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亮环自弹式安全插座和插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474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亮环自弹式安全插座和插头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控制器,具体涉及一种亮环自弹式安全插座和插头组件。



背景技术:

插座是用于为用电器提供电源的装置,但是由于插座内基本上处于通电的状态(即火线上保持有电压),因此当插座不用时,插座内的线路依旧留有电,当液体进入插座时,由于火线上依旧保持有电压,液体进入的瞬间使插座内的电路短路,导致插座烧毁,存在较高的安全性问题。

当插头插入插座时,由于火线上保持有较高的电压,当使用者的手指抓握于插头上,很容易让使用者触电;或者插头插入不完全时,裸露在外的金属导电部分,也带有高压电,危险性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亮环自弹式安全插座和插头组件,当插座完全插到底时,插座才通电,并且LED模组亮起告知使用者插座已经通高压电,有效避免使用者触电,安全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亮环自弹式安全插座和插头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座包括面板、插孔和导电插套,所述导电插套包括火线插套和零线插套,火线插套包括火线接板和火线槽套,所述插孔外周设有插座通电可亮起的LED模组,所述插头设有凸块,面板上设有用于同凸块配合的凹孔,所述火线接板与火线槽套之间分离设置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处设有用于控制连接火线接板和火线槽套的安全开关组件;

所述安全开关组件,包括壳体和开关按钮;

-所述开关按钮包括活动触头、摁压部和可活动伸缩复位的硅胶皮碗,摁压部位于壳体外,所述硅胶皮碗位于同摁压部相对的活动触头末端;

-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壳体内设有平行安装于壳体一侧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第一接线端子末端设有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位于第一容腔内;第二接线端子末端设有与活动触头电连接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容腔内,活动触头和硅胶皮碗均位于第二容腔内;

-硅胶皮碗包括盘状的底盘部和管状的斗口部,所述底盘部的外周与壳体内壁相固定,所述斗口部中部设有容纳活动触头的容纳腔,所述底盘部和斗口部的连接处设有随硅胶皮碗活动启闭容纳腔的息口部;

当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头上的凸块将插座面板凹孔内的摁压部向下挤压,推压开关按钮使活动触头向内移,摁压部向内挤压硅胶皮碗,斗口部向内移动并挤压底盘部向外侧变形,息口部随底盘部向外侧移动,容纳腔与第一容腔之间连通并使活动触头穿过,活动触头前端抵压在第一接触部,第二连接部、活动触头和第一接触部依次电连通,开关处于连通状态;

当插头拔出插座时,插头的凸块不再抵压摁压部,开关按钮不受到外力,在硅胶皮碗的底盘部弹性回弹作用下,斗口部带动活动触头一同向外移动,活动触头与第一接触部分离;并且息口部由外侧恢复至原位,息口部挤压并封闭容纳腔与第一容腔之间的通道,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优选的,所述斗口部朝向外侧的一端还设有硬质套部,所述硬质套部的侧壁表面设有刚性外层,硬质套部与斗口部连接并同步移动,所述活动触头固定于硬质套部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活动触头包括触头端部和导电的触头杆部,所述硬质套部内开设有杆部固定腔和端部固定腔,所述端部固定腔位于硬质套部背向硅胶皮碗的一侧,触头杆部固定于杆部固定腔内,触头端部固定于端部固定腔内。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底盘部向外侧移动变形的导向锥板,所述导向锥板呈锥形,导向锥板位于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之间,导向锥板中部设有供活动触头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增加息口部密闭性的保持套,所述保持套固定于壳体内部,所述保持套为环形套件,保持套纵截面呈“L”型,保持套包括套筒和保持底板,所述斗口部套设于套筒内;当开关按钮不受外力恢复原状时,所述息口部于套筒和保持底板交界处挤压并封闭容纳腔。

优选的,所述底盘部与壳体内壁的连接处设有供底盘部发生更大形变量的褶皱环,所述褶皱环呈环形的波浪状,所述褶皱环与底盘部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第一接触部采用记忆合金材料,第一接触部包括端部、用于同活动触头接触的弧形触部和加热使弧形触部与活动触头分离的弯折部;所述端部位于第一接触部的两端且与壳体内部固定,所述弯折部位于弧形触部与端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LED模组围绕插孔呈环形排列于面板表面,所述插头包括与插座面板接触的外壳壁,当插头紧贴插座面板时,所述LED模组位于外壳壁的外侧。

优选的,当插头紧贴插座面板时,所述LED模组紧贴于外壳壁的侧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亮环自弹式安全插座和插头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当插头插入,插头上的凸块未推动安全开关组件时,插座的火线槽套内未通电,LED模组不发光表示插座未通电安全,此时即使使用者触碰插头导电部分,也不会被高压电触电,安全性较高。

二、安全开关组件的抵压部位于凹孔的内部,开关按钮未裸露于插座的面板外,可以有效避免儿童或宠物误触,避免通电。

三、凸块位于插头的底面,且安全开关组件的抵压部位于凹孔内部,有且仅有当插头完全插入到底时,凸块才能推动安全开关组件,整个插座才能通电,此时插头的导电金属部分不会裸露在插座外,且LED模组发光作为插座内筒高压电的警告,有效提醒使用者,避免触电。

四、由于活动触头固定于硅胶皮碗内部,活动触头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裂痕,水汽有可能随活动触头与斗口部的内壁的缝隙进入容纳腔内,此时息口部在硅胶皮碗回弹时,由底盘部向斗口部移动过程中,将活动触头所在的容纳腔完全关闭,使容纳腔与第一接触部所在的第一容腔完全隔绝,即使水汽进入容纳腔也会被息口部阻挡,使得整个安全开关组件处于断开的状态;即使有液体进入也不会造成插座内的火线零线连通,避免短路和烧毁。仅有外力推动摁压部,使活动触头前移并接触第一接触部,使得开关的内部电路连通,整个开关才通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1中安全开关组件的剖视图(不受力状态);

图2为本实施例1中安全开关组件的剖视图(摁压部受力状态);

图3为本实施例1中硅胶皮碗和硬质套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1中活动触头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1中硅胶皮碗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1中保持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1中第一接触部与活动触头的连接示意图(正常状态);

图8为本实施例1中第一接触部与活动触头的连接示意图(过载状态);

图9为本实施例1中安全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安全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1中导电插套和安全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中导电插套和安全开关组件的拆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亮环自弹式安全插座和插头组件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1中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实施例1中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双插插头);

图17为实施例1中插头的结构示意图(三插插头);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亮环自弹式安全插座和插头组件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安全开关组件;10、第一接线端子;100、第一接触部;1000、端部;1001、弧形触部;1002、弯折部;11、第二接线端子;110、第二连接部;12、导向锥板;2、保持套;20、保持底板;21、套筒;30、硅胶皮碗;30a、底盘部;30b、斗口部;300、息口部;301、褶皱环;302、容纳腔;31、硬质套部;310、杆部固定腔;311、端部固定腔;312、导向嵌槽;313、刚性外层;32、活动触头;320、触头杆部;321、触头端部;322、导向环;33、摁压部;40、火线接板;41、间隙;42、火线槽套;6、凹孔;7、LED模组;70、凸块;8、外壳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17所示的一种亮环辅弹式安全插座和插头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座包括面板、插孔和导电插套,导电插套包括火线插套和零线插套,火线插套包括火线接板40和火线槽套42,所述插孔外周设有插座通电可亮起的LED模组7,所述插头设有凸块70,面板上设有用于同凸块70配合的凹孔6,所述火线接板40与火线槽套42之间分离设置留有间隙41,所述间隙41处设有用于控制连接火线接板40和火线槽套42的安全开关组件1。

如图11和图12所示,插座包括导电插套,所述导电插套包括火线插套和零线插套,火线插套包括火线接板40和火线槽套42,零线插套包括零线接板50和零线槽套52,火线接板40与火线槽套42之间分离设置留有间隙41,所述间隙41处设有用于控制连接火线接板40和火线槽套42的安全开关组件1;安全开关组件1位于火线接板40的底面。

安全开关组件1主要用于控制火线槽套42与火线接板40的连接,当安全开关组件1的第一、第二接线端子将火线槽套42与火线接板40连接时,可以使插座通电。

本实施例中,有且仅有凸块70对准凹孔6并将凹孔6内的安全开关组件的开关按钮3推动时才能使插座通电,凸块70位于插头的底面,因此只有在插头完全插入时凸块70才能推动开关按钮3的摁压部33,因此只有凸块70完全插入到插座面板的凹孔6内时,插座才能通电,而插头的金属部分也不会裸露在插座外,可以有效避免使用者接触,避免触电,只有插入完全时才通电,保护使用者,安全性高。

如图14至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LED模组7围绕插孔呈环形排列于面板表面,插头包括与插座面板接触的外壳壁8,当插头完全插入插座表面时,LED模组7紧贴于外壳壁8排列。LED模组7沿插头的外壳壁8排列,在美观度上有很大的提升,并且显示效果较为明显。

LED模组的功能主要用于显示插座是否通电,当安全开关组件打开时,插座内部电路闭合通电,并使LED模组亮起,起到警示作用;当安全开关组件关闭时,插座内部电路为开路,并使LED模组熄灭,表示插座内不通电。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安全开关组件1,包括壳体和开关按钮。

如图1所示,开关按钮包括活动触头32、摁压部33和可活动伸缩复位的硅胶皮碗30,摁压部33位于壳体外,硅胶皮碗30位于同摁压部33相对的活动触头32末端。

壳体内设有平行安装于壳体一侧的第一接线端子10和第二接线端子11,壳体包括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第一接线端子10末端设有第一接触部100,第一接触部100位于第一容腔内;第二接线端子11末端设有第二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10与活动触头32电连接,第二连接部110、活动触头32和硅胶皮碗30均位于第二容腔内。

由于火线首先与火线接板40连接,火线接板40为带电端,故第一接线端子10与火线接板40连接,第二接线端子11与火线槽套42连接。

如图3所示,硅胶皮碗30包括底盘部30a和斗口部30b,底盘部30a呈盘状,斗口部30b呈管状,斗口部30b垂直连接于底盘部30a。

底盘部30a的外周通过褶皱环301与壳体内壁相固定,褶皱环301位于底盘部30a和壳体内壁之间,褶皱环301呈环形的波浪状,褶皱环301与底盘部30a一体成型设置,褶皱环301可以被更大限度的压缩和拉伸,保证底盘部30a可以发生更大限度的变形。

斗口部30b中部设有容纳活动触头32的容纳腔302,底盘部30a和斗口部30b的连接处设有息口部300,息口部300的壁厚大于斗口部30b的壁厚。

壳体内还设有保持套2和导向锥板12。保持套2固定于壳体内部,保持套2为环形套件,保持套2纵截面呈“L”型,保持套2包括套筒21和保持底板20,斗口部30b套设于套筒21内,息口部300的厚度大于套筒21的内壁半径;当开关按钮不受外力恢复原状时,息口部300于套筒21和保持底板20交界处挤压并封闭容纳腔302。在硅胶皮碗30恢复时增加息口部300对容纳腔302的密封性。

导向锥板12可以对底盘部30a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导向锥板12呈锥形,导向锥板12位于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之间,导向锥板12中部设有供活动触头32通过的通孔,通孔连通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

如图2所示,当插头的插片插入火线插套42时,插头的凸块70对准插座面板的凹孔6,通过凸块70强摁压部33向内压,摁压部33带动斗口部30b向壳体内侧移动,斗口部30b挤压息口部300沿导向锥板12向第二容腔的上下两侧移动,底盘部30a被挤压并带动褶皱环301变形,息口部300也向外周移动,中部的容纳腔302打开,并且活动触头32的触头杆部320通过导向锥板12的通孔与第一接触部100接触,实现第二连接部110、活动触头32和第一接触部100的电连通,安全开关组件处于连通状态,火线插套42内通电,并为插头的插片施加电流。

如图1所示,当插头的插片未插入火线槽套42或从插座内拔出时,凸块70与摁压部33不接触,硅胶皮碗30不受力,在硅胶的弹性内应力的复位作用下,底盘部30a由第二容腔的两端向中部回复,活动触头32跟随斗口部30b由壳体内部向外部移动,息口部300也有外侧进入保持套2的套筒21内,由于套筒21的筒壁内径小于息口部300的厚度,息口部300于套筒21和保持底板20的连接处相互挤压,将容纳腔302封闭,断开容纳腔302与第一容腔的连接,通过刚性的保持套2增加了息口部300的密封性,同时安全开关组件内部回路变为开路,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的连接断开,此时即使有水汽从杆部固定腔310进入容纳腔302内,由于息口部300的挤压封闭作用,对水汽进行阻隔,使第一容腔处于密闭状态。

斗口部30b朝向外侧的一端还设有硬质套部31,硬质套部31的侧壁表面设有刚性外层313,硬质套部31内部为与硅胶皮碗30材料相同的硅胶,硬质套部31与斗口部30b连接并同步移动,活动触头32固定于硬质套部31的中部。通过增加刚性外层313增加了摁压部33的抗弯性能,即使摁压过程中受力方向产生歪斜,也不会对硬质套部31也不会变弯使得硬质套部31无法伸缩。

活动触头32呈“T”型,包括触头端部321和导电的触头杆部320,硬质套部31内开设有杆部固定腔310和端部固定腔311,端部固定腔311位于硬质套部31背向硅胶皮碗30的一侧,触头杆部320固定于杆部固定腔310内,触头端部321固定于端部固定腔311内。

杆部固定腔310和端部固定腔311有效提高活动触头32于硬质套部31内的固定,防止其在橡胶皮碗30变形和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偏移和错位脱出现象。

触头端部321背向触头杆部320的一侧表面设有便于触头端部321穿过杆部固定腔310到达端部固定腔311并且防止触头端部321移位的导向环322,导向环322的厚度由触头端部321边缘至内侧依次递增,端部固定腔311内设有与导向环322相适配导向嵌槽312。导向环322的作用在于可以有效的提高活动触头32的安装,并且增加其固定效果。

第一接线端子10的第一接触部100采用记忆合金材料,第一接触部100包括端部1000、用于同活动触头接触的弧形触部1001和加热使弧形触部1001与活动触头32分离的弯折部1002;端部1000位于第一接触部100的两端且与壳体内部固定,弯折部1002位于弧形触部1001与端部1000之间。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记忆合金材料有一个特点,即在第一接触部100温度上升时,弯折部1002的弯折角度会变大,端部1000是用于第一接触部100两端的固定。

如图7和图8所示,当开关元气件的功率过大或过载时,第一接触部100内通过的电流较大,产生的热量变多,第一接触部100整体温度上升,由于端部1000两端是固定的,因此弯折部1002收缩并向两端靠近,弧形触部1001整体向左边偏移,与活动触头32产生间距并与活动触头32断开,此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避免用电器过载,保证安全性。

实施例2: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LED模组7呈凸点状,位于插座插孔的一侧,且插头插入插座时,不会将LED模组7遮挡,本实施例的好处在于制造成本低,快捷。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