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3625发布日期:2020-02-11 09:0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6年8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6-158045),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申请涉及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嵌合到配对连接器。



背景技术:

当用作配对连接器的供电连接器嵌合到组装于车身的充电连接器时,安装在诸如电动车辆或者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这样的车辆中的电池被充电。

如图7所示,已知一种车辆侧连接器,其中,安装在构成车身的面板中的壳体501包括两个部件,即,连接器本体部502,配对连接器嵌合到该连接器本体部502;以及装接部503,其固定到面板。连接器本体部502通过多个自攻螺钉504组装到装接部503。以这种方式,能够防止当配对连接器插入到车辆侧连接器中或者从车辆侧连接器移除时,连接器本体部502从装接部503脱离(例如,参见jp-b-5660413)。

前述车辆侧连接器具有如下结构:其中,连接器本体部502通过自攻螺钉504组装并且结合到装接部503。因此,部件的数量是大的,并且组装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已经鉴于前述情况而实现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能够提高组装可操作性。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以下构造(1)至(5)。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被构造为由装接对象支撑;以及

端子,该端子被构造为由所述壳体支撑,并且所述端子被构造为当配对连接器嵌合到所述连接器时,所述端子电连接到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对端子,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本体部,该本体部具有内筒部,所述端子组装到所述内筒部,并且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对壳体能够嵌合到所述内筒部;以及

装接部,该装接部具有外筒部,所述外筒部被构造为固定到所述装接对象,并且所述内筒部嵌合到所述外筒部;并且

其中,在嵌合到所述外筒部的所述内筒部贯穿所述外筒部的状态下,所述本体部组装到所述装接部。

(2)根据前述构造(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筒部和所述内筒部分别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

其中,凹部和突起设置在所述外筒部的内周面上和所述内筒部的外周面上,使得所述凹部与所述突起互相接合,从而限制所述外筒部与所述内筒部之间的周向移动。

(3)根据前述构造(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内筒部的开口部的盖部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外筒部的缘部上;并且

其中,在所述内筒部的所述开口部被所述盖部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盖部的密封件与所述内筒部的前端面的整个周边进行紧密接触。

(4)根据前述构造(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被用作车辆的车身面板(p)的装接对象支撑,使得当作为所述配对连接器的供电连接器嵌合到所述连接器中时,安装在所述车辆中的电源能够充电。

(5)根据前述构造(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锁定突起和锁定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和所述装接部上;并且

其中,所述锁定突起锁定在所述锁定部中,从而将所述本体部组装到所述装接部。

在具有前述构造(1)的连接器中,在嵌合到外筒部的内筒部贯穿外筒部的状态下,本体部被组装到装接部。因此,装接部的外筒部的基本整个内周面能够以紧密接触的状态碰触本体部的内筒部的外周面。

从而,能够使用锁定突起被锁定在锁定孔中从而将本体部组装到装接部这样的简单固定结构用于固定,而不使用诸如任何螺栓这样的任何紧固部件。从而,能够减少壳体的部件的数量,并且能够提高组装可操作性。

另外,即使当被插入到本体部的内筒部中或者从该内筒部移除的配对连接器撬动或者扭曲本体部,从而对本体部强加过度的外力时,外力也能够被固定到装接对象的装接部承受并且阻止。因此,壳体能够形成有抵抗配对连接器的插入/移除的牢固结构。

在具有前述构造(2)的连接器中,设置在所述外筒部的内周面和所述内筒部的外周面上的凹部和突起互相接合。因此,本体部能够被容易地定位并且组装到装接部。另外,能够限制装接部与本体部之间的周向移动。因此,能够形成针对由配对连接器导致的扭曲的更加牢固的结构。

在具有前述构造(3)的连接器中,内筒部被布置为贯穿外筒部。从而,内筒部的前端面与外筒部的前端面齐平,或者从外筒部的前端面凸出。因此,当内筒部被盖部闭合时,盖部的密封件能够沿着整个周边与内筒部的前端面进行紧密接触。从而,内筒部能够确实地被盖部闭合,使得能够增强防水性能和防尘性能。

在具有前述构造(4)的连接器中,壳体能够容易地组装到车辆的车身面板。车身面板是装接对象。此外,即使当用户插入或移除供电连接器以撬动或者扭曲本体部,从而对本体部强加过度的外力时,外力也能够被固定到车辆的车身面板的装接部承受并且阻止。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能够提高组装可操作性。

以上已经简要描述了本发明。当通过参考附图而进一步通读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下述实施方式(后文中,称为“实施例”)时,能够使本发明的细节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沿着图1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其中壳体的车身装接部与连接器本体部已经互相分离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6a至6c是说明用于将连接器组装到车辆的车身面板的操作的立体图。

图7是背景技术的连接器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利用实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1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其中壳体的车身装接部与连接器本体部已经互相分离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如图1至3所示,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10设置有壳体20、充电端子60、端子保持器70和后保持器80。

连接器10是组装到安装有电池的车辆的车身的充电入口连接器,该车辆例如为电动车辆(ev)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phev)。当车辆的电池充电时,在供电设备(未示出)侧上的供电连接器嵌合到连接器10中。在供电连接器嵌合到连接器10中的状态下,从供电设备朝向车辆侧供给电力,使得电池能够充电。

如图4和5所示,壳体20具有车身装接部(装接部)21和连接器本体部(本体部)41。车身装接部21和连接器本体部41均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

车身装接部21具有外筒部22、固定凸缘23和锁定部24。外筒部22形成为圆筒。固定凸缘23形成在外筒部22的后端侧上。多个插孔25形成在固定凸缘23中。锁定部24在固定凸缘23的后方的后端侧上延伸。车身装接部21从锁定部24侧嵌合到装接孔h中,该装接孔h形成在构成车身的车身面板p中(参见图6a至6c)。螺栓插通车身装接部21中的固定凸缘23的插孔25,并且旋合到车身面板p的螺纹孔91内。从而,壳体20被紧固并且固定到车身面板p。

在车身装接部21中,盖部27通过铰链部26而联结到外筒部22的前端侧缘部。盖部27在铰链部26上转动。用于锁定形成在盖部27的缘部处的锁定爪27a的锁定机构28设置在外筒部22的前端侧缘部中的与铰链部26相反的位置处。因此,盖部27的锁定爪27a被锁定机构28锁定。另外,盖部27具有密封件29,该密封件29沿着在盖部27的内面侧上的缘部周向地设置。密封件29由诸如橡胶或者硅橡胶这样的弹性树脂材料形成。

如图3所示,接合凹部31和32形成在外筒部22的内周面30中。接合凹部31和32设置在外筒部22的上下位置处,从而轴向地延伸。另外,两个接合突起33形成在外筒部22的内周面30中。接合突起33设置在外筒部22的左右位置处,从而轴向地延伸。

锁定部24与外筒部22连续地形成,越过固定凸缘23,并且然后向后延伸。四个锁定孔35形成在锁定部24中。锁定孔35在周向上间隔地形成。

连接器本体部41形成为有底的筒部,其具有内筒部42和底板部43。内筒部42形成为圆筒。底板部43形成在内筒部42的后端侧上。连接器本体部41具有在前端侧上开口的嵌合凹部44。作为配对连接器的供电连接器的壳体嵌合到嵌合凹部44中。

在嵌合凹部44内部凸出的一对端子容纳筒部45形成在连接本体部41的底板部43中。另外,一对端子容纳部46形成在连接体本体部41的底板部43中的端子容纳筒部45之间的上下位置处。连接器本体部41的内筒部42具有比车身装接部21的外筒部22的内径稍小的外径。内筒部42从外筒部22的后侧嵌合到外筒部22内。

接合突起51和52形成在内筒部42的外周面50中。接合突起51和52设置在内筒部42的上下位置处,从而轴向延伸。另外,两个接合凹部53形成在内筒部42的外周面50中。接合凹部53设置在内筒部42的左右位置处,从而轴向地延伸。

在连接器本体部41的内筒部42的接合突起51和52以及接合凹部53分别嵌合到车身装接部21的外筒部22的接合凹部31和32以及接合突起33中的同时,连接器本体部41的内筒部42从外筒部22的后侧嵌合到外筒部22。从而,连接器本体部41组装到车身装接部21。

顺便提及,接合凹部51中的内周侧被用作闩锁凹部54。供电连接器的闩锁机构与闩锁凹部54接合。从而,能够防止供电连接器在充电期间从连接器本体部41脱出。

另外,径向向外凸出的四个锁定突起55形成在内筒部42的后端中。锁定突起55周向间隔地形成。当连接器本体部41的内筒部42被推动并且嵌合到车身装接部21的外筒部22中时,锁定突起55进入车身装接部21的锁定部24中的锁定孔35内,从而被锁定在锁定孔35内。从而,内筒部42嵌合到外筒部22,使得连接器本体部41被维持在组装到车身装接部21的组装状态。

连接器本体部41的内筒部42的轴向长度比车身装接部21的外筒部22的轴向长度长。从而,当内筒部42从外筒部22的后侧嵌合到外筒部22中时,内筒部42贯穿外筒部22。已经贯穿外筒部22的内筒部42的前端面的位置与外筒部22的前端面齐平,或者从外筒部22的前端面向前凸出。从而,当盖部27闭合时,盖部27的密封件29沿着整个周边与连接器本体部41的内筒部42的前端面进行紧密接触。

另外,从外周面50向外径向凸出的定位突起56形成在内筒部42的下部中。当内筒部42嵌合到外筒部22中时,定位突起56抵接车身装接部21的固定凸缘23。从而,在内筒部42的前端面的位置与外筒部22的前端面齐平,或者从外筒部22的前端面向前凸出的状态下,连接器本体部41相对于车身装接部21被定位。

充电端子60是使得充电电流流经的充电端子。例如,充电端子60由诸如铜或铜合金等这样的导电金属材料形成。充电端子60从连接器本体部41的后侧嵌合到端子容纳筒部45中,并且在水平面内平行地容纳在壳体20中。

作为配对连接器的供电连接器的充电端子在前端侧上嵌合到充电端子60。从而,充电端子60电连接到嵌合的供电连接器的充电端子。

电力电缆61电连接到在连接器本体部41的后侧上露出的后端侧上的充电端子60。电力电缆61是连接到车辆的电池的电缆。使得大电流流经电力电缆61。

端子保持器70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端子保持器70具有一对保持器部71,该一对保持器部71形成为覆盖充电端子60与电力电缆61之间的连接部位的筒部。电力电缆61分别从保持器部71引出。橡胶限位器(未示出)和橡胶限位器保持固定部72预先安装在从保持器部71引出的电力电缆61上。橡胶限位器嵌合到保持器部71中,并且进一步地,橡胶限位器保持固定部72固定到保持器部71的端部。从而,利用橡胶限位器而使得电缆从其引出的保持器部71防水。顺便提及,当端子保持器70中的防水性不必要时,能够去除嵌合到保持器部71的橡胶限位器。

后保持器80预先安装在信号线81上。信号线81是连接到配对连接器的信号线的电缆,以在供电设备与车辆之间发送/接收信号和交换信息。信号端子82压接到信号线81的端部(参见图2)。信号线81的信号端子82插入到连接器本体部41的端子容纳部46中。后保持器80被置于并且安装在信号端子82已经插入其中的端子容纳部46上。从而,信号端子82被保持在连接器本体部41的端子容纳部46中,并且信号线81从连接器本体部41向后引出。压接到用作配对连接器的供电连接器的信号线的端部的信号端子连接到在连接器本体部41的端子容纳部46中保持的信号端子82。从而,连接器10的信号线81与配对连接器的信号线分别互相电导通,使得能够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以及信息的交换。

接着,将描述将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10组装到车辆的面板的情况。

图6a至6c是说明用于将连接器组装到车辆的车身面板的操作的立体图。

如图6a所示,车身装接部21从车辆外侧嵌合到车辆的车身面板(装接对象)p的装接孔h中。螺栓90被插入到车身装接部21的固定凸缘23的插孔25内,并且被旋合到形成在车身面板p中的螺纹孔91内,从而将固定凸缘23紧固到车身面板p。从而,车身装接部21固定到车身面板p。

如图6b所示,连接器本体部41的内筒部42从车辆内侧嵌合到固定于车身面板p的车身装接部21的外筒部22内,直至定位突起56抵接固定凸缘23。在该情况下,连接器本体部41的接合突起51和52以及接合凹部53分别与车身装接部21的外筒部22的接合凹部31和32以及接合突起33接合。连接器本体部41的锁定突起55被锁定在车身装接部21的锁定孔35内。

以这种方式,连接器本体部41被组装到固定于车身面板p的车身装接部21,使得包括车身装接部21和连接器本体部41的壳体20被固定到车身面板p,如图6c所示。

从而,在连接器10中,壳体20被划分为车身装接部21和连接器本体部41。利用该构造,车身装接部21能够固定到车辆的车身面板p,并且然后连接器本体部41能够被组装到车身装接部21。从而,壳体20能够容易地被车身支撑。

此处,连接器本体部41的内筒部42的轴向长度比车身装接部21的外筒部22的轴向长度长。当内筒部42嵌合到外筒部22中时,内筒部42贯穿外筒部22。从而,车身装接部21的外筒部22的基本整个内周面30以紧密接触的状态碰触连接器本体部41的内筒部42的外周面50。另外,已经贯穿外筒部22的内筒部42被设置为处于如下状态:该内筒部42的前端面的位置与外筒部22的前端面齐平,或者从外筒部22的前端面向前凸出。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10,在嵌合到外筒部22的内筒部42贯穿外筒部22的状态下,连接器本体部41被组装到车身装接部21。因此,车身装接部21的外筒部22的基本整个内周面30以紧密接触的状态碰触连接器本体部41的内筒部42的外周面50。

从而,使用锁定突起55被锁定在锁定孔35中从而将连接器本体部41组装到车身装接部21这样的简单固定结构用于固定,而不使用诸如任何螺栓这样的任何紧固材料。从而,能够减少壳体20的部件的数量,并且能够提高组装可操作性。

另外,即使被用户插入到连接器本体部41的内筒部42中或者从该内筒部42移除的配对连接器使连接器本体部41撬动或者扭曲,从而对连接器本体部41强加过度的外力时,外力也能够被固定到车身面板p的车身装接部21承受并且阻止。因此,壳体20能够形成有针对配对连接器的插入/移除的牢固结构。

另外,在将连接器本体部41用作通用部件的同时,可以制备各种车身装接部21,其中固定到车身面板p的固定凸缘23、盖部27的形状等改变。以这种方式产生的构造能够容易地适用于车辆的规格等。

另外,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10,外筒部22的内周面30的接合凹部31和32以及接合突起33与内筒部42的外周面的接合突起51和52以及接合凹部53分别互相接合。从而,连接器本体部41能够被容易地定位并且组装到车身装接部21。另外,能够限制车身装接部21与连接器本体部41之间的周向移动。因此,能够使得该结构针对由配对连接器导致的扭曲是更加牢固的。

此外,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10,使得内筒部42贯穿外筒部22。从而,使得内筒部42的前端面与外筒部22的前端面齐平,或者从外筒部22的前端面凸出。因此,当内筒部42被盖部27闭合时,盖部27的密封件29能够沿着整个周边确实地与内筒部42的前端面紧密接触。从而,内筒部42能够确实地被盖部27闭合,使得能够增强防水性能和防尘性能。

顺便提及,在前述实施例中,插通车身装接部21的固定凸缘23的插孔25的螺栓90旋合到车身面板p的螺纹孔91内。以这种方式,车身装接部21固定到车身面板p。然而,用于将车身装接部21固定到车身面板p的结构不限于使用螺栓90的结构。例如,作为替代,可以使用以下结构。即,竖立地设置在固定凸缘23上的双头螺栓插入到形成在车身面板p中的孔部中,并且螺母从车身面板p的里侧紧固到双头螺栓。

另外,在前述实施例中,壳体20的车身装接部21从车辆的外侧嵌合到车身面板p的装接孔h内,使得固定凸缘23能够固定到车身面板p。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不限于此。由于具有与车身装接部21的外筒部22的外部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装接孔h形成在车身面板p中,所以作为代替,车身装接部21可以从车辆的内侧嵌合到装接孔h中,使得固定凸缘23能够固定到车身面板p。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连接器10被用作充电入口连接器的情况,该充电入口连接器能够组装到安装有电池的车辆的车身。然而,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不限于此,而是可以用作供电出口连接器,用于将来自车辆的电池的电力供给到车辆外部的设备。

顺便提及,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例。能够对本发明进行适当的修改、改进等。此外,在前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构成部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布置位置等不受限制。可以使用任意材料、任意形状、任意尺寸、任意数量、任意布置位置等,只要能够获得本发明即可。

此处,将分别在下面的项[1]至[5]中简要总结并且列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前述特征。

[1]一种连接器(10),包括:壳体(20),该壳体被构造为由装接对象(车身面板p)支撑;以及端子(充电端子60、信号端子82),该端子被构造为由所述壳体支撑,并且所述端子被构造为当配对连接器嵌合到所述连接器时,所述端子电连接到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对端子,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本体部(连接器本体部41),该本体部具有内筒部(42),所述端子组装到所述内筒部,并且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配对壳体能够嵌合到所述内筒部;以及装接部(车身装接部21),该装接部具有外筒部(22),所述外筒部被构造为固定到所述装接对象,并且所述内筒部嵌合到所述外筒部;并且其中,在嵌合到所述外筒部的所述内筒部贯穿所述外筒部的状态下,所述本体部组装到所述装接部。

[2]根据前述项[1]所述的连接器(10),其中,所述外筒部和所述内筒部分别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其中,凹部(接合凹部31、32、53)和突起(接合突起33、51、52)设置在所述外筒部的内周面(30)和所述内筒部的外周面(50)上,使得所述凹部与所述突起能够分别互相接合,从而限制所述外筒部与所述内筒部之间的周向移动。

[3]根据前述项[1]或[2]所述的连接器(10),其中,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内筒部的开口部的盖部(27)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外筒部的缘部上;并且其中,在所述内筒部的所述开口部被所述盖部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盖部的密封件(29)与所述内筒部的前端面的整个周边进行紧密接触。

[4]根据前述构造[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0),其中,所述壳体被用作车辆的车身面板(p)的装接对象支撑,使得当作为所述配对连接器的供电连接器嵌合到所述连接器中时,安装在所述车辆中的电源能够充电。

[5]根据前述构造[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0),其中,锁定突起(55)和锁定部(24、35)设置在所述本体部和所述装接部上;并且

其中,所述锁定突起锁定在所述锁定部中,从而将所述本体部组装到所述装接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