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防护带灯按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0806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防护带灯按钮开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按钮开关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防护带灯按钮开关。



背景技术:

按钮开关广泛应用于运动器械、童车电子电器、仪器仪表、机电设备、广播通信、家用电器、医疗器械、汽车、自动化控制等各个领域。随着现代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开始重视身体健康,使得运动配套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例如平衡车,是许多年轻人热衷的产品。市场上现有的平衡车中,所用的电源开关存在如下问题:(1)开关行程短,在手提携带时经常会无意触碰,产生误操作;(2)开关不防水,在雨天或有水的路面上行驶时,会出现开关内部进水而导致开关的功能失效;(3)开关不防尘,在路面有灰尘或细沙的情况下,灰尘或细沙会进入按钮和壳体之间的缝隙,从而导致开关卡滞或卡死,导致产品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误触碰、防水、防尘的高防护带灯按钮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防护带灯按钮开关,该按钮开关包括开关主体以及设置在开关主体顶部的按钮,所述的开关主体的外部套设有防水圈,该防水圈的顶端端面向内部凹陷,所述的防水圈的顶部设有向内凸出的第一防水圈压边,该第一防水圈压边设置在按钮与开关主体之间,所述的开关主体的内部设有发光单元。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按钮的顶端端面向内部凹陷,且与防水圈的顶端端面圆滑过渡,既增加了按压按钮时的手感,同时由于该结构使得按钮开关顶部的按钮呈凹陷状,有效避免了手提携带时或使用时的误触碰。

所述的开关主体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外壳、设置在外壳内部的推杆、设置在推杆下端的动触片弹簧以及与动触片弹簧弹性连接的动触片,所述的底座上设有与动触片相适配的边脚,所述的防水圈套设在外壳的外部,所述的第一防水圈压边设置在按钮与推杆之间。所述的按钮与推杆将第一防水圈压边紧紧压住,能够有效防止水或灰尘通过按钮边缘的缝隙进入按钮开关内部,从而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边脚共设有一对,所述的按钮开关通过一对边脚安装在控制电路中。

所述的外壳包括上外壳及下外壳,所述的上外壳的直径大于下外壳的直径。

所述的防水圈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且与上外壳的底部相适配的第二防水圈压边,所述的下外壳的外部套设有与第二防水圈压边相适配的压板。所述的压板与上外壳将第二防水圈压边紧紧压住,既能够防止防水圈松动错位,同时能够将防水圈的底部密封,进一步提高按钮开关的防水、防尘的作用。

所述的下外壳的侧面设有向外拱起的弹片,该弹片可沿下外壳的径向弹性伸缩。从按钮开关的下部将压板向上安装,当经过弹片时,弹片沿下外壳的径向向内收缩,便于压板通过;压板通过弹片之后,弹片重新拱起,向外紧紧压住压板的内侧面,将压板牢牢固定。

所述的弹片上设有凸台。该凸台与弹片的下部圆滑过渡,便于压板顺利通过,并能防止压板从上向下掉落,起到止回作用。

所述的按钮的底部设有向外凸起的按钮倒钩,所述的按钮通过按钮倒钩卡设在推杆内侧。

所述的动触片的底端设有第一齿状端面,所述的边脚的顶端设有与第一齿状端面相适配的第二齿状端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齿状端面与第二齿状端面上的齿条相垂直。动触片与边脚之间的接触采用齿条之间的点接触方式,增加了两者的接触点,使接触更加稳定。

所述的发光单元包括卡设在推杆内部的灯罩、设置在灯罩内部的电灯以及设置在底座上且与电灯电连接的灯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灯脚共设有一对,所述的发光单元通过一对灯脚安装在照明电路中。

所述的推杆与底座之间设有可沿推杆轴向伸缩的灯脚弹簧,所述的电灯通过灯脚弹簧与灯脚电连接。所述的灯脚弹簧为导体。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向下按压按钮,按钮向下运动,同时带动防水圈和推杆向下移动,压板压迫弹片向内收缩,灯脚弹簧压缩变形,同时推杆下端的动触片向下移动至与边脚相接触,按钮开关导通,控制电路为通路;若继续向下按压按钮,推杆便同步向下移动,推杆下端的动触片弹簧开始压缩变形,起到超行程作用;将手松开,在弹片、灯脚弹簧和动触片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防水圈、推杆及按钮向上运动,同时动触片与边脚相分离,按钮开关断开,控制电路为断路。由于灯脚始终与照明电路相连,使得电灯在照明电路通电后处于常亮状态,即无论按钮向下或向上运动,电灯始终通过灯脚弹簧与灯脚电连接,因此电灯为常亮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防水圈的精密设计,使得按钮开关同时具有防止误触碰、防水、防尘的高防护效果,能有效避免按钮开关的误操作,保证按钮开关的使用稳定性,其防水、防尘等级能够达到IP65,可广泛应用于运动器械、童车电子电器、仪器仪表、机电设备、广播通信、家用电器、医疗器械、汽车、自动化控制等各个领域;

2)通过多个卡扣结构及弹性结构设计,使按钮开关成为一个紧凑的整体,且在多次使用后仍能够保持结构稳定,反应灵敏,按钮开关的使用寿命长;

3)电灯能够在通电后保持常亮状态,而不受按钮开关使用状态的影响,提高了按钮开关使用的便利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动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边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按钮、2—防水圈、3—灯罩、4—电灯、5—推杆、6—动触片弹簧、7—动触片、8—外壳、9—压板、10—灯脚弹簧、11—灯脚、12—边脚、13—底座、14—第一防水圈压边、15—第二防水圈压边、16—弹片、17—凸台、18—按钮倒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的一种高防护带灯按钮开关,该按钮开关包括开关主体以及设置在开关主体顶部的按钮1,开关主体的外部套设有防水圈2,该防水圈2的顶端端面向内部凹陷,防水圈2的顶部设有向内凸出的第一防水圈压边14,该第一防水圈压边14设置在按钮1与开关主体之间,开关主体的内部设有发光单元。

其中,开关主体包括底座13、设置在底座13上的外壳8、设置在外壳8内部的推杆5、设置在推杆5下端的动触片弹簧6以及与动触片弹簧6弹性连接的动触片7,底座13上设有与动触片7相适配的边脚12,防水圈2套设在外壳8的外部,第一防水圈压边14设置在按钮1与推杆5之间。外壳8包括上外壳及下外壳,上外壳的直径大于下外壳的直径。防水圈2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且与上外壳的底部相适配的第二防水圈压边15,下外壳的外部套设有与第二防水圈压边15相适配的压板9。下外壳的侧面设有向外拱起的弹片16,该弹片16可沿下外壳的径向弹性伸缩。弹片16上设有凸台17。按钮1的底部设有向外凸起的按钮倒钩18,按钮1通过按钮倒钩18卡设在推杆5内侧。

如图4-5所示,动触片7的底端设有第一齿状端面,边脚12的顶端设有与第一齿状端面相适配的第二齿状端面。

发光单元包括卡设在推杆5内部的灯罩3、设置在灯罩3内部的电灯4以及设置在底座13上且与电灯4电连接的灯脚11。推杆5与底座13之间设有可沿推杆5轴向伸缩的灯脚弹簧10,电灯4通过灯脚弹簧10与灯脚11电连接。

按钮开关在实际应用时,向下按压按钮1,按钮1向下运动,同时带动防水圈2和推杆5向下移动,压板9压迫弹片16向内收缩,灯脚弹簧10压缩变形,同时推杆5下端的动触片7向下移动至与边脚12相接触,按钮开关导通,控制电路为通路;若继续向下按压按钮1,推杆5便同步向下移动,推杆5下端的动触片弹簧6开始压缩变形,起到超行程作用;将手松开,在弹片16、灯脚弹簧10和动触片弹簧6的回复力作用下,防水圈2、推杆5及按钮1向上运动,同时动触片7与边脚12相分离,按钮开关断开,控制电路为断路。由于灯脚11始终与照明电路相连,使得电灯4在照明电路通电后处于常亮状态,即无论按钮1向下或向上运动,电灯4始终通过灯脚弹簧10与灯脚11电连接,因此电灯4为常亮状态。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