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工位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4146阅读:9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工位隔离开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工位隔开开关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中压领域的三工位隔离开关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作为中压电力系统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中的核心元器件之一,一是起到承载电流的作用,二是提供明显检修断口的作用,以下简称断口。隔离开关分按功能分为两工位隔离开关与三工位隔离开关即可同时提供隔离断口及接地断口两种功能,三工位隔离开关之间的隔离断口为非接触结构,即隔离静触头、中间静触头和接地静触头3个触头之间两两均为非接触,在任意相邻的两者之间为断开的断口,由于3个触头之间为非接触式连接,在装配时很难保证接地静触头、中间静触头和隔离静触头三者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控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隔离开关装配时3个静触头间中心线不能共线的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发明采用所提出的三工位隔离开关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三工位隔离开关,包括动触头、操作机构和从上到下依次倾斜设置的隔离静触头、中间静触头和接地静触头,所述操作机构与一绝缘主轴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绝缘主轴转动;所述绝缘主轴与动触头间设置有传动组件,用于将绝缘主轴的转动转化为动触头的直线运动,所述动触头设置在所述中间静触头内可在所述绝缘主轴带动下在所述中间静触头内上下移动,用于和隔离静触头或所述接地静触头接通,在所述隔离静触头和中间静触头间连接有第一绝缘筒,使隔离静触头与中间静触头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在所述中间静触头与所述接地静触头间连接有第二绝缘筒,使所述中间静触头与接地静触头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发明还存在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静触头的两端设置有沿所述中间静触头周向设置的法兰端面,所述隔离静触头端部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的隔离法兰面,所述接地静触头端部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的接地法兰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筒抵靠在所述中间静触头和隔离静触头之间且通过紧固件分别与所述中间静触头和隔离静触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中间静触头的法兰端面贴合对齐,另一端的端面与所述隔离静触头的隔离法兰面贴合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绝缘筒抵靠在所述中间静触头和接地静触头之间且通过紧固件分别与所述中间静触头和接地静触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绝缘筒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中间静触头的法兰端面贴合对齐,另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接地静触头的接地法兰面贴合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筒与所述第二绝缘筒为圆形筒,所述第一绝缘筒与所述第二绝缘筒半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筒与所述第二绝缘筒的外周环绕设置有多个沟槽,所述沟槽沿所述第一绝缘筒和第二绝缘筒的轴线方向开设。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位于所述绝缘主轴下方,在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绝缘主轴间设置有过渡齿轮组,所述过渡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齿轮轴和从动齿轮,所述齿轮轴垂直设置在所述输出轴和绝缘主轴之间,在所述齿轮轴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配合的啮合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静触头、中间静触头和隔离静触头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且与地面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角度为30-60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与所述中间静触头连接的支撑绝缘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筒和第二绝缘筒材质为环氧树脂、smc或dmc。

本发明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三工位隔离开关,包括有动触头、操作机构和从上到下依次倾斜设置的隔离静触头、中间静触头和接地静触头,所述操作机构与一绝缘主轴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绝缘主轴转动;在绝缘主轴与动触头间设置有传动组件,可将绝缘主轴的转动转化为动触头的直线运动,通过动触头在中间静触头内上下移动,用于实现和隔离静触头或所述接地静触头接通,实现隔离、分闸和合闸,本发明为保证三工位隔离开关在装配时隔离静触头、中间静触头和接地静触头3者之间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在所述隔离静触头和中间静触头间连接有第一绝缘筒,使隔离静触头与中间静触头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在所述中间静触头与所述隔离静触头间连接有第二绝缘筒,使所述中间静触头与隔离静触头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在保证绝缘和隔离断口的前提下确保了3个静触头装配好之后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三工位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提出一种三工位隔离开关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3所示,包括动触头1、操作机构2和从上到下依次倾斜设置的隔离静触头3、中间静触头4和接地静触头5,采用倾斜设置的方式可减少占用空间,缩小三工位隔离开关的体积,所述操作机构2与一绝缘主轴6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绝缘主轴6转动,通过操作机构2来带动绝缘主轴6转动;所述绝缘主轴6与动触头1间设置有传动组件,用于将绝缘主轴6的转动转化为动触头1的直线运动,本实施例中的传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绝缘主轴6端面上的传动齿轮和与动触头1固定连接的传动齿条,通过传动齿轮转动带动传动齿条和动触头1做直线运动。

绝缘主轴6转动可带动动触头1做上下直线移动,由于本实施例的所述动触头1设置在所述中间静触头4内,则其可在所述绝缘主轴6带动下在所述中间静触头4内上下移动,用于和隔离静触头3或所述接地静触头5接通,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直线位移式结构实现隔离开关的分合闸动作,可减少隔离开关的体积,当动触头1完全位于中间静触头4内时,整个三工位隔离开关处于隔离位置,当其向上移动,一部分移动到隔离静触头2内,实现和隔离静触头2接通时处于合闸位置,当其向下移动一部分移动到接地静触头5内和接地静触头5接通时,处于接地位置。本实施例中为保证隔离静触头3、中间静触头4和接地静触头5装配时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在所述隔离静触头3和中间静触头4间连接有第一绝缘筒8,使隔离静触头3与中间静触头4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在所述中间静触头4与所述接地静触头5间连接有第二绝缘筒9,使所述中间静触头4与接地静触头5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则保证了中间静触头4和隔离静触头3、接地静触头5三者的中心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绝缘筒8和第二绝缘筒9为绝缘结构,可以实现绝缘作用,同时还可以为3个静触头之间提供隔离断口。且第一绝缘筒8和第二绝缘筒9为筒状结构,中间为中空,可满足动触头1从中间静触头4向隔离静触头3或接地静触头5侧移动的需求,不会对动触头1的直线运动产生干涉影响。

本实施例中的三工位隔离开关设置有3相,3相中每相的隔离静触头3、中间静触头4和接地静触头5均通过第一绝缘筒8和第二绝缘筒9连接,且内部的动触头1对应和绝缘主轴6通过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具体设置连接时,在所述中间静触头4的两端设置有沿所述中间静触头4周向设置的法兰端面41,所述隔离静触头3端部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的隔离法兰面31,所述接地静触头5端部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的接地法兰面51。第一绝缘筒8抵靠在所述中间静触头4和隔离静触头3之间且通过紧固件分别与所述中间静触头4和隔离静触头3固定连接,第一绝缘筒8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中间静触头4的法兰端面41完全贴合对齐,即第一绝缘筒8的端面和中间静触头4的法兰端面41横截面积、形状完全相同,在配合时两者完全对齐贴合,另一端的端面与所述隔离静触头3的隔离法兰面31贴合对齐。即隔离法兰面31与第一绝缘筒8的另一端面截面形状和面积完全相同,在配合时完全贴合对齐。第一绝缘筒8的形状不限制,其优选的为圆形筒,当然也可以为锥形筒或其它结构的筒状件,只要其两端的端面在配合时可对应和中间静触头4的法兰端面41和隔离静触头3的隔离法兰面31完全对齐贴合即可保证中间静触头和隔离静触头中心共线,在此不做赘述。第二绝缘筒9抵靠在所述中间静触头4和接地静触头3之间且通过紧固件分别与所述中间静触头4和接地静触头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绝缘筒9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中间静触头4的法兰端面41贴合对齐,另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接地静触头5的接地法兰面51贴合对齐。第二绝缘筒9和中间静触头4、接地静触头5的配合与第一绝缘筒8相同,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绝缘筒8与所述第二绝缘筒9为圆形筒,所述第一绝缘筒8与所述第二绝缘筒9半径相同且与中间静触头4的法兰端面41半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筒8与所述第二绝缘筒9的外周面上环绕设置有多个沟槽10,所述沟槽10沿所述第一绝缘筒8和第二绝缘筒9的轴线方向开设。设置的沟槽10可用于在三工位隔离开关分闸时起到分割燃弧的作用,实现快速灭弧的功能。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操作机构2包括输出轴21,所述输出轴21位于所述绝缘主轴6下方,在所述输出轴21与所述绝缘主轴6间设置有过渡齿轮组22,通过过渡齿轮组22实现操作机构2的输出轴和绝缘主轴6之间的传动连接,所述过渡齿轮组22包括主动齿轮221、齿轮轴222和从动齿轮223,所述齿轮轴222垂直设置在所述输出轴21和绝缘主轴6之间,在所述齿轮轴222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221和从动齿轮223配合的啮合齿轮224。将操作机构2的输出轴21与绝缘主轴6不装配在一条直线上,由于在操作机构2的上方设有二次室,用于防止操作机构2与二次室在进行操作时产生干涉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静触头5、中间静触头4和隔离静触头3从上到下倾斜设置且三者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地面间具有夹角,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三工位隔离开关体积大的问题,优选的,所述夹角角度为30-60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与所述中间静触头4连接的支撑绝缘子42。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筒8和第二绝缘筒9材质为环氧树脂、smc或dmc。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