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131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天线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涉及安装在车门上的天线模块。



背景技术:

已知在JP 2008-211643A(文献1)中描述了一种内置在车门的外侧把手中的天线模块的技术。

文献1中所描述的天线模块包括磁芯、线圈、电容器、保持构件、密封本体、外壳以及两个线束,其中,线圈连接至电容器,磁芯附接至保持构件并且保持构件保持电容器,磁芯、线圈、电容器、保持构件和密封本体容置在外壳中。保持构件包括布置电容器的布置部和分别支承两个线束的两个线束端子。第一线束连接至第一线束端子,并且第二线束连接至第二线束端子。另外,线圈的一个端部连接至第一线束端子,而线圈的另一个端部连接至电容器一侧的端子。电容器另一侧的端子连接至第二线束端子。

线圈、电容器和线束之间的这种连接结构被认为包括设置有两个线束端子的保持构件。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存在对与现有技术的这种结构相比具有更简单的结构的天线模块的需要。

(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天线模块包括:磁芯;第一电线,第一电线构成供磁芯插入的线圈;电容器,电容器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并且电容器串联连接至线圈;第二电线,第二电线连接至电容器;以及基部,基部包括至少电容器容置部和磁芯容置部,其中,电容器容置在电容器容置部中,磁芯容置在磁芯容置部中。电容器容置部具有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第一容置部容置电容器的第一端子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电线的连接部,第二容置部容置电容器的第二端子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电线的连接部。电容器的第一端子和第一电线的连接部在第一容置部中彼此连接。电容器的第二端子和第二电线的连接部在第二容置部中彼此连接。第一电线中的在连接部的相反侧的部分和第二电线构成线束。根据这种构型,与现有技术的天线模块相比,该构造具有更少的连接点并且其结构简单。

(2)在该天线模块中,电容器容置部可以包括除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以外的第三容置部,电容器的主体部分容置在第三容置部中,并且在第三容置部与第一容置部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持部,电容器的第一端子和第一电线被保持在第一保持部中,并且在第三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持部,电容器的第二端子和第二电线被保持在第二保持部中。根据这种构型,当将电容器的端子和电线进行连接时,不需要用手固定电容器的端子和电线。换言之,这种构型有助于天线模块制造过程的简化。

(3)在该天线模块中,第一保持部可以包括用于第一端子的凹槽和用于第一电线的凹槽,电容器的第一端子被夹持在用于第一端子的凹槽中,第一电线被夹持在用于第一电线的凹槽中,并且第二保持部可以包括用于第二端子的凹槽和用于第二电线的凹槽,电容器的第二端子被夹持在用于第二端子的凹槽中,第二电线被夹持在用于第二电线的凹槽中。根据这种构型,电容器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以及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通过简单的结构被保持。

(4)在该天线模块中,用于第一端子的凹槽的延伸方向与用于第一电线的凹槽的延伸方向可以彼此交叉,并且用于第二端子的凹槽的延伸方向与用于第二电线的凹槽的延伸方向可以彼此交叉。根据这种构型,电容器的端子和电线的连接部彼此良好地连接。

(5)在该天线模块中,电容器容置部可以被以密封树脂填充。根据这种构型,能防止水附着于电容器和电线的连接部。

(6)在该天线模块中,电容器容置部可以包括导引第二电线的导引爪,并且第二电线可以绕导引爪缠绕。根据这种构型,减小了由第二电线的拉力引起的施加至第二电线的连接部与电容器的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部的应力。

(7)在该天线模块中,基部可以与电容器容置部和磁芯容置部作为一体性部件构造,并且与由独立的本体构造而成的情况相比,该天线模块可以具有更少数量的部件。

(8)在该天线模块中,基部可以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其中,第一构件包括磁芯容置部,第二构件包括电容器容置部,并且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可以通过接合而彼此联接。

该天线模块具有简单的结构。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前述和附加特征和特性将通过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而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外侧把手的平面图;

图2为示出外侧把手的沿着图1的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3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模块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模块的平面图;

图6为示出天线模块的沿着图5的VI-VI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7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模块的仰视图;

图8为示出电容器容置部的立体图;

图9为示出容置有电容器的电容器容置部的立体图;

图10为示出电容器容置部的立体图,其中,电容器和电线通过焊接连接;

图11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模块的立体图;以及

图12A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模块的包括第一构件的结构本体的立体图,以及图12B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天线模块的第二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对天线模块10的应用的示例进行说明。例如,天线模块10被用作安装在车辆上的无线装置的天线。

无线装置构成进入系统(能够通过无线通信锁定和解锁车门的系统)的一部分。该无线装置包括主体装置、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以及通过天线执行与主体装置的无线通信的便携式装置。例如,主体装置通过天线发射请求信号,并且基于对在便携式装置接收到请求信号时所发射的响应信号的接收而探测便携式装置的位置。天线模块10被用作这种系统的天线。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天线模块10布置在车门的外侧把手1中。外侧把手1包括抓握部2、第一突出部4以及第二突出部5,其中,抓握部2包括容置天线模块10的模块容置室3,第一突出部4从抓握部2的端部突出,第二突出部5从抓握部2的另一端部突出。第一突出部4通过旋转轴接合至车门。第二突出部5接合至布置在车门侧的双臂曲柄。该双臂曲柄致使安装在车门上的锁定机构(控制车门的锁定的机构)通过双臂曲柄的操作而起作用。

天线模块10的线束17(由下面描述的第一电线13和第二电线14构成的线束)穿过设置于外侧把手1的插入孔,被布置在车门中,并且然后线束17被连接至车门中的主体装置或中继装置。中继装置是中继主体装置和天线模块10的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3至图10来说明天线模块10的示例。

根据天线模块10安装于车门的外侧把手1上时的布置确定天线模块10的纵向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和竖向方向。具体地,天线模块10的“前侧”和“后侧”与车辆的前侧和后侧一致。天线模块10的“内侧”指示面向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方向。天线模块10的“外侧”指示与内侧相反的方向。在天线模块10中,“上侧”指示在天线模块10被安装在车门的外侧把手1上时的上侧。“下侧”指示与“上侧”相反的一侧。

如图3和图4中所示,天线模块10包括基部11、电容器12、第一电线13、第二电线14以及磁芯15,其中,第一电线13包括线圈13b。磁芯15呈杆状并且被插入线圈13b中。磁芯15由例如铁氧体制成。电容器12和线圈13彼此串联连接。换言之,天线模块10构成串联LC回路。电容器12包括主体部分12a以及从主体部分12a延伸出的两个引线端子(下文中,两个引线端子被称为“第一端子12b”和“第二端子12c”)。

第一电线13和第二电线14包括由铜或类似物制成的导体以及涂覆导体的涂覆层。该涂覆层具有绝缘性能和防水性能。第一电线13和第二电线14的两端处的导体是露出的,并且第一电线13和第二电线14的一侧的端部连接至电容器12,而其另一侧的端部连接至连接器。在下文中,在第一电线13中,连接至电容器12的露出的导体端部被称为“连接部13a”。

将参照图5至图8描述基部11。

基部11包括容置磁芯15的部分(下文中,该部分被称为“磁芯容置部20”)和容置电容器12的部分(下文中,该部分被称为“电容器容置部40”)。电容器容置部40布置在磁芯容置部20的前侧。基部11由树脂制成。

如图6和图7中所示,磁芯容置部20具有容置磁芯15的凹部22。第一电线13螺旋地缠绕在磁芯容置部20上的布置有磁芯15的部分(下文中,该部分被简称为“中间部21”)的中部附近。由第一电线13缠绕成的部分成为上面描述的线圈13b。

在磁芯容置部20的中间部21设置有导引第一电线13以使第一电线13螺旋缠绕的导引槽21a(参见图4)。

第一爪23设置成在磁芯容置部20的外表面(面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表面)中比中间部21更靠近前侧。第二爪24设置成在磁芯容置部20的外表面中比中间部21更靠近后侧。第一爪23和第二爪24与模块容置室3的接触部的内侧表面3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面向内侧的表面;参见图2)相接触。

第三爪25和第四爪26设置于磁芯容置部20中的侧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三爪25和第四爪26与模块容置室3的侧表面(上表面或下表面)相接触。第一爪23至第四爪26中的每一者具有弹性性能,并且被构造成在其近端接触模块容置室3时弯曲。以这种方式,天线模块10被保持在模块容置室3中从而不产生因振动或冲击引起的位置移动。

另外,为了导引第一电线13,磁芯容置部20设置有五个导引爪(下文中,它们分别被称为“第一导引爪31”至“第五导引爪35”)。第一导引爪31至第四导引爪34从磁芯容置部20的一个侧表面突出,而第五导引爪35从磁芯容置部20的另一个侧表面突出。然后,第一导引爪31布置成比线圈13b更靠近后侧,而第二导引爪32至第五导引爪35进一步布置成比线圈13b更靠近前侧。另外,第二导引爪32至第四导引爪34从磁芯容置部20朝向电容器容置部40以第二导引爪32、第三导引爪33和第四导引爪34的顺序布置。第五导引爪35布置成在磁芯容置部20的纵向方向上比第二导引爪32更靠近线圈13b侧。第一导引爪31至第五导引爪35呈钩状地构造成使得第一电线13被钩挂在第一导引爪31至第五导引爪35上。例如,第一导引爪31至第五导引爪35弯曲成直角形状或锐角形状使得第一电线13被钩挂在第一导引爪31至第五导引爪35上。

第一电线13被分成线圈13b、从线圈13b的后侧端部延伸出的部分(下文中,它被称为“第一延伸部13c”)以及从线圈13b的前侧端部延伸出的部分(下文中,它被称为“第二延伸部13d”)。

第一延伸部13c包括上面描述的连接部13a。第一延伸部13c首先布线成指向后侧方向并且其延伸方向在第一导引爪31处反转。随后,第一延伸部31c以第二导引爪32、第三导引爪33、第四导引爪34的顺序接合至第二导引爪32、第三导引爪33和第四导引爪34,并且第一延伸部31c被导引至第二导引爪32、第三导引爪33和第四导引爪34,由此第一延伸部31c的连接部13a布置在电容器容置部40的第一容置部51上(参见图3至图7)。

第二延伸部13d以第五导引爪35、第二导引爪32、第三导引爪33、第四导引爪34的顺序接合至第五导引爪35、第二导引爪32、第三导引爪33和第四导引爪34,并且第二延伸部13d被导引至第五导引爪35、第二导引爪32、第三导引爪33和第四导引爪34,由此第二延伸部13d被导引至下面描述的设置于电容器容置部40的导引爪47(参见图3和图4)。第二延伸部13d构成线束17的一部分。

将参照图8至图10描述电容器容置部40。

电容器容置部40容置电容器12。优选地,在电容器容置部40上进一步布置有焊盘构件16(见图9)。焊盘构件16由金属板(例如,铜板)或者包括金属层的板(例如,铜基板)制成。焊盘构件16用作用于盛装焊料61的基板,其中焊料61使电容器12的端子与电线13的连接部13a和电线14的连接部14a相连接。

电容器容置部40包括第一容置部51、第二容置部52和第三容置部53,其中,电容器12的第一端子12b的一部分容置在第一容置部51中,电容器12的第二端子12c的一部分容置在第二容置部52中,电容器12的主体部分12a容置在第三容置部53中。优选地,在第一容置部51和第二容置部52上分别布置有焊盘构件16。

例如,电容器容置部40包括底壁41和设置成包围底壁41的周壁42。由底壁41和周壁42构成的呈箱形的空间被分成上面描述的第一容置部51、第二容置部52和第三容置部53。其上布置有第一端子12b的近端和第二端子12c的近端的凹部设置于下述壁部:第一容置部51和第二容置部52通过所述壁部构造在周壁42中。

在第一容置部51与第二容置部52之间设置有分隔壁43。在第三容置部53与第一容置部51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持部44,第一端子12b和第一电线13被保持在第一保持部44中。在第三容置部53与第二容置部52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持部45,第二端子12c和第二电线14被保持在第二保持部45中。此外,第三容置部53设置有从底壁41沿竖向突出的突出部46。突出部46插入在第一端子12b的基部与第二端子12c的基部之间(参见图9),由此电容器12的主体部分12a被定位。

第一保持部44包括供第一电线13插入的凹槽(下文中,该凹槽被称为“用于第一电线的凹槽44a”)以及供电容器12的第一端子12b插入的凹槽(下文中,它被称为“用于第一端子的凹槽44b”)。用于第一端子的凹槽44b的凹槽宽度等于或略小于第一端子12b的直径并且用于第一端子的凹槽44b的凹槽宽度朝向开口侧(与底壁41相反的一侧,在下文中相同)变宽。用于第一电线的凹槽44a的凹槽宽度等于或略小于第一电线13的直径(具有导体和树脂涂覆层的部分的直径)并且用于第一电线的凹槽44a的凹槽宽度朝向开口侧变宽。另外,优选地,用于第一电线的凹槽44a的延伸方向(构成凹槽44a的彼此平行的一对表面的一侧的表面与由底壁41构成的表面彼此之间的相交线的延伸方向)与用于第一端子的凹槽44b的延伸方向彼此交叉。此外,用于第一电线的凹槽44a的延伸方向与用于第一端子的凹槽44b的延伸方向彼此之间的交叉部优选地位于第一容置部51中(下文中,这个结构被称为“第一交叉结构”)。

第二保持部45包括供第二电线14插入的凹槽(下文中,该凹槽被称为“用于第二电线的凹槽45a”)以及供电容器12的第二端子12c插入的凹槽(下文中,该凹槽被称为“用于第二端子的凹槽45b”)。用于第二端子的凹槽45b的凹槽宽度等于或略小于第二端子12c的直径并且用于第二端子的凹槽45b的凹槽宽度朝向开口侧变宽。用于第二电线的凹槽45a的凹槽宽度等于或略小于第二电线14的直径并且用于第二电线的凹槽45a的凹槽宽度朝向开口侧变宽。另外,优选地,用于第二电线的凹槽45a的延伸方向和用于第二端子的凹槽45b的延伸方向彼此交叉(参见图9)。此外,用于第二电线的凹槽45a的延伸方向与用于第二端子的凹槽45b的延伸方向彼此之间的交叉部优选地位于第二容置部52中(下文中,这个结构被称为“第二交叉结构”)。

如图9中所示,电容器12的第一端子12b被插入用于第一端子的凹槽44b中并且第一端子12b的一部分布置在第一容置部51上。第一电线13的涂覆部被插入用于第一电线的凹槽44a中并且连接部13a布置在第一容置部51上。然后,优选地,在上面描述的第一交叉结构中,第一端子12b与第一电线13的连接部13a布置成彼此交叉。

另外,以相同方式,电容器12的第二端子12c被插入用于第二端子的凹槽45b中并且第二端子12c的一部分布置在第二容置部52上。第二电线13的涂覆部被插入用于第二电线的凹槽45a中并且连接部14a布置在第二容置部52上。然后,优选地,在上面描述的第二交叉结构中,第二端子12c与第二电线14的连接部14a布置成彼此交叉。

如图10中所示,电容器12的端子12b和12c与电线13的连接部13a和电线14的连接部14a通过焊接彼此连接。优选地,焊盘构件16被用于电容器12的端子12b和12c与电线13的连接部13a和电线14的连接部14a彼此之间的焊接连接。例如,第一电线13的连接部13a与电容器12的第一端子12b布置成在焊盘构件16上彼此交叉。然后,焊料61在焊盘构件16中被填充成使得至少交叉部分被焊料61所覆盖。第二电线14的连接部14a与电容器12的第二端子12c之间的焊接连接结构和第一电线13的连接部13a与电容器12的第一端子12b之间的焊接连接结构也是相同的。

密封树脂60密封在电线13的连接部13a和电线14的连接部14a(即,露出的连接器端部)与电容器12的端子之间。具体地,密封树脂60填充在电容器容置部40中并且整个电容器12被用密封树脂60密封起来(见图3)。

另外,用于缠绕第二电线14的导引爪47设置在电容器容置部40中。

导引爪47包括从周壁42向外侧(与周壁42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基部部分47a、从基部部分47a延伸出的突起部47b、以及防脱部47c。导引爪47的突起部47b设置成接近周壁42的一部分。然后,突起部47b的端部表面布置成靠近周壁42,并且突起部47b的近端与周壁42之间的间隙的宽度长度LA被设定为足以使第二电线14插入间隙中的距离。防脱部47c设置成在与基部部分47a的根部间隔开预定距离(例如,为第二电线14的直径的两倍的长度)的位置处从基部部分47a突出。这样的防脱部47c防止缠绕在基部部分47a的底部附近的第二电线14脱离导引爪47。

第二电线14通过绕导引爪47缠绕而被支承至电容器容置部40。然后,第二电线14的连接部14a通过焊接而连接如上所述的布置在第二容置部52上的电容器12的第二端子12c。

从第一电线13的第二延伸部13d中的从接合至导引爪47的部分延伸的延伸部和从第二电线14中的从绕导引爪47缠绕的部分延伸的延伸部构成线束17。连接器附接至线束17的末端部分。

将对天线模块10的操作进行说明。

现有技术的天线模块由线圈和与线束不同的构件构成。然后,线圈的一侧端部直接连接或者经由导体部件连接至构成线束的一侧的电线。与此不同,在具有上面描述的构型的天线模块10中,第一电线13包括线圈13b和从线圈13b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13d,并且第二延伸部13d用作构成线束17的电线。以这种方式,在如上面所描述那样构造的天线模块10中不存在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存在的在线圈与线束之间的连接结构。因此,与现有技术的结构相比,如上面所描述那样构造的天线模块10的结构是简单的。

将对天线模块10的效果进行说明。

(1)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天线模块10包括具有线圈13b的第一电线13。然后,电容器12的第一端子12b和第一电线13的连接部13a在第一容置部51中被连接。另外,第一电线13的第二延伸部13d(即,与第一电线13中的连接部13a相对的部分)和第二电线14构成线束17。以这种方式,与现有技术的天线模块的结构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天线模块10的结构是简单的。

(2)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部44设置在第三容置部53与第一容置部51之间。第一保持部44保持电容器12的第一端子12b和第一电线13。第二保持部45设置在第三容置部53与第二容置部52之间。第二保持部45保持电容器12的第二端子12c和第二电线14。根据该构型,在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时,无需用手固定电线和电容器12的端子。换言之,这种构型有助于制造过程的简单化。

例如,如上所述,第一保持部44包括用于第一端子的凹槽44b和用于第一电线的凹槽44a,其中,电容器12的第一端子12b被夹持在用于第一端子的凹槽44b中,第一电线13被夹持在用于第一电线的凹槽44a中。第二保持部45包括用于第二端子的凹槽45b和用于第二电线的凹槽45a,电容器12的第二端子12c被夹持在用于第二端子的凹槽45b中,第二电线14被夹持在用于第二电线的凹槽45a中。

(3)此外,优选地,用于第一端子的凹槽44b的延伸方向与用于第一电线的凹槽44a的延伸方向彼此交叉,并且用于第二端子的凹槽45b的延伸方向与用于第二电线的凹槽45a的延伸方向彼此交叉。根据所述构型,电容器12的端子与电线13的连接部13a和电线14的连接部14a良好地彼此连接。特别地,在电容器12的端子与电线13的连接部13a和电线14的连接部14a通过焊接进行连接的情形下,具有下述优点:由于电容器12的端子和电线13和14a的连接部13a和14a易于被焊料填充而使得焊接操作简单化。

(4)另外,电容器容置部40被填充密封树脂60。由此,能防止水附着至电容器12和电线13的连接部13a以及电线14的连接部14a,并且,因此防止电容器12的第一端子12b和第二端子12c、第一电线13、第二电线14、以及第一电线13的连接部13a和第二电线14的连接部14a因氧化而劣化。

(5)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电线14绕电容器容置部40的导引爪47缠绕。

当线束17的端部连接至另一装置时,会担心线束17被牵拉。当线束17被牵拉时,应力通过第二电线14施加至第二电线14的连接部14a与电容器12的第二端子12c之间的焊接连接部。因此,会存在在焊接连接部中发生破裂(焊料61的破裂)或剥离(第二电线14的连接部14a与焊料61之间的剥离或者密封树脂60的剥离)的风险。在这一点上,根据以上所述的构型,当线束17被牵拉时,由于第二电线14中的绕导引爪17缠绕的部分变紧,第二电线14中的从导引爪47至电容器12的第二端子12c的部分不太可能被施加力,因此施加至第二电线14的连接部14a与电容器12的第二端子12c之间的焊接连接部的压力减小了。从而防止了因线束17的牵拉而在焊接连接部处发生焊料的破裂或剥离、或者树脂的剥离。当力施加至第一电线13时,由于线圈13b被拉紧,在第一电线13的连接部13a与电容器12的第一端子12b之间的焊接连接部上不太可能产生应力。

(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11与电容器容置部40和磁芯容置部20作为一体式部件构造而成。因此,该天线模块10与作为独立的本体来构造的情况相比具有更少数量的部件,并且具有部件管理方面的优点。

第二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1和图12对天线模块110的另一示例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天线模块110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模块10的不同之处在于基部111被分成包括磁芯容置部20的部分以及包括电容器容置部40的部分。在下文中,将对这一点进行描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模块10中的结构件相同的结构件在描述时将通过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模块10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

基部111由第一构件120和第二构件130构成,其中,第一构件120包括容置磁芯15的部分(磁芯容置部20),第二构件130包括容置电容器12的部分(电容器容置部40)。

如图12A中所示,第一构件120包括与第二构件130接合的第一接合部121。第一接合部121包括通孔122并且在第一构件120中向第二构件130侧突出。

如图12B中所示,第二构件130包括接合至第一构件120的第一接合部121的第二接合部131。

第二接合部131设置成在第二构件130中向第一构件120侧突出。例如,第二接合部131由插入第一接合部121的通孔122中的接合爪132以及布置在接合爪132周缘的接触部133构成。接合爪132具有倒钩部132a。倒钩部132a接合至第一接合部121中的通孔122的周缘部。在接合爪132插入通孔122中时,倒钩部132a与第一接合部121的一侧表面相接触并且接触部133与第一接合部121的另一侧表面(与一侧表面相反的侧表面)相接触。根据该结构,第一接合部121与第二接合部131之间的接合不太可能发生偏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构件130中设置有单独地保持电容器12的第一端子12b和第二端子12c的凹部142a。因此,第一端子12b定位在第一容置部51的预定位置处,另外,第二端子12c定位在第二容置部52的预定位置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引第二电线14的导引爪147包括基部部分147a和从基部部分147a延伸出的突起部147b。基部部分147a从构成电容器容置部40的周壁142中的在电容器12的主体部分12a一侧的部分处延伸。突起部147b朝向周壁142中的在电容器12的端子一侧的部分延伸。

以上所述的天线模块110能够获得下述效果。

基部111构成为通过包括与磁芯容置部20的结构相似的结构的第一构件120和包括与电容器容置部40的结构相似的结构的第二构件130的接合而联接。因此,第一构件120的组装和第二构件130的组装可以在互不相同的位置执行或可以同时执行。第一构件120通过将磁芯15附接至磁芯容置部20的对应部分并且然后将第一电线13绕磁芯15缠绕的操作而组装起来。第二构件130通过将电容器12布置在电容器容置部40的对应部分上并且然后将电容器12的第二端子12c与第二电线14的连接部14a彼此连接而组装起来。另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于第一电线的凹槽44a和用于第一端子的凹槽44b设置在第一保持部44中。然而,凹槽44a和凹槽44b可以形成为一个凹槽。具体地,在第一保持部44中可以设置有供第一电线13和第二电线14插入的共用凹槽。例如,共用凹槽的宽度被构造成朝向底壁41变窄并且第一电线13和第一端子12b之中的具有较小直径的一者布置在底壁41侧。第二保持部45可以以与第一保持部44的变型示例类似的方式进行改变。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天线模块10和天线模块110内置在外侧把手1中。然而,布置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天线模块10和天线模块110可以布置在车门或车辆的入口上。

已经在前述说明书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优选实施方式和操作模式。然而,意欲保护的本实用新型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外,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应被认为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其他人可以做出变化和改变并且采用等同物。因此,明确有意将落入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改变和等同物包含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