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号传输线的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4219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讯号传输线的转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讯号传输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讯号传输线的转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行动装置的迅速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行动装置广为人们所使用。虽然,一般的行动装置可以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讯号或是电力的传输。但是,仍有许多的情形行动装置需要以有线的方式与其他的电子装置连接,以进行讯号或是电力的传输。

以智能手机为例,目前常用的讯号传输线主要分为苹果系统与安卓系统两大类,不同系统的传输线又具有不同的类型,例如:苹果系统有Lightning,安卓系统有Micro USB、Type C。不同类型的传输线,是不能交换使用的。因此,如果使用者具有多个行动装置,而各行动装置搭配不同类型的传输线端子,那么他就需要多条不同类型的传输线使用。

为解决需要使用多条不同类型的传输线所造成不便的问题,坊间出现一种传输线的转接器设计,让传输线能在接上转接器后可改变其连接端子的类型。常用的转接器的一端具有一端子插头(例如是安卓系统的Micro USB插头),另一端具有一端子插槽(例如是苹果系统的Lightning插槽)。当该转接器插在一条苹果系统的Lightning传输线上时,该传输线即转变为安卓系统的Micro USB传输线。

此种转接器可让使用者无需携带多条不同类型的传输线。然而,转接器与传输线是两个独立的元件,当转接器自传输线上拔下后,将容易遗失者不到,反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讯号传输线的转接器,其可降低转接头遗失的风险。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讯号传输线的转接器,包含:一主体,其一端设有一连接端子,另一端设有一插槽,该连接端子通过一转换电路与该插槽电性连接;该主体上设有一结合件,以与一讯号传输线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

所述结合件为一断面呈C形的夹扣。

所述结合件具有两可挠性的夹片,以及一容室与一缺口位于两夹片之间;该缺口连通于该容室,该缺口的宽度小于该容室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讯号传输线的转接器,包含:一主体,其一端设有一连接端子,另一端设有一插槽,该连接端子通过一转换电路与该插槽电性连接;该主体上设有一结合件,以与该讯号传输线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以及一连接件,一端连接该讯号传输线的转接器,另一端连接该讯号传输线。

所述结合件为一断面呈C形的夹扣。

所述结合件具有两可挠性的夹片,以及一容室与一缺口位于两夹片之间;该缺口连通于该容室,该缺口的宽度小于该容室的直径。

该转接器的主体上设有一具有可挠性的环,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具有两凸出部,两凸出部的外径大于该主体上的环的内径;所述连接件靠外端的凸出部可穿过该主体上的环,使该环位于两凸出部之间。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具有一环,套接于该讯号传输线。

所述连接件具有一具可挠性的线体。

以此,当本实用新型利用结合件让转接器在未使用的状态下仍能够结合在讯号传输线上,以降低遗失的风险。另外再配合连接件的设计,使该转接器遗失的风险再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未使用时转接器结合在传输线上。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使用时转接器结合在连接端子上。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未使用时转接器结合在传输线上。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使用时转接器结合在连接端子上。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讯号传输线的转接器1包含有:一主体10,其一端设有一连接端子12,另一端设有一插槽1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端子12为符合苹果系统的Lightning端子,插槽14为符合安卓系统的Micro USB。主体10中设有转换电路(图未示),电性连接连接端子12与插槽14,用以将插槽14所接收到的符合安卓系统Micro USB的电讯号转换为符合苹果系统Lightning的电讯号,再传输至连接端子12。以上所述内容与一般转接器相同,在此容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

主体10的一侧面,位于连接端子12与插槽14之间,设有一结合件16。在本实施例中,结合件16为一断面呈C形的夹扣,具有两个呈弧形的夹片18,以及一容室20与一缺口22位于两夹片18之间。缺口22连通于容室20,且缺口22的宽度小于容室20的直径。两夹片18是以具可挠性的材料所制成,受力后可向外偏摆,以扩大缺口22的宽度,当外力消失后,两夹片18会回复至原始位置。

请参阅图2所示,在不使用的状况下,使用者可将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1的结合件16的缺口22对准一讯号传输线3的线材4,并施力将转接器1推向线材4,使两夹片18向外扩张,让线材4进入容室20内。如此,结合件16会稳固的与线材4结合,使转接器1固定于讯号传输线3上,以降低遗失的风险。

请参阅图3所示,当要使用转接器1时,只要施力向外拔出转接器1,使结合件16与线材4分离。接着将讯号传输线3的连接端子5(符合安卓系统的Micro USB)插入插槽14中,如此讯号传输线3即转变为苹果系统Lightning的讯号传输线。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讯号传输线的转接器2,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具有一主体24,其一端设有一连接端子26,另一端设有一插槽28。主体24的一侧面,位于连接端子26与插槽28之间,设有一结合件30。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讯号传输线的转接器2具有一连接件32,一端连接转接器2,另一端连接讯号传输线3。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器2的主体24上,位于结合件30的另一侧,设有一环34。环34是以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所制成。连接件32具有一线体36,一端具有一环38,另一端具有两凸出部40,42。连接件32的环,可套接在一讯号传输线3上。两凸出部40,42的外径大于该主体24上的环34的内径。连接件32靠外端的凸出部40可穿过主体24上的环34,使环34位于两凸出部40,42之间。如此,可使转接器2通过连接件32与讯号传输线3,无论是在使用状态或是未使用状态下,均保持连结。

请参阅图5所示,在未使用状态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将结合件30结合于讯号传输线3的线材4,而拔开转接器2后,即可插在讯号传输线3的连接端子5上,如图6所示,即可转变讯号传输线3的连接端子的形式。

本实用新型利用结合件让转接器在未使用的状态下仍能够结合在讯号传输线上,以降低遗失的风险。另外再配合连接件的设计,使该转接器遗失的风险再下降,以增加产品的实用性。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附图,较佳实施例以及附图仅是举例说明,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以均等的技艺手段、或为下述「权利要求」内容所涵盖的权利范围而实施的,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畴而为申请人的权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