机构80设置有N+1个,N个所述绕线机构70则对应位于相邻的两所述夹线机构80的中上方,换言之,在实际绕线的过程当中,位于本实用新型的靠近左边的N个夹线机构80或位于本实用新型的靠近右边的N个夹线机构80均可对应对绕至相应治具头702上的骨架来料上的铜线进行夹紧、断线及甩线作业。

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夹线机构80的使用更加具有选择性。

同时,通过在相对应的绕线轴701上固定相同的或不同的治具头702,即可对安装于相应治具头702上的骨架来料进行全自动的绕线及全自动的包胶,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显著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还包括:

上下料机构120,所述上下料机构120设置于所述控制箱10的前方,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以对需要绕线包胶的骨架来料进行上料及对绕线包胶后的骨架来料进行下料;

上下料移动机构130,所述上下料移动机构130包括设置于所述上下料机构120底部的托板1301及控制所述托板1301前后移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五驱动气缸1302;所述第五驱动气缸1302固设于所述控制箱10内;所述第五驱动气缸1302的气缸杆伸出至所述控制箱10的前端面外并连接至所述托板1301。

具体的,所述上下料移动机构130还包括用以控制所述上下料机构120上下移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六驱动气缸1303及用以控制所述上下料机构120左右移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七驱动气缸1304;

所述第六驱动气缸1303竖向固设于所述托板1301上,且所述第六驱动气缸1303的气缸杆的顶部固设有一支撑板1305;所述第七驱动气缸1304沿左右方向固设于所述支撑板1305的上端面,且所述第七驱动气缸1304的气缸杆与所述上下料机构120的侧端面固定连接。

需要阐明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上下料机构120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有N个与需要绕线包胶的骨架来料形状相适配的骨架放置槽1201,N个所述骨架放置槽1201的位置与N个所述治具头702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每个所述骨架放置槽1201均具有一朝向所述包胶支架90的上料口,相邻的两所述骨架放置槽1201之间均设有一骨架下料槽1202,每个所述骨架下料槽1202均具有一与所述上料口相背对的出料口。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还包括:

下料盒140,所述下料盒140固设于所述上下料机构120的前端,且所述下料盒140的上端敞口高度低于所述出料口的高度。

故此,当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独立使用时,则可通过所述上下料移动机构130控制所述上下料机构120将绕线包胶完毕的骨架下料至所述下料盒进行收集。

上料盒150,所述上料盒150通过一支撑架固设于所述控制箱10的前端,且所述上料盒150位于所述下料盒140的前方;

机壳160,所述机壳160盖合于所述三维移动台30外,且所述机壳160的右端面固设有一用以容置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触摸显示屏的显示屏固定座1601。

如此,通过所述上下料机构120即可实现骨架来料的自动上下料,使得本实用新型能满足大批量的生产需求。

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需要补充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箱10的底部四角则分别固设有一支撑脚170。

较佳的,所述N为12,即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优选为十二轴绕线包胶机。

针对上述所述,以下将结合图1-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说明。

如本实用新型需要对相应的骨架来料绕两层线及包两层胶带时,设定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的相应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为第一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设定位于所述第一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右侧的相应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为第二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设定靠近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的相应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为第一骨架来料中转机构,设定位于所述第一骨架来料中转机构右侧的相应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为第二骨架来料中转机构;

其对相应的骨架来料绕两层线及包两层胶带的原理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通过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对没有绕线包胶的骨架来料进行定向输送至所述第一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上的取料头1907上,继而,驱动所述第一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沿所述导轨1801滑动至所述第一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的正前方,通过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以使所述上下料移动机构130将所述上下料机构120移动至使得所述上下料机构120的骨架放置槽1201卡在相应第一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上的取料头1907外,而将相应第一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上的取料头1907上的没有绕线包胶的骨架来料转移至所述第一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

其次,再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所述导线机构对所需要使用的铜线进行输送,通过所述第一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绕线机构70对相应的骨架来料进行第一次绕线,通过所述第一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夹线机构80对绕至于相应骨架来料上的铜线进行夹紧、断线及甩线及通过所述第一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包胶机构100对绕好铜线的相应骨架来料进行第一次包胶,如此,相应的骨架来料第一次绕线包胶完毕。

再次,相应的骨架来料第一次绕线包胶完毕后,通过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以使所述第一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上下料移动机构130将相应的上下料机构120移动至使得所述上下料机构120的骨架下料槽1202卡在相应第一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治具头702外而对相应治具头702上的第一次绕线包胶完毕的骨架来料进行取料,在取料完毕后,再通过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以使所述第一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上下料移动机构130将相应的上下料机构120移动至使得所述上下料机构120的骨架下料槽1202卡在相应第二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上的取料头1907外,而将相应上下料机构120的骨架下料槽1202内的第一次绕线包胶完毕的骨架来料转移至所述第二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上的取料头1907上。

继而,驱动所述第二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沿所述导轨1801滑动至所述第二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的正前方,再通过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以使所述第二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的上下料移动机构130将所述第二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的上下料机构120移动至使得相应上下料机构120的骨架放置槽1201卡在相应第二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上的取料头1907外,而将相应第二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上的取料头1907上的第一次绕线包胶完毕的骨架来料转移至所述第二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即可使得所述第二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来完成相应第一次绕线包胶完毕的骨架来料的第二次绕线包胶。

而此处,需要阐明的是,相应的绕线包胶过程等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也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轴绕线包胶机联机设备,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将Z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进行联机,通过一个震盘送料装置1000进行骨架来料的输送,并通过Z个所述骨架来料中转机构190来对相应的骨架来料进行中转,以使相应的骨架来料被进行Z次绕线包胶,相应的骨架来料在被进行Z次绕线包胶的过程中,一气呵成,无需下机,使得产品流动的时间短,生产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使得满足大批量的快速生产需求。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只使用一台所述震盘送料装置1000的情况下,也使得省去了与第Z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相配套使用的其他震盘送料装置1000,使得避免了包好有线及胶带的相应骨架来料在输送的过程中,其上所绕至的线圈及胶带被刮伤或被碰伤的风险,使得产品次品率大大降低,继而使得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同时,本实用新型将Z台所述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进行联机来对相应的骨架来料进行Z次绕线包胶,也使得省去了人工数量,并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而每台相应的多轴绕线包胶机2000亦可独立使用,使得不浪费资源及使用效率高,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