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部件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215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磁部件单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涉及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磁部件单元。



背景技术:

以下,使用附图对现有的磁部件单元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现有的磁部件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具有磁芯1、两个端子部2以及卷线部3的线圈部件4被安装于散热体5。而且,通过固定构件6对磁芯1进行按压而将线圈部件4固定于散热体5。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与本申请相关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0852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磁部件单元包括:具有磁芯的线圈部件;供线圈部件安装且具有卡合固定部和按压固定部的金属制的散热体。此外,本公开的磁部件单元具有磁芯固定部。磁芯固定部为金属制,且包括:对线圈部件进行按压的保持部;从保持部的第一端部朝向散热体延伸且将端部折返的卡合部;以及从保持部的第二端部朝向散热体延伸且以成为l字状的方式将端部弯折的按压部。另外,卡合固定部为u字状,卡合固定部的一端以及另一端连接于散热体的周缘部。此外,卡合固定部设置为,从散热体的周缘部沿与散热体的安装面垂直的第一方向突出,卡合固定部与卡合部卡合。按压固定部呈柱状,且设置为从散热体沿第一方向突出,按压固定部具有沿第一方向穿设的固定孔。按压部具有沿第一方向穿设的贯通孔,利用插入到贯通孔和固定孔的固定件将按压固定部和按压部结合。线圈部件被夹持在保持部与散热体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磁部件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磁部件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磁部件单元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磁部件单元的结构的概要的剖视图。

图5是现有的磁部件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磁部件单元之前,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磁部件单元的问题点进行说明。

在使用图5而说明过的现有的磁部件单元中,在固定构件6结合于散热体5之际,通过固定机构8而将在固定构件6的两端部设置的结合部7结合于散热体5。

在现有的磁部件单元的结构中,在线圈部件4大型化的情况下,固定构件6、结合部7以及固定机构8也变得大型化,俯视观察下的结合部7的面积增大。

在现有的磁部件单元中,伴随着大电力应对而导致线圈部件4大型化。在线圈部件4大型化的情况下,除了安装线圈部件4的面积的增大之外,结合部7的面积也进一步增大。因而,磁部件单元的面积以及容积增大与线圈部件4的面积以及容积的增大相当的量以上。

对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抑制磁部件单元的大型化。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磁部件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磁部件单元9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磁部件单元9的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磁部件单元9的结构的概要的剖视图。

磁部件单元9包括:具有磁芯10a和卷线部21的线圈部件10;具有卡合固定部11和按压固定部12且供线圈部件10安装的金属制的散热体13;以及金属制的磁芯固定部14。

而且,磁芯固定部14对磁芯10a进行保持。磁芯固定部14由保持部15、卡合部16、按压部17构成。磁芯固定部14的两端被弯曲,在一端形成有卡合部16,在另一端形成有按压部17。换句话说,卡合部16从保持部15的端部15a延伸,按压部17从保持部15的端部15b延伸。卡合部16如图4所示折返成u字状而形成,按压部17弯折成l字状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卡合部16只要以卡挂于卡合固定部11的方式折返即可,折返的形状并不局限于u字状,例如也可以折返成v字状。

卡合固定部11整体上从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沿垂直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安装线圈部件10的散热体13的安装面20定义为“水平方向”,将与散热体13的安装面20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垂直方向”。

此外,卡合固定部11与卡合部16卡合。按压固定部12与卡合固定部11同样地,设为从散热体13相对于散热体13中的线圈部件10的安装面而向垂直方向呈柱状地突出。在按压固定部12上设有相对于线圈部件10的安装面而向垂直方向穿孔的固定孔12a。而且,固定件18插入到设置于按压部17上的贯通孔17a和固定孔12a,将按压部17和按压固定部12结合。而且,线圈部件10被夹在保持部15与散热体13之间而被保持。而且,卡合部16和卡合固定部11配置于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

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磁部件单元9包括:具有磁芯10a的线圈部件10;供线圈部件10安装且具有卡合固定部11和按压固定部12的金属制的散热体;以及磁芯固定部14。而且,磁芯固定部14为金属制,且包括:对线圈部件10进行按压的保持部15;从保持部15的端部15a向散热体13延伸且将端部折返的卡合部16;从保持部15的端部15b向散热体13延伸且以成为l字状的方式将端部弯折的按压部17。卡合固定部11呈u字状,卡合固定部11的一端以及另一端与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连接。此外,卡合固定部11设为从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向与散热体13的安装面20垂直的方向(垂直方向)突出。另外,卡合固定部11与卡合部16卡合。按压固定部12呈柱状,且设为从散热体13沿垂直方向突出。此外,按压固定部12具有沿垂直方向穿设的固定孔12a,按压部17具有沿垂直方向穿设的贯通孔17a。利用插入到贯通孔17a和固定孔12a的固定件18将按压固定部12与按压部17结合。而且,线圈部件10被夹持在保持部15与散热体13之间。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磁部件单元9无需使用其他的构件来固定卡合部16和卡合固定部11。卡合部16与卡合固定部11相互卡合而固定于周缘部19。换句话说,关于卡合部16和卡合固定部11,由于无需设置固定用的构件,因此无需在卡合部16以及卡合固定部11的周缘的散热体13确保用于配置固定用构件的区域。在固定卡合固定部11的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卡合部16不使用固定用的构件(例如螺钉等)而进行固定。因而,在固定卡合固定部11以及卡合部16的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无需为了设置卡合固定部11以及卡合部16的固定构件而增大散热体13的面积。

从保持部15的端部15b延伸的按压部17使用固定件18而固定于在散热体13的安装面上设置的按压固定部12。按压固定部12设于散热体13的比周缘部19靠近中央的区域。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本公开的磁部件单元9中,线圈部件10的单侧被卡合固定,需要散热体13的面积的按压固定部12仅设置于线圈部件10的单侧。

因而,在磁部件单元9中,通过线圈部件10的单侧被卡合固定而将线圈部件10可靠地固定于散热体13,并且,即便伴随着大电力应对而导致线圈部件10大型化,由于按压固定部12和按压部17仅设置在单侧,因此也能够抑制散热体13的面积的增加。其结果是,磁部件单元9的俯视观察下的面积和容积的增大得以抑制。

以下,对磁部件单元9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上所述,在磁部件单元9中,保持部15将包括磁芯10a的线圈部件10朝向散热体13按压并进行保持。根据该结构,线圈部件10被固定于散热体13。磁芯固定部14通过对由铁、铜或者不锈钢等合金构成的带状的金属板或者金属条进行弯折加工而形成。卡合部16从保持部15的端部15a延伸而形成。按压部17从保持部15的端部15b延伸而形成,且在端部具有贯通孔17a。另外,包括保持部15的磁芯固定部14为了将线圈部件10朝向散热体13可靠地按压而具有弹性。换言之,由于构成保持部15的材料、形状具有弹性,因此保持部15能够得到从线圈部件10向散热体13作用的适当的按压力。需要说明的是,线圈部件10可以通过保持部15向散热体13直接按压、或者也可以在线圈部件10与散热体13之间借助粘结剂(未图示)或树脂片材(未图示)等而向散热体13按压。

以下,参照图2以及图4,对卡合部16、卡合固定部11、按压部17、按压固定部1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卡合部16从保持部15的端部15a朝向散热体13(在图4中朝向下方)延伸,卡合部16的端部被折返成u字状,卡合部16的端部与卡合固定部11卡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被折返成u字状,但也可以以锐角折返成v字状,也可以折返成其他的形状。换句话说,卡合部16的端部与卡合固定部11卡合即可。散热体13使用传热性优异的铝等金属而形成。卡合固定部11从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朝向上方突出。卡合固定部11设于周缘部19,卡合固定部11的形状如图2所示为倒u字状。换句话说,在将散热体13的安装面20设为水平方向时,卡合固定部11整体从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朝向上方(向垂直方向)突出。

另一方面,按压部17从端部15b朝向下方(朝向散热体13的安装面20)延伸。按压部17被弯折成直角,进而沿水平方向(与安装面20平行地)延伸而形成。另外,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按压部17的端部设有贯通孔17a。

按压固定部12呈立方体、长方体或者以这些为基准的柱状的形状,且从散热体13的安装面20朝向上方(沿垂直方向)突出。按压固定部12呈柱状,形成为与设于周缘部19的卡合固定部11相比,平面方向的截面面积变大。因而,按压固定部12与散热体13相接的面积大于卡合部16与散热体13相接的面积。此外,由于按压固定部12的底面积大,因此无法设置于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而设置于安装面20的比周缘部19靠近中央的区域。

另外,按压固定部12具有相对于散热体13的安装面20而沿垂直方向设置的固定孔12a。而且,通过将螺钉等固定件18插入到固定孔12a和贯通孔17a而将按压固定部12和按压部17结合,其结果是,线圈部件10被固定于散热体13。

在本实施方式的磁部件单元9中,线圈部件10在卡合固定部11和按压固定部12这两处位置向散热体13固定。仅是按压固定部12需要散热体13的大面积,而卡合固定部11几乎不需要散热体13的面积。因而,磁部件单元9的俯视观察下的面积以及容积的大型化得以抑制。

接下来,对从线圈部件10向散热体13的热传导进行详细说明。

磁芯固定部14具有将在线圈部件10产生的热向散热体13传递的功能。根据该功能,从磁芯固定部14向散热体13传递的热在散热体13扩散。此外,该热从散热体13向散热体13的外部散热。热通过两个路径而从磁芯固定部14向散热体13传导。

在第一路径中,从线圈部件10的磁芯10a释放出的热依次向磁芯固定部14、卡合部16、散热体13传递。在第二路径中,从线圈部件10的磁芯10a释放出的热依次向磁芯固定部14、按压固定部12、散热体13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还存在如下路径:在磁芯10a产生的热从线圈部件10以及磁芯10a与散热体13相接的面朝向散热体13直接传递。然而,在本公开中,主要针对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芯10a由分割磁芯10b以及分割磁芯10c构成,因此对在图4中位于上方侧的分割磁芯10b(远离散热体13的安装面的一侧的分割磁芯10b)的散热进行说明。

在第一路径中,热从磁芯固定部14的卡合部16向散热体13的卡合固定部11传递。包括卡合部16的磁芯固定部14通过将带状的金属板弯折而形成,因此卡合部16与卡合固定部11并非以面状接触,而以大体线状接触。特别是,在卡合部16形成为u字状、v字状且卡合固定部11形成为倒u字状的情况下,卡合部16与卡合固定部11以线的方式接触,卡合部16与卡合固定部11的接触面积非常小。

在该结构中,从卡合部16向卡合固定部11的热传导具有大的热阻。此外,由于卡合固定部11形成为倒u字状,因此在从靠近散热体13的部分到远离散热体13的部分之间,卡合固定部11具有大的热阻。

因而,在热依次向线圈部件10、卡合部16、卡合固定部11、散热体13传递的第一路径中,热难以传递。

另一方面,在第二路径中,与第一路径相比,热容易传递。在第二路径中,在按压部17和按压固定部12使用固定件18而结合的状态下,热从按压部17向按压固定部12传递。按压部17与按压固定部12以面的方式接触。因此,相比于卡合部16与卡合固定部11的接触面积,按压部17与按压固定部12的接触面积非常大。第二路径与第一路径相比,热阻非常小。因此,将热经由按压部17和按压固定部12从线圈部件10向散热体13传递的第二路径与第一路径相比,容易大幅度地传递热。

如上所述,在第二路径中,按压固定部12未配置在散热体13中偏置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周缘部19),因此与第一路径相比,在第二路径中,散热体13能够有效地使热扩散、散热。换句话说,供卡合部16卡合的卡合固定部11配置于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另一方面,供按压部17结合的按压固定部12形成于散热体13的安装面20,并且形成为沿垂直方向突出。按压固定部12形成在散热体13的安装面20上,且安装面20也在设置有按压固定部12的周围的区域扩展。因而,通过第二路径而传递至散热体13的热非常容易散热。

在线圈部件10产生的热经由按压部17、按压固定部12而从散热体13中的比周缘部19靠近中央的区域向周缘部19扩散。换句话说,在线圈部件10产生的热从按压固定部12向散热体13整体高效地传递。其结果是,传递至散热体13的热从散热体13向外部高效地散热。因而,成为散热体13中的周缘部19的一部分温度难以局部地上升的构造。因此,尤其是即便在散热体13为板状的情况下或者散热体13为更薄的板状且热容量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偏向散热体13的周缘的热分布以及散热体13的热而引起的变形。

另外,按压固定部12设置为在形成为板状的散热体13的安装有线圈部件10的安装面20上呈柱状地从安装面20突出。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磁部件单元9的结构中,在从磁芯10a到散热体13之间夹设有较多的传热效率高的区域。因而,从磁芯10a向散热体13的传热特性提高。

换句话说,在线圈部件10产生的热容易经由按压固定部12而向散热体13传递,进而,对于散热体13中的热的扩散而言,从比周缘部19靠近中央的区域向整体扩散。散热体13中的散热效率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按压固定部12也可以由与散热体13不同的金属或陶瓷等构成。另外,按压固定部12也可以由与散热体13相同的金属或陶瓷等构成,按压固定部12和散热体13也可以一体形成。

在按压固定部12由与散热体13不同的金属或陶瓷构成的情况下,期望按压固定部12具有比散热体13高的传热特性。根据该结构,第二路径的传热性进一步提高,其结果是,散热体13的散热特性提高。在该结构中,按压固定部12和散热体13由固定件18结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按压固定部12和散热体13一体形成的情况下,由于在按压固定部12与散热体13之间不产生不连续面,因此从按压固定部12向散热体13的传热特性以更高的水准稳定。

与按压固定部12相同地,关于卡合固定部11,卡合固定部11和散热体13也可以一体形成。在卡合固定部11和散热体13一体形成的情况下,获得与按压固定部12和散热体13一体形成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接下来,使用图4,对卡合固定部11的距散热体13(周缘部19)的高度g1与按压固定部12的距散热体13的高度g2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高度g1与高度g2的关系对散热体13中的从磁芯10a经由磁芯固定部14而传递的热的散热效率造成影响。在卡合固定部11从散热体13突出的高度g1高于按压固定部12从散热体13突出的高度g2时,散热体13的散热效率提高。

另外,通过将热从保持部15的端部15a传递到卡合固定部11的路径的长度设为比热从保持部15的端部15b传递到按压固定部12的路径的长度短,由此散热体13的散热效率提高。

如之前叙述的那样,在卡合部16的端部的折返形状为v字状或者u字状时,卡合部16与卡合固定部11并非以面接触,而以大体线状接触。因而,卡合部16与卡合固定部11之间的热阻大。另一方面,按压部17和按压固定部12使用固定件18而结合,且以大体面状接触。因而,按压部17与按压固定部12之间的热阻小。

此外,由于卡合固定部11形成为u字状,因此热传递的路径的截面面积小。由于卡合固定部11的截面面积远小于卡合部16的截面面积,因此从卡合部16向散热体13的路径的热阻进一步变大。

另一方面,由于按压固定部12为柱状或块状,因此热传递的路径的截面面积远大于卡合固定部11。因而,按压固定部12中的热阻非常小。其结果是,对于从保持部15向散热体13的热的传递路径而言,经由按压部17以及按压固定部12的路径的传热性比经由卡合部16和卡合固定部11的路径的传热性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卡合固定部11从散热体13突出的高度g1设为高于按压固定部12从散热体13突出的高度g2。

换句话说,卡合固定部11的距散热体13的高度高于按压固定部12的距散热体13的高度。更严格来说,卡合固定部11与卡合部16卡合的部分处的距散热体13的高度高于按压固定部12中的距散热体13的高度。根据该结构,比起经由因截面面积大而伴随着高度的变动的传热性的变动小的按压固定部12的路径,经由截面面积小而基于高度的传热性变化较大的卡合固定部11的路径更长。换句话说,卡合部16与卡合固定部11以线状接触,卡合固定部11的路径因截面面积小而传热效率低,卡合固定部11的路径长。根据该结构,包括卡合部16和卡合固定部11的第一路径与包括按压部17和按压固定部12的第二路径相比,传热性进一步降低。

其结果是,从磁芯10a向保持部15传递的热从端部15b经由按压部17以及按压固定部12而非常容易向散热体13传递。按压固定部12以与散热体13面接触的状态配置于散热体13之上。需要说明的是,按压固定部12不一定需要借助固定件18而固定于散热体13,按压固定部12也可以与散热体13一体形成。另外,如之前叙述的那样,从按压固定部12向散热体13的热传导不偏向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因而,从按压固定部12传递到散热体13的热容易向散热体13的整体顺畅地扩散,散热体13的散热效率提高。

如以上那样,通过将卡合固定部11从散热体13突出的高度g1设为高于按压固定部12从散热体13突出的高度g2,从而散热体13的散热效率以及磁部件单元9整体的散热效率提高。

另外,通过使u字状的卡合固定部11从散热体13较大地突出而增大空心部11a(参照图3),由此能够缩短卡合部16的长度。通过增大空心部11a,在组装磁部件单元9时,使卡合部16与卡合固定部11卡合的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如上所述,按压部17与按压固定部12以面接触结合,伴随着结合的热阻小。此外,按压固定部12的突出方向的截面面积大,从而伴随着按压固定部12的高度的变动的传热性的变动小。因而,更优选可以为,按压固定部12和按压部17结合的平面中的按压固定部12的面积与上述平面中的按压部17的面积相同,或者比上述平面中的按压部17的面积大,以使得将伴随着结合的热阻以及传热性的变动抑制得较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按压固定部12与按压部17结合的平面中,按压部17可以以尽可能大的面积与按压固定部12结合。按压固定部12和按压部17越是以大面积相接,通过第二路径的热越容易向散热体13传递,散热体13中的散热效率越为提高。

为了使按压部17以尽可能大的面积结合于按压固定部12,如图1所示,在俯视观察下,按压固定部12的面积只要构成为和按压固定部12与按压部17相接的面积相同,或者比按压固定部12与按压部17相接的面积大即可。需要说明的是,俯视是指,如图1所示从上表面观察的情况。

此外,在磁部件单元9用于车载用的电源等的情况下,可以在散热体13中容易受到振动、冲击的影响的一侧配置按压固定部12和按压部17,在难以受到振动、冲击的影响的一侧配置卡合固定部11和卡合部16。

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的磁部件单元9中,并非在散热体13上的任意的区域中使用大面积而维持基于过剩的固接力实现的固定状态,而是与散热体13中的区域对应地,只要分开使用基于卡合的固定和基于比卡合更牢固的按压的固定而构成即可。

换句话说,可以在需要牢固的固定的部分使用基于按压的固定,在以比基于按压的固定小的固接力进行固定也没有问题的部分使用基于卡合的固定。如上所述,例如,在确认固接力的基础上,通过分开使用基于卡合的固定以及基于按压的固定,线圈部件10能够获得更稳定的固接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包括磁芯固定部14的线圈部件10的安装、固定相关的面积的大型化得以抑制。

如以上那样,例如,线圈部件10可以在散热体13中从外部受到的压力大的部分配置按压固定部12和按压部17,在压力比较小的部分配置卡合固定部11和卡合部16。在此基础上,卡合固定部11配置于散热体13的偏向周缘部19侧的位置,按压固定部12配置于散热体13的比周缘部19靠中央的位置。根据该结构,磁部件单元9能够实现小型化,磁部件单元9中的与传热、散热相关的特性进一步提高。

换句话说,在最初描述的线圈部件10大型化的情况下,在散热体13上的压力小的部分配置卡合固定部11,在压力大的部分配置按压固定部12。因而,按压固定部12、按压部17在散热体13上占据的面积大。另一方面,卡合固定部11配置于周缘部19。因而,卡合固定部11在散热体13上占据的面积不容易依赖于线圈部件10的大小,线圈部件10的大小所带来的影响小。因此,磁部件单元9的俯视观察下的面积和容积的增加能够抑制为仅相当于线圈部件10和一个按压固定部12的增加量。此外,若按压固定部12与散热体13的对置面积变大,则按压固定部12的设有固定孔12a的位置成为远离散热体13的周缘的位置。因此,在线圈部件10产生的热大体从散热体13的比周缘部19靠近中央的区域向周缘侧扩散,从而高效地从散热体13向散热体13的外部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以提高绝缘性、传热性为目的,将线圈部件10以及其他器件(未图示)配置于在散热体13的安装面20上设置的树脂层(未图示)。而且,也可以是,树脂层的外周设于比散热体13的外周靠内侧的位置,将位于比树脂层的外周靠外侧的散热体13的外周区域设为周缘部19。卡合固定部11也可以在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向与散热体13的安装面垂直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或者,也可以将相当于树脂层的区域设于板状的散热体13中凹陷的区域,周缘部19设为在散热体13的外周形成为壁状的区域。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树脂层而使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呈壁状地从散热体13沿垂直方向突出而形成。

卡合部16从保持部15的端部15a朝向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侧折返而形成。换句话说,卡合部16的前端(与保持部15的端部15a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从散热体13的中心侧朝向外侧而通过卡合固定部11的空心部11a(参照图3)。而且,如图1所示,卡合部16的前端位于比周缘部19的最外周靠散热体13的内侧的位置。换言之,卡合部16的前端不比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更向外侧突出。因而,无需为了形成卡合部16以及卡合固定部11而增大磁部件单元9的俯视观察下的面积。换句话说,卡合部16的前端部未从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突出,因此磁部件单元9的容积的大型化得以抑制。另外,由于卡合部16的前端部未从散热体13的周缘部19突出,因此在作为长方体等形状而组装、连接时容易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固定件18而使用螺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固定件18并不局限于螺钉,也可以使用螺栓、铆钉状的固定件18等。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固定件18,使按压部17与按压固定部12面接触而稳定地维持固定状态。

另外,线圈部件10可以是变压器、也可以是扼流圈,只要至少具有磁芯10a和卷线部21即可。

另外,安装有线圈部件10的散热体13只要是具有散热功能的构造体即可。例如散热体13也可以是树脂基板等的安装基板且兼具其他功能和散热功能的构造物。散热体13期望为由散热功能高的铝、铝合金构成的构造物。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磁部件单元9中,线圈部件10未配置于散热体13的中央。对线圈部件10进行按压固定的磁芯固定部14的按压部17配置于比卡合固定部11靠近散热体13的中央的位置,且与设于散热体13上的按压固定部12结合。而且,仅磁芯固定部14的单侧被使用固定件18固定。因而,在俯视观察下,磁芯固定部14在散热体13上占据的面积被抑制得较小。同时,本实施方式的磁部件单元9抑制面积的增大,并且,散热体13中的与热的扩散以及散热相关的特性高。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的磁部件单元具有能够抑制面积、容积的增大这样的效果,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磁芯;

2端子部;

3卷线部;

4线圈部件;

5散热体;

6固定构件;

7结合部;

8固定机构;

9磁部件单元;

10线圈部件;

10a磁芯;

10b、10c分割磁芯;

11卡合固定部;

11a空心部;

12按压固定部;

12a固定孔;

13散热体;

14磁芯固定部;

15保持部;

15a、15b端部;

16卡合部;

17按压部;

17a贯通孔;

18固定件;

19周缘部;

20安装面;

21卷线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