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解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2250阅读:1107来源:国知局
分段解锁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解锁机构,尤其是一种分段解锁机构。



背景技术:

负载通过插头、插座与电源连接,当插头与插座拔开时,插头与插座的连接处会产生电弧,因此很容易触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段解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分段解锁机构,包括插头,插座和销钉;所述插头设有插接槽,所述销钉的侧壁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插座包括按压端和插入插接槽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的侧壁相间设有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所述第一滑台位于第二滑台的左上侧,第一滑台连接有用于控制电源断开的信号针,插头侧壁贯穿有插孔,所述销钉插入插孔内且可于卡孔内上下活动;当第二滑台抵接销钉侧壁时,分段解锁机构处于锁紧状态;按压销钉使得第二滑台与第二滑槽对接,此时,拔动插座使得第二滑台沿着第二滑槽滑动,当第二滑台滑出第二滑槽,且第一滑台抵接销钉侧壁时,分段解锁机构处于第一段解锁状态,此时,信号针控制电源断开;按压销钉使得第一滑台与第一滑槽对接,此时,拔动插座使得第一滑台沿着第一滑槽滑动,当第一滑台滑出第一滑槽时,分段解锁机构处于第二段解锁状态。

一种优选方案是分段解锁机构还包括复位弹簧,插头的侧壁设有容纳复位弹簧的容纳槽,销钉的一端与复位弹簧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插头侧壁。

一种优选方案是第二滑台为楔块结构,楔块结构的斜边靠近第一滑台。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插头和插座拔开时,不会有电弧产生,因此能够防止触电现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锁紧状态的剖视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于锁紧状态的剖视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一段解锁状态的剖视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一段解锁状态的剖视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二段解锁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分段解锁机构,包括插头10,插座20和销钉30。插头10设有插接槽101,销钉30的侧壁设有第一滑槽301和第二滑槽302。插座20包括按压端201和插入插接槽101的插入端202,插入端202的侧壁相间设有第一滑台203和第二滑台204,第一滑台203位于第二滑台204的左上侧,第一滑台连接有用于控制电源断开的信号针,插头10侧壁贯穿有插孔,所述销钉30插入插孔内且可于卡孔内上下活动;当第二滑台204抵接销钉30侧壁时,分段解锁机构处于锁紧状态;按压销钉30使得第二滑台204与第二滑槽302对接,此时,拔动插座20使得第二滑台204沿着第二滑槽302滑动,当第二滑台204滑出第二滑槽302,且第一滑台203抵接销钉30侧壁时,分段解锁机构处于第一段解锁状态,此时,信号针控制电源断开;按压销钉30使得第一滑台203与第一滑槽301对接,此时,拔动插座20使得第一滑台203沿着第一滑槽301滑动,当第一滑台203滑出第一滑槽301时,分段解锁机构处于第二段解锁状态。

具体地,如图1至图7所示,分段解锁机构还包括复位弹簧401,插头10的侧壁设有容纳复位弹簧401的容纳槽102,容纳槽102与插孔连通,销钉30的一端与复位弹簧401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插头10侧壁,复位弹簧401的另一端固定有按压块402。第二滑台204为楔块结构,楔块结构的斜边靠近第一滑台203。

如图3所示,分段解锁机构处于锁紧状态;图4所示,当按压销钉30,使得第二滑台204与第二滑槽302对接,此时,拔动插座20使得第二滑台204沿着第二滑槽302滑动;当第二滑台204滑出第二滑槽302时,停止按压销钉30,此时,销钉30位于第一滑台203和第二滑台204之间,当第一滑台203抵接至销钉30侧壁时,此时分段解锁机构处于第一段解锁状态,信号针控制电源断开(如图5所示);继续按压销钉30使得第一滑台203与第一滑槽301对接(如图6所示),此时,拔动插座20使得第一滑台203沿着第一滑槽301滑动,当第一滑台203滑出第一滑槽301时,分段解锁机构处于第二段解锁状态(如图7所示),此时插头10和插座20处于断开状态。当分段解锁机构处于第一段解锁状态时,电源处于断开状态,因此,当分段解锁机构处于第二段解锁状态,即插头10和插座20处于断开状时,插头10和插座20之间不会产生电弧,因此能够防止触电现象发生。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