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控制机构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4584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电池组控制机构及电池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组控制机构以及包括该机构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电池为动力源的电动车辆(主要包括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日益增多。由于电动车辆的碳排放量要小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纯电动的碳排放甚至为零,并且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的特点,这使得人们将电动汽车视为未来替代内燃机车的一个重要选择。

2011年中国推出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GB/T20234‐2011)推荐性标准,其中规定:交流额定电压不超过690V,频率50Hz,额定电流不超过250A;直流额定电压不超过1000V,额定电流不超过400A。根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技术特性和使用特性,可存在不同的充电模式,主要包括常规(慢)充电模式、快速(超级)充电模式和机械充电模式,无论使用何种充电模式,都将受到电流或电压标准的限制,特别是需要较高电流电压的快速(超级)充电模式。

快速(超级)充电模式,是一种能将电池组快速充满电的充电方法,通过非车载充电机采用大电流给电池组直接充电,使电池组在短时间内可充至80%左右的电量,是电动汽车推广和普及不可或缺的充电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控制机构,包括连接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电池组包括电池模块A和电池模块B,所述连接模块设置放电连接区和充电连接区;

所述放电连接区包括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DSG+接口和DSG‐接口,所述A+接口与电池模块A的正极连接,所述A‐接口与电池模块A的负极连接,所述B+接口与电池模块B的正极连接,所述B‐接口与电池模块B的负极连接,所述DSG+接口与电池组的放电总正连接,所述DSG‐接口与电池组的放电总负连接;

所述充电连接区包括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CHG+接口和CHG‐接口,所述A+接口与电池模块A的正极连接,所述A‐接口与电池模块A的负极连接,所述B+接口与电池模块B的正极连接,所述B‐接口与电池模块B的负极连接,所述CHG+接口与电池模块的充电总正连接,所述CHG‐接口与电池模块的充电总负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设置放电控制区和充电控制区;

所述放电控制区包括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DSG+’接口和DSG‐’接口,所述A+’接口与B+’接口连接、B+’接口和DSG+’接口连接,所述A‐’接口与B‐’接口连接,所述A‐’接口与DSG‐’接口连接;

所述充电控制区包括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CHG+’接口和CHG‐’接口,所述A+’接口与B‐’接口连接、A‐’接口与CHG‐’接口连接、B+’接口和CHG+’接口连接;

在电池组放电状态下,所述连接模块的放电连接区与控制模块的放电控制区耦合,使得放电连接区的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DSG+接口和DSG‐接口分别与放电控制区的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DSG+’接口和DSG‐’接口耦合,电池模块A与电池模块B并联连接;

在电池组充电状态下,所述连接模块的充电连接区与控制模块的充电控制区耦合,使得充电连接区的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CHG+接口和CHG‐接口分别与充电控制区的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CHG+’接口和CHG‐’接口耦合,电池模块A与电池模块B串联连接。

电池组的放电总正是指与电池模块A的正极和/或电池模块B的正极连接的放电正极。

电池组的放电总负是指与电池模块A的负极和/或电池模块B的负极连接的放电负极。

电池组的充电总正是指与电池模块B的正极连接的充电正极。

电池组的充电总负是指与电池模块A的负极连接的充电负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模块上设置缓冲区,所述缓冲区设置在放电连接区和充电连接区之间。

当放电控制区与缓冲区耦合时,电池模块A与电池模块B之间串联或断开;当充电控制区与所述缓冲区耦合时,电池模块A与电池模块B之间并联或断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上设置缓冲区,所述缓冲区设置在放电控制区和充电控制区之间。

当放电连接区与缓冲区耦合时,电池模块A与电池模块B处于充电或断开状态;当充电连接与所述缓冲区耦合时,电池模块A与电池模块B处于放电或断开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模块的放电连接区、充电连接区和缓冲区均设置在圆形基板上,并且三者的面积相等。使得电池模块A和电池模块B之间的连接方式切换和充电/放电状态的切换更加准确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的放电控制区、充电控制区和缓冲区均设置在圆形基板上,并且三者的面积相等。可以通过扭动控制模块来改变控制模块与连接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完成电池模块A与电池模块B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切换,改变电池模块A和电池模块B的充/放电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模块和控制模块上均设置互锁单元,当连接模块和控制模块上的互锁单元耦合时,发出低压控制信号控制连接模块和控制模块之间高压电流的通断。

具体的说,当连接模块的放电连接区与控制模块的放电控制区耦合时,连接模块的互锁单元与控制模块的互锁单元互相耦合;当连接模块的充电控制区与控制模块的充电连接区耦合时,连接模块的互锁单元与控制模块的互锁单元互相耦合。

在确定电池模块之间的连接方式后,连接模块的互锁单元与控制模块的互锁单元互相耦合,互锁单元发出低压信号,导通连接模块和控制模块之间的高压电流。

如果电池组由数个电池模块组成,只需将数个电池模块分成电压相同的两组,仍然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组控制机构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所提供的电池组控制机构。

现有技术中,采用慢充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但是由于充电设备、充电线材和充电接口的成本较低,所以普及程度更高。当采用快充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可以大幅减少充电的时间,但是对于充电设备、充电线材和充电接口均有较高的要求,甚至需要专门为其定制,过高的成本制约了快充方式的发展。

使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之后,通过改变控制模块和连接模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得电池模块之间可以自由地变换连接关系;通过将电池模块串联后进行充电,能够降低对充电电流的要求,提高了充电效率,降低了对快充设备的要求,使用市场上已经存在的标准线材和接口就能达到快充的目的,极大地降低了快充设备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连接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种连接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种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控制机构,包括连接模块和控制模块,电池组包括电池模块A和电池模块B。

如图1所示,连接模块设置放电连接区和充电连接区,放电连接区包括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DSG+接口和DSG‐接口,A+接口与电池模块A的正极连接,A‐接口与电池模块A的负极连接,B+接口与电池模块B的正极连接,B‐接口与电池模块B的负极连接,DSG+接口与电池组的放电总正连接,DSG‐接口与电池组的放电总负连接;

充电连接区包括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CHG+接口和CHG‐接口,A+接口与电池模块A的正极连接,A‐接口与电池模块A的负极连接,B+接口与电池模块B的正极连接,B‐接口与电池模块B的负极连接,CHG+接口与电池组的充电总正连接,CHG‐接口与电池组的充电总负连接;

如图2所示,控制模块设置放电控制区和充电控制区;

放电控制区包括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DSG+’接口和DSG‐’接口,A+’接口与B+’接口连接、B+’接口和DSG+’接口连接,A‐’接口与B‐’接口连接,A‐’接口与DSG‐’接口连接;

充电控制区包括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CHG+’接口和CHG‐’接口,A+’接口与B‐’接口连接、A‐’接口与CHG‐’接口连接、B+’接口和CHG+’接口连接;

在电池组放电状态下,连接模块的放电连接区与控制模块的放电控制区耦合,使得放电连接区的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DSG+接口和DSG‐接口分别与放电控制区的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DSG+’接口和DSG‐’接口耦合,电池模块A与电池模块B并联连接;

在电池组充电状态下,连接模块的充电连接区与控制模块的充电控制区耦合,使得充电连接区的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CHG+接口和CHG‐接口分别与充电控制区的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CHG+’接口和CHG‐’接口耦合,电池模块A与电池模块B串联连接。

控制模块上的放电控制区和充电控制区之间还设置缓冲区,并且均设置在圆形基板上,三者的面积相等。连接模块上的放电连接区和充电连接区之间还设置缓冲区,并且均设置在圆形基板上,三者的面积相等。

当放电控制区与放电连接区耦合时,充电控制区与连接模块的缓冲区耦合,充电连接区与控制模块的缓冲区耦合,电池模块A和电池模块B之间并联在一起,并且与放电总线连接;当充电控制区与充电连接区耦合时,放电控制区与连接模块缓冲区耦合,放电连接区与控制模块的缓冲区耦合,电池模块A和电池模块B之间串联在一起,并且与充电总线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控制机构,包括连接模块和控制模块,电池组包括电池模块A和电池模块B。

如图3所示,连接模块设置放电连接区和充电连接区;放电连接区包括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DSG+接口和DSG‐接口,A+接口与电池模块A的正极连接,A‐接口与电池模块A的负极连接,B+接口与电池模块B的正极连接,B‐接口与电池模块B的负极连接,DSG+接口与电池组的放电总正连接,DSG‐接口与电池组的放电总负连接;

充电连接区包括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CHG+接口和CHG‐接口,A+接口与电池模块A的正极连接,A‐接口与电池模块A的负极连接,B+接口与电池模块B的正极连接,B‐接口与电池模块B的负极连接,CHG+接口与电池组的充电总正连接,CHG‐接口与电池组的充电总负连接;

如图4所示,控制模块设置放电控制区和充电控制区;

放电控制区包括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DSG+’接口和DSG‐’接口,A+’接口与B+’接口连接、B+’接口和DSG+’接口连接,A‐’接口与B‐’接口连接,A‐’接口与DSG‐’接口连接;

充电控制区包括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CHG+’接口和CHG‐’接口,A+’接口与B‐’接口连接、A‐’接口与CHG‐’接口连接、B+’接口和CHG+’接口连接;

在电池组放电状态下,连接模块的放电连接区与控制模块的放电控制区耦合,使得放电连接区的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DSG+接口和DSG‐接口分别与放电控制区的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DSG+’接口和DSG‐’接口耦合,电池模块A与电池模块B并联连接;

在电池组充电状态下,连接模块的充电连接区与控制模块的充电控制区耦合,使得充电连接区的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CHG+接口和CHG‐接口分别与充电控制区的A+’接口、A‐’接口、B+’接口、B‐’接口、CHG+’接口和CHG‐’接口耦合,电池模块A与电池模块B串联连接。

控制模块上的放电控制区和充电控制区之间还设置缓冲区,并且均设置在圆形基板上,三者的面积相等。连接模块上的放电连接区和充电连接区之间还设置缓冲区,并且均设置在圆形基板上,三者的面积相等。

当放电控制区与放电连接区耦合时,充电控制区与连接模块的缓冲区耦合,充电连接区与控制模块的缓冲区耦合,电池模块A和电池模块B之间并联在一起,并且与放电总线连接;当充电控制区与充电连接区耦合时,放电控制区与连接模块缓冲区耦合,放电连接区与控制模块的缓冲区耦合,电池模块A和电池模块B之间串联在一起,并且与充电总线连接。

连接模块和控制模块上均设置互锁单元,当连接模块的放电连接区与控制模块的放电控制区耦合时,连接模块的互锁单元与控制模块的互锁单元互相耦合;当连接模块的充电连接区与控制模块的充电控制区耦合时,连接模块的互锁单元与控制模块的互锁单元互相耦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