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更换按键的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296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可更换按键的键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输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更换按键的键盘。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电子产品中,通常需要使用到具有按键的键盘来实现信号输入,传统的键盘通常包括支撑板、设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基板和阵列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多个按键单元,通过按压所述按键单元使所述按键单元抵压所述基板来实现电气导通与关闭,进而实现信号输入。按照按键与基板的固定方式,现有市场上大致分为两种结构;

第一种:所述按键单元包括由硅胶等塑胶材料加工而成的弹性体,该弹性体粘接固定于所述基板上,在按键被按下的时候,弹性体被挤压而产生抵压作用于所述基板,实现电气导通,如此实现信号输入;

第二种:所述按键单元包括焊脚,所述按键单元通过焊脚与所述基板焊接固定,在按键单元被按下的时候,通过改变其电阻值来实现信号输入。

但是,上述两种结构的键盘在更换按键时都需要借助辅助工具,将按键单元与基板分离,十分不便,不利于使用者自主更换,而且容易损坏基板,不能满足使用者自主更换的需求,通常使用者只能更换整个键盘,而不是单个按键,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可更换按键的键盘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更换按键的键盘,用户可以自主更换按键,省时省力,避免资源浪费。

一种可更换按键的键盘,包括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上方并与其相对间隔设置的支撑板和多个阵列设置的按键单元,所述支撑板包括多个安装孔,所述按键单元对应贯穿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基板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薄膜开关,所述薄膜开关与所述按键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按键单元包括外壳和第二金属弹簧,所述第二金属弹簧收容于所述外壳内且其下端从所述外壳穿出与所述基板表面相接触或者间隙设置,所述外壳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相接设置围成容纳腔的底座侧壁,所述底座侧壁开设有多条通槽,所述通槽自所述底座侧壁末端向所述底板方向延伸将所述底座侧壁分割成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翻折边,所述活动部背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设置有凸起,所述翻折边与所述凸起之间形成容纳槽以供所述支撑板的周缘插入,从而使所述按键单元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按键的键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翻折边与所述凸起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按键的键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固定部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按键的键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侧壁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底座侧壁首尾相接且两两对称设置,其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底座侧壁分别开设有两条所述通槽。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按键的键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与所述底座嵌套配合的上盖,所述上盖包括上盖侧壁,所述上盖侧壁相对所述底座侧壁的活动部的位置设有凹槽,使得所述活动部与所述上盖侧壁之间形成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按键的键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单元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按压体和第一金属弹簧,所述上盖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按压体上端由所述第一通孔穿出供按压,所述底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按压体包括一导程柱,所述第一金属弹簧上端套设于所述导程柱外侧,其下端与所述底板抵接,所述第二金属弹簧收容于所述导程柱内,且其下端自所述第二通孔穿出与所述基板表面相接触或者间隙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按键的键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薄膜开关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当所述按键单元被按压时,所述第二金属弹簧抵压作用于所述基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接触,实现导通,当所述按键单元被释放时,所述第二金属弹簧无抵压力或减少抵压力于所述基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离,实现断开。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按键的键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环绕于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弹簧下端套设于所述定位凸起外侧并与所述底板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按键的键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还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环绕于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弹簧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凸起围成的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底板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按键的键盘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体还包括按压端和环绕所述按压端间隔设置的挡墙,所述按压端由所述第一通孔穿出供按压。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按键的键盘通过所述按键单元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同时所述按键单元与所述基板为非固定,当需要更换所述按键单元时,不需要借助电烙铁等专业工具就可以将损坏的按键单元从所述支撑板上拆卸下来,更换极其方便,用户不仅可以自主更换单个所述按键单元,省时省力,又可以避免资源浪费,而且不会对所述基板造成损坏,降低维修成本;而更换所述基板时,省略了现有技术中将所述按键单元一个个与所述基板分离的步骤,只需将所述基板与所述支撑板拆开,重新更换一张新的所述基板即可,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更换按键的键盘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键盘的按键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按键单元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按键单元与支撑板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键盘基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按键单元与支撑板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按键单元与支撑板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键盘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可更换按键的键盘100包括基板1、设于所述基板1上方并与其相对间隔设置的支撑板2、多个阵列设置的按键单元3和盖设于所述按键单元3上的键帽4。所述基板1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薄膜开关(图未示),每一所述薄膜开关与所述按键单元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支撑板2包括多个安装孔21,所述按键单元3对应贯穿所述支撑板2的安装孔21并与所述支撑板2可拆卸连接,且其下端与所述基板1表面相接触或者间隙设置。当用户按压所述键帽4时,所述按键单元3受压向下移动抵压作用于所述基板1,所述基板1上的薄膜开关导通。当用户取消按压所述键帽4时,所述按键单元3被释放,无抵压力或减少抵压力于所述基板1,所述基板1上的薄膜开关断开,实现电气关闭。

请参阅图2,是图1所示键盘的按键单元的立体分解图。所述按键单元3包括外壳(未标号)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按压体33、第一金属弹簧34、第二金属弹簧35和弹片36。

再请结合参阅图3,是图2所示按键单元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外壳包括底座31和与所述底座31嵌套配合的上盖32。其中所述底座31包括底板311和与所述底板311相接设置围成容纳腔的底座侧壁312。所述底板311的中心处设有第二通孔3110。所述底座侧壁312开设有多条通槽3121,所述通槽3121自所述底座侧壁312末端向所述底板311方向延伸,从而将所述底座侧壁312分割成固定部3122和活动部3123。所述固定部3122远离所述底板311的一端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翻折边31221,所述活动部3123背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设置有凸起31231,所述翻折边31221与所述凸起31231之间形成容纳槽以供所述支撑板2的周缘插入,从而使所述按键单元3与所述支撑板2可拆卸式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翻折边31221与所述凸起31231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以便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翻折边31221与所述凸起31231之间形成供所述支撑板2插入的所述容纳槽,而且所述翻折边31221在所述底板311的正投影与所述凸起31231在所述底板311的正投影互不重叠。优选的,所述翻折边31221自所述底座侧壁312末端垂直延伸形成,所述凸起31231设于所述底座侧壁312背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的中间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侧壁312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底座侧壁312首尾相接且两两对称设置,其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底座侧壁312分别开设有两条所述通槽3121。

所述上盖32包括顶壁321和上盖侧壁322,所述顶壁321配合所述上盖侧壁322围成一端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上盖32的开口朝下扣合于所述底座31上。所述顶壁321的中心处设有第一通孔3211。所述上盖侧壁322相对所述底座侧壁312的活动部3123的位置设有凹槽3221,使得所述活动部3123与所述上盖侧壁322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凹槽3221的形状与所述活动部3123相匹配。如图4所示,当所述按键单元3需要更换时,相向按压所述活动部3123,使得所述活动部3123向所述上盖侧壁322方向倾斜,然后向上提起所述按键单元3,即可将所述按键单元3从所述支撑板2上拆卸下来,重新安装新的按键单元3,而且所述按键单元3与所述基板1为非固定,当需要更换所述基板1时,只需将所述基板1与所述支撑板2拆开,省略了现有机械键盘还需借助专业工具分离所述按键单元3和所述基板1;所述按键单元3和所述基板1的更换都无需借助专业工具,避免对所述基板1的损坏,无需返厂维修,降低维修成本,用户可以自主更换所述按键单元3,省时省力,避免资源浪费,节约成本。为了便于相向按压所述活动部3123,使所述按键单元3从所述支撑板2上拆卸下来,所述底座侧壁312的活动部3123的高度大于所述固定部3122的高度。

所述按压体33包括本体330、固定于所述本体330下方的导程柱331和抵接脚332、固定于所述本体330上方的按压端334、以及环绕所述按压端334设置的挡墙335。所述导程柱331整体呈中空的长柱形,其上端与所述本体330连接,下端悬置设置,且所述导程柱331内部的中心处设有定位柱(图未示),所述定位柱自所述本体330表面朝远离所述按压端334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抵接脚332对称间隔设置于所述导程柱331两侧,且其一端与所述本体330连接,另一端悬置设置。所述按压端334由所述第一通孔3211穿出供按压,当所述按压体33受外力作用时,其传递压力并随输入用户的用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挡墙335呈中空圆柱状,其固定于所述本体120上方并从所述第一通孔3211穿出,所述按压端124收容于其内并与其相隔一定间距,该挡墙335可以用于防水,当用户不小心将水洒到所述按键开关1上时,该挡墙335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水可能飞溅到该挡墙335上而被反弹出去,避免水浸入到按键内部。

所述第一金属弹簧34在弹性形变范围内,受外力按压后对应产生形变,同时,产生反作用弹力。组装后,所述第一金属弹簧34上端套设于所述按压体33的导程柱331外侧并与所述本体330抵接,其下端与所述底座31的底板311抵接,以此将所述第一金属弹簧34固定于所述按压体33与所述底座31之间。

所述第二金属弹簧35在弹性形变范围内,受外力按压后对应产生形变,同时,产生反作用弹力。所述第二金属弹簧35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金属弹簧34,其上端收容于所述导程柱331内,下端从所述第二通孔3110穿出与所述基板1表面相接触或者间隙设置。当所述第二金属弹簧35受外力按压后产生收缩时,其弹性抵压作用于所述基板1。

所述弹片36是由金属材料加工而成的薄片,其夹设于所述上盖侧壁322和所述第一金属弹簧34之间。所述弹片36一端紧靠所述上盖侧壁322设置,另一端与所述按压体33的抵接脚332弹性抵接。

请参阅图5,图1所示键盘基板的侧面剖视图。所述基板1上阵列设置有多个薄膜开关11,每一所述薄膜开关11与所述按键单元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薄膜开关11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11a、第二电极11b,在压力作用下,所述第一电极11a与所述第二电极11b对应接触实现导通;当取消施加压力时,则所述第一电极11a与所述第二电极11b对应分离实现断开。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按键单元与支撑板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底座31还包括定位凸起313,所述定位凸起313环绕于所述第二通孔3110设置,其自所述底板311上表面向所述导程柱331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定位凸起313可以是多个间隔环绕所述第二通孔3110的弧形凸柱,也可以是一整个环绕所述第二通孔3110的环状柱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起313为一整个的环状柱体,其位于所述底板311中心处,与所述第二通孔3110同轴设置并相互贯通,优选的,所述定位凸起313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通孔3110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金属弹簧34下端套设于所述定位凸起313外侧并与所述底板311抵接,所述导程柱331部分插入所述定位凸起313内。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弹簧34下端与所述定位凸起313过盈套设。通过在所述底座31上设置所述定位凸起313,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金属弹簧34,方便组装。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按键单元与支撑板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定位凸起313与所述第一金属弹簧34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起313同样为一整个的环状柱体,其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110的内径,且所述第一金属弹簧34上端套设于所述导程柱331外侧,其下端收容于所述定位凸起313内并与所述底座31的底板311抵接。通过所述导程柱331和所述定位凸起313配合固定所述第一金属弹簧34,避免其左右晃动,更有利于组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更换按键的键盘100,通过所述按键单元3与所述支撑板2可拆卸连接,同时所述按键单元3与所述基板1为非固定,当需要更换所述按键单元3时,不需要借助电烙铁等专业工具就可以将损坏的按键单元3从所述支撑板2上拆卸下来,更换极其方便,用户不仅可以自主更换单个所述按键单元3,省时省力,又可以避免资源浪费,而且不会对所述基板1造成损坏,降低维修成本;而更换所述基板1时,省略了现有技术中将所述按键单元3与所述基板1分离的步骤,只需将所述基板1与所述支撑板2拆开,重新更换一张新的所述基板1即可,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