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294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负载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载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负载开关在装配过程中,弹簧装入后,必须先用工具将弹簧压缩一定距离之后才能将接触桥装入,造成接触桥装配困难;由于壁厚不均匀,造成注塑性能不佳,容易形成收缩等注塑缺陷。

现有负载开关在盖上设置凸台用于锁住负载开关旋钮,挂锁所用的凸台使得操作人员不能完全抓住手柄的操作部分对开关进行操作,给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挂锁结构均设计在盖上,造成产品在闭合及断开位置均可以挂锁,无法防止客户误锁。

现有负载开关的操作机构采用弹簧,棘轮,滑块的结构,不具有储能功能,手感不顺畅。

现有负载开关,板前安装方式及板后安装方式的基座有两种,大部分特征相同的情况下却不能通用,需要开两套模具,增加了成本。静触头装配空间小,不利于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稳定,成本低的负载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载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3,还包括安装于上盖3上的旋钮开关4,所述旋钮开关4的下端与操作机构连接,转动旋钮开关4带动操作机构来接通和关断电路;所述旋钮开关4和上盖3上设有与挂锁锁合的挂锁结构3A;只有旋钮开关4旋转于关闭状态时,才能通过挂锁与挂锁结构锁合来锁住旋钮开关4。

进一步,所述挂锁结构包括凸出设于上盖3上的卡环301和设于旋钮开关4上的与卡环301相对应的卡槽401;所述卡环301紧贴旋钮开关4设置,卡环301的中部设有挂锁的锁梁穿过的锁孔302,当旋钮开关4旋转于关闭状态时,卡槽401和卡环301处于相对位置。

进一步,所述上盖3的底部开口,中部设有下方操作机构伸入与旋钮开关4实现联动的开孔303,所述卡环301凸出设于上盖3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旋钮开关4包括手柄41和连接于手柄41下方的圆盘状的旋转盘42,所述卡槽401凹陷设于旋转盘42上。

进一步,所述旋转盘42在卡槽401的两侧凸出设有与挂锁的锁梁配合的限位凸起402。

进一步,所述上盖3的顶部设于用于限制旋钮开关4旋转幅度的直角凸筋31,所述旋转盘42的底部设有安装腔体421,安装腔体421的侧壁凸出设有与直角凸筋31限位配合的限位卡扣块422。

进一步,还包括触头支持5,所述触头支持5与操作机构联动,旋钮开关4带动操作机构动作,驱动触头支持5动作来接通和分断电路,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支架、储能弹簧8和传动元件;支架的一端与旋钮开关4连接,储能弹簧8安装于支架上,传动元件对储能弹簧8进行限位;旋钮开关4带动支架动作时,储能弹簧8被传动元件限位进行储能,当储能弹簧8的弹簧驱动力足以使得传动元件驱动触头支持5时,储能弹簧8释放弹力使得触头支持5动作。

进一步,所述壳体还包括基座1,安装于基座1上的基座盖板2,上盖3安装于盖板2上,所述操作机构安装于基座盖板2上;旋钮开关4安装在上盖3上,支架位于旋钮开关4的下方,储能弹簧8套装于支架上,传动元件位于支架下方,触头支持位于支架下方,转动旋钮开关4带动支架转动,传动元件限位对储能弹簧8进行储能。

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支架转轴6和连接在支架转轴6一端的支架转板7,支架转轴6的另一端与旋钮开关4连接,储能弹簧8搁置于支架转板7上;所述传动元件包括机构转轴9和连接于机构转轴9一端的滑板10,机构转轴9的另一端与触头支持5连接,滑板10位于支架转板7的下方;所述储能弹簧8为扭簧,扭簧的一端向两侧延伸设有两条端臂81,两条端臂81延伸向支架转板7和滑板10的同一侧,转动支架转轴6两条端臂81可与支架转板7和滑板10接触配合,转动支架转轴6时扭簧转动,扭簧的一条端臂81被滑板10限位发生弹性形变储能。

进一步,所述支架转板7和滑板10为U型结构,支架转板7和滑板10的U形开口朝上,支架转板7与滑板10平行设置,支架转板7伸于滑板10的U形开口内部;所述支架转板7包括中部的支架本体71和分别垂直连接在支架本体71两端的一条支架端臂72,滑板10包括中部的滑板本体101和分别垂直连接在滑板本体101两端的一条滑板端臂102,两条支架端臂72和两条滑板端臂102位于扭簧的两条端臂81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负载开关,在旋钮开关和上盖上分别设有与挂锁锁合的挂锁结构,只有在旋钮开关旋转于关闭状态时,挂锁才能锁合旋钮开关,可完全避免客户误锁,提高用电安全。本实用新型挂锁结构只有当旋钮开关旋转于关闭状态时,卡槽和卡环才能组成配对结构,挂锁才可以与挂锁结构安装配合,锁住旋钮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和基座盖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架与储能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元件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板前接线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板后接线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基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基座侧板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触头支持和接触桥的装配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触头支持和压簧的安装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上盖和旋钮开关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上盖和旋钮开关另一方位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旋钮开关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6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负载开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负载开关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16所示,本实用新型负载开关,包括由基座1,基座盖板2和上盖3组成的壳体。所述基座1的顶部开口,基座盖板2扣合于基座1上,基座1内部安装有触头系统。基座盖板2上安装有操作机构,基座盖板2的顶部开口,上盖3扣合于基座盖板2上。上盖3上安装有手柄,以下给出的实施例手柄为旋钮开关4。本实用新型负载开关结构简单紧凑。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负载开关给出一个三极的负载开关。触头系统包括触头支持5,安装于触头支持5上的动触头,和固定于基座1上两侧的静触头,动触头和静触头相对设置。转动旋钮开关4,旋钮开关4带动操作机构动作,使得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和分离来接通和分断电路。显而易见,本实用新型的负载开关也可以为单极、双极或者更多极。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负载开关,手柄带动操作机构动作,驱动触头支持5动作来接通和分断电路,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支架、储能弹簧8和传动元件;支架的一端与手柄连接,储能弹簧8安装于支架上可随支架一起动作,传动元件对储能弹簧8进行限位;手柄带动支架动作时,储能弹簧8被传动元件限位进行储能,当储能弹簧8的弹簧驱动力足以使得传动元件驱动触头支持5 时,储能弹簧8释放弹力使得触头支持5动作。本实用新型负载开关,设置支架,储能弹簧和传动元件,储能弹簧安装于支架上,传动元件对储能弹簧进行限位,转动手柄带动支架动作,储能弹簧被传动元件限位进行储能,当储能弹簧的弹簧驱动力足以使得传动元件驱动触头支持时,储能弹簧释放弹力使得触头支持动作,电路闭合的弹力由储能弹簧提供,触头闭合更加可靠,手柄操作更加顺畅。

如图1-5、13所示,所述手柄为旋钮开关4,旋钮开关4安装在上盖3上,支架位于旋钮开关4的下方,储能弹簧8套装于支架上,传动元件位于支架下方,触头支持位于支架下方,转动旋钮开关4带动支架转动,传动元件限位对储能弹簧8进行储能。

如图1-5所示,所述支架包括支架转轴6和连接在支架转轴6一端的支架转板7,支架转轴6的另一端与旋钮开关4连接,储能弹簧8搁置于支架转板7上;所述传动元件包括机构转轴9和连接于机构转轴9一端的滑板10,机构转轴9的另一端与触头支持5连接,滑板10位于支架转板7的下方;所述储能弹簧8为扭簧,扭簧的一端向两侧延伸设有两条端臂81,两条端臂81延伸向支架转板7和滑板10的同一侧,转动支架转轴6两条端臂81可与支架转板7和滑板10接触配合,转动支架转轴6时扭簧转动,扭簧的一条端臂81被滑板10限位发生弹性形变储能。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

具体地,所述支架转板7和滑板10为U型结构,支架转板7和滑板10的U形开口朝上,支架转板7与滑板10平行设置,支架转板7伸于滑板10的U形开口内部;所述支架转板7包括中部的支架本体71和分别垂直连接在支架本体71两端的一条支架端臂72,滑板10包括中部的滑板本体101和分别垂直连接在滑板本体101两端的一条滑板端臂102,两条支架端臂72和两条滑板端臂102位于扭簧的两条端臂81的同一侧。无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支架转轴6,支架转板7带动扭簧转动,扭簧的其中一个端臂被滑板10的其中滑板端臂102限位储能,当扭簧的弹簧驱动力足以使得传动元件驱动触头支持5时,储能弹簧8释放弹力使得触头支持5动作。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架转板7和滑板10为U型结构与扭簧进行配合,结构设计巧妙,简单紧凑。

如图2-4所示,所述每条支架端臂72设有与储能弹簧8的两条端臂81限位配合的限位凹槽701。两条端臂81被限位凹槽701所限位,扭簧的固定结构更加稳定可靠,防止扭簧脱落。所述支架转轴6的一端设有与支架转板7固定连接的腰形板61,支架转板7的支架本体71的中部设有与腰形板61固定连接的相应的腰形孔71。腰形板61和腰形孔71配合使得支架转轴6和支架转板7连接,显而易见,腰形板61和腰形孔71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转轴6和支架转板7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所述机构转轴9的一端凸出设有与滑板10固定连接的连接凸起901,所述滑板10的滑板本体101的中部设有与连接凸起901固定连接的相应的连接凹槽103。本实施例中连接凸起901和连接凹槽103都采用长方形的结构,显而易见,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固定结构,连接凹槽103的长度大于连接凸起901的长度,使得滑板10的位置可以调节。所述支架转轴6的一端设有延伸杆62,所述连接凸起901中部设有与延伸杆62安装的相应的延伸槽9011。安装时,延伸杆62插入延伸槽9011中,使得支架和传动元件的安装位置准确定位。

如图1、2、5所示,所述机构转轴9包括圆柱轴体91和连接于圆柱轴体91一端的安装面92,滑板10安装于安装面92上,圆柱轴体91的外侧壁设有与触头支持5连接的螺旋凹槽911。所述基座盖板2的的一端开口,中部形成用于安装操作机构的安装空腔201,基座盖板2的底部向两侧延伸设有接线板21,安装空腔201的底部设有机构转轴9的圆柱轴体91穿过的穿插孔,机构转轴9、滑板10、支架转板7、支架转轴6和储能弹簧8依次装配后安装于安装空腔201内,机构转轴9的圆柱轴体91从穿插孔穿出伸向基座盖板2的下方。

如图11-12所示,本实用新型负载开关,所述触头支持5上设有用于安装接触桥的触头安装空腔501,接触桥通过弹性元件51安装于触头支持5的触头安装空腔501内,所述触头安装空腔501的上方设有与触头安装空腔501贯通设置的延伸空腔502;安装时,弹性元件51先装于触头安装空腔501内,接触桥先竖向装入延伸空腔502内,接触桥向下压缩弹性元件51移至触头安装空腔501内并翻转至水平状,依靠弹性元件51的安装弹力与触头安装空腔501的上侧壁相抵安装于触头安装空腔501内。本实用新型负载开关对触头支持的结构进行优化,在触头安装空腔的上方增加延伸空腔,弹性元件装于触头安装空腔后,在不必先压缩弹簧的情况下,接触桥可以先竖向装入延伸空腔,再通过翻转压缩弹性元件完成装配;该延伸空腔可以使得整个零件的厚度基本均匀,减少由于设计造成的注塑缺陷。

特别地,所述延伸空腔502的高度大于接触桥的最大宽度,使得接触桥可以竖向放置于延伸空腔502内部。所述延伸空腔502的宽度小于接触桥的最小宽度,使得接触桥翻转至水平状态后,可以与触头安装空腔501的上侧壁相抵固定。

如图11-12所示,所述弹性元件51为压簧,触头安装空腔501的底部凸出设有与压簧一端连接固定的固定凸台508,接触桥的下表面凸出设有与压簧的另一端安装固定的固定凸起。压簧的两端分别被固定凸台508和固定凸起进行固定,结构稳固。所述接触桥的每端朝向两侧凸出设有与触头支持5的侧壁卡扣配合的卡扣凸起504。

如图2、11-12所示,所述触头支持5的顶部两侧凸出设有延伸柱52,两侧的延伸柱52之间形成规避凹槽53,延伸柱52的端部朝向规避凹槽53凸出设有与操作机构配合的联动凸起521,联动凸起521与螺旋凹槽9101连接配合。

如图13-16所示,本实用新型负载开关,所述旋钮开关4和上盖3上设有与挂锁锁合的挂锁结构3A;只有旋钮开关4旋转于关闭状态时,才能通过挂锁与挂锁结构锁合来锁住旋钮开关4。本实用新型负载开关,在旋钮开关和上盖上分别设有与挂锁锁合的挂锁结构,只有在旋钮开关旋转于关闭状态时,挂锁才能锁合旋钮开关,可完全避免客户误锁,提高用电安全。

如图13-14所示,所述挂锁结构包括凸出设于上盖3上的卡环301和设于旋钮开关4上的与卡环301相对应的卡槽401;所述卡环301紧贴旋钮开关4设置,卡环301的中部设有挂锁的锁梁穿过的锁孔302,当旋钮开关4旋转于关闭状态时,卡槽401和卡环301处于相对位置。本实用新型挂锁结构只有当旋钮开关4旋转于关闭状态时,卡槽401和卡环301才能组成配对结构,挂锁才可以与挂锁结构安装配合,锁住旋钮开关4。

如图13-15所示,所述旋钮开关4包括手柄41和连接于手柄41下方的圆盘状的旋转盘42,所述卡槽401凹陷设于旋转盘42上。所述旋转盘42在卡槽401的两侧凸出设有与挂锁的锁梁配合的限位凸起402。限位凸起402使得挂锁与挂锁结构的装配结构更加紧固可靠。

如图13、14、16所示,所述上盖3的底部开口,中部设有下方操作机构伸入与旋钮开关4实现联动的开孔303,所述卡环301凸出设于上盖3的顶部。

如图15-16所示,所述上盖3的顶部设于用于限制旋钮开关4旋转幅度的直角凸筋31,所述旋转盘42的底部设有安装腔体421,安装腔体421的侧壁凸出设有与直角凸筋31限位配合的限位卡扣块422。限位卡扣块422与直角凸筋31配合限制旋钮开关4的旋转范围。

如图6-10所示,所述基座1顶部开口,基座1包括基座架111和安装于基座架111两侧的基座侧板112,所述基座侧板112在靠近一端的位置开设有用于接线的接线孔1121,基座侧板112设置接线孔1121的一端朝下装入基座架112的两侧用于板前接线,或者基座侧板112设置接线孔1121的一端朝上装入基座架112的两侧用于板后接线。本实用新型负载开关,将基座分为基座架和两侧的基座侧板,在基座侧板上设置接线孔,基座侧板的一端可朝上或者朝下安装于基座架的两侧,可根据需要调换安装方式,以适应板前接线和板后接线,基座的通用性高,成本降低。

如图9-10所示,基座侧板112为长方形平板,所述基座架111两侧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与相应侧的基座侧板112安装配合的安装槽1111。安装时,基座侧板112的两侧分别安装与基座架111的两侧内侧壁上,安装快速方便。具体地,所述安装槽111为长方形凹槽,基座侧板112的一侧与安装槽111安装配合的端部设有便于装配的安装倒角1123,安装倒角1123使得基座侧板112的安装更加顺畅。

如图9-10所示,所述基座侧板112朝外一侧凸出设有用于分隔各相的极间隔板1122。所述基座架111内部两侧设有用于分隔各极导电系统的相间隔板1112。

如图1、13所示,基座盖板2的侧壁凸出设于与上盖卡扣配合的卡扣凸块208,上盖3的侧壁开设有与卡扣凸起208卡扣配合的相应的卡扣凹槽305。上盖3通过卡扣凹槽305和卡扣凸起208配合卡扣连接在基座盖板2上。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负载开关的安装过程:

在基座架111的两侧分别安装基座侧板112组装成基座1,将动触头安装于触头支持5上,静触头安装于基座1的相应两侧位置,将装配的触头支持5安装于基座1的中部的空腔内部;将机构转轴9、滑板10、支架转板7、支架转轴6和储能弹簧8依次装配后安装于安装空腔201内,机构转轴9的圆柱轴体91从穿插孔穿出伸向基座盖板2的下方,操作机构安装于基座盖板2上,将基座盖板2扣合于基座1上;将上盖3卡扣连接于基座盖板2上;最后,安装旋钮开关4完成整个装配。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