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排固定卡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3874阅读:1065来源:国知局
汇流排固定卡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汇流排固定卡扣。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电池包内经常存在多根导电用的汇流排,汇流排可以是铜排、铝排等,用于实现电池模组与电池模组、电池模组与接插件之间的电连接。由于电路设计原因,这些汇流排相互之间可能需要相交。

为了防止两根汇流排之间在相交处相互因震动而造成相互磨损,经常需要采用扎带或塑料夹子将汇流排进行固定。

然而,这两种固定方式均无法可靠地防止汇流排之间发生相互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汇流排固定卡扣,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汇流排固定卡扣,包括隔离部以及至少两个卡扣组件,

所述卡扣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隔离部相互背离的两侧,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开启部和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固定在所述隔离部上,

所述开启部的一端与所述隔离部固定连接,所述开启部上具有卡合段,

所述卡合段与所述卡合部能够卡合连接,使所述开启部、所述卡合部以及所述隔离部共同形成能够套在铜巴外围的卡套。

优选地,位于所述隔离部一侧的至少一个所述卡套与位于所述隔离部另一侧的至少一个所述卡套存在非零夹角。

优选地,位于所述隔离部一侧的至少一个所述卡套与位于所述隔离部另一侧的至少一个所述卡套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开启部包括连接段、动作段、开启段以及卡合段,

所述连接段、所述动作段以及所述开启段依次连接,所述连接段与所述隔离部固定连接,所述卡合段与所述开启段相连,所述开启段能够通过所述动作段改变所述卡合段与所述卡合部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动作段为可弯曲段。

优选地,所述动作段的厚度小于所述连接段以及所述开启段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卡合部具有卡合面以及导向面,所述导向面朝向所述卡合段,所述卡合段能够沿所述导向面移动至所述卡合面且与所述卡合面卡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开启部还包括施力段,所述施力段与所述开启段相连,用于承受外界所施加的使所述卡合段远离所述卡合部的作用力。

优选地,所述隔离部包括隔离段以及四个延伸段,四个所述延伸段由所述隔离段向外延伸,使所述隔离部构成十字形。

优选地,所述卡套的内轮廓为两端贯通的立方体。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汇流排固定卡扣能够简便地分隔固定相交的两个汇流排,有效防止因震动而使两个汇流排发生相互磨损。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汇流排固定卡扣与汇流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汇流排固定卡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汇流排固定卡扣在卡合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汇流排固定卡扣在卡合后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汇流排固定卡扣;

10-隔离部;

100-隔离段;

102-延伸段;

12-卡扣组件;

120-开启部;

120a-连接段;

120b-动作段;

120c-开启段;

120d-卡合段;

120e-施力段;

122-卡合部;

122a-卡合面;

122b-导向面;

2-汇流排。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文中所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的汇流排固定卡扣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汇流排固定卡扣1,其包括隔离部10以及卡扣组件12。隔离部10的主要作用是将相交的汇流排2相互隔开,防止它们相互接触磨损。而卡扣组件12分别设置在隔离部10相互背离的两侧,卡扣组件12的作用则是起到固定限制汇流排2位置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隔离部10可以采用板状结构,例如直接采用一块方形的隔板,由于汇流排2都是长条形的,为了能够满足卡扣组件12的尺寸要求,隔板的尺寸必然要大于汇流排2的宽度,这就会导致汇流排固定卡扣1与隔板完成装配后隔板的四个角均会超出汇流排2之外,尤其是当隔离部的一侧存在不止一个卡扣组件12时,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而在电池包内部空间及其有限的情况下,这种设计会明显降低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了一种结构优化的隔离部10,如图2所示,包括隔离段100以及四个延伸段102,四个延伸段102由隔离段100向外延伸,使隔离部10构成十字形。其中,位于隔离部10一侧的所有卡扣组件12均分布在相对的两个延伸段102上,位于隔离部10另一侧的所有卡扣组件12则设置在剩下的两个相对的延伸段102上。在图1至4中,隔离部10每一侧的卡扣组件12的数量均只有一个。

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卡扣组件12均包括开启部120和卡合部122,开启部120与卡合部122分别固定在一个延伸段102上,其中,开启部120自身能够发生形变,也就是能够进行开启和关闭动作,在本实施例中,开启部120可以通过连接段120a、动作段120b以及开启段120c的配合实现这一动作过程。

具体地,连接段120a、动作段120b以及开启段120c依次连接,连接段120a与延伸段102固定连接,开启段120c则能够通过动作段120b进行姿态调整,调整过程可以利用动作段120b自身可形变的特性来实现,例如,通过将动作段120b制作成厚度相较于连接段120a和开启段120c小得多的薄片状连接结构,这种薄片状机构便会具备良好的柔性,在保持连接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弯曲,当开启部120采用PP或其它树脂材料时,弯曲效果更佳。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使动作段120b获得可弯曲性能。这样,开启段120c便可利用动作段120b的弯曲而大幅改变其远端(开启段120c远离动作段120b的一端)的所在位置。

与此同时,在开启部120内还包括一个卡合段120d,卡合段120d与开启段120c,一般是与远端相连,随着开启段120c的姿态变化,卡合段120d能够改变自身位置。

如图3所示,卡合部122固定在另一个延伸段102上,并且卡合部122上具备卡合面122a,卡合段120d改变自身位置之后能够实现朝向或远离卡合部122的移动,卡合段120d一般呈弯钩状,卡合段120d抵达卡合面122a的过程中需要首先通过外力克服开启部120自身的作用力(例如弹力、形变力等)使开启部120发生轻微形变,之后才能使卡合段120d到达与卡合部122的卡合位置,撤去外力后,卡合面122a能够对卡合段120d施加一个作用力,并阻碍卡合段120d远离卡合部122,使二者完成卡合动作(参见图4)。

为了能够使卡合段120d能够更为简便的到达卡合面122a,在卡合部122上还具有一个导向面122b,当卡合段120d向卡合部122靠近到一定距离后会与导向面122b接触,之后,卡合段120d会继续沿着导向面122b滑动,并逐渐吃力,当卡合段120d滑出导向面122b后便于卡合面122a完成卡合过程。

当卡合段120d与卡合部122卡合在一起后,开启部120、卡合部122以及隔离部10能够共同形成卡套,汇流排2由开启部120伸入之后便可被卡套从外围套住,从而限制汇流排2的径向位移以及转动,即使在震动状态下,也能够有效防止两根相交的汇流排2发生相互磨损。当然,为了适应相交的两根汇流排2的角度差,位于隔离部10相互背离的两侧的卡扣组件12与隔离部10所形成的卡套也需要互成夹角。一般情况下,汇流排2是相互垂直相交的,因此位于隔离部10两侧的卡套也相互垂直。

由于汇流排的径向截面一般为长方形,因此卡套的形状最好与汇流排能够相适应,形成内轮廓为两端贯通的立方体。此时,立方体的四个侧面分别由连接段120a、开启段120c、卡合部12以及隔离部10共同构成。

若要将卡合面122a与卡合段120d脱离卡合,则需要施加一个作用力,使开启部120发生轻微形变,才能使卡合段120d脱离卡合面122a,之后卡合段120d以及开启段120c便可进行自由移动。

为了便于对开启部120施加外部作用力使卡合段120d远离卡合部122,本实施例在开启部120上还设置了施力段120e,施力段120e与开启段120c相连,最好位于开启段120c远离动作段120b的一端,以获得最大的力矩。

汇流排固定卡扣1整体可以PP等材料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做成注塑件,这样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成本低廉,制造简便。

本申请所提供的汇流排固定卡扣能够有效防止因震动而使相交的两个汇流排发生相互磨损,此外还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